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旅行更精彩,讓生活更有趣!
提到中國的三大石窟,也就是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那可謂是大名鼎鼎,它們都位列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除了莫高窟,由於過於脆弱,出於保護的目的,只是作為博物館有限制地對外開放外,其它兩個,都是國家級的5A級景區。
所以,這三大石窟,可以說是眾多國人心馳神往的地方,就連不少老外,也都不懼山高路遠,想要一睹其尊容。
這些石窟的出現,基本都是源於中國古代皇朝對於佛朝的尊崇。佛教很早就已經傳入到中國,雖然沒有確切的時間節點,但普遍認為在兩漢時期,佛教在中國的影響力便逐漸擴大,並得到皇族的認可。
三大石窟中,雲岡石窟始鑿於北魏,早期和中期都是皇家在經營,北魏遷都於洛陽後,大型的開鑿活動停止,但開窟造像之風在中下層開始蔓延,直到孝明帝正光五年,共開鑿了60多年。龍門石窟,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盛於唐,終於清,其中造像多為皇家貴族所建,比如那尊著名的盧舍那大佛,就是武則天根據自己的容貌雕刻的。莫高窟的歷史則更為久遠,但其依然興盛於北魏時期,這和它位於古絲綢之路,更早接受到佛教思想不無關係。由於其年代更加久遠,到元代後便少有人知,直到近代才被重新發現,這便更加增添了它的神秘感。另外,莫高窟中多為泥塑像,還有精美的壁畫,不同於另外兩個石窟。
關於造像,也是個有趣的問題。佛教不是強調:」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為啥又熱衷於」造像」呢?原來,造像拜佛,只是眾多教學方法之一。人們在學習的時候,必須集中精力,這通常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所以,就出現了私塾、學堂、學校。學習佛教也一樣,華美的道場、莊嚴的佛像,容易讓人產生敬畏之心,藉助外力,讓自己的精神更加專注。當然,念經、拜佛,這些都只是進入佛門的一種手段,最終還是要丟開。在中國,發展出很多派別,比如大家熟悉的禪宗一派,就有」頓悟「這一法門。
為紀念洛陽龍門石窟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二十周年,從2020年10月18日開始,「絲路華光——敦煌、雲岡、龍門石窟藝術聯展」,在洛陽博物館開幕,這次展覽將一直持續到次年1月18日,為期三個月。
對於河南洛陽及周邊地區的旅遊愛好者來說,無疑是個大好的機會,不必舟車勞頓,便可欣賞到三大石窟以及它們收藏的精美文物。
很多小夥伴好奇,那麼大體積的佛像、壁畫,怎麼才能搬到外地進行展覽呢?原來,這次展覽除了通過傳統的複製品、圖片、視頻等方式外,還引入了很多高科技手段,比如,通過3D列印,製作出雲岡石窟第20窟大佛、第13窟南壁七立佛龕的高仿真複製品。另外,VR技術也在這次展覽中得到利用,是不是覺得很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