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村跑有一句口號:「就是跑著玩」,無論是在賽道設計,還是賽前編輯團隊對目的地的深入挖掘,我們都希望「村卷」們能貫徹「認真玩,順便跑」的村跑精神,畢竟坊間的跑步賽事如此多,把「玩」這件事看得比「跑」更重要的賽事就只有我們村跑了。
「曉得斯」的村跑遊記,非常「村跑精神」!缺席此次金門村跑的「村卷」可以透過她的遊記,感受一下金門的好時光,而同樣參與的「村卷」,可趁機看看別人的金門村跑之行都玩了什麼。
無論怎樣,我們樂見、也期待各位「村卷」的每一次村跑之旅,玩出更多花樣,有更多歡快的回憶!
剛從金門回來,就趕上了千年一遇的北京霧霾紅色預警:連續三天車輛單雙號行駛;學生停課;其他人可以允許工作溜號兒.很像「霧霾節」。有的時候,一次遠行便能獲得一個答案,我的答案似乎是白雲蒼狗。
計劃去金門跑21公裡「村跑」,是想來一場暫別隆冬的出走。金門,著實神秘,即便對軍事、歷史不甚了解,也不妨礙我對硝煙年代的想像。曾經到過泉州、廈門,當地人總會介紹說「如果天氣好,能夠看到遠處的金門哦」。金門,似乎既是個敏感的要塞,卻也是充滿了懷想的原鄉。
當然,最初吸引我的是金門村跑推介的一段話:「因為戰地政務,它避開了快速現代化的衝擊,被歷史封存了將近半個世紀,也難能可貴地保存了一個世紀前生活的軌跡。在歷史賦予小島新的詮釋前,我們邀請您,以奔跑的速度,重返一個世紀前的生活現場。」
於是,我真的來到了一個世紀前……
開始著手辦理相關手續的時候,距離出發已經不到一個月。因為我報的是自助套餐,說白了就是除了參賽,不需要主辦方訂船票、辦理入金證、訂酒店、帶著玩兒等等。現在想起來,是八月份一個人在吳哥窟玩得膽子大了,但這是一個世紀前的生活現場啊,後來面臨種種困難也是我一個現代人想不到的。
首先,12月6日的比賽,我打算5日抵達、6日回,結果沒有了船票。只好改行程,12月4日去,12月7日回。其次,辦理「入金證」時,因為忙於工作疏於辦理,原本可以提前拿到證件的,只能辦理「落地籤」,也因為種種複雜性,原計劃第一晚住金湖大飯店只好改訂住民宿。
飛機抵達廈門,換機場公交到了五通碼頭,取了船票,租了隨身WIFI,換了臺幣,順利通關上了船。廈門距離金門島僅10公裡,船行30分鐘,很快就抵達金門水頭碼頭。來到落地籤的窗口,手續辦理非常便捷,填寫表格,把臺灣通行證、回程船票、表格遞進窗口,交了清潔費,便順利拿到了入金證。
出了碼頭打車前往民宿,計程車司機特別不好意思的告訴我要二百塊臺幣(人民幣40元),因為很近,而且他已經在碼頭排了兩個小時,我豪爽得表示「沒問題」。的確,車子沒有開多久就看到一個古村落,兩頭翹起的屋頂,便是閩南特色的古厝建築,這裡就是水頭古村聚落。
下了車,拖著箱子,幾隻土狗笑眯眯地從我旁邊跑過,跟著民宿管家陳大姐來到了「水頭一家親」。這是一座百年古厝,兩進式的四合院結構,院中瀰漫著一股木造之香,門窗生花,時而豔麗時而典雅,門楣窗楣總有各種文字書寫著喜願,恰有生氣。
我訂的大床房間,縱向空間雖然狹小,但是屋頂很高,乾淨簡單,有獨立衛生間,有網絡,沒有電視,一進門便聽到了窗外的雞叫。陳大姐仔細地向我介紹網絡密碼,直到親眼見我連上了網,才接著介紹下一項。她給了我大小毛巾,告訴我廚房怎麼使用,最後叮囑我彈簧門很快,開它的時候要扶著點,並且給了我一把鎖頭。
送走了陳大姐,感覺飢腸轆轆,出門覓食。民宿所在的水頭古厝聚落,滿是古屋老宅,很多也被做成了民宿。所見到的每一座稱為民宿的古厝,門口都十分的精緻,吸引著遊人的探知欲。可惜的是當時遊人只我一枚,我像只無頭蒼蠅一樣轉來轉去,終於撞見一家奶茶店,在店小妹的推薦下找到了一家挺有名的蚵仔煎小吃店「金地道」,吃到好吃的拌麵線和清爽可口的魚丸湯。
吃飽了,前往金城鎮的模範街。模範街是當年鄭成功訓練陸軍的地方,民國十四年(1925年)由金門商會會長傅錫琪向僑界集資,興建這條具日本大正時代建築風格的街道,如今有一些特色產品商鋪,比如炮彈做成的刀、毛澤東奶茶、養生藥膳一條根,等等。一轉彎,看到了邱良功母節孝坊,據說是臺灣地區保存最大最好的牌坊,牌坊旁邊的蚵仔煎也是比較有名氣。走過牌坊,馬上就看到清朝衙門——總兵署,好不容易看到這麼威嚴的地方,正猶豫,門口老大爺說「歡迎參觀哦~」。每晚7點半有導遊帶著夜遊後浦,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按住圖片左右滑動)
這一帶應該是金門最熱鬧的地方了,有點像北京前門大柵欄,是八十年代,我爸帶我圍觀新疆人烤羊肉串、買翁美玲照片的地方。這裡的街巷小小的,店鋪林立,用時髦的話說是「古法」的店鋪,比如做鞋的、裁縫、抓藥店等等。
再回到水頭聚落,是下午四點左右,驚喜得發現「得月樓」就在眼前。得月樓,是僑商於1933年所建的一座洋樓,曾是金門最高建築,本意安養天年所用,但世事無常,雕龍畫柱間仍可見內心之往。
我舉著由奶茶和58度高粱酒相調而成的毛澤東奶茶回到古厝中的房間,門在吱吱作響,小風陣陣樹葉低語,此時的雞都不叫了,天色漸沉,我仿佛一個人守著這座百年老宅,孤獨感,似一股涼意湧上心頭。我在想,明天要做什麼?今晚怎麼辦?如同我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這樣的哲學命題。我當即決定要去金湖大酒店看一下,能訂到今晚的是最好,如果沒有房間,我就繼續留在古厝好了。
站在村子與公路相交的路口,車子們開著燈,零落著路過,晚風寒涼,幸好穿了棉外套禦寒,只是沒有幾輛顯示空車的計程車,我不能夠確定我打算當晚換到金湖酒店住的計劃能否成功。大約二、三十分鐘後,終於見到了一輛顯示空車的計程車,當時真的有種跑馬拉松30公裡後,再堅持一下終於勝利的感覺。
計程車載著我去往金湖大酒店,即便在夜色中,我也能夠感受進入山區的蔥鬱,道路筆直暢通,逐漸地逼近現代文明。那是著名的免稅店昇恆昌的產業,距離比賽的瓊林村落不遠,也是村跑組織集體入住、出發地點之一。幸運的是,我訂到了當晚及其後的兩天的房間。
▲12月5日,抵達金湖大酒店的「村卷」們
之後一切就仿佛正軌了。來到金門的第一天,像穿越到了一百年前,始料不及的是,我,是否有勇氣穿越?我以「逃跑」的方式呼應了此次奔跑的主題。遠離現代文明,是否真的需要一種信仰?也許大隱於市,才會是一種知足。離島金門,就像是一尊百年童老,獨守著時光,在浪裡飄搖。
早飯後,我充滿閒情逸緻地在金湖周圍走走,金湖大飯店的一邊是波光青潺的太湖,對面一座「護國寺」,另外兩邊是金湖鎮的鎮公所、醫院、警察局、商業街……人煙依然寥寂,商鋪招牌花裡胡哨,騎樓下面堆滿了貨物,沒有人在意我的闖入。
回到酒店大堂,看到村跑的工作人員已經搭起了工作區域,我上前詢問如何領到參賽包,因為大部隊都是今天在廈門領取,然後統一坐船過來。我留下了電話號碼,便出門打輛計程車直奔莒光樓。
莒光樓是金門的地標,戰地精神的象徵,很多地方可見到的題字「毋忘在莒」,源自春秋戰國,有著勿忘前事、收復國土兩層意思。經歷過戰火相望的莒光樓,如今平安祥和,多少浪濤已隨塵遠去。樓內是金門民俗、文化的展示,登高樓宇,小金門島映入眼帘,頭頂的「莒光樓」匾額,在飛簷碧瓦的映襯下,已是歷史畫卷。
▲在莒光樓遠眺
離開莒光樓,計劃打車前往翟山坑道,正巧看見一輛計程車送客前來,便上前詢問是否搭我一程。計程車司機是位十分清麗的女子,她一邊說著不好意思,要為客人進行導遊,一邊替幫我叫車。在金門的每一次求助,都能收穫到更多的幫助。人在旅途,未知如漂泊,遇見的每一位好人,卻仿佛令人情歸故裡。
▲金門的觀光公車
十分鐘後,一輛計程車駛達了我的身旁,司機大哥的笑容似乎就是接頭暗號,無需多言,便載著我前往翟山坑道。司機大哥叫楊再添,他建議幫我導覽翟山坑道,然後再送我去下一站,因為景區也是同樣很難叫到計程車。其實在金門這樣玩耍是最為便捷的,除此之外也可以乘坐A、B、C、D四條旅遊公交路線,不過我一直沒能搞懂怎麼坐,似乎車次也不多,有時間點的要求。
耗時5年、人工穿鑿修成的翟山坑道,能夠進坦克停船舶,花崗石仍可見當年炮彈開闢的痕跡。可惜我是純粹到此一遊,如果非常熟悉那段歷史,一定能夠與楊大哥進行更豐富的交流。
走出翟山坑道,我請楊大哥將我放在模範街附近的廣東粥店,然後相約後天從酒店去碼頭的接送。當時中午已過,他說很多廣東粥只做到中午,尤其一家最有名的「壽記」,不僅粥品限量,老闆的人品也是十分不通融,客人必須按照他的規定來,即便如此,店中仍然絡繹不絕。這次是沒有機會去看臉色了,車子停在了模範街附近的一家廣東粥店門口,楊大哥臨走時特別叮囑說「要根油條哦」。可惜的是,店裡的油條都賣光了,廣東海鮮粥好喝得差點被我當了面膜,一掃剛剛一會兒陰風一會陰雨的寒意。
喝粥時接到村跑電話,說會將賽事包送到我的房間,到處都是好人啊。
一早來到金湖大飯店的餐廳,放眼望去,全是同僚。帶著孩子進行親子跑的不在少數,裝備專業、結團結夥的也有,不同於其他跑馬的感受,這一場比賽明顯心情放鬆。
說到我越野的經歷,僅僅是幾個月前經歷的一次西山30公裡徒步以及古北口長城21公裡越野跑,每次都是擦著關門時間完賽,因此金門村跑,我也是懷著練兵的態度。下個月還有場香港渣打馬拉松,那是全亞洲最虐賽道,無數的高架橋,我正好可以借村跑的機會練習坡道路段。
金門的早晨,剛剛下過雨,十幾輛大巴車載著參賽者來到了瓊林古村落。「瓊林本來以陳姓為主,明代時開基主陳十七郎入贅蔡家,子嗣繁衍後,少數的陳姓也就搬遷他處,蔡家遂成為瓊林的單姓,幾代下來,蔡氏子孫眾多,人才輩出,成為金門地方上相當有名望的大族後,便開始建造家廟。」(來自百度百科)瓊林是金門宗族文化保留最好的村落。
▲瓊林裡裡長蔡顯明
後來的村宴上,一位蔡氏的代表(編註:瓊林裡裡長蔡顯明)上臺講話,並舉杯祝福大家,當時我沒有什麼深刻的認識,現在回想一下,原來那場豐盛的村宴就是蔡家請的啊(編註:作者有誤解,村宴是村跑的常規項目,這頓村宴是組委會安排的)。
起跑前的熱身,在瓊林古村落的一處空場中進行,臺灣電音三太子也登臺助興,熱身現場幾乎成了廣場舞。準備起跑,21公裡的參賽者隊伍打頭陣,迅速穿過了古村窄巷,奔流在了鄉野公路上。我跑得不慌不忙,沒有對成績的預估,有趣的是這裡的道路變化多端,一點都不枯燥,很快我便真正的開始享受奔跑了。
跑過公路、田邊,進入高聳松樹的中山紀念林路段,上坡、下坡、急轉,紅土路面上鋪滿了紅色的松針,柔軟得就像在蹦床上奔跑,跑得正歡時,轉彎便看到一排龐然大物,美制坦克、飛機和大炮,歷史在叢林中被陳列,早已沒有了往日的殺氣。這裡也是「金門國家公園」的一部分,曾經作為駐島國軍的營房舊址,難以想像當年10萬多國軍駐紮金門,這片叢林收藏了多少秘密。
跑過了密林,再次穿過了村落,沿著公路的另一個方向,奔向太武山方向。
(▼按住圖片左右滑動)
沿「鬥門登山古道」,最難是巖石上被鑿刻出來的石階路,年代久遠,石階若有若無,再向上攀爬,甚至會盤繞一小段崖石,一側能夠驚險地看到山坡層巒。隨著海拔的增高,遠處的海平面浮現眼帘,依稀看到對岸的高樓,金門盡收眼底。此時我氣喘籲籲,腿酸疼得像勒緊了筋,好在每一段攀爬似有階段性,總能短暫喘息過後接著努力。
最高處的風景,是215米海拔的觀景臺,楊大哥說那是鄭成功想家的地方。
登山的這一公裡,我大概花了二十多分鐘,接下來下山的路面非常好跑,一股慣性推動著我回到了村裡。村子裡儘是親子跑、9公裡賽後溜達的參賽者,跑進了300米的瓊林戰爭坑道,一度堵塞在裡面前進不得,好不容易鑽了出去,沒幾步路就衝了刺,意猶未盡。
進入村跑的官微看成績,似乎是女子第三名,其實下山後的補給點,已經有人這麼告訴我了,我依然沒太當真,跑得爽比跑得快更重要吧。
村宴和頒獎儀式同時進行。當一道一道大菜端上桌的時候,我終於體會到了此行的意義:不在山高水長,咱要的是真情實意、有滋有味啊!
終於,我在一盤豬蹄上桌之後,被主持人念到「21公裡女子第三名是,2085號斯雷」,音樂很隆重,我淡定地穿過魚肉,走上領獎臺,周圍的食客們都停下筷子看了我一眼,居然還有掌聲,那是要放下筷子才能發出的聲音啊。
後來得知,名字被登在了《廈門日報》上,還是非常開心。
▲12月7日《廈門日報》
坦白講,這是我跑過的最美道路,就像是有一隻陪著你玩耍的精靈一樣,總能找到新鮮的喜悅。我一直認為,跑步的意義在於「自由」,不是深陷配速中的不能自拔,更不是得以炫耀的賽事,而是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一路向前。我也熱衷於用跑步來了解一個地方,仿佛融入了這個地方的血脈。
回到酒店,大部隊們下午都回程了,我得以還有很多空閒時間在周邊逛逛。想起村跑微信公號給過的一個美食攻略,拿出來研究了一下,找到了攻略中一家叫「喜相逢」的館子。「喜相逢」是1970年創立,全金門唯一的刀削麵。創始人一直堅持用鋒利的金門菜刀削麵,面厚而長,果然十分有嚼勁。
我還想嘗嘗他家的燒餅,但是果然沒有了,和攻略上說的一樣,「由於店裡人手有限,燒餅、刀削麵的擀麵粗活店裡的女性做不來,賣完為止,不然會顧得了燒餅、顧不了面」。幾十年的老店,仍然是當年的樣子,雖然我沒有見過當年,但時光留痕,把每一寸都刻在了店裡,那是騙不了人的。
✤
金門三天,像過了三百年一樣,經歷豐富得輾轉騰挪。內地很喜歡將一些古老的人和事叫做「活化石」,可化石沒有那麼好當的,就像一條逆流的魚,努力以最慢的速度抵達前岸。金門,一定也渴望發展,但歷史的際遇,與世世代代的宗親文化,令人安於樂命,甚至無論漂流多遠,也能夠找到原鄉。這份悠然,就是歸宿吧。
我的金門村跑記,之所以寫了這麼多,就是想還原那個我所經歷的現場,也許有那麼幾個瞬間,就是一百年前的生活現場。有機會,來金門看看還是值得的,如果你覺得有些悶,那是還不夠了解它;如果你能夠了解它,那必是開始適應一種生活方式。
祝願每一個人都能夠找到心靈的歸宿。
✤
文:斯雷(原文較長,本文有較大刪節)
圖:斯雷、吳俞晨、葉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