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5555幸福,喜歡徒步、爬山、攝影、做美食、愛旅遊,我願盡已所能把所有遇見的美好與大家分享互動!
赤柱地方不算大,走走看看一小會兒便看遍全貌,但卻每每讓人流連忘返。來赤柱已經記不起幾次了,每次來收穫不同感受更不同。因為赤柱有點非常吸引我,網紅大卡牆,集市淘優惠大牌衣服、享受各國美食、感受赤柱的異域風情。
赤柱位於淺水灣的東方,充滿異域風情。曾是英軍軍事據點,也曾是香港島的行政中心。
這裡沒有香港浮華城市的快節奏,也沒有大街小巷買買買的浮躁,到處都是夾著人字拖的老外,說著洋文的亞洲面孔,就連小店裡的阿伯也用一口流利的港式英文拉客。
赤柱最大的特色,莫過於那種充滿古色古香和中西文化融洽的風格。赤柱不單吸引遊客來到此購物,而且本地人也經常到此休閒。
漫步其中,慵懶愜意的氣息遍布整座小鎮,而最快融入赤柱生活節奏的方式,就是去集市。七八十年代原汁原味的港風集市,成衣、牛仔褲、旅遊用品、古玩,都能在這肆意砍價開心海淘。
來赤柱的遊客和本地人,有一多半都是衝著赤柱市場而來。在這裡購物,盡可以大膽砍價,非常有親切感。赤柱商鋪有大量的絲質衣服、運動衣及牛仔褲,如果你慧眼識珠,可以在這裡一兩百元淘到最正宗的美國大牌牛仔褲,還有許多加大碼的衣服。
穿過集市就是赤柱大街,這一步就像跨到了歐洲一樣。與歐洲繁華的店鋪街道無異,但帶著香港漁村的特色更具風情,中西交融既復古又摩登。
這是來赤柱遊玩必打卡的「黃屋」,本來是希臘藍色的外牆,現在刷成了黃色,更受大眾喜愛了。刷爆朋友圈的網紅牆就在這裡,超多小姐姐都喜歡來這拍照,隨手一拍就是大片。
逛累了可以直接在這休息,這裡既是拍照聖地也是美食之屋,各種西式小吃美食肯定合你心意。船屋的主打菜是「西式海鮮」,雅致高情調的餐廳面朝大海,吹著海風品嘗海鮮帶來的味蕾享受。餐廳獨特的設計風格也十分浪漫,室內歐陸輪船風的設計,配上三樓的玻璃海景位,可以縱觀窗外波光粼粼的大海。
赤柱有很多露天酒吧和餐廳,不少酒吧面海排列,外面的陽傘下三五成群地坐著許多西方人。他們大多數都是手持一杯啤酒,望著海灘發呆,一派落寞殖民風的景象。各國特色食肆雲集,西餐廳、酒吧熱鬧非凡,座上客幾乎都是洋人。餐館的招牌、菜牌、酒牌,大都用英文書寫。
靜坐在碼頭的長凳上「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如此意境油然而生。從卜公碼頭一路散步向前走,這裡就是赤柱最漂亮的建築美利樓,輝煌復古的歐式建築。
赤柱的美利樓。這座美利樓(Murray House)原本也是位於香港中環,建於1844年,屬於域多利兵房的一部分。1982年,因應香港中銀大廈建設,美利樓整棟拆卸,所有建築材料被記錄、保存。1998年,美利樓於赤柱復建。美利樓建於1844年,主要用作英軍的軍營。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成為日本憲兵部辦事處及日本軍事統師部,處死犯人無數。戰爭結束後,港府用作辦公樓,因一度頻繁鬧鬼,政府專門請了牧師和神佛在大樓內做法事驅鬼。
赤柱過去曾是個人煙稀少的小村莊,有老虎出沒,現今這裡已成為外國人與香港富商的住處,一路上無數豪華建築不斷出現。半個島嶼平緩地滑入太平洋中,無論朝暉夕陰,這裡的美景都勝出一籌。
據說從前這個小漁村裡有一棵巨大的木棉樹,每逢木棉花開的時候,遠看便如一根赤紅的木柱,故而附近的人都以赤柱為村名。展轉幾十載,赤柱卻已成為聞名遐邇的海濱勝地。
赤柱的海島風情超讚,怪不得香港富豪和外國人都喜歡住在這兒,赤柱是個十足的休閒度假聖地,慢節奏的生活方式,齊全的度假配套設施,來的人都會在這裡度上一個超完美的假期。
無論早晨還是夕陽西下時,站在海邊隨意凹造型變換拍照姿勢,天、海、山、石相融合的絕美畫卷,一幅幅呈現!
總結:
赤柱的建築有濃濃的西方色彩,很多外國人喜歡,到這邊休閒娛樂,置身其中有種身在異國的錯覺,這裡有陽光和海灘,如今成了很多富人的聚居地。車子駛出市區之後一直在彎彎曲曲盤山公路上飛馳,既刺激又賞心悅目,沿途路過深水灣淺水灣等富人區,可以看到漂亮的海景別墅和別致的海景,真是應了那句話:「最美的風景在路上。
遊覽路線赤柱廣場一卜公廣場一美利樓一赤柱大街(黃色房子那條街)一赤柱集市一赤柱海灘。赤柱陽光猛烈,建議帶備防曬品、太陽傘和帽子,以免曬傷。廣東語及英語溝通,一般人亦懂普通話。美利樓內的餐廳需付加一附加費用。店鋪不接受人民幣,建議帶備一些港幣。
港鐵香港站D出口或中環站A出口步行中環(交易廣場)巴士總站乘6,6A,6X,66,260線巴士在赤柱廣場站下。從旺角等地出發,可坐港鐵到中環站下後轉乘6號巴士。港鐵銅鑼灣站B出口, 步行至登龍街轉乘40專線小巴。
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關注5555幸福,分享旅途中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