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潮汕,粥在砂鍋

2020-12-18 人在潮汕文字坊

文/周建苗

很喜歡公司的早餐,是那一鍋熱氣騰騰的粥。粥湯黏稠,米湯濃鬱,看著凝脂的米漿,彌著嫋嫋白煙,散著淡淡清香,盛上一碗,配以花生、蔥蛋、烏橄欖等,空腹吃之,就這樣刺激著味蕾,穩心、暖胃、養生,有一種家的味道。更為爽心的,是那1元/份的價格,是天底下打著燈籠也找不著的好事兒。

粥,李時珍曰「粥字象米在釜中相屬之形」,會意字,從米,從二弓。「米」指小米、米粒,「弓」意為「張開」、「扯大」。「米」與「二弓」聯合起來,表示把米粒從左右兩邊同時扯大,《釋名》說「煮米為糜,使糜爛也」。小米,也稱粟,五穀(粟、麥、稻、黍、菽)之一,粥是粟煮成的,《康熙字典》中說粥也叫「糜」。

粥的文化,在我國已有幾千年歷史。悠久的粥的文化,便有了「斷齏畫粥、 斷齏塊粥、 劃粥割齏」成語,說的是貧苦力學、食物粗簡微薄意思;而後的「群雌粥粥、煮粥焚須、 粥粥無能」等,也誕生了更多的意義。對於粥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周書「黃帝始烹谷為粥」。在四千年前,粥主要為食用,2500年前始作藥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載有西漢名醫淳于意(倉公)用「火齊粥」治齊王病,漢代醫聖張仲景《傷寒論》述「桂枝湯,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便是有力例證。

「治粥為生命之源,飲膳可代藥之半」,自中古時期,粥的功能便「食用」、「藥用」融合,就有如現代人們所說的「養生」。食粥,能清熱解毒、解腥化膩、滋補身體,這與潮汕近海多吃海鮮,後食粥解腥化膩養生有關。似乎,最能使食粥發揚光大的,應該數潮汕人。勤勞的潮汕人每天勞作出汗多,又渴又累、食欲不振的時候喝一碗熱騰騰的粥,既充飢,也能養胃氣、生津液。所以,潮汕地區有關粥的俗語也多,如「糜盡鹹菜了」、「食糜補腹」、「鞋算賣除,插米換番薯」、「白粥配鹹菜」等等。

對於潮汕人是「獨一味」的粥,每個人有著一種靈魂深處憶苦思甜的情愫。腦海的深處,總也磨滅不了是過去的食粥的辛酸無奈歲月,而今天留存更多的是對一種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養生方式。潮汕人獨特的食粥方式,也形成了獨特的潮汕粥文化。

曹雪芹的「舉家食粥酒常賒」,寫出了《紅樓夢》的千古美談,也與潮汕人食粥有相似之處。潮汕三面背山,一面向海,獨特的地理,以及自古的天災、人禍,導致了潮汕人生存的不易。歷史上潮汕地區以水稻種植為主,潮汕人生活水平低,人口多食物少,煮粥相對節儉。所以食粥,便成了潮汕人賴以生存,勤儉節約的生存方式,海邊煮粥時加一些海產品,鮮甜美味,富於營養。

相傳,有個廚師看到隔夜米飯甚多,為節約,便把它們放在砂鍋中加水熬成粥,隨手加了些海鮮到粥裡。粥成後,散發出奇香,喝起來清而不淡、鮮而不腥、嫩而不生、鬱而不膩。

北宋時期,潮汕名士吳復古與蘇東坡是忘年之交;蘇東坡被貶惠州時,吳復古曾攜當地出產的青蟹數隻前往惠州看望蘇東坡。蘇東坡令廚子殺了一隻老母雞,熬而取汁湯,然後加米與蟹同煮一鍋,其味鮮美無比。蘇東坡即興賦詩:清新有句須留待,風味如君不可忘,蟹粥粥從此名揚天下。

其實,潮州是宋代的廣東瓷都,潮州北關古窯址、南關古窯址的發現,說明至少在唐時這裡已有較大規模的陶瓷生產。潮汕砂鍋粥,也與古時發達的陶瓷有關係,就地取材,用砂鍋煮出來的粥,別有一番獨特味道。而經過多年的演變,勤勞、吃苦、聰明的潮汕人,便把食粥的吃法,吃出了新花樣,新的創新,且層出不窮,代代相傳。

潮汕砂鍋粥,是天底下的一道美味美食,也是潮菜的一大特色,以其獨特的風味,打開粥的難登筵席,「粥不出戶」之說。潮汕地區靠海,向來海產豐富,用來入粥,鮮甜可口,風味尤佳。潮汕粥也五花八門,有鱔魚粥、魚頭粥、蝦粥、蟹粥、牛肉粥、瘦肉粥、龍蝦粥、鮑魚粥等等,把肉、海鮮煮出成了水米交融的飯靡,這是人類最易吸收、營養保持最好的飲食方法。陸遊曾讚美說「只將食粥致神仙」,其實走在潮汕大街上,也到處可以看見蝦粥、蟹粥、番薯粥等小攤粥鋪,混進大街小巷便會讓人大飽口福,流連忘返。

潮汕砂鍋粥的選料很講究,米主要選煮出來稠且香、爽且滑的品種,如珍珠米等;主料多選用水產品,如鱔、膏蟹、龍蝦、海膽、鮑魚等;配料有蘿蔔乾、乾貝、香菇、嫩薑、冬菜,在煮粥的過程中適時加入。其烹調流程是先用旺火把米、乾貝煮開鍋,中間加水產品、醬油、油、姜等,快熟時再放點魚露、麻油,而蝦、黃鱔等在粥煮熟時才放進去燙一下。味道可據口味調配,想清淡的可放芹菜加冬菜,愛吃鹹香的可放蔥花加蘿蔔乾,喜歡吃芫荽的可撒一些到粥中……

潮汕砂鍋粥,能最大可能的煮出魚肉的鮮美,好像魚兒剛從水中撈出來的,與水米無間交融,讓每一粒米都吸滿了「鮮氣」。所以吃潮汕砂鍋粥,裡面的蟹肉肥美鮮甜,蝦肉口感彈嫩,粥黏稠,包裹著每一隻蝦和蟹腿,都融化在粥裡,想想就知道它有多鮮甜,沒有過多的烹調,卻好吃得幾乎吞掉舌頭。輕輕舀一勺送入口中,輕輕一抿就能感受到它的鮮滑,柔膩如一的溫熱美味,讓整個人立刻變得親切溫暖,這味道,怕是吃過一次就會念想著一輩子了。

宋代蘇東坡有書帖,曰「夜飢甚,吳子野勸食白粥,雲能推陳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後一覺,妙不可言」;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曾說,海中之人多壽,而食番薯故也。潮汕用砂鍋煮出來的潮汕白粥、番薯粥也很有名。潮汕白粥呈膠狀,是那種純粹澱粉的膠質,雖然米多水少,吃起來卻不覺得濃稠,米粒入口即化;番薯粥要放涼了才好吃,有粥的清香又有番薯的甜味,一小碗熬到火候的番薯粥,加上幾碟小菜,一小口一小口,一股清香,別有一番風味。

在潮汕地區,一碗清清爽爽的「白糜」,可配的「雜鹹」(小菜)很多,最常見的是以菜脯(醃蘿蔔乾)、鹹菜(醃芥菜)、貢菜、橄欖菜等,有醬瓜、香菜心、薑絲麻葉、鹹菜黃豆、貢腐等,還有鹹魚、魚飯、生醃蟹、醃蝦姑、錢螺醢(黃泥螺)、薄殼米等,多不勝數。一碗粥,面前擺著眼花瞭亂、林林總總的盤盤碟碟,吃著就有如「帝王」般的享受。難怪有的外地人笑稱:潮汕人喝的這一碗「白糜」,猶如帝王般擁有「後宮佳麗三千」,有如吃著「滿漢全席」的饕餮大餐……

潮汕人以粥養生,甚至視粥為「補物」。在中醫看來,脾胃乃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健旺則「百病除」。粳米平補,特別是熬出來的那層黏稠的「粥油」,不但易消化,如果再加上新鮮美味的各種海鮮,營養更豐富。所以,對於長期消化功能不好的人,或是病後虛弱者,喝新鮮粳米熬的粥,確實滋補,所以潮汕也有「粥水養人」之說。

作為一個潮汕人,我常在早上或晚上,抽時間煮一碗「白糜」,配兩樣「雜鹹」(小菜),或是一小碟新鮮的蔬菜,犒勞轆轆飢腸的自己,吃著不但胃舒服了,心情也舒暢了。這便是人們所說的「慰胃」、「穩心」,平淡而又樸素的養生之道。

經常的,與三五好友,來到街邊巷口、走進偏僻小巷,砂鍋粥店,在有呼呼的夜風中,圍著一鍋現點現做、新鮮出爐的海鮮砂鍋粥,喝出一身微汗,身子暖了,胃也舒服了,一天的勞頓可以消去大半。而對於那些在外的潮汕人,如今已背井離鄉,回想起昔日在老家常吃的砂鍋粥,鄉愁就這樣無聲無息地漫上心頭……

中國人食粥的歷史源遠流長,粥與中國人的關係,正像粥本身一樣,稠黏綿密,相濡以沫。潮汕砂鍋粥,裡面蘊含著我國厚重而又悠久的文化氣息,無論處在什麼年代,何種人群,嫋嫋粥香中所透露的寧馨和溫情,粥中淡而綿長的滋味,都是最能撫慰人心的。

而在喧譁的城市角落裡,走進一家不很喧鬧的餐廳,帶上心愛的人,來一鍋經過時間慢熬的粥,聊聊家常,談談世事,人生就這樣,足矣。

歡迎關注「人在潮汕文字坊」百家號。

相關焦點

  • 潮汕砂鍋海鮮粥在家做,放了這2種配料才算是地道的潮汕味道
    潮汕砂鍋粥與廣式生滾粥最大區別在於粥底米花的綿爛程度,潮汕砂鍋粥是將米粒煮至將熟、呈顆粒分明的狀態,而廣式生滾粥是將米粒熬至綿爛開花的狀態,兩者各有千秋。晚上出去吃宵夜,我更喜歡點潮汕砂鍋粥來喝,特別是砂鍋海鮮粥。海鮮種類豐富,可按自身口味自由搭配,可放蝦、螃蟹、乾貝、扇貝、鮑魚仔等皆可。
  • 潮汕砂鍋粥:粥中的金牌名點
    粥,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在這四千多年的跌宕起伏中,隨著人們生活的習性和需要的不同也演變出各種形式和口味的粥。潮汕地區喜喝粥,更用普普通通的粥打造出一道馳名海內外的經典名點——潮汕砂鍋粥。粥在許多地區多為早餐或晚餐食用,而潮汕的砂鍋粥更多地出現在宵夜檔中,還是宵夜檔中的香餑餑,品種繁多,味道鮮美,如砂鍋鳥粥,砂鍋蝦蟹海鮮粥,砂鍋生魚粥,砂鍋甲魚粥,砂鍋蠔粥,砂鍋雞粥等等,一鍋熱騰騰上來便饞得食指大動。
  • 潮汕的砂鍋番薯粥,清爽可口甜而不膩,潮汕人夏天的最愛
    飯桶我又來給各位親愛的小夥伴、小可愛介紹我們潮汕的美食啦,今天飯桶要給大家介紹的是我們潮汕人在夏天經常會吃的潮汕砂鍋番薯粥啦。潮汕的砂鍋粥可是非常有名的,大家應該都知道潮汕砂鍋蝦蟹粥、砂鍋鮑魚粥,但你們知道潮汕的砂鍋番薯粥嗎?在潮汕的夏天,砂鍋番薯粥可是潮汕的最愛呢。
  • 到了潮汕人手裡,砂鍋海鮮粥則是一桌潮汕菜的完好收尾
    廣東人有一百種吃煲的方法 冬天兩字,在廣東毫無尊嚴。 面對徒有形式的降溫,穿著短袖拖鞋的廣東人僅存的儀式感,就是各種各樣熱騰騰的煲。圍在一起同撈同煲,才配做「沙煲兄弟」。
  • 潮汕海鮮粥味道鮮美,做法簡單
    潮汕粥,廣東省潮汕地區的特色傳統名小食。糜,即粥也,乃潮汕方言。潮汕人特別喜愛喝粥,而且歷史悠久。每天早晨,幾乎每家潮汕人的家裡頭等大事便是煮上一大鍋白粥,以便全家人食用。潮汕的砂鍋粥與其他地方的砂鍋粥也不同。
  • 潮汕除了牛肉火鍋 還把粥鋪開到了全國各地
    給大家科普下:潮汕鹹粥細分為兩種:潮汕泡粥和潮汕砂鍋粥。因為潮汕地區是沿海一帶的地方,所以海鮮豐富,連煮粥的時候都以海鮮為原材料,在加入潮州菜的獨特配料,風格獨樹一幟,在各地都頗受歡迎。粥如其名,用砂鍋、生米明火煲粥,粥七成熟的時,放原料在加配料煮成。經典的粥品有砂鍋生魚粥、砂鍋海蝦粥、砂鍋膏蟹粥等。
  • 什麼樣的粥,才叫潮汕砂鍋粥!
    圖片來自網絡一粥之中,可以看出中國之大。南方人早、晚食粥,而且多以粥為主食,配以炒菜或一兩碟小菜。說到粥,對於潮汕粥真是贊口不絕。一吃就愛上了!材料準備:大米適量,鮮蝦適量,芹菜兩根,冬菜少許(是潮汕地區一種醃菜),香菇4朵左右,鹽少許。1.把大米洗乾淨之後放入砂鍋,加入適量的水,大火煮開,關小火(鍋蓋留一條小縫,防止撲鍋)香菇切碎一起下去煮,等下味道會更好。記得攪拌,避免黏鍋哦!2.把蝦剝殼,蝦腸去掉,備用。
  • 潮汕海鮮粥的妙招在此,學會不用去下館子了
    潮汕小吃特別多,很多來到潮汕地區的人都會來尋找潮汕特色的風味美食,其中潮汕海鮮粥也是來到當地必嘗的美味之一,今天瑗瑗baby給大家帶來的是具有特色的潮汕海鮮粥哦。海鮮粥的主要原來採用的就是以海鮮為原材料熬製成的粥的一個品種,這裡的海鮮可以根據個人的所好,自己添加不同的海鮮,以大米和蝦仁等各類新鮮海產品為製作主料,海鮮粥的烹飪技巧以煮為主,口味屬於鹹鮮。海鮮粥中的大米具有很高營養功效,是補充營養素的基礎食物,大米可提供豐富B族維生素,而海鮮類食品中還有大量的蛋白質和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主要是蛋白質的優質來源。
  • 砂鍋海鮮粥我只認潮州的,這個做法,豐盛又美味,有口福了!
    潮州是一個很獨特的地方,它的美食也很吸引人。若是你從來沒有去過潮州吃過豐厚多彩的地方菜,你就不能說你對美食很了解。潮州這個城市給人的感覺是精巧而寧靜,還混雜著濃濃的人間煙火味。這裡的食品也很貼近人們的生活。
  • 特色砂鍋粥海鮮粥的家常做法 正宗潮汕砂鍋粥完整製作教程
    但是那主要針對的白米粥,白米粥也的確沒有什麼營養,但是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粥品品種的增加,味道也是越來越豐富,粥的品種和檔次已今非昔比,所以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都到外面喝粥,粥正由家庭食品變成餐飲店的養生美味。
  • 海鮮粥很出名,但你會為了喝海鮮粥去潮汕嗎?不用去,這也有
    我們都知道,廣東人是出了名的愛喝粥,而潮汕人對粥更是情有獨鍾。潮汕粥,廣東省潮汕地區的特色傳統名小食,熬製一鍋生滾的粥作為早餐,不僅可以清理一下腸胃,還能暖胃醒脾。粥的製作方法簡單快捷,滋補、易消化、養腸胃,營養豐富而受到了人民的喜愛。早餐吃粥可以滋潤喉嚨,易消化。
  • 潮汕蟹粥:一口就能「入魂」的頂級美味,就藏在一煲金黃的米粥中
    說到潮汕,真的是我國一個非常具有特色的地區。人傑地靈,風景秀麗。而且更為出名的就是潮汕的美食了,幾百年來一直遵循古法製作,既傳統又美味。潮汕的美食非常的多,不過要是讓小編推薦的話,那就是非潮汕的粥類莫屬了。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潮汕海鮮粥都可以在家中製作,清淡養胃,快學習製作方法吧
    說起潮汕粥在廣東潮汕地區是特色的傳統小食,在廣東粥也稱為糜,這是潮汕的一種方言,潮汕當地的人特別愛喝粥,每天早晨在每一戶潮汕人家基本都是一大鍋白粥,全家人喝上一碗熱乎乎的白粥,腸胃也是特別舒服的。潮汕人喝粥也是有很久的歷史了,我們大家都應該知道潮汕地區是炎熱潮溼,人們經常會出汗,把身體的一些精氣就隨之流出,就會產生食欲不振。在食用白粥可以起到養胃氣,生津液,既充飢解渴,亦能養生益胃。而且在潮汕地區以前是以種植水稻為主的,當地的經濟水平不高,所以也就導致人們吃白粥也起著充飢的作用。
  • 臨汾足不出戶,可喝廣東潮汕肥蟹乾貝熬煮粥,鮮甜美味
    提到潮汕就跟海脫不了干係,潮汕砂鍋粥亦如此。這個粥是怎麼來的捏?以前潮汕人出海都會帶一些米,在海上捕魚,當然是逮到啥就吃啥。把米煮熟熬成粥,然後撈上來什麼就往鍋裡一扔,煮好後就成了砂!鍋!粥!它位於河汾路與建設路交叉口向西100米路北,也就是中駿國際樓下,最好慢慢找,因為路邊的大樹會擋著它的臉。潮汕這邊的人民特別注重養生,人們對於自己每天的飲食也是特別注重呢。
  • 冬日裡,就該煲一鍋熨貼心底的砂鍋海鮮粥!
    暖心暖胃的「砂鍋海鮮粥」 今天這款海鮮粥不用乾貝來提鮮,而是全部用鮮活的海鮮,能帶來一種更有「活力」的鮮甜滋味,再加上海鮮粥的靈魂配料「
  • 廣東人為什麼愛喝粥?這幾道潮汕名粥你都喝過嗎?
    廣東人喜歡煲粥喝,這種習慣不知緣於何因,可能廣東屬亞熱帶地區,在悶熱乾燥的天氣中,有一碗軟滑香綿的粥下肚,的確是特別的愜意。也有一種說法,潮汕人喜歡喝粥,其實是和老一輩人挨餓吃苦的日子是分不開的,同樣的米飯加水之後粥顯得更加有分量,覺得能多吃幾碗。
  • 這一碗海鮮粥讓人著迷,只因多了這一步,潮汕美食果然不一樣!
    在廣州讀書的時候,經常被朋友拉去吃宵夜,每次宵夜必點的就是砂鍋粥,十幾串重口味的燒烤下肚,再來一碗熱氣騰騰、香氣撲鼻的砂鍋粥,這種反差更顯出粥的鮮,吃下去胃暖暖的,很舒服。在各種砂鍋粥裡面,最受歡迎的還是潮汕海鮮粥,普通的粳米煮得清而不濁,粒粒分明,加入鮮蝦、梭子蟹、乾貝,撒上香菜,那味道至今難忘。在別處也吃過海鮮粥,直接把各種食材放進鍋裡煮,總覺得味道平平,後來才知道是少了一個關鍵的步驟,難怪比不上潮汕海鮮粥的一分一毫。
  • 潮汕乾貝大蝦粥,營養豐富的快手海鮮粥
    潮汕乾貝大蝦粥乾貝是是扇貝的幹製品,營養價值非常的高,具有滋陰補腎、和胃調中的功能,能治療頭暈目眩、咽幹口渴、虛癆咳血、脾胃虛弱等症,常食有助於降血壓、降膽固醇、補益健身。古人曰:「食後三日,猶覺雞蝦乏味。」可見乾貝之鮮美非同一般。
  • 人間美味一鮮到掉舌頭的潮汕砂鍋粥
    潮汕砂鍋粥最知名,口味較清淡,用砂鍋、生米明火煲粥,粥七成熟的時,放原料在加配料煮成,經典的粥品有砂鍋生魚粥、砂鍋海蝦粥、砂鍋膏蟹粥等。以前潮汕人靠海為生,出海時隨船也帶點米,然後在海上捕魚,一般捕到什麼吃什麼,把粥煮的快熟的時候,把捕的魚蝦蟹什麼的全部丟進去,就成了砂鍋粥。砂鍋粥是潮汕地區傳統名點,鮮美異常,還有股淡淡的清香。
  • 揭陽有人把老菜脯與粥的完美結合,溫暖了無數潮汕食客的胃
    蘿蔔乾,我們潮汕人稱它為菜脯,是傳統的小菜,也常常被用在各種烹飪中調味。老菜脯更是以消食開胃著稱,如果將又黑又酸的老菜脯放進粥裡煮,將會怎樣撬動人的味蕾呢?一起來見證老菜脯與粥的完美結合。炒好的老菜脯被放進一口砂鍋裡,倒入高湯,大火熬煮,沸騰的湯水散發出香噴噴的氣味,林奕峰根據火候,加入泡洗好的大米一起熬煮。店主 林奕峰:煮了十幾二十分鐘左右,就可以來下米了,這個時間可以把老菜脯、幹魷魚等佐料的味道煮出來,融入湯底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