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寫好書法中的筆畫?掌握這7條法則,方能領會書法真諦

2020-12-17 三餘書社

文/彧白 三餘書社原創文章,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前面的文章我們講解了書法中的筆法問題,其實古人的筆法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神秘,總結起來無非就是提、按、轉、折四個要素,問題的關鍵是如何運用這四種筆法,今天我們結合古人書論,將古人的用筆技巧做一個形象的闡述。

中國傳統藝術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到了一定的境界都是師法自然,與天地自然相契合,書法尤其如此。

話出有據,我們從衛夫人的《筆陣圖》談起:

很多初學者朋友不知道衛夫人,其實她就是王羲之的書法老師,也是王羲之的姨母,他的書法理論著作《筆陣圖》就好比書法界的教科書,流傳千年而不衰。

《筆陣圖》中說道:

「橫」如千裡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點」 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撇」如陸斷犀象。「折」如百鈞弩發。「豎」如萬歲枯藤。「捺」如崩浪雷奔。「橫折鉤」如勁弩筋節。」

書法中的筆畫基本可以分為以上幾種,「橫」、「點」、「撇」、「折」、「豎」、「捺」、「橫彎鉤」。寫好這七種筆畫,你的字就成功了一半。

「橫」如千裡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

很多人對這句話都做過解釋,但都說不到點子上。其實「陣」就是一種勢態,千裡陣雲就是長空千裡之勢。雖然或隱或現,但是在若有若無之間,依然有形,這種形態並不是固定的,而是有各種變化的。許多人只讀第一句話,忽略了第二句話,以為橫要寫的直,像下面右圖這樣,其實是錯的。

左邊的橫畫,依次為王羲之、董其昌、米芾所寫,皆為名噪千秋的大書法家,其形態各異,變化多端。

我們看左邊的幾個「橫」的寫法,根本就不是很多人想像中很直的樣子,而是形態各異。反觀自然萬物,最形象、最直觀的變化其實就是雲彩的變化,所以衛夫人以此作喻,寫「橫」應該形態萬千,含蓄而多變,這才是衛夫人此論的真實含義。

「點」 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

這句話比較好解釋,寫「點」的時候就好像在高山上搖搖欲墜的石頭,有一股下墜之勢。所以寫「點」要把勢寫出來。我們看王羲之的字。

左邊是取自王羲之《奉橘帖》中的一部分,我們看其中「點」的勢態,王羲之寫的每一個「點」基本都成一個三角形,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效果呢?

這個筆畫的形成是由於入紙之後有一個折筆的動作,使其成為「磕磕然如崩之勢」,我們看其中所有「點」的方向,都出現了「危」勢,無論是向左一點,還是向右一點,都不合適,這就是恰到好處的功力,將提、按、轉、折運用到了極致。

「撇」如陸斷犀象

李白在其樂府古詩《獨漉篇》中有一句詩:

不斷犀象,繡澀苔生

意思是如劍之鋒利,能斷犀象。這句話是說寫長撇要寫出筆勢來,筆勢如劍之利,能斷犀象。很多人從字面上理解,以為寫一個撇,要如同陸地上斷了的犀牛角或者象牙,則大錯特錯矣!這個說的是筆勢,並不是形象的比如,是一種無形的東西。

我們看這兩個字,出自大書法家歐陽詢筆下,左邊的「承」字有三個撇。最上面的因為石頭風化看不清楚,我們看圈起來的兩個撇的勢態,是不是就像劍划過的感覺。再看右邊的「之」字,也是如此,如利劍劃破長空之勢。

所以這句話講的是勢態,而不是斷掉的犀象。

「折」如百鈞弩發

這句話就比較好理解了,「鈞」在古代是重量的單位,百鈞之弩指的崩的很緊的硬弩。我們看一看範字就會形象的多。

我們看這兩個字,左邊為歐陽詢的「力」字,右邊為柳公權的「為」字,都帶有典型的「折」畫,再比照「弩」的受力點,就能看出來,高手在寫「折」的時候,不會是橫平豎直的,而是有一定的弧度,這種弧度是為了使這個筆畫的勢態更緊、更有張力。這就是百鈞弩發的道理。

「豎」如萬歲枯藤

這句話同樣講的是「勢」而不是「形」。萬歲枯藤就是上萬年的藤蔓。傳說衛夫人曾經帶王羲之去觀察山裡的老樹藤蔓。並讓其借著藤蔓的力量懸在半空,就是為了體會枯藤的力量。枯藤有一股子韌性,這種韌性恰巧是書法中需要的。

我們看例字:

書法是一種線條的藝術,線條的質量決定了一件作品的成功與否,左邊為王鐸的草書《秋興八首》節選,右邊是黃庭堅的草書《諸上座帖》。兩個人均是草書大家,我們看圖中所示,是不是就像百年枯藤?能將線條處理的如此蒼勁而有韌性,非大高手不可為之。這種用筆是中鋒篆籀筆法,關於這一筆法,我們會在後期的專欄中細緻講解。

「捺」如崩浪雷奔

這句話就更好理解了,我們寫「捺」筆的動作是「一波三折」,就如同破浪急奔一般。為什麼要破浪,因為會有阻力,正是因為這種阻力,「筆勢」才能凸顯出來。

很多人為什麼不理解為什麼寫捺會有阻力,這是因為古人寫字多為逆鋒、中鋒行筆,這樣才能使筆畫蓄力,使字能有張力,從而更有氣勢,我們看上面這兩個捺,一波三折,正是逆鋒提按得結果,就如同崩浪雷奔一樣。

「橫折鉤」如勁弩筋節。

再寫橫折鉤的時候,「橫」與「鉤」一定要銜接清楚,是圓筆還是方筆一定要交代清楚,不然就容易散。

左邊為歐陽詢所書「風」字,右邊為顏真卿所書「月」字,在筆畫交疊的部分銜接的很明白、很恰當,採用方筆或者圓筆的方法,膠合的很緊。若是沒有經過傳統筆法的訓練,沒有勁弩筋節之勢則這個字就很容易散掉。

衛夫人《筆陣圖》中關於筆畫的論述是表面淺顯內在深刻的道理,通過講解很容易讀懂,但是能寫到這種地步還需要有深厚的臨池功夫。

中國的傳統藝術在至高境界上基本都是互通的,其核心基本上都是師法造化、師法自然。只有不斷地在書法的臨摹以及創作的過程當中,回歸自然,跟自然學習,體會造化之力,方能領會書法的真諦。

作者:安偉波,號彧白,三餘書社籤約書法家

相關焦點

  • 寫書法的時候,筆畫的「粗細」該如何掌握?
    我們知道,筆畫是構成漢字最基本的單位,所以筆畫的粗細也是書法中比較基礎性的問題。要想清楚的回答這個問題,就要清楚的知道:筆畫為什麼要有粗細的變化、筆畫怎麼樣才能有粗細的變化以及筆畫何時才可以進行粗細不同的變化。
  • 筆畫越少的字越難寫?如何寫好書法中的獨體字,培養審美是關鍵
    中國的書法藝術興始於漢字的產生階段,「聲不能傳於異地,留於異時,於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為意與聲之跡。」因此,產生了文字。漢字書法為中國文化的獨特藝術表現形式,被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而漢字則是一種奇妙的語言符號,要想寫好一個字,就要掌握它的基本結構,筆順及筆畫。只有寫好每個部分,才能寫好一個字。
  • 如何寫好硬筆書法的主筆和偏旁部首在作品中的運用
    在前面兩講裡,學習了22個字頭類偏旁部首的寫法,下面通過對硬筆書法作品《行路難》和《唐詩三首》來分析字頭類偏旁部首在實際書寫中的應用。以此做到學以致用,以鞏固學書的效果。各位童靴在家書寫後, 也可以按照這用方法進行分析,有思考才會有進步。
  • 書法用墨,不會此法,寫不出好作品?
    如果說筆法是書法藝術創作中的筋骨,那麼,墨法則應該是書法血肉之靈魂的體現。亦有點睛之效果,常常用於行草書,篆書和魏楷也時用此法,用得好,有蒼茫,老辣的藝術風貌,清人吳昌碩可謂這方面的高手。
  • 書法中楷書的爆發力
    「做人先正身,書法先楷書」練習書法需從楷書入手,端起姿勢,握筆有力,字體來龍去脈了解清楚。楷書講究心靜執筆,每日練習,熟悉楷書的特點,掌握楷書的要領。達到功夫長久,水到渠成。在練習楷書時,要了解其筆畫之間的內在關係,一撇一捺都不是孤立的。
  • 走字底「辶」怎麼寫?這3個方法讓書法入木三分
    二,學習筆畫技法所有的理論學習都是為寫好書法而打基礎,因此無論我們如何解讀屬於自己的「書法理論」,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如何寫出滿意的書法作品。即便如此,書法理論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準確的、真實有效的書法理論才能指導書法創作和實踐活動。
  • 這些書法字體構成形態特徵法則,教科書很難找的,建議收藏好
    而間架結構的科學搭配具有嚴格的法則,不是隨心所欲。所以,我們寫書法的時候,把一些基礎性的書法字體構成形態特徵領會貫通,寫起字來就不會太難看。下面,夢筆生輝就與大家一起來分享這些字體構成的形態特徵。當然了,橫平是相對而言,實際書寫的時候,還是稍微有點斜度,這是符合人的視覺效果的,如下圖。字體的中心在橫畫與豎畫的交叉中心點上。因此,十字構圖法寫出來的字,顯得有一種莊重感。
  • 硬筆書法教學模式:如何練習硬筆行書?
    筆者以為, 選擇鋼筆楷書筆法作為教學起點, 更利於學生掌握鋼筆行書技法。通過教學楷書筆畫, 訓練學生運筆的兩個感覺:輕重感和快慢感。在練習中讓學生領會並習慣於落筆收筆稍重, 運筆過程稍輕, 轉折、停頓處稍重, 過渡與牽絲稍輕;豎畫略快, 轉折略慢, 落筆重處慢, 運筆輕處快, 快慢交替, 起頓分明, 筆畫少的字慢, 筆畫多的字快。
  • 書法技巧:楷書最難寫的6個筆畫口訣教程
    楷書是普及性最大的漢字形式,由此構成的漢字藝術,是相對基礎和規律性較強的書法藝術。論其筆畫,主要可分為橫、豎、撇、捺、點這幾大類,論種數常用有27種,而漢字的筆畫總數可達到40種。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12個相對較難掌握的楷書筆畫,並附示例,幫大家突破難點。
  • 學習書法除了要懂得筆畫、筆順和用筆方法外,還必須了解以下幾點
    「筆順"是寫字時筆畫的先後順序。因為漢字是由各種筆畫分別構成的,所以每個字在書寫的時侯,那一筆該先寫,哪一筆該後寫,都有一定的"規則"掌握了漢字筆順這個規則,就能幫助我們提高筆畫安排的準確性和寫字的速度。當然,有的字的筆順有一定的靈活性,不過已規範了的筆順還是用得最普遍。
  • 書法中的「橫」,應該怎麼寫?從《蘭亭序》的7個「一」字談起
    學過書法的朋友,對下面這張圖都不會陌生。很多教我們寫字的字帖裡,都會用這麼一張示意圖來表示「橫」的寫法。那麼,這張圖表示的到底對不對呢?或者說,書法中的「橫」,應該怎麼寫呢?今天,讓我們從《蘭亭序》的7個「一」字談起。
  • 書法的筆畫寫到什麼程度才算合乎標準?楷書筆畫又當如何?
    筆畫的構成書法當中的筆畫寫到什麼程度才算合乎標準?換句話說,什麼樣的筆畫是好的,是美的,什麼樣的筆畫不好、不美?我想這個問題,學書法的朋友一定都十分關心,都有此疑問,今天我就對書法筆畫的優劣標準特別楷書筆畫優劣的標準做一個明確的解答與細緻的分析。
  • 硬筆書法教程:怎樣寫好鋼筆字偏旁部首?
    基本筆畫 中國漢字的基本筆畫歸納為橫、豎、撇、捺、點、提、折、鉤八大類。橫有長平橫、長斜橫、短斜橫;豎有懸針豎、垂露豎;提有斜提、撇提、豎提、橫折提等共細分為37種基本筆畫。
  • 怎樣才能寫一手好字?
    怎樣寫一手好字?這個問題其實是需要做一個解讀的。明確的說,寫字不同於書法,寫字的目的是實用,是用來讀的,是為了傳達觀念或者進行書面溝通交流。書法與寫字正相反,它把實用放在第二位,把展現藝術美感放在第一位,它的目的不是用來讀的,而是用來看的,也就是說你可以不認識他寫的是什麼字,只要能感受到點畫、線條,墨色所傳達出來的美感即可。書法的性質等同於繪畫。回到題目,提問者問的是寫字,那麼可以肯定,他指的不是書法,而是指如何把以實用為目的的書寫,寫的好看,漂亮。說的在通俗一點,即如何寫一手漂亮的硬筆字!
  • 書法筆畫之間重筆法,熟練之後看節奏,點畫之間存在什麼樣節奏?
    大家初學的時候,臨摹的筆畫都能夠臨摹的很好,但是脫帖過後就感覺什麼也不會了,關鍵的忽略了有一點,書寫筆畫之間時候有一種節奏,只有掌握好書寫筆畫節奏才能寫出更具美感與流暢的效果。田楷作品一般的人把這種節奏感籠統的稱知為「自然」,要達到這種自然而然就要掌握好筆法的規律的同時,注意行筆的速度,控制好書寫的氣息,讓寫出去的筆法有輕有種,方圓有度。
  • 用書法寫楹聯,能寫多長
    段瑞麟走上書法藝術之路,起點高,基底深,原因是其家學頗顯,上數家世,文風代代傳承,至段瑞麟,家學涵養盡得中華文化精髓,段瑞麟身浸豐厚的家學積澱之中,近水樓臺,先得書法藝術啟蒙,年幼之際,已能執筆施墨,寫得一手悅目好字。自古代英雄出少年,段瑞麟幼時即稱書法少年英才。年稍長,段瑞麟承家學之厚,更是放眼四方,立志遊學,將中國書法藝術發揚光大,推向世界。
  • 自學書法必學的五大硬功夫,您都學會了嗎
    第一、 自學書法的入門問題如果您從來沒有接觸過毛筆,零基礎學起,那麼先不急著寫字,要從握筆,運筆,轉鋒,筆鋒提頓、折轉練起。最簡單最有效果的筆法基礎練習,是正確拿筆練習畫圈圈、寫方格,反覆寫,直到能把方格和圈圈寫得筆畫粗細相當即可。
  • 石鼓文的書法特點及學習問題
    石鼓文字型方正、大方,橫豎折筆之處,圓中寓方,轉折處豎畫內收而下行時逐步向下舒展,有秦朝強大的帝國霸主氣勢,筆畫更趨於方正豐厚,用筆起止均為藏鋒,圓融渾勁,結體促長伸短,勻稱適中,古茂雄秀,冠絕古今。石鼓文被歷代書法家們認為是學習篆書的重要範本,有「書家第一法則」的說法。石鼓文對中國書法的影響到清代時期最大,它實際上就是大篆,去除了圖畫特徵,象徵我國漢文字正式形成,上啟金文,下連小篆,字比小篆略短些,近乎方形。
  • 傳統書法與高效練字:靜墨軒書院的田丼(井)格書法練字為什麼受歡迎
    再回過頭來說學校的書法課程,很多學校的書法課不是專業老師任教,有的學校為了節省開支或省事直接派書寫方面寫的好的其它學科老師任教,平時寫字好的非專業書法老師沒有過多的時間對漢字方面做深入地教學研究,更談不上漢字思維訓練技巧,硬性地把中國傳統軟筆書法中的知識點拿到課堂上來講,暫不說老師對傳統書法知識掌握如何,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怎麼能掌握比如書法中橫畫書寫要求起筆頓行收、捺畫的一波三折等!
  • 筆畫氣象是書法抒情的旋律線
    書法筆畫的形態,一筆二相,具有雙重性,一是造型,一是抒情。造型體現於結體,生發為形象,抒情藉助用筆而實現,稱之為氣象。筆畫的形象與氣象,猶如佛祖的燈芯,兩線自成體系又擰合為一股,點燃著書法的藝術聖光。具體於筆畫層面,用筆節律化的運動和變化過程,構成筆畫氣象,它隱蔽在墨跡之中,軌跡是凝固的,節律性變化卻是動態的,因此可以從筆墨視覺形象中區分出來,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象,是動態形象或者律動形象,成為書法氣化的生命和情韻的具體呈現。筆畫的這種律動,自成體系,由精微至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