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紅刊財經
紅周刊 記者 | 李健
截至8月26日,滬指已連續收出3根陰線。相比7月的大漲大跌,最終創造一年多以來的10.9%的最高月度漲幅,8月開始至今,滬指雖然也經歷了大漲大跌,但月度漲幅收窄至0.6%。而且,前期活躍的題材、概念紛紛熄火,半導體、券商等在26日更是「引領」下跌潮。
對此,深圳市林園投資董事長林園向《紅周刊》記者表示,漲漲跌跌就是牛市初期的特徵,要堅守得住、要做對方向。「做到了這兩點,就能建立在市場中賺錢的心理。這樣才能在牛市來了,大膽加倉或持有。」
林園指出,「券商股的回調是因為前期漲多了,長期來看,券商股的漲幅還遠遠不夠。而消費股一直是過去每一輪牛市的先鋒板塊。」
牛市初期「波動多」
要做對方向:持有核心的、優質的資產
《紅周刊》:從8月18日至26日,上證指數下跌了3.17%。此外,市場熱點也很凌亂,您怎麼看現在的市場?
林園:牛市初期都是這樣的,市場時常波動一下,波動的頻率也相對較高。而且疫情也對企業經營產生影響,經濟情況還沒有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所以這個時候,加上牛市初期的特點,股市波動很正常,漲漲跌跌都很正常。
牛市初期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各種熱點層出不窮,投資者能夠關注的板塊和領域更多了。
《紅周刊》:什麼時候會出現牛市?到今年年底嗎?
林園:這個我不好判斷,但我認為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隨時都有可能進入牛市,可能一天兩天就進入了牛市。
《紅周刊》:您之前提到,板塊有輪動,拿著就行了。現在市場不斷有熱點輪動,有一些投資人會關注短期的熱點,例如環保等。
林園:我之前說的拿著等輪動就行,是在牛市裡的操作策略,在真正的全面牛來臨後,所有板塊都有上漲的機會。但在牛市初期不一樣,牛市初期是能夠套住人的,是一些核心、領漲的板塊不斷創新高。
我認為的牛市初期和市場認為的結構牛有相似的地方,我們都在往全面牛市走的過程中。
在牛市初期,對於投資人來說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做對方向,要持有核心的、優質的資產,這樣才能不被套住。只有做對方向、獲得收益後,投資者才能建立賺錢的思維,有了這個思維,才能在牛市中敢於加倉,敢於持有。牛市初期就要堅守,不要覺得現在漲得多了,如果一直覺得漲得多了,等你敢於入市加倉的時候,可能牛市都中後期了。
券商跌是前期漲得猛
距離牛市中的漲幅還很遠
《紅周刊》:券商股周三出現了下跌,也屬於牛市初期的特徵嗎?
林園:是的,券商板塊之前漲多了,現在就跌一點。短期看券商板塊可能漲幅比大盤高,所以出現一些調整。但長期來看,券商的漲幅還不夠呢。
《紅周刊》:消費、醫藥板塊相對堅挺,怎麼看它們的機會?
林園:因為經濟環境沒有恢復,所以消費板塊現在比較矛盾。但消費板塊中,必需品受疫情影響較小。消費板塊在過去的牛市中,也都是帶頭的板塊。
《紅周刊》:環保等短期熱點呢?
林園:投資它們的風險是承受短期的下跌。
對於其他在牛市中的操作,感興趣的投資者可以關注8月30日,《紅周刊直播》重磅企劃的「紅刊私享會——牛市三人談」線上直播,屆時林園將與來自華爾街的「最牛華人基金經理」、美國景順基金高級基金經理李山泉、「中國最落地的經濟學家」,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共同探討如何在牛市確定性中獲得超額收益。
8月30日,《紅周刊直播》重磅企劃「紅刊私享會——牛市三人談」。屆時我們將邀請「華爾街最牛華人基金經理」李山泉、中國民間「股神」林園、最落地的經濟學家李迅雷蒞臨《紅周刊直播》直播間,與投資者在線進行交流互動
(文中觀點僅代表嘉賓個人,不代表《紅周刊》立場,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非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