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比亞共和國(英語:The Republic of Namibia),簡稱納米比亞,原稱西南非洲,北同安哥拉、尚比亞為鄰,東、南毗波札那和南非,西瀕大西洋。國土面積824,269平方公裡,居非洲第15位,世界第34位。南北長約1300公裡,南窄北寬,東西寬480-930公裡,海岸線長1600公裡。居民以班圖人和科伊桑人為主。大多數居民信奉基督教,官方語言為南非荷蘭語和英語。該國分為13個行政區和50個地方政府,首都溫荷克(Windhoek)。
納米比亞全境處於南非高原西部,大部分地區在海拔1000~1500米。西部沿海和東部內陸地區為沙漠,北部為平原。主要河流有奧蘭治河、庫內內河和奧卡萬戈河。氣候燥熱少雨,年平均氣溫18~22℃, 分春(9~11月)、夏(12~2月)、秋(3~5月)、冬(6~8 月)四季。
納米比亞沿海有狹長平原;內陸全屬高原、山地,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點2,600米。中部為中央高地;東部為卡拉哈裡盆地的一部分;西部沿海一帶為沙漠性平原。位於西部偏北的布蘭德山海拔2610米,為全境最高點。南部的奧蘭治河和北部的庫內內河,分別為同南非和安哥拉的界河。
大地構造上納米比亞位於著名的卡拉哈裡克拉通的西北部,其境內出露最老地層為下元古界,基巖出露面積約為4600,第三紀一現代沉積(卡拉哈裡層)覆蓋面積約為54%。
納米比亞礦產資源豐富,素有「戰略金屬儲備庫」之稱,主要礦藏有鑽石、鈾、銅、銀等,其中,鑽石生產馳名世界。採礦業是其經濟的主要支柱,90%的礦產品用於出口,礦業所創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近20%。
納米比亞漁業資源豐富,捕魚量位居世界十大產魚國之列,主要生產鱈魚、沙丁魚等,其中90%供出口。納米比亞政府把農業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農牧業已成為該國支柱產業之一。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高粱和小米等。納米比亞畜牧業較發達,收入佔農牧業總收入的88%。除礦業、漁業和農牧業三大支柱產業外,納米比亞旅遊業發展迅速,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7%左右。1997年,納米比亞成為世界旅遊組織成員。
納米比亞地廣人稀,礦產資源豐富,礦業、漁業、畜牧業為三大傳統支柱產業,製造業不發達。
2017年12月5日,歐盟宣布納米比亞列入避稅天堂黑名單。
【國 名】納米比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Namibia)。
【面 積】824,269平方公裡。
【人 口】253萬(2019年)。88%為黑人,白人和有色人約佔總人口的12%。
【民 族】奧萬博族是最大的民族,佔總人口的50%。其他主要民族有:卡萬戈、達馬拉、赫雷羅以及卡普裡維、納馬、布須曼、雷霍伯特和茨瓦納族。
【語 言】官方語言為英語,通用阿非利卡語、德語和廣雅語、納馬語及赫雷羅語。
【信 仰】納米比亞90%的居民信仰基督教,其餘信奉原始宗教。
【貨 幣】納米比亞元
【匯 率】1美元≈16.55納元
【首 都】溫荷克(Windhoek),人口34.4萬,年最高氣溫30℃,最低氣溫7℃。
【重要節日】元旦:1月1日;獨立日:3月21日;勞動節:5月1日;非洲日:5月25日;英雄日:8月26日;人權日:12月10日;聖誕節和家庭日:12月25日和26日。
【地理位置】納米比亞原稱西南非洲,北同安哥拉、尚比亞為鄰,東、南毗波札那和南非,西瀕大西洋。海岸線長1600公裡。全境大部分地區在海拔1000~1500米。西部沿海和東部內陸地區為沙漠,北部為平原。主要河流有奧蘭治河、庫內內河和奧卡萬戈河。
【氣 候】納米比亞氣候燥熱少雨,年平均氣溫18~22℃,分春(9~11月)、夏(12~2月)、秋(3~5月)、冬(6~8月)四季。
【簡 史】15~18世紀,葡萄牙、荷蘭、英國等殖民者先後侵入。1890年被德國佔領。1915年,南非參加協約國對德作戰,出兵佔領西南非洲。1920年,國際聯盟委託南非統治西南非洲。1949年,南非非法吞併西南非洲。1960年4月,西南非洲人民組織(簡稱人組黨)成立,開始進行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1966年,聯合國通過決議,取消南非對西南非洲的委任統治。1968年,聯合國大會根據西南非洲人民的意願決定將西南非洲更名為納米比亞。1978年,聯合國安理會通過435號決議,支持納實現獨立。1989年,在聯合國監督下舉行制憲議會和總統選舉,人組黨獲勝,其候選人努喬馬當選總統。1990年3月21日宣布獨立(具體可查看世界歷史網《納米比亞歷史發展階段簡介》的相關介紹)。
【政治】納米比亞獨立後,政局一直保持穩定。人組黨政府重視教育、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等,注重人民生活的改善,經濟社會事業不斷發展。2009年11月,納舉行總統和國民議會選舉,人組黨獲勝,該黨候選人希菲凱普涅·波漢巴再次當選總統。之後,波漢巴總統任命根哥布為總理。2014年11月,納舉行總統和國民議會選舉,根哥布作為人組黨總統候選人參加競選,以87%的得票率當選總統,於2015年3月21日就職。2019年11月,納舉行獨立後第六次總統和國民議會選舉,根哥布總統以56.3%的得票率勝選連任,並於2020年3月21日就職。
【憲法】納米比亞現行憲法於1990年2月制定,後經過數次修訂。憲法規定:納實行三權分立、兩院議會和總統內閣制,總統為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兼武裝部隊總司令,任期5年,不得超過兩任;經內閣建議,總統可以宣布解散國民議會並舉行全國大選;同時總統應辭職並在議會解散後的90天內選舉新的總統;修改憲法須經議會兩院各2/3多數通過等。
【議會】由國民議會(National Assembly)和全國委員會(National Council)組成。國民議會每屆任期5年。本屆國民議會於2020年3月組成,共104個議席,在96個直選議席中,人組黨佔63席,另有總統提名議員8名,任期至2025年3月。本屆國民議會議長彼得·卡賈維維(Peter Katjavivi),2015年3月就職,並於2020年3月連任。
全國委員會由全國14個區委員會選舉42名代表組成。每年至少舉行兩次會議。總統無權解散全國委員會。第五屆全國委員會於2015年12月成立,任期至2020年12月。主席瑪格蕾特·門薩—威廉斯(女)(Margaret Mensah-Williams)。
【國家元首】總統哈格·根哥布(Hage Geingob),2015年3月就職,2019年11月贏得連任並於2020年3月宣誓就職。
【政府】納米比亞本屆政府於2020年3月組成。現主要成員有:副總統南戈洛·姆本巴(Nangolo Mbumba),總理莎拉·庫貢蓋盧瓦-阿馬蒂拉(Saara Kuugongelwa-Amadhila),副總理兼國際關係與合作部長內通博·南迪-恩代特瓦(Netumbo Nandi-Ndaitwah),總統事務部長克裡斯蒂娜·赫貝斯(Christine Hoebes,女),國防和老兵事務部長彼得·哈費尼·維羅(Peter Hafeni Vilho),內政、移民與安全保衛部長弗蘭斯·卡波菲(Frans Kapofi),工業和貿易部長露西亞·伊蓬布(Lucia Iipumbu,女),財政部長伊蓬布·希米(Iipumbu Shiimi),教育、藝術與文化部長卡安娜·恩吉蓬多卡(Anna Nghipondoka,女),體育、青年與國家服務部長阿格尼絲·瓊加雷羅(Agnes Tjongarero,女),工程和運輸部長約翰·穆託爾瓦(John Mutorwa),信息化與通訊技術部長佩亞·穆舍倫加(Peya Mushelenga),性別平等、減貧與社會福利部長多琳·西奧卡(Doreen Sioka,女),農業、水資源和土地改革部長卡勒·舍爾特魏因(Calle Schelttwein),城鄉發展部長埃拉薩圖斯·烏託尼(Erasatus Uutoni),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長卡倫比·尚古拉(Kalumbi Shangula),高等教育、技術與創新部長伊塔·坎吉—穆蘭吉(Itath Kandjii-Murangi,女),環境、林業與旅遊部長波漢巴·希費塔(Pohamba Shifeta),漁業與海洋資源部長阿爾伯特·卡瓦納(Albert Kawana),司法部長伊馮娜·道薩布(Yvonne Dausab,女),勞工、勞資關係與就業創造部長烏託尼·努喬馬(Utoni Nujoma),公共企業部長萊昂·朱斯特(Leon Jooste)等。
【行政區劃】納米比亞全國劃分為14個行政區(Region)。分別是庫內內區(Kunene)、奧穆薩蒂區(Omusati)、奧沙納區(Oshana)、奧漢圭納區(Ohangwena)、奧希科託區(Oshikoto)、西卡萬戈區(Kavango West)、東卡萬戈區(Kavango East)、卡普裡維區(Caprivil)、奧喬宗朱帕區(Otjozondjupa)、埃龍戈區(Erongo)、奧馬海凱區(Omaheke)、霍馬斯區(Khomas)、哈達普區(Hardap)、卡拉斯區(Karas)。【司法機構】由最高法院、區法院和地方法院組成。最高法院大法官和總檢察長由總統商內閣和司法諮詢委員會後任命。區和地方法院法官由司法部長任命。最高法院大法官彼得·希武特(Peter Shivute)。
【政黨】納米比亞有大小政黨40多個,其中7個政黨在本屆議會有席位。納米比亞主要政黨有:
(1)、西南非洲人民組織(South West African People's Organization-SWAPO-PARTY):簡稱人組黨,執政黨。1960年4月19日成立,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奧萬博蘭人民組織,得到納最大民族奧萬博族及其他社會階層的廣泛支持,1966年8月開始武裝鬥爭,1989年11月在制憲議會選舉中獲勝,成為執政黨。1991年12月舉行了納米比亞獨立後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從民族解放組織轉變為群眾性政黨。2017年11月召開了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新一屆領導集體,哈格·根哥布、內通博·南迪-恩代特瓦分別當選主席和副主席,索菲婭·沙寧瓦(Sophia Shaningwa)當選總書記。
(2)、大眾民主運動(Popular Democratic Movement):原稱特恩哈爾民主聯盟,2018年1月改稱現名。由白人共和黨聯合10個民族集團於1977年11月成立,1989年經重新組合後包括12個政黨和派別,宣稱「既反對共產主義,也反對種族主義」。2003年,其重要成員共和黨和全國團結民主組織相繼宣布退盟。現任主席麥克亨利·韋納尼(McHenry Venaani)。該黨在2019年大選中獲得16個議席。
(3)、民主與進步大會(Rally for Democracy and Progress):2007年11月,由前外交部長希迪波·哈穆滕尼亞和前礦業與能源部長傑薩亞·恩亞穆共同組建。在2009年11月舉行的大選中首次參選並在國民議會中獲8個席位。主張進一步鞏固民主、尊重人權,反對獨裁和威權體制,反對個人崇拜;加大減貧力度,積極推動社會經濟發展。該黨在2019年大選中獲得1個議席。
【重要人物】哈格·根哥布:總統。1941年8月3日出生於納北部奧特宗朱帕省,達馬拉族。1964-1974年在美國期間獲得政治學學士、碩士學位,2004年獲英國利茲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青年時代投身納解放運動,參與創建人組黨,系納獨立憲法起草人之一。1975年至2002年擔任人組黨政治局委員。1990年3月納獨立後出任總理,並連任至2002年。2002年8月退出納政壇,2003年移居美國,受邀請擔任政府間國際組織「非洲事務全球聯盟」(GCA)執行書記。2004年重返政壇。2007年重新當選人組黨政治局委員,出任人組黨副主席、國民議會黨團領袖。2008年4月任貿易與工業部長。2012年再次出任總理。在2014年11月舉行的大選中當選總統,2015年3月就職。在2019年11月大選中獲勝連任總統,2020年3月就職。2017年11月,當選人組黨主席。
【經濟】納米比亞是世界上海洋漁業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鈾、鑽石等礦產資源和產量居非洲前列。礦業、漁業和農牧業為三大傳統支柱產業,種植業、製造業較落後。獨立後,人組黨政府先後制訂了5個五年經濟發展計劃(第五個國家發展計劃為2017-2022年)及2030年遠景規劃,大力吸引外資發展製造業、礦產品加工業、旅遊業和金融服務業,扶持黑人企業發展,同時注意維護白人合法權益,納經濟保持平穩增長。2014年和2015年,經濟增長率分別達6.4%和6.0%。2016年初以來,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低迷和國內旱災、基礎設施薄弱等影響,經濟一度陷入技術性衰退。為扭轉當前困境,政府削減預算、減少開支,努力推動農牧產品出口和旅遊創匯,積極發展工業園區。但受制於經濟內生動力不足、政府效能低下等因素,經濟運行前景尚不明朗,實現自主可持續發展任重道遠。
【資源】納米比亞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素有「戰略金屬儲備庫」之稱。主要礦藏有:鑽石、鈾、銅、鉛、鋅、金等。
【工礦業】納米比亞製造業不發達,80%的市場由南非控制。製造企業約300家,90%以上為小規模私人企業,主要行業有食品飲料、紡織服裝、皮革加工、木材加工和建材化工等。礦業是納傳統支柱產業,90%的礦產品出口,主要生產氧化鈾、鑽石、黃金等。2018年,納米比亞鈾產量3571噸。納是重要鑽石供應國。近年來,納鑽石銷售市場擴大,除美國外,還銷往中東和日本等地。
【農牧漁業】納米比亞70%的人口生活在農村地區,農業吸納了納米比亞65%的勞動力。種植業較落後。全國可耕地面積6900萬公頃,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高粱和小米等。由於雨量稀少,土地貧瘠,農作物產出率低且不穩定,糧食不能自給。目前70%的糧食依靠進口,主要來自南非。政府正在推行「綠色農業計劃」,力求增加糧食產量。畜牧業較發達,85%的可耕地被用來發展畜牧業,收入佔農牧業總收入的76%,以養牛、羊為主,牛存欄280萬頭,羊400萬隻,大部分出口南非和歐洲。所產紫羔羊皮馳名世界。納漁業資源豐富,捕魚量位居世界前十名,主產鱈魚、金槍魚、沙丁魚、莢魚、龍蝦和蟹,其中90%供出口。
【旅遊業】納米比亞旅遊業較發達,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0%左右。海灘、自然保護區等旅遊景點集中在北部和南部地區,其中北部的艾淘沙公園聞名世界。1997年,納成為世界旅遊組織成員。近年來,赴納國際遊客逐年遞增,2016年共有147萬外國遊客赴納觀光。納發展旅遊業條件優越,主要有地形地貌豐富多彩,生物多樣化特點突出,注重生態保護以及交通基礎設施相對完善等。
【交通運輸】納米比亞基礎設施較發達。
鐵路:總長2600公裡;平均每年客運量60.2萬人次,貨運量68.7萬噸公裡。
公路:總長約6.4萬公裡,其中瀝青路5000公裡;年均客運量5萬人次,貨運量18萬噸。
水運:沃爾維斯灣是納唯一深水港和西南非地區最大的貿易和漁港,年吞吐量約200萬噸。
空運:納米比亞航空公司經營的國際和地區航線通往法蘭克福、開普敦、約翰尼斯堡、盧薩卡、哈拉雷和羅安達等城市,國內航線通往納各主要城市及一些偏遠城市。納各大城市均有機場。
【財政金融】納米比亞是南部非洲關稅同盟和蘭特貨幣區成員國。財政金融大權集中於中央,90%財政收入源於稅收。從南部非洲關稅同盟所得收入佔每年財政收入的20%~30%。納65%的銀行為外國資本掌握。
【對外貿易】納米比亞主要出口礦產品、漁產品、畜牧產品及初級加工產品,其中鑽石出口佔出口收入總額的33%。經濟對進口依賴性強,絕大部分生產、生活資料需要進口。接近90%的進口商品來自南非。主要出口市場為南非、英國、美國等。
【外國援助】1990~1998年共獲外援約47.88億納元,主要援助國有德國(佔外援的30%)、瑞典(佔外援的23%)、挪威、美國等。援款主要用於創造就業機會、減少收入分配不公和扶貧。2010年,納共獲得20億納元的發展援助,主要用於愛滋病防治、教育、農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
【人民生活】納米比亞雖為中等收入國家,但貧富差距較大,是全球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現有醫院34所、診所267個,保健中心44個。共有6435張床位,平均每1000人佔有3.6張。此外還有許多私人診所。納政府重視提高人民的醫療衛生條件,醫療衛生經費佔財政總預算的9%左右。經過多年努力,納愛滋病感染率趨於穩定。愛滋病母嬰傳播比例從2005年的20%降至2013年的4%,新增病例降低了50%。同時實現了85%的治療覆蓋率。
【軍事】納米比亞獨立後,政府在整編前納米比亞解放軍和前西南非洲地方軍的基礎上,建立起一支統一的國防軍,總兵力1.9萬人,其中陸軍1.67萬人,空軍1100人,海軍1200人,另有警察部隊1.4萬人。據納財政部向議會提交的2019/20年度財政預算,國防預算為59億納元,約佔政府財政預算的8.9%。
【文化教育】納米比亞獨立後建立普及教育制度,2012年實現小學免費義務教育。全國擁有1500所中小學校和特種學校。納米比亞大學是全國唯一的綜合性大學,建於1993年,有學生4000多人;另有10多所中等技術學校和師範學校。近年來,納教育投入持續增加,教育撥款從2000年的18億納元提高到2018年的150.5億納元,佔預算總額的24%。目前,初等教育入學率達93.6%,高中入學率為49.5%,高等教育普及率為24%。納全國識字率從獨立時不到75%上升至目前的90%。納還分別與南非、德國、中國等籤署了聯合研究和科技合作文件,但教育事業發展仍面臨輟學率和不及格率過高、教室嚴重缺乏和教學質量不盡人意等挑戰。
【新聞出版】納米比亞全國有192家新聞機構和組織。有報刊十餘種。主要報刊和發行量為:《納米比亞人報》(1萬份),1985年創刊;《共和者報》(1萬份),1977年創刊,大眾民主運動機關報,有英、德、南非荷蘭文;《新時代報》(7000份),人組黨報;《溫荷克廣告者報》(1.1萬份)。
納米比亞廣播公司為全國性廣播和電視機構,成立於1990年,其前身是1979年成立的西南非洲廣播公司,產權為國家所有。下設廣播電臺,用英、德、南非荷蘭語和13種地方語廣播。納米比亞通訊社為半官方通訊社。南非在納設有電視轉播站。
近年來,納米比亞國有新聞、通訊產業業績突出。移動通訊核心骨幹網絡進行了升級改造。隨著信號傳送基站建設速度加快,納廣播公司調頻廣播和電視信號的覆蓋範圍分別達到全國的98%和68%。納通社開通全天多媒體新聞服務,並在全國設立了6個分部,地方新聞採訪能力明顯提高。
【對外關係】迄今,納米比亞已與150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納米比亞奉行不結盟、睦鄰友好的外交政策,強調外交為經濟建設服務,支持加強非洲國家間的合作,主張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加強南南合作、南北對話。注重周邊外交。加強同周邊國家、亞洲國家的經貿往來。
【同非洲國家的關係】納米比亞重視發展同非洲國家、特別是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鄰國的關係。主張南共體國家建立促進貿易、投資、地區經濟發展的共同機制,支持南共體政治、防務與安全機構的工作。支持非盟主導非洲事務。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納擔任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輪值主席。
【同西、北歐國家的關係】同西、北歐國家有密切的經貿聯繫,德國、瑞典、挪威、法國是納米比亞主要的援助國。納獨立後即加入洛美協定並與西、北歐國家籤有多項經貿、文化和技術合作協定。歐盟向納提供主要援助領域包括教育、鄉村發展、能力和基礎設施建設、政府管理和非政府組織活動等,旨在幫助納促進減貧和實現可持續增長。納與德國關係特殊,目前在納有近4萬德裔白人,有30所學校教授德語。2014年同歐盟就《經濟夥伴協定》(EPA)達成共識。
【同美國的關係】美國是納米比亞主要援助國之一,每年向納米比亞提供1000萬~1500萬美元的雙邊和地區發展基金。美國公司佔外國在納公司的1/3以上。美和平隊青年志願者計劃自納獨立伊始即開始實施,目前約有100名青年志願者在納政府機構、中小企業、診所、學校和社區組織開展志願服務。2001年,納獲得美《非洲增長與機會法》受益國待遇。2006年,美接受納為「千年挑戰帳戶」受惠國。2019年6月,根哥布總統赴莫三比克出席美非商業峰會。
【同亞洲等國家的關係】近年來,納米比亞積極推行「東向」政策,加強同亞洲國家的合作。在高度重視對華關係的同時,積極加強同日本、印尼、印度、泰國、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在天然氣開發、公務員培訓、遠程教育、農業、海洋漁業、港口建設、人力資源、旅遊等領域的合作,擴大經貿往來。2019年8月,根哥布總統赴日本出席東京非洲發展國際會議(TICAD)橫濱峰會。
本文發布於世界歷史網的文章:http://www.shijielishi.com/namibiya/zixun/2157.html,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