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內的優惠券發展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第一個階段在90年代後,以連鎖為主的一些餐飲和零售企業陸續發放紙質優惠券,發放方式相當簡單,就是在線下某個人群密集的地方或者就在商家店面門口,手遞手一張一張發放。這種發放方式註定了在發放範圍和使用範圍、客戶發掘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局限性;第二個階段,零五年前後,由當時的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的中文官網上,作為傳統優惠券散發的輔助手段,並相繼誕生了專業化電子優惠券網站,從那時優惠券開始逐漸受到各方面的關注。第三個階段有三個因素促使電子優惠券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高度,一是SP不斷的圈地,二是以精準營銷為核心的新型商業模式,三是O2O的爆發式發展帶來的推動力,四是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帶來了優惠券使用的極大便利。
在大洋彼岸的美國,電子優惠券已經融入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除了普通的日常消費,在房產、汽車這些大額交易領域也隨處可見其身影,據艾瑞諮詢數據披露2011年將電子優惠券用來線上和線下消費的美國網民佔據47%的規模,在2013年有望突破50%。在日韓等國,電子優惠券的使用也相當普及。
自營自銷類企業與專業化供給商
電子優惠券的供給商主要有自營自銷類企業與專業化供給商兩種。自營自銷類企業,顧名思義是在其企業旗下發布生產、受理使用的促銷折扣優惠券,如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小肥羊等快餐連鎖企業,屬於封閉循環,目前發展較為穩定。
專業化供給商一般是獨立自主的網站和平臺,靠與連鎖商家進行合作,通過收納各類衣食住行等其他相關生活類優惠券渠道,通過吸引消費者註冊和列印優惠券,現在的優惠券一般都可以發送到用戶手機端。專業化供給商在自營自銷類企業之後出現,但發展迅猛,已成為市場發展的主體,美國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VCI就是一家優惠券專業化供給商,擁有過億用戶,而國內線較大的線上供給商有大眾點評網、返利網、領券、砍價券、嘻嘻網以及券媽媽等,線下有維絡城、分眾Q卡等。而這些B2C電子優惠券網站為商家和消費者提供優惠券供求平臺,按效果向商家收費,自己獲利的同時,給消費者帶去優惠,給商家帶去銷量,實現三方共贏。
就使用模式來說,專業化供給商收集電子優惠券,聚集客戶群,通過自身平臺下發給客戶,客戶通過各種方式在商家使用,包括wap、簡訊、列印電子券、直接使用電子券、出示手機券和手機號、下載並出示二維碼讓商家掃描等方式,讓商家直接實現交易折扣。對於專業化供給商來說,對於業務和使用信息的把控性較為分散,需要在交易後與商家根據使用效果來結算,盈利模式主要來自於分潤,此外也包括一些自身平臺的廣告、無線增值、會員費等。
異軍突起的TTG
2012年11月27日,一家名為深圳淘淘谷TTG移動優惠券服務公司(TTG)在澳交所正式掛牌上市,首日收盤價超出招股價格0.6澳元50%。此次上市預計融資額為800到1600萬人民幣,目前這家月營收在10萬元的公司驚人的被估值到40億人民幣,被媒體稱為「中國O2O概念第一股」,一時之間風頭無限。深圳淘淘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TTG)為香港TTG Mobile Coupon Services Limited全資子公司,成立於2011年3月。核心商業模式是將優惠券、會員打折卡綁定到用戶的銀行卡上,持卡人在活動商戶進行消費時直接使用銀行卡機進行交易,並在交易系統中自動獲得折扣,省去了以往需出示優惠券、打折卡的方式。創始人熊強有過多次創業經歷,曾經賣過兩家公司,在2008年的時候設計了TTG現在的商業模式。TTG對其業務和企業遠景如是定位:基於刷卡交易的優惠憑證解決方案商;讓封閉的金融網絡向網際網路開放,建立完整的閉合循環。比較有趣的是當作者問起熊強創建TTG的初衷是什麼時,他告訴作者TTG全稱Trusted Trade Group(可信賴的交易生態圈),創建初衷是交易的生態建設及竟合開放思想。
據說TTG的首筆融資來自於著名天使投資人蔡文勝。蔡文勝在2006年投資了熊科淼及其團隊,並對TTG商業模式進行了建議與指導。TTG之後成功與深圳銀聯金融網絡(銀聯商務深圳分公司)建立了合作,因這個合作是排他性的,TTG也成為了銀聯收單網絡唯一的一家優惠券合作商。雖然TTG成立剛滿兩年,但目前的管理架構已經比較穩定,同時,經過融資及上市後,各投資公司的高管也紛紛加入TTG董事會。從這一路徑來看,資本市場和投資人很看好和期待TTG的模式能大放異彩。
打造卡券直通的U聯生活平臺
熊強曾經創辦過當年國內最大的手機零售垂直電商網站,發現優惠券的營銷方式可以吸引用戶去進行購買行為,之後進行了多種方式的嘗試,最終與銀聯商務共同搭建了開放式金融電子憑證服務平臺「U聯生活」平臺。在「U聯生活」平臺上,銀聯商務提供了交易網絡、商戶網絡、品牌資源,TTG則作為服務方,一方面拓展商戶和會員,另一方面提供電子券的後臺處理。此交易平臺將包括POS機終端在內的所有在線和線下市場參與者的信用卡交易連接起來,在深圳、北京等城市已經持續開展業務。
用戶通過在U聯生活平臺註冊帳戶,並錄入自己銀行卡的信息,將所需的優惠券綁定到這個帳戶上,當用戶在所屬優惠活動的商戶進行刷卡消費,在使用銀行卡進行交易時,交易會被送到U聯生活平臺進行清算以及優惠打折處理,當最後交易價格反饋到商戶的POS時,已經清算為優惠價。舉個例子,你在U聯生活上註冊並錄入自己的銀行卡後,選擇綁定星巴克的一張20元優惠券,當你到達正在搞優惠活動的星巴克消費100元後,商家會例行在POS上錄入所消費的100元金額,刷你的那張卡後所實際的扣款金額是80元(100-20)。
交易流程圖如下:
U聯生活實現的最大優勢就是銀行卡和優惠券的綁定、交易即時折扣和資金的即時結算,給參與各方都提供了便利。對於消費者來說,只需要在後臺綁定優惠券,在商家無需另行出示,體驗更好;對於商家來說,也不需要額外的人力、精力和讀寫設備去處理客戶優惠券,按照正常交易進行刷卡、消費;對於TTG而言,優惠券使用效果在後臺自動掃描實現,即時得到商家使用信息和使用客戶數據,可以進行精準的分析;對於銀聯商務而言,則是處理一筆正常的消費交易,按照折後的金額與商戶清算,對於打折部分的金額,TTG、商戶、銀聯商務三者之間另根據TTG提供的報表進行分潤計算。卡券直通的U聯生活平臺的確構建了一個比較良好的優惠券使用生態。
U聯生活在市場開拓方面開放性較強,一方面招募合作的大型商戶,(目前趨向是與握有商戶資源的第三方,如騰訊、新浪)另一方面又在各種渠道推廣收納註冊會員,無論是商戶群或持卡用戶群的擴大都能夠吸引另一方。而給U聯生活帶來收益的目前主要是商戶方,在定價方面,它會根據不同行業MCC來制定不同的佣金,比如餐飲類的大約為整個交易額的2%~5%,美容美髮行業8%~20%,攝像行業為10%~25%,家居建材行業為5%~15%,服裝行業為8%~15%。在第三方參與業務的情況下,第三方相應也參與分潤,並可能獲得高達7成的收益部分。U聯生活還有一項營收就是商家的系統服務費,向商家提供服務。U聯生活向商家提供了商戶版系統後臺,商家登錄系統後,可以清楚的看到優惠券的下載量及使用情況,並可以自動生成統計報表。
新的競爭態勢
從表面上看,與在京東商城、亞馬遜等網站購物而選擇第三方支付渠道進行支付一樣,U聯生活也可以出現在各種優惠券公司的產品中完成最後的捆綁和消費。這樣一來,矛頭直指傳統優惠券業務的公司,例如維絡城、錢庫,因為U聯生活的已經將優惠綁定到支付端,獲得優惠券的客戶只需要在「U聯生活」平臺註冊,交易就直接從U聯平臺上完成和結算,這樣一來其他同類公司的優惠方式將被截殺,發放了大量優惠券反而給U聯平臺做了嫁衣。結果無非是要麼合作,將自己的商戶群拱手想讓,自己做一個「二級代理」,要麼再結合一下自身優勢,細分化一下市場,走出一條獨立的道路。退一步來說,即便U聯平臺無法完全推翻此前各家電子優惠券提供商的運作模式,也將其客戶體驗和客戶群、商戶群做了碎片化,彼此交織的競爭態勢在所難免。
不過這也並非絕對。畢竟目前商戶收單市場已經分化,銀聯網絡平臺也僅僅是處理部分商戶的交易。國內眾多的第三方收單處理機構的商戶網絡也不可小覷,有實力的優惠券提供商也可各自選擇收單機構合作,在這一市場上,決定勝出與否的不僅有商戶數量、折扣力度,還有平臺推廣的力度、消費者個人註冊的數量和使用頻次等等因素。如同任何一個雙邊市場,平臺固然重要,但雞生蛋、蛋生雞的循環速度和流量也是決定力量。U聯平臺模式也並非獨創,在美國,FDC很早也運作了這一模式,其offerwise是一個類似的優惠券消費平臺,基於FDC的龐大商戶基礎,運轉情況良好。
另外,TTG雖然帶著其特有模式衝入優惠券市場對其他傳統優惠券企業帶來影響,但TTG在未來不可避免的面臨一個重要對手,就是蘋果的熱門應用Passbook。Passbook相當於一個票券收納盒,用戶通過其應用進行掃描即可辦理登記手續、電影票及其他優惠券使用。著名餐飲連鎖企業星巴克已經進行優惠券在Passbook中的使用嘗試。
Passbook的一個非常大的優勢就在於擁有龐大的Apple手機用戶,通過iTunes培養了大批訂單用戶的同時附帶著其信用卡數據信息,而ios本身也是一個極大的應用平臺,商家們自然不想放過這塊還未開掘的蛋糕。所以,從未來趨勢看,構建在支付卡網絡平臺和手機商平臺上的專業化優惠券服務也有諸多方面的重疊,未來也將不可避免的產生碰撞。
作者簡介:寇向濤(Sean) 訊聯數據研究員 《支付視界》執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