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原因追問(組圖)

2020-12-21 搜狐網
資料圖片:7月25日,護士在病床邊對項煒伊進行心理安撫。當日,「7·23」甬溫線動車追尾事故的最後一名獲救者、年僅兩歲零八個月的小女孩項煒伊在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重症監護室內接受治療觀察。據醫生介紹,項煒伊的生命體徵良好,但肺部、肝部及全身多處軟組織挫傷,左下肢兩個腳趾供血不足,院方將在觀察其下肢血液循環的恢復情況後再決定是否需要截肢。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資料圖片:7月24日,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在新聞發布會上向一名從D301次列車上倖存的記者鞠躬致歉。當日,鐵道部召開「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新聞發布會,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通報了事故情況,並回答了部分記者的提問。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新華網溫州7月25日電 近40人死亡,約200人受傷7月23日,這是令中國鐵路人心中悸痛的一個日子,也是中國鐵路史上讓人悲傷的一天。

  追尾!這本應局限於汽車行駛中較為常見的事故,但竟然不可思議地在身形龐大、技術先進的兩列動車上發生了。

  那麼,這起「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究竟是如何發生的?乘客生命不能白白消失,人們衷心希望,事故原因能早日查明,引以為戒。  

追問一:行車安全系統為何失效?

  「我是對中國動車安全有信心的,但這次追尾事故卻令我疑惑不解!」D301次列車乘客李妍婷說。

  40歲的李研婷是天津人,7月23日早上8點10分許,打算去溫州雁蕩山遊玩的她們一家五口從天津上了車。一路有雨,不過列車行駛還算平穩,但卻時常走走停停。

  進入溫州永嘉站前,雨越來越大,閃電頻繁,李妍婷隱約有些擔心,感覺車速有些慢了。「時速大約不到100公裡,列車當時已晚點25分鐘左右。」

  D301次動車在永嘉站本不停靠,但這趟列車卻在此停留了幾分鐘。20時24分許,得到出發信號後,列車重新啟動,車速明顯快了不少。「早是這樣的速度,列車就不會晚點了。」李妍婷當時這樣對家人說。

  此時此刻,另一輛D3115次動車正在前方不遠處行駛,且車速明顯慢於D301次。兩車距離在危險地縮短,但沒有人意識到無論是乘客,還是動車司機,乃至後方列車控制指揮中心……

  乘客網友「希希宋」當時坐在D3115次動車15車廂。她微博回憶說,「大致當晚7時50多分列車停站在永嘉站,車廂內列車員告訴大家是因為天氣關係,須停車等候。」20時15分許,列車駛出永嘉站,但車速較慢。

  20時38分,在溫州市鹿城區黃龍街道雙坳村下岙處的甌江大橋上,D301次列車高速追上前車。發現險情的D301次列車司機潘一恆,緊急採取制動措施,但為時已晚,兩車不可避免地追尾相撞。當武警撬開嚴重變形的司機室,潘一恆已經犧牲,他的胸口被閘把穿透……

  後車D301次動車緊急剎車時,乘客李妍婷感覺車不停地抖動,並發出「咣、咣」減速聲響,隨著最後一聲相撞巨響,她們一家五口全部摔倒在地。

  前車D3115次乘客網友「希希宋」感覺車廂一下快速向前衝行,大致滑行五六分鐘,後整個車廂一片漆黑,車廂也往左傾斜。

  劇烈追尾撞擊,令D3115次動車組列車第13至16節車廂脫軌,D301次動車組列車第1至5節車廂脫軌,四節墜落橋下,其中1節車廂懸空,一頭擔在高橋上,另一頭插在地下,猶如一個巨大驚嘆號!到25日15時,事故已造成35人死亡、192人受傷。

  按照列車運行常識,無論是一般電力機車,還是高端動車,都裝載有防止相撞和追尾的安全閉塞系統。這套系統可以有效測定列車速度,對位置進行定位。但是這套至關重要的行車安全系統卻在最關鍵時刻失效了,這是為何?

  「按照正常的情況,列車不應該發生這樣的追尾,但它就是發生了……」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痛心地說:「國務院已經組織事故調查組,將會認真地、嚴肅地、細緻地把事故原因查清楚,鐵道部會積極地配合事故調查。」  

追問二:列車調度管理是否到位?

  在安全生產專家和鐵路人士看來,列車追尾是很荒唐的事,其中人為、管理因素不容忽視。

  「即使列車信號失靈了,電話總能溝通吧?咋能撞上呢?」不少乘客這樣發問。

  列車體積大、速度快,剎車距離至少以數公裡計,高速行進的動車距離則更長,防止列車追尾不可能憑司機目測。列車行進中,不僅有一套行車控制系統,更重要的是還要聽從調度中心指令。

  「管理責任不容懈怠,任何一起事故必定破壞了種種制約原則才導致而成。」清華大學教授、管理學家陳國權這樣強調管理的重要性。

  2008年4月28日發生的膠濟鐵路特別重大交通事故中,兩列火車相撞的原因正是源於內部管理混亂,是一起典型的責任事故。

  「海恩法則」是安全生產管理上一條著名原理,它核心要義提醒人們:事故背後有徵兆,徵兆背後有苗頭。

  事故發生的甬溫線調度管理歸上海鐵路局管控,而從北京南開往福州的D301次列車是7月1日鐵路調圖後剛剛開通,其在京滬段走京滬高鐵鐵路線。「開通不到一個月就出事,這著實令人嘆息!」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鐵路業內人士說:「其實近來頻頻雷擊事件導致列車晚點,本就應該引起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

  像防止追尾,別說是動車,就算是普通列車,也會有極為嚴格的安全操作、調度指揮規範。即使雷擊導致信號失靈,但列車終究是歸人來管理,「車是死的,人是活的」。

  據兩車乘客回憶,撞擊時,前車D3115次動車時速度大約20公裡,而後車D301次動車時速則在100公裡上下。如果調度正確,且兩車駛出永嘉站時間相差約10分鐘,後面車應有充分時間停車,這起事故應涉及信號系統和調度管理系統等方面問題。

  「這絕不是天災!事前一點徵兆也沒有,應有調度失控原因,沒有協調好。」D301次動車乘客劉義鑫說。

  7月24日晚,鐵道部黨組決定對發生「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的上海鐵路局局長龍京、黨委書記李嘉、分管工務電務的副局長何勝利予以免職,並進行調查。

  「作為上級主管部門,不管是什麼原因導致事故發生,都應當負有領導責任。」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在接受記者提問時說。他還表示,動車的「黑匣子」已經找到。「黑匣子」是列車運行的監控系統,它用於分析事故,提供原始數據。目前對黑匣子的數據調查正在進行中。  

追問三:平安能否不用鮮血來換?

  慘劇令人痛心,事故令人警醒。

  「還是對中國動車很有信心,但是我們衷心希望有關部門能吸取這次事故的沉痛教訓,加強安全管理,既讓動車跑得快,也要行得穩,讓百姓放心!」D301次乘客高士莉說。

  24日,前來溫州指導這起事故救援、善後處理和事故調查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宣布成立國務院事故調查組。他說,事故調查組要以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科學嚴謹的態度,開展事故調查工作,查明事故原因,總結事故教訓,依法依規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員。

  鐵道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這起事故性質十分嚴重。對這起事故,鐵路部門將深入調查分析,查明原因,深刻吸取教訓,堅決杜絕類似事故的再次發生。

  不少乘客反映說,這起事故暴露出的其他一些細節問題應引起重視。比如,目前動車座位沒有安全帶,一些乘客導致碰撞外傷;事故發生後,動車包廂門打不開,玻璃敲不碎;車廂內也缺少救生錘;乘客逃離列車後,高架橋軌道兩側本可作為逃生通道,但失修嚴重,增加了逃離難度……

  乘客劉義鑫說,列車出事後,好不容易找到救生錘,但是三個人輪流砸玻璃,但還是砸不開。「後來聽人說,砸窗有很多注意事項和技巧,但當時慌亂一團,誰會去琢磨?」

  D301次車15號車廂乘客孫女士則說,動車是不是應該像飛機一樣,乘務員一上車先對乘客進行安全培訓,可我們動車上,不少乘務員還是延續著舊時列車的習慣,忙著賣飲料、撲克、書賺錢。

  溫州康寧醫院參與救護的醫務人員說,如果動車有安全帶,傷亡可以減少一大半,因為很多受害者都是被甩離座位撞到硬物後,頭部、胸部、腰部受傷所致。

  這是一起不該發生的事故,遇難乘客的血不能白流,這令人痛心,更令人警醒。

  鐵道部部長盛光祖表示,將調查分析事故原因,認真吸取事故教訓,迅速行動,振奮精神,採取堅決有力措施,認真開展安全大檢查活動,全面排查和消除安全隱患,堅決防止發生新的嚴重事故,迅速穩定運輸安全局面。(記者張旭東、朱立毅、齊中熙、李亞彪、嶽德亮)

(責任編輯:UN011)

相關焦點

  • 溫州動車追尾事故原因追問 行車安全系統為何失效(全文)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新華視點)不該發生的事故為何發生?  ——「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原因追問近40人死亡,約200人受傷——7月23日,這是令中國鐵路人心中悸痛的一個日子,也是中國鐵路史上讓人悲傷的一天。追尾!
  • 甬溫線動車事故中被埋車頭去向何方
    7月26日,吊車將事故現場的車頭殘片吊至大型運輸車輛上。新華社記者 王定昶 攝        「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車輛經過近24小時的清理工作,26日深夜已經全部移出事故現場,之前埋下的D301次動車車頭也被挖出運走。     26日16時30分許,最後一節比較完整的動車車體蒙著尼龍布用平板卡車運離現場。
  • 人民日報:「723」鐵路交通事故是如何發生的?
    這一在汽車行駛中較為常見的事故,竟然發生在技術先進的兩列動車上。那麼,「723」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究竟是如何發生的?人們衷心希望,事故原因能早日查明,引以為戒。運行控制系統為何失效列控系統可有效測定列車運行速度、運行間距和位置,以自動防止列車追尾、相撞。這一系統在這次事故中為什麼沒有發揮作用?
  • 「盤點」細數中國鐵路的歷次事故!
    據筆者考證,新中國成立後第一起造成人員死亡的鐵路事故。2、1978年12月16日,隴海線楊莊站列車側面相撞事故,造成106人死亡,218人受傷,事故原因正、副司機和運轉車長嚴重違反操作紀律。這起事故成為了鐵路行業典型的人為事故反面案例。
  • 「4·28」膠濟鐵路特別重大交通事故十周年
    http://file.caixin.com/images/jnr_logo.jpg【紀念日】「4·28」膠濟鐵路特別重大交通事故十周年 「4·28」膠濟鐵路特別重大交通事故十周年(來自財新客戶端)「4·28」膠濟鐵路特別重大交通事故十周年
  • 膠濟鐵路特別重大交通事故責任人在濟南受審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5月7日,膠濟鐵路特別重大交通事故6名責任人在濟南鐵路運輸法院第一審判法庭受審。青島鐵路運輸檢察院對「4•28」膠濟鐵路特別重大交通事故的6名責任人以「鐵路運營安全事故罪」提起公訴,6名被告分別為李振江、崔和光、張法勝、蒲曉軍、鄭日成、郭吉光。
  • 723甬溫線動車事故:領導人的聲音和身影
    事故發生之後,救人是第一位,生命是第一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浙江省委副書記省長呂祖善,鐵道部部長盛光祖先後趕赴溫州。「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發生後,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當即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各有關部門和地方務必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組織好救援工作,同時查明原因做好善後處理。
  • 「4·28」膠濟鐵路特別重大交通事故案一審宣判
    新華網濟南12月3日電(記者趙仁偉、王海鷹)「4·28」膠濟鐵路特別重大交通事故案經青島鐵路運輸法院審理,3日在濟南作出一審公開宣判,6名相關責任人分別被追究刑事責任。法院審理查明,膠濟鐵路特別重大交通事故屬多個環節違規造成。
  • 回首「7·23」甬溫線事故
    這天晚上,甬溫線上風大雨急,雷電交加,氣候異常惡劣。晚上 8 點 30 分 左右,從北京南站開往福州站的 D301 次動車組列車運行至甬溫線上海鐵路局管 轄內的永嘉站至溫州南站間雙嶼路段時,與前行的杭州站開往福州南站的D3115 次動車組列車發生追尾事故,後車四節車廂從高架橋上墜下。這次事故造成 40人(包括 3 名外籍人士)死亡,約 200 人受傷。
  • 劉志軍張曙光對723溫州動車事故負主要責任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調查情況匯報。  會議指出,「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發生後,國務院隨即成立了事故調查組,此後又根據工作需要對事故調查組進行了充實加強,調整了人員結構,完善了調查制度。
  • 「7•23」事故車輛埋下車頭被挖出
    「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車輛經過近24小時的清理工作,26日深夜已經全部移出事故現場,之前埋在地下的D301次動車車頭被挖出運走。  26號下午4點半左右,最後一節比較完整的動車車體蒙著尼龍布,用平板卡車運離現場。26號晚9點半左右,最後一批運載動車車頭殘骸的車隊駛離事故現場。
  • 央視經濟半小時追問723動車追尾事故
    追問723動車追尾事故  一、動車車站調查:異常情況早有徵兆  歡迎收看《經濟半小時》。現在距離7月23晚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發生已經過去了4天。  二、國務院應急管理專家組專家:事故處理不慎重  「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車輛經過近24小時的清理工作,26日深夜已經全部移出事故現場,之前埋下的D301次動車車頭被挖出運走。重新進行事故原因的調查。我們相信,在公眾的關注之下,事故的真正原因一定會水落石出。
  • 723動車追尾事故原因深究:「不可能」的事故
    根據鐵道系統內部核心人士所透露的事故初步原因,在兩車同時前進時,雷電把甬溫線一處鐵路信號系統地面設備保險打斷,按照要求,地面設備出現故障後應 「導向安全」, 即「發出紅燈信號」;但由於地面設備電路設計本身存在問題,結果造成故障升級,迂迴電路錯誤發碼,紅碼發成綠碼,即 「發出綠燈信號」, 原本出現故障後應自動亮出的停車紅燈變成了行車綠燈。
  • 溫州動車追尾事故已致38人死亡 事故路段恢復通車
    中新網7月25日電 綜合報導,新華網援引溫州市政府相關部門信息稱,截止25日13時,「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已造成38人遇難。此前24日晚,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介紹,已確認有35人死亡,192人受傷。    新華網的報導說,據溫州市有關方面介紹,最近的3具遇難者遺體是在現場發現的。
  • 溫州動車追尾事故被埋車頭重新挖出轉移
    核心提示:7月26日深夜,「7·23」甬溫線鐵路交通事故車輛已經全部移出事故現場,之前埋下的D301次動車車頭被挖出運走。國務院調查組決定將現場殘骸移送至溫州西站,作進一步調查處理。
  • "7·23"事故車輛清理完畢 埋下D301次車頭被挖出(圖)
    當晚,最後一批運輸車隊將「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現場的車廂碎片運離現場,事故現場的清理工作全部結束。新華社記者 王定昶攝「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車輛經過近24小時的清理工作,26日深夜已經全部移出事故現場,之前埋下的D301次動車車頭被挖出運走。26日下午4點半左右,最後一節比較完整的動車車體蒙著尼龍布用平板卡車運離現場。
  • 因膠濟鐵路事故被免
    兩名官員四年後復出
    本報訊 據《21世紀經濟報導》報導,記者從接近鐵道部的人士處了解到,曾經因「4·28」膠濟鐵路特別重大交通事故而被免職的原濟南鐵路局局長陳功、原濟南鐵路局黨委書記柴鐵民已經低調復出,二者分別就任青(島)榮(成)城際鐵路董事長、中鐵特貨黨委副書記。
  • 群星關注動車事故 要求查明事故真正原因
    羊城晚報訊 「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發生後,受到了各界人士高度關注。演員姚晨為在事故中犧牲的動車司機潘一恆說話,稱自己的父親和潘一恆曾在一個車組工作,贊其工作盡職,駁斥外界說他是「疲勞駕駛」的說法。
  • 高鐵見聞:7·23動車事故後 高鐵人這樣應對抹黑
    但是,禍不單行,7月23日20時30分05秒,甬溫線浙江省溫州市境內,由北京南站開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車與杭州站開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車,發生動車組列車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傷。這就是震驚中外的「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
  • 寧夏中寧7.11重大鐵路交通事故【傷亡慘重】
    中寧「7•11」重大鐵路交通(路外)傷亡事故△2006年7月11日,一輛火車正緩慢駛過事故現場2006年7月11日下午14:42分,在寧夏中寧縣餘丁鄉金沙村境內包蘭線K653+212m處無人看守鐵路道口發生一起重大鐵路交通(路外)事故,造成死亡14人,重傷7人,輕傷9人,直接經濟損失543.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