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今日直播】建信吳尚偉、安信蘇鋮:聚焦國內大循環,掘金食品飲料投資下半場招商基金王景、馬龍:股市震蕩,絕對收益策略帶您乘風破浪易方達石安奇、國信燕翔:乘風破浪的科創興證全球基金黃鼎鈞:緊追熱點,你跑贏大多數人了嗎?掘金大消費|廣發汽車張樂:相信均值回歸的力量掘金大消費|中信建投餘海坤:傳統車風險出盡 電動智能加速變革掘金大消費|國海醫藥周超澤:新疫苗、新接種率、新時代——疫苗行業深度分析開源證券|開源傳媒首席方光照:世界在變,遊戲看入局、視頻看變革、電影看恢復
林園說牛市 | 當前市場處在十年一遇的牛市初期,趨勢形成很難改變,5000點,或許2萬點都不是夢
記者 | 張哲
精彩摘要
我們看好大盤後市,我也多次提過現在是牛市初期,趨勢一旦形成很難改變,至於後市漲到幾千點?我相信5000點、2萬點都不是夢。
我們根據牛市不同階段來做出我們的投資決策,牛市是靈活的,初期和中期和末期操作不一樣。我們牛市初期換股的頻率也是處於「震蕩」狀態的。
我相信我們未來十年重倉的一些股票一定在我們重點觀察的行業裡,比如醫藥和消費。
我們在醫藥行業的關注重點會放在一些人口老齡化疾病上,比如三大病(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主要針對這些領域做一些投資決策。
目前市場上普遍認為醫藥板塊的估值偏高了,不過我們認為目前的估值是合理的,和全球醫藥股對比的話,甚至還有100倍到500倍的差距。
為什麼那一年的「熊市」我沒有參與,也建議大家不要參與,而今天我要參與?我做的事情肯定有我的道理,如今科技股的行情搭上的是科技發展的快車。
8月7日,深圳林園投資董事長林園做客華潤信託直播間,發表了他對當前市場操作和所看好行業的看法,並與投資人做了簡單的交流。林園在直播間表示,目前的市場處於牛市初期,其換股頻率也會像市場一樣呈「震蕩」狀態。他建議投資人在這個階段要密切注意市場的變化,並對持倉進行階段性的調整,做出一些針對市場、順應市場的投資決定,投資一定要靈活。
以下為林園直播實錄:
對於未來需求量大的行業,我們目前都有研究,因為大多數都是基於常識來判斷的,只不過目前並沒有全部納入我們現在的投資範圍。但是我對這些確定性高的行業都十分了解,至於什麼時候買入,我們會根據市場的情況來做出投資決策。
有投資人問到醫藥行業,我們從2016年4月份看到醫藥行業的宏觀環境在發生一些變化,景氣度非常高。我們的重點會放在一些人口老齡化疾病上,比如三大病(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主要針對這些領域做一些投資決策。目前市場上普遍認為醫藥板塊的估值偏高了,不過我們認為目前的估值是合理的,和全球醫藥股對比的話,甚至還有100倍到500倍的差距。所以談及我們在未來30年的投資主線,一定少不了醫藥行業。
因為我們的持有和買入是兩個分開的環節,在選擇未來十年的重倉股時,我們也是走一步觀察一步。不過我相信我們未來十年重倉的一些股票一定在我們重點觀察的行業裡,比如醫藥和消費。有些行業和個股需要用時間去觀察,具體重倉與否,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
結合市場趨勢隨時調整投資策略很重要,所謂的市場趨勢無非是牛市趨勢或者熊市趨勢,看漲的時候是牛市趨勢,下跌則是熊市趨勢。熊市階段的投資策略是較為被動的,只能跟隨企業的增長而增長。這時候我們在選股上只能選企業,並且做一些風險屏蔽,換手率很低,大約在20%-30%。所以我們會密切注意市場的變化,並對持倉進行階段性的調整,做出一些針對市場、順應市場的投資決定,投資一定要靈活。
我們看好大盤後市,我也多次提過現在是牛市初期,趨勢一旦形成很難改變,至於後市漲到幾千點?我相信5000點、2萬點都不是夢。我們花了十幾年的時間來改變過去的熊市,直到今天才能看到一個牛市苗頭。在我看來2015年的市場並不是健康的牛市,為什麼那一年我沒有參與,也建議大家不要參與,而今天我要參與?我做的事情肯定有我的道理,如今科技股的行情搭上的是科技發展的快車。
有人問牛市裡會頻繁操作換股嗎?其實牛市也分階段,牛市初期和牛市真正形成、牛市中期、牛市末期是不一樣的。我們根據牛市不同階段來做出我們的投資決策,這是十分靈活的,我們換股的頻率也是處於「震蕩」狀態的。
我們也遭遇過幾十年不遇的金融危機,這個過程中我們採取了一些措施來度過危機。當然這種危機還會再次發生,這時候不光我們會受到影響,所有的資產包括股市以外的資產也會受到影響,所有的資產在那一刻都會貶值,其顛覆程度是相近的,沒有辦法躲過。
最近很多人去投資軍工,賭世界大戰。但是我們要想到,哪怕100年也不見得發生一次世界大戰怎麼辦?萬一你都不對,你日子就很難過。尤其如果戰爭真的來了,保命肯定比保錢重要,那個時候哪怕我們賭對了掙到了錢也沒用。所以投資一定要有基本的判斷,考慮安全範圍之內的事情。
我們炒股還是要有一種好的心態,相較於漲不漲、能不能賺錢,我們更需要考慮的是風險。比如你買入的價格高低的風險、投資的行業的風險以及持有過程中的風險,這些都需要考慮。
我們對自己的情況做過統計,比如過去30年間,我們真正超過12個月在賠錢的也就是2018年,我們在2017年賺了120%的基礎上又虧了20%多。
後來再總結反思的時候我們決定,要把買入和持有兩個階段分開,比如我們買入的時候不做熊市和牛市的趨勢區分,在買入時且未來30年都是3000點的情況下,我們的投資決策是什麼樣子的。單純做一個買入行為,我們會對一個行業進行整體的買入,而買入的標準就是這個行業一定沒有寡頭壟斷出現,一定是在競爭階段,我們才會去買入持有。而要想在股市真正賺錢,就是要靠形成泡沫,這就是我們持有賺錢的階段,賺的是形成泡沫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