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打鐵鋪:打鐵30年 如今他終於要隱退了

2020-12-26 騰訊大浙網

45歲的樓春富,是一名打鐵匠,還是一名老打鐵匠,因為他已經從業30年。

樓春富的打鐵鋪,開在金東區望府街,從最初打造柴刀等農具,到如今一些零碎的汽車零配件,他算是懂得迎合市場的師傅。昔日的四五十個同行,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紛紛轉行,而他的店鋪,堅持到了現在。

可惜的是,樓春富最後的堅守,也進入了倒計時。因為城中村改造,他的店鋪面臨拆遷,他不打算在其他地方把鐵鋪繼續開下去了。

城區最後一家打鐵鋪要關門了。樓春富作為傳統手藝人的30年,也將畫上句號。

入行

城區有四五十家打鐵鋪

同行間還開「交流會」

老樓的店鋪一共三十多平米,被土牆隔成了三間,正中間的是「產品陳列室」,擺放著撬棍、鑽頭等自己所打造的半成品,另外兩邊分別是打鐵房和休息室。

陳舊褪色的門框,青石條門檻,黃土磚砌成的牆體,黑漆漆的吊扇……從裡到外,這家鐵鋪無不透露出一種歲月的痕跡。

採訪時,老樓正在為剛趕過來的冉隆清打造一根撬棍,火紅的爐子,飛濺的鐵花,叮叮噹噹的錘聲,不一會兒,老樓的額頭上沁出了汗。

這是一個老鐵匠的日常。30年了,老樓習慣了這樣的日子。

「我從15歲開始跟著哥哥學打鐵,最初的十多年,我們都是兄弟兩人一起打,後來哥哥身體不行了,就只能由我一個人來完成。」回想那段時光,雖然辛苦,但在老樓看來,那是從業以來最快樂的日子,「很多同行還會一起交流,挺開心的。」為了完成一個人打鐵,他特地買來簡易的電焊和打彎設備。

打鐵行業的輝煌,出現在上世紀80年代,金華打鐵店就有四五十家。不過老樓入行時,行業已經在走下坡路,可他堅持把手藝做下去,因為那是哥哥手把手教他的。

轉型

從打造農具到實用工具

和機器比質量

老樓的店鋪,對面就是一家五金店,手工和機器的交鋒,相距不過5米。為了擋住機械化衝擊,老樓一直在嘗試轉型。

打造的工具,從最早的菜刀、柴刀等農具,演變成現在的撬棍、鑽頭等工具,甚至還有汽車、拖拉機的零配件。比不過速度,就比質量。

冉隆清是附近工地的一名工人,今年51歲,同老樓認識十多年。冉隆清說,老樓打出來的撬棍特別耐用,他的技藝在這一片都是沒得挑的。

「我幹活的地方不固定,有時候在義烏,也會專門趕到他這裡打幾件順手的工具。」冉隆清說,相比機器打造,手工的更耐用,最主要的是可以根據需求定製,光這一點,很多五金店裡流水線上出來的工具是達不到的。

不過,冉隆清也坦言,現在工地上像自己一樣,還會到鐵匠鋪裡買工具的人很少,尤其是年輕人,幾乎都是去五金店裡買。

「自己帶生鐵來,打根撬棍20塊錢,要比小碼頭那邊的五金店裡貴,」冉隆清說,年輕人對工具沒那麼講究,便宜、快速的流水線產品,顯然更受他們喜歡。

老樓承認,現在到店裡打鐵的,都是一些老顧客。「這些年,我的生意一直都是這幫老顧客在支持,每次看到他們過來,我都會覺得特別開心,感覺自己還有那麼點用武之地。」

即便這樣,老樓的生意還是慘澹。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相比,平均每天的產量,不足當年的一半。

退隱

十多年前鐵匠開始轉行

只剩幾個老人還在堅守

2000年初,打鐵匠掀起轉行熱潮。因為上了年紀,也沒有什麼文化,轉行後基本在商場或者小區裡當保安。

「我曾經也想過要轉行,但和他們一樣,除了打鐵什麼都不會,跟給人打工相比,可能還是自己當老闆更自在一些。」老樓說,2000年初,他把鐵鋪搬到現在的位置,店裡每天收入在100元左右,生意特別好的時候,也能掙上兩三百元,但那樣的日子已經越來越少。

他的鐵鋪,應該是金華城區最後一家,此外,澧浦、孝順、蔣堂還有幾個老人在打鐵。」目前這個行當裡,我已經算是很年輕了。」

不過,老樓也不打算繼續了。鐵鋪所在的驛頭社區正在城中村改造,再過些時日,鐵鋪面臨拆遷,他也要和打鐵說再見了。

「因為汙染、噪音等原因,現在找店面已經很難了,而且我幹了這麼多年,趁著年紀還不是很大,也想做點其它的事情。」老樓說。

許多打鐵匠,「歸隱」時都會專門為自己打造一件玩意,以作留念,但老樓卻沒這樣的想法,他唯一想帶走的,就是屋裡掛著的一把老吊扇。

這把吊扇是海鷗牌的,上世紀九十年代,用打鐵賺來的錢買的,100多元,在那時,簡直就是奢侈品。

這二十多年,無論老樓在哪兒開店,都會把它帶著。看著它,仿佛就能看到以前紅火的打鐵日子。

相關焦點

  • 「春節不打烊」源於一個打鐵鋪的故事
    父母去世早,家裡祖輩都以打鐵為生,兄弟倆人繼承了父母的打鐵鋪,祖輩的打鐵手藝相傳到他們這一代已經有好幾百年了。因此他們的打鐵本領都非常精湛、哥弟兩人打出來的刀具十分鋒利無比,全是削鐵如泥的搶手好貨,方圓十裡八鋪無人不知的。
  • 打鐵鋪逼近加油站 必須整改
    當晚7時左右,記者趕到現場,看到一處打鐵鋪裡,幾個人戴著面罩,正在敞開式的小鍋爐裡生火打鐵,火苗不時從鍋爐房裡躥起老高的,火星四濺。與此處打鐵鋪不到百米的地方,就是一家叫「橋慶」的加油站,站內有兩個大油罐。在加油站門口一處提示牌上,記者看到一行大字,上面寫著「此處是油罐區,不得燒火打鐵」的字樣,落款為七裡塘派出所。
  • 杭州宋城打鐵鋪你喜歡的農具都在這裡
    打鐵鋪是小時候,在北方很多農村能夠看到的一門原始的鍛造工藝,記得小時候看到的都是路邊一個破舊的小屋,裡面有兩個人基本上都是從早到晚叮叮噹噹的打鐵,那個時候覺得好玩,如今看來不容易。中國的鍛造冶煉工藝起源很早,盛行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前,那個特殊的時代裡,這種工藝,雖然原始,但很實用;雖然看似簡單,但並不易學。
  • 打鐵-兄弟篇
    打鐵的也叫鐵匠,是門古老的手藝,我非常喜歡看,遇到縣城小鎮總要去找尋一番。爐火熱浪撲面,鐵錘叮噹貫耳。
  • 鐵匠世家:六代人淬火打鐵百餘年
    他的打鐵鋪在「鐵匠世家」斜對面,由廢棄的鄉村小學改造而來。長期煙燻火燎的緣故,這裡更接近暗黑系美學。打鐵鋪的一面牆上,掛滿了各種各樣的鐵製用具:種地用的鋤頭、劈柴用的斧頭、祭祀用的蠟扦、掛肉用的肉鉤…… 作為鐵匠門裡的第四代傳人,崔榮省從16歲開始跟著祖父輩學藝。 「打鐵看似簡單,其實講究很多,學起來很苦,至少要10年才能出師。
  • 82歲老人每月退休工資2400多元 揮錘打鐵只圖一樂
    「當、當、當、當……」每天一早,從牛渚社區鎖溪河畔一間小鐵鋪裡,就會傳出清脆的打鐵聲。4月2日,記者見到82歲的杜薛林時,他正坐在用磚泥砌成的打鐵爐旁,身前一條長板凳,板凳上固定著一把鐮刀,杜薛林正在為鐮刀的最後成形做處理。對於杜薛林來說,這樣的打鐵生活已經有22年了。
  • 安徽79歲老鐵匠打鐵56年 不賺錢只為「守藝」
    李飛 攝大火爐裡引上火,手拉風箱呼呼作響,火苗伴著節拍歡呼雀躍,錘聲叮噹鐵花飛濺……12月22日,在安徽省肥西縣山南鎮,79歲的董成才正在鐵匠鋪裡打鐵。打鐵是一種傳統鍛造工藝,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這門老手藝也瀕臨失傳。79歲的董成才打鐵已經有56年時間,光是徒弟就帶出了15個。
  • 科比求解啥叫打鐵? 網友:你是打鐵王你問我!
    科比的職業生涯,其實也是一條鐵匠之路:2011年1月5日,科比在對陣活塞的比賽中,單節9投0中,連打9鐵,成為湖人隊史第一「鐵神」;2012年4月1日,科比主場對陣黃蜂,他僅僅在三節比賽中連續出手15次全部投失,「三節連續15鐵」,也把他打鐵黑歷史推向了一個新高度;2014年11月13日,在對陣灰熊的比賽中,科比迎來了「打鐵」生涯的裡程碑,全場比賽,他26投10中,超越哈弗裡切克成為了
  • 尋即將消失在歷史長河的手工藝——蘇州常熟非遺文化手工打鐵
    手工打鐵的師傅也越來越少。常熟同裡鎮這邊,如今只剩李正坤師傅還在繼續著打鐵。在蘇州同裡鎮這邊還有一座古橋,正在修復中,原先的橋要更加的高和長,現在為了更加穩固,已經降低了高度,黑瓦白牆和古橋,很有江南的韻味。我們來到了李師傅的鐵鋪也稱「鐵匠爐」。李師傅給我們拿出來很多,他自己打造的鐵器。
  • 老漢靠打鐵培養出兩個大學生 支持環保唯一學徒面臨失業
    說起鐵匠和鐵匠鋪,會勾起一輩人的回憶。如今,這一行當似乎已經慢慢遠離了人們的生活。在安徽阜城文峰公園北門一小巷裡看到一家「老張鐵鋪「,鐵鋪的主人叫張家賀,從事打鐵手藝40多年的他,靠著打鐵的營生,把自己的兩個孩子都培養成了大學生。近期,為了支持環保工作,他主動停業。
  • (非遺年集·打鐵火)火樹銀花 旺福新年
    另一邊,76歲的打鐵火技藝傳承人劉文兵,正和弟子們為了晚上的打鐵火做準備。20多個四五十歲上下的黝黑漢子,有的搬運,有的加料,有的裝煤。他們頭戴草帽,身著消防材料衣服,背後印著「羅莊打鐵火」的字樣。  已過古稀的劉文兵,拄著拐杖,在現場做技術指導。說起打鐵火的興起,要追溯到很久之前。
  • 火樹銀花 旺福新年(非遺年集·打鐵火)
    另一邊,76歲的打鐵火技藝傳承人劉文兵,正和弟子們為了晚上的打鐵火做準備。20多個四五十歲上下的黝黑漢子,有的搬運,有的加料,有的裝煤。他們頭戴草帽,身著消防材料衣服,背後印著「羅莊打鐵火」的字樣。  已過古稀的劉文兵,拄著拐杖,在現場做技術指導。說起打鐵火的興起,要追溯到很久之前。村裡一位尹姓村民15歲時到山西給一家鑄鍋作坊當童工。
  • 《騎馬與砍殺2》鍛造打鐵賺錢怎麼玩 鍛造打鐵賺錢玩法攻略
    導 讀 騎馬與砍殺2經濟系統改了又改,跑商玩法削了又削,目前來說就鐵匠鋪鍛造打鐵流最為賺錢不過了。
  • 泉州這些街巷名折射出古時「民生產業」|米倉巷|花巷|民生|打鐵|...
    如今,泉州打錫街錫鋪僅存的一家,是位於西街門鋪的「連發錫鋪」,始於1853年,是有據可查的泉州最為古老的一家錫鋪。泉州舊城區有兩條「打鐵巷」,一條在西街裴巷的東向,另一條在南門聚寶街的東向。這兩條打鐵巷,是因為古時候巷中開設過打鐵鋪而得名。在西街裴巷東向,西起裴巷,寬僅1米多,相傳宋時,有張氏打鐵人家在此開埔,因為他技藝高明,待人和善生意很好,打鐵鋪所在的巷就被人們稱為打鐵巷。
  • 火龍舞背後的打鐵人
    今年46歲的黃秀梅,是火龍舞表演中打鐵水的傳承人之一。十五歲開始練習打鐵水的她,如今已經帶隊十餘年。2月23日,黃秀梅在「銅梁火龍」之鄉高樓鎮的家裡,展示了「打鐵水之家」的全家福。打鐵水是火龍舞表演中尤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除了竹勺,還需要特製的火爐、生鐵塊、炭精罐、鼓風機、火鉗、焦炭等工具,準備過程也十分繁瑣。
  • 打鐵攢錢竹筒存錢 桂林鐵匠夫婦培育出3位大學生 - 網易教育頻道
    打鐵攢錢竹筒存錢 桂林鐵匠夫婦培育出3位大學生 2003年09月22日19:46:15 南方周末    南方網訊 近日,廣西臨桂縣保寧鄉上祥村的陳佛水夫婦終於鬆了口氣,他們通過打鐵,終於湊夠了第4個孩子上大學的學費。
  • 麗水「活著的清明上河圖」,密集的打鐵鋪和理髮店,傍晚最熱鬧
    雖然現在已不復往日的繁華,但是老街依舊以他獨有的方式存在著,向南北方敞開,懷抱著這裡的晨昏和人們瑣碎的生活,日日年年。老街店鋪略顯凌亂,但大部分所售賣的商品都是商場裡買不到的純手工製作,打鐵鋪,棕床店、金銀鋪、裁縫鋪、草藥店、剃頭店、制秤店……這條街上的傳統手工藝師傅都在為文化的傳承堅持著。
  • 千年絕技「打鐵花」 上千度鐵水打出「鐵花火雨」
    其實,在我國打鐵花表演形式多種多樣,比如河北張家口的打樹花、山西澤州的打鐵花。儘管全國多地有打鐵花的風俗,但要說最牛的,還得屬確山打鐵花,它在2008年被評為了「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每個花棚都分為上下兩層,每一層都要鋪上厚厚的樹枝,這是打鐵花保證觀賞效果和安全措施的一個關鍵環節。花棚搭好之後,他們還要砍集大量的柳樹條,這些柳樹條又起著怎樣的作用呢?正是憑藉這些因素,這柳樹成了鐵花藝人的香餑餑。細一點的柳枝通常會被用來裝飾花棚,而粗一點的柳枝則可以成為他們手中的「神兵利器」——「花棒」!
  • 千錘百鍊出一鍋,章丘非遺傳承人書寫打鐵「秘籍」
    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孫廷保來說,用五輩祖傳的古法打鐵手藝鍛造出來的鐵鍋,才是「章丘鐵鍋」真正的代表。「我們家五輩祖傳打鐵,我的父親、爺爺、老爺爺都是鐵匠,我從12歲就開始跟著他們拉風箱。戰爭時期,我父親和大爺還做過槍,太平了就做農具活兒。我從學校回來也跟著學打鐵。」
  • 打鐵漫畫書吧開業
    &nbsp&nbsp&nbsp&nbsp26日上午,打鐵漫畫書吧在寶安西鄉鐵崗社區開業,西鄉街道黨工委書記、街道辦主任林更斌等到現場揭幕慶賀。&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打鐵漫畫書吧開業&nbsp&nbsp&nbsp&nbsp深圳新聞網訊 26日上午,打鐵漫畫書吧在寶安西鄉鐵崗社區開業,西鄉街道黨工委書記、街道辦主任林更斌等到現場揭幕慶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