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沿著蜿蜒的山路,一路驅車來到凱裡市萬潮鎮老鴉山村貧困戶潘義國的七彩山雞養殖場,今年50歲的潘義國正在雞舍裡檢查山雞進食情況。說起自己養殖山雞後最大的變化時,「荷包裡的錢變多了,日子過得好了!」是潘義國最深切的感受。
在搞養殖之前,潘義國常年外出打工,隨著年齡的增大,外出務工掙錢越來越吃力,下一步該怎麼走?潘義國不斷在思考。
看到老鴉山村山林植被茂盛,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養殖條件,聽說黨委和政府鼓勵大家發展林下產業經濟,潘義國萌生了在老鴉山村搞林下養殖山雞的想法,潘義國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繼子王興泉,並得到了王興泉的支持。
說幹就幹,他們立即來到三棵樹鎮考察學習山雞養殖技術。2018年4月,「學技歸來」的潘義國不等不靠,自籌資金28萬元,貸款10萬元,建起了5個雞舍,引進山雞苗500隻,風風火火建辦起了七彩山雞養殖場。發展到現在,養殖場初具規模,庫存山雞2100隻左右。
養殖場採用自由餵養,讓雞群覓食昆蟲、嫩草、樹葉、籽實等自然飼料為主,人工科學補料為輔,通過良好的飼養環境、科學管理和衛生保潔措施,保證了雞肉、蛋產品達到無公害食品的標準,潘義國養殖的山雞味道鮮美,深受消費者歡迎。今年已銷售山雞1700餘只,雞蛋2萬餘個,收入達10萬元。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為進一步擴大銷售渠道,兒子王興泉採用了「網際網路+智慧農業農場」模式,利用「農場大本營」電商平臺做起了網上銷售山雞,還在養殖場裡安裝了攝像頭,既可以防盜也可以讓消費者直接從網上實時觀看養殖場裡山雞的生長情況,讓消費者安心購買山雞,進一步提高養殖場的知名度、美譽度,並拓寬了銷售渠道。
「以前的生活十分貧困,那就豁出去試試,要敢想敢做、勤快做,才能富起來,自己不努力的話,永遠都是貧困戶……」在今年村裡開展的「我的脫貧致富故事」宣講報告會上,潘義國將自己如何從以前的「吃不飽、穿不暖」,到現在發展成為村裡致富能手的勵志故事向寨鄰娓娓道來,用親身經歷和思想轉變歷程打動了在場寨鄰,鼓勵大家努力奮鬥,找準發展路、走好致富路,看到潘義國的改變,村裡的人無不豎起大拇指。
脫貧致富的路怎麼走,在潘義國心裡已經有了答案。下一步,他將繼續擴大規模,不斷提高七彩山雞的知名度,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將山雞養殖場做大做強,讓村裡的寨鄰也加入進來,帶領大家共同發展致富。
來源 時政凱裡微信公眾號
通訊員 楊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