亞洲面積如此之大,各國各民族風情卻不盡相同。以至於許多人很難意識到我們的國家和印度實際上有邊界。也是因為邊境問題,所以印度經常進行一些神奇的行動來吸引眼球,但最後往往是給自己挖坑。
自上一次中印戰爭之後,印度對中國一直不敢輕舉妄動。但一看到中國有困難,他們又不安好心,伺機製造矛盾。在國內掛起來抵制中國商品,卸載中國app的活動。
但是我沒想到的是,打臉是如此之快。半個多月後,大多數激動的人平靜了下來。後來,跟隨抵制中國產品趨勢的印度人開始「勸告」自己人不要做傻事。
實際上,從愛國的角度來看,我想稱讚他們。畢竟,人們也在考慮他們的產業布局。目前,印度市場上的大多數產品都是在中國製造的,實際上有少量印度產品是從中國購買的。為了讓我們的國家的產品騰出空間,我們自然必須從我們的龐然大物中找到一條出路。
但是問題是暴力思維一經結束,緊跟而來的就是後悔不已。印度的許多當地工廠都被切斷了原材料來源,因為它們總是從中國進口原材料。其結果是被限制且無法投入生產,結果是許多工廠必須解僱工人才能生存,從而導致更多的失業。
即使是那些不使用中國原料的工廠,他們的產品也沒有競爭力,原因很簡單,就是說,即使印度的勞動力成本很低,但是因為電網不完善並且道路建設很困難。向後看,他們在生產過程中花費的成本實際上是高於從中國直接進口的成本,更不用說質量問題了。
如此多的印第安人冷靜下來,開始反思,認為這次事件是他們自己造成的。與市場連接的行業尚未完全建立,因此首先擠出了中國產品。最後,只能吞下自己釀造的苦果。
對此,您怎麼看?您近期會選擇去印度旅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