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臺吉死後,戰功彪炳的皇長子豪格沒有繼位,反而只有六歲的皇九子福臨繼位做了皇帝。
此事,我們很多人按照漢人的習慣,想當然的認為是因為,多爾袞想要奪權繼位,阻止了豪格的繼位,最後兩派相持不下,所以找了一個六歲小孩繼位。而,事後多爾袞成為叔父攝政王,後又成為皇父攝政王,大權獨攬,充分體現了多爾袞的霸道,只不過因為兩黃旗的拼死阻止才沒當皇帝。
但,實際上,在黃臺吉死後,真正霸道想要奪權的是豪格,年僅六歲的福臨才是黃太吉的嫡長子繼承人。反而多爾袞才是正義的,是王公貴族們推出來反抗豪格,保護福臨的。
建州女真和漢人的規矩不同,除了正妻大福晉所生的孩子,地位尊貴的側福晉所生的孩子也是嫡子!福臨是黃臺吉五大福晉之一的莊妃所出,是嫡子,福臨上面的八個哥哥,除去皇八子之外都是庶出,而皇八子一歲多還沒來得及起名字就夭折了。
黃臺吉原配早死,烏拉那拉氏繼為大福晉,產長子豪格。所以,實際上豪格也是嫡長子,至少曾經是。
但是,因為烏拉那拉氏怠慢努爾哈赤和阿濟格,也就是烏拉那拉氏出門遇到公公和小叔子,沒有下轎行禮,引起努爾哈赤的不滿,所以黃臺吉休棄烏拉那拉氏。
烏拉那拉氏因為無禮被休棄,當然是一個藉口,當時清朝還沒有入關,甚至努爾哈赤還沒有正式起兵反明建立後金,哪有那麼多的繁文縟節? 大貝勒代善有一個嗜好,就是喜歡綠他老子努爾哈赤,連續和兩任繼母富察氏、阿巴亥,都關係曖昧。這要按照漢人的禮法規矩,至少該廢為庶民,但是代善依舊坐穩了大貝勒。
黃臺吉休棄烏拉那拉氏的真正原因有二,第一是為了給哲哲騰位置。黃臺吉迎娶哲哲是因為努爾哈赤為了鞏固滿蒙聯姻,當時建州女真實力還不是特別強大。而黃臺吉本人只是諸貝勒之一,四大貝勒排行最後,只有黃臺吉正妻的位置配的上蒙古科爾沁的嫡女哲哲。
第二,烏拉那拉氏的娘家,海西女真烏拉部被建州女真滅了。
所以,黃臺吉實際上是陳世美。
正因為豪格的身世比較曲折離奇,所以黃臺吉在繼位做大汗以及皇帝之後,格外器重豪格,讓豪格做了正藍旗旗主貝勒,後又晉封為肅親王。
豪格是沒有任何資格繼位當皇帝的,首先當然是因為他的身世,但其實還有更加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黃臺吉的汗位和皇位並不是繼承來的而是諸王貝勒推舉來的。
努爾哈赤臨死前的本意是想要讓幼子多鐸繼位當大汗的,這裡沒有寫錯就是多鐸不是多爾袞。但是,因為多鐸年幼不能繼位,所以就搞出了四大貝勒秉政,等到多鐸成年之後再繼位的。努爾哈赤確實是想要以黃臺吉做四大貝勒的主心骨的,因為黃臺吉最優秀。
只不過,黃臺吉優秀過了頭,不僅做了四大貝勒的主心骨,最後還被推舉為了大汗。
黃臺吉之前的三大貝勒,代善雖然是大貝勒但是被努爾哈赤廢除了繼承人的位置,出局;二貝勒阿敏是黃臺吉的侄子,出局;三貝勒莽古爾泰就有意思了,各方面與黃臺吉比較,都比黃臺吉強,他出局的原因就在於,他母親富察氏和阿巴泰一樣和代善關係曖昧,得罪了努爾哈赤,被努爾哈赤以盜竊財物為由,休棄回家。
而莽古爾泰為了邀寵父汗就弒殺了親媽富察氏,事實上也確實得到了努爾哈赤的寵幸做了三貝勒。但是,這事在推舉大汗的時候,就變成了殘暴了。諸王貝勒不好明說富察氏和代善關係曖昧,也不好明說莽古爾泰弒母,只能模糊的說富察氏得罪太祖,所以莽古爾泰不能做大汗……
正因為如此,莽古爾泰的母親的罪名表面上看和豪格的母親是一樣的,都是得罪太祖。
如果說,豪格繼位了,那麼當初為什麼不能推選莽古爾泰? 當初推選錯了?沒這個道理啊!既然當初沒錯,那麼現在豪格也不能繼位。
但,豪格沒有資格,不代表沒有實力。黃臺吉是英主,所以上三旗的實力最強,在其死後,上三旗的代表人物就是豪格。
黃臺吉五個大福晉,都是出身蒙古的。之所以這樣,就是為了鞏固滿蒙聯姻,滿蒙一家,確保黃臺吉死後,蒙古諸部的外孫外甥繼位做大清皇帝。
黃臺吉的第八子出生時,黃臺吉以太子降生的規格慶祝,固然有黃臺吉寵愛海蘭珠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因為昭告蒙古,將來一定是蒙古的外孫外甥繼位。可惜皇八子很快就夭折了,八子沒了,當然就是九子福臨當太子嘍,滿蒙一家是不會變的,福臨的母親也是科爾沁的公主。這都是,八旗上下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只不過可能是害怕福臨也夭折,黃臺吉就沒有明確福臨是太子……
在這樣的情況下,黃臺吉駕崩之後,鰲拜帶領兩黃旗諸將,持劍上殿說,必擇先帝諸子立之,不然血濺殿上。
這是幹什麼? 上三旗實力最強,不立黃臺吉兒子立誰? 雖然多鐸是正統皇位繼承人,但是沒這個實力啊!
所以,所謂的「諸子」其實是特指長子豪格!但是,多爾袞代善等人以福臨也是先帝子為由堅持,最終兩黃旗大臣也動搖了,接受了福臨繼位。
如果多爾袞真的豪橫霸道,應該是把多鐸推出來,說多鐸應該按照太祖遺願繼位。可是並沒有。
真正多爾袞豪橫的時候,是在多爾袞打敗李自成,定鼎北京之後,尤其是多鐸攻滅南明之後。在此之前,多爾袞想豪橫,也沒有豪橫的實力……
豪格因為奪權失敗,下場當然是非常慘嘍!
PS: 鰲拜後來被康熙下獄,原因之一就是帶頭擁立豪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