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聽到的歷史,136年,你能看到的歷史,174年,你能品味的歷史,438年,國窖1573。
愛美酒的朋友來瀘州旅遊,都會來看龍泉橋下的國寶窖池。窖池屬於國家級重點文物,加上瀘州老窖酒傳統釀造技藝這個「活文物」,就算買了門票也只能在通道隔著玻璃觀賞。
作為瀘州土著攝影師,近距離拍攝過窖池和釀酒過程,請跟隨我的鏡頭欣賞瀘州老窖雙國寶。
(買票能看到的室外建築一律沒有,只看值錢的,快跟上)
瀘州老窖酒,源於明朝萬曆年間(即公元1573年的)的國寶窖池,瀘州老窖也從此開始形成規模釀酒窖池群。在440多年中,這些窖池一直在年復一年的發酵,是我國現存持續使用時間最長、保存最完整的原生古窖池群落。美酒之所以是美酒,釀入的是漫長的時間和歲月。
明代小青磚,滿滿的歷史感。
繞過影壁牆,酒香撲面而來。空氣中瀰漫著滿滿的酒分子,估計皮膚都能喝飽喝醉。
瀘州老窖酒釀製技藝工序繁雜,經過精選原料、粉碎、拌糧潤糧、拌糠、上zhen蒸酒蒸糧、摘酒、出甑攤晾、拌曲、入窖、封窖發酵、開窖滴黃水、起運母糟並堆砌母糟等十二道工序來最終釀製成瀘州老窖酒。
這套釀酒傳統技藝, 始於秦漢,經元、明、清三朝,持續傳承六百九十餘年,其口訣、心法、技藝代代口傳心授也已傳至23代傳人。
糟醅拌糧、拌糠
上甑技術可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掌握的。
1996年瀘州明代釀酒窖池就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予以保護。這是迄今為止全國釀酒行業裡唯一的殊榮,「國窖」由此得名。
8字窖
遊客通道,只能隔著玻璃觀看聽講解。
瀘州老窖酒傳統釀造技藝在中國酒類行業中享有「活文物」之稱,它是中國釀酒技術和酒文化的一個典型實例,即使是科學發達的今天也難以用現代技術加以替代。
糟醅拌糠
挖糟
上甑師傅手法嫻熟
蒸酒蒸糧
瀘州老窖的原酒釀造技藝流程,主要分為高粱→高粱粉碎(碎糧「4-6瓣」,拌料「深挖低放」)→挖糟→糟醅拌糧、拌糠→糟醅上甑(上甑「輕撒勻鋪」)→蒸酒蒸糧(混蒸混燒「緩火蒸酒、大火蒸糧」)→摘酒(「看花」摘酒),在蒸餾取酒過程中,流出的酒,由於乙醇與香味成分複合酒與水的表面張力不同,不同的酒度(酒精濃度)呈現出不同大小的液珠(俗稱酒花),而且停留的時間長短不同,憑此判斷酒精度數,以掌握取酒時間;掐頭截尾:在蒸餾取酒過程中,最開始的那部分酒稱為酒頭,當酒花從大花變為細花時,單獨摘取剩餘酒度較低的部分,直至流出不含酒度時,摘取部分稱為尾酒。
牛尾巴出酒
遊客通道,酒字飄香
瀘州老窖國寶窖池系明代萬曆年間所建,僅存四口,是我國建造最早,保存最好,持續使用時間最長的麯酒窖池。四口窖池規模相當,呈橫向排列,皆長3.8米,寬2.4米,深2.4米,均為鴛鴦窖,每口窖池內為2個地坑,中間以池幹分開,糧糟發酵時,2個池坑作為一個窖池,以提高容量。窖池內的糟泥經數百年發酵,已產生了數千種有益微生物,不喝窖酒,只聞泥香,就已飄飄欲醉了。
門票價格:20元
開放時間:
9:00-12:00,11:30停止入場;
14:00-17:00,16:00停止入場。
景區地址:
瀘州市江陽區營溝頭,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一車間內。
(原為明代瀘州著名釀酒大師舒聚源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