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選組,幕末武士的悲歌,卻又讓無數男兒敬仰。「誠」字旗下,武士討死的畫面,令人感動到血脈沸騰,這就是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拋開民族矛盾,在那個年代下我們的男兒真的遜色於日本男兒。
「池田屋事變」,「誠」字旗下的熱血武士
幕末時期,日本對美開國,因此激化了由來已久國內勢力的矛盾與衝突,迎來了激烈動蕩的時代。主張勤王倒幕的尊王攘夷派(又稱:尊攘派)與主張「公武合體」的佐幕派,發生了激烈衝突。
與此同時,尊攘派的下級武士和激進浪人在京都以「天誅」的名義,暗殺幕府大臣以及佐幕人士。並在1863年4月9日在京都製造了「足利三代木像梟首」事件。這下徹底激怒了末代幕府的武士們。
新選組的武士們決定剷除這些可惡的浪人。在1864年7月8日,新選組突襲了京都三條小橋西面的池田屋。因為來得突然,以長州藩以及土佐藩為主的尊攘派浪人被一舉擊潰。這也就是日本近代史上著名的「池田屋事變」。自此後,新選組名聲大噪,成為令尊攘派聞風喪膽的殺手集團。
新選組:幕府劍客?殺手集團?
新選組的前身叫做「壬生浪士組」,喜歡「浪客劍心」的朋友應該對這個名字不陌生,不過劍心是倒幕派的。新選組初期只有20多個人,最高時期人數為200多人。主要人員為負責守護京都治安的會津藩武士和浪人。後來發展為以近藤勇、土方歲三、衝田總司等天然理心流的近衛派劍客為骨幹的佐幕集團。新選組高舉武士道大旗,強調堅守,以誠為本。並製作「誠」字旗和臂章。
但新選組成立後,並沒有得到民眾的支持,反倒將他們稱之為「壬生狼」,認為他們是為幕府效力的爪牙。事實上新選組確實有濫殺的一面,這一點毋庸置疑。新選組的宗旨是剷除異己,清除執行「天誅」任務的尊攘派。他們會在得知情報後,迅速出動,毫不留情斬殺對方。因此新選組被認為是不折不扣的殺手集團。
維新三傑之一的坂本龍馬之死(註:維新前三傑:高杉晉作,坂本龍馬,吉田松陰;後三傑: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木戶孝允。),後來也被算在了新選組的頭上,但具體是不是新選組幹的,到現在也是個迷。
也正是因為這些事情,讓會津藩一直被日本政府看不起,因此那些垃圾處理廠之類全部建在了會津藩的地盤上。
但到了60年代,日本著名作家司馬遼太郎決定為新選組平反,於是寫作了《燃燒吧!劍!》和《血風錄》,讓人們看到了真實的新選組。這些作品大受日本讀者歡迎,並且被拍成電視劇。新選組的壞名聲從此被推翻,人們越來越欣賞他們的膽識和豪氣。在這些作品中,司馬遼太郎告訴人們,在新選組成立的歲月中,沒有「好人」和「壞人」之分。新選組只不過是執迷於傳統文化,效忠舊時主人,他們尊崇傳統武士道,保守著義無反顧的忠義和勇烈精神。
武士美少年,純情劍客,短命天才---衝田總司
新選組的靈魂人物無疑是衝田總司。可惜這個兼備智慧與勇毅的人,卻英年早逝。因為牴觸西洋文化,因此衝田總司沒有照片留下,不過每個人都知道他是個美少年。8歲時,衝田總司加入江戶天然理心流,與新選組著名人物近藤勇、井上源三郎、土方歲三是同門師兄弟關係。10歲時,衝田總司便已經做到了劍術一流。1863年,衝田成為新選組第一隊隊長。
衝田的外貌十分俊美,而且頗具朝氣,是個不折不扣的美少年,而且是個劍痴,痴迷於劍道。雖然年紀輕輕,但是劍術遠超過師兄近藤勇等人,其劍法以兇猛著稱,著名的劍招「三段突刺」,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之勢連刺三劍,殺人與電光火石之間。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一個美男子竟然是個「肺癆鬼」,肺結核嚴重腐蝕著他的身體,讓他時不時就咳嗽不止。1867年,末代幕府將軍德川慶喜實行大政奉還。翌年1月,戊辰戰爭爆發,新選組聯合舊幕府軍進行討死之戰(可觀影湯姆克魯斯的大片《最後的武士》)。
但最終在維新軍的洋槍洋炮下,這些昔日的武士被打垮,雖然他們很勇敢,但是毫無用處。伏見鳥羽一戰後,新選組剩餘人員與幕府武士退守江戶,其後這些人或被俘或戰死,十分悽慘。與此同時,因身患重病而退出戰鬥的衝田總司,緊握武士刀在江戶走完了生命之路,年僅26歲。
天才劍客,敵不過時代的絕症;東洋寶刀,斬不斷西洋的火器。新選組在短暫且輝煌的六年期間,以遵循武士道精神和卓越的傳統劍術傳頌於世。直到今天,日本的民眾依舊以這些人的精神為榜樣,每年都要在各地舉行紀念活動。新選組與衝田總司的浪漫豪情,或許正是日本人對近代史體味的寫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