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想像,在響沙灣中,除了能領略到震撼的沙漠風光,還能感受到異域風情的蒙古文化。這對於親子出行來說,是可遇不可求的。
娃第一次接觸到蒙古這個詞,還是在去年江都春節年貨集市上的蒙古風情表演,幾個壯碩的蒙古小夥拿著馬頭琴,演奏了一曲奔放的《賽馬》,而後又有幾個身著鮮豔蒙古服飾翩翩起舞的蒙古姑娘。蒙古族的豪放和特有的異域風情也讓小傢伙記憶猶新。
在蓮沙島酒店的夜晚,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喧鬧的蒙古風情晚會在泳池畔上演。小傢伙早早地拉著我趕往,對於她來說,晚會比任何玩具都有吸引力。
晚會一上來,坐在第一排的小傢伙就與她心目中的蒙古姑娘來了個親密接觸,蒙古姑娘與她擊掌表示歡迎,小傢伙興奮地告訴我:蒙古姑娘跟我擊掌了。
哈達是蒙古人民和藏族人民作為禮儀用的絲織品,表示敬意和祝賀,所以在晚會的一開始,就是蒙古姑娘為現場的觀眾獻上哈達,歡迎大家來到響沙灣。當蒙古姑娘為娃獻上哈達,為她戴上,我知道這將會是她記憶中永生難忘的時刻。
去過西藏,知道哈達是潔白的,但當蒙古族獻上藍色的哈達的時候,我也算漲了見識。藏族使用的是象徵雪域高原特色的白色哈達,而蒙古族的藍色哈達不僅象徵純潔神聖、清新永恆的蒼穹本色及力量,還意味著淳樸善良、美好吉祥等豐富多彩的情感寓意。蒙古民族信奉長生天,認為蒼穹的顏色浩瀚無邊、純潔美麗、清新永恆,以威猛的神力呵護著草原上的萬物生靈。為此,蒙古民族無比敬慕蒼天之藍色。
也正是受這樣的信仰影響,在蒙古人眼中,衡量一個人的品質、分析事物發展的原委、決策任何事情,總是以生態道德理念為尺度,來護衛大自然的原始狀態,將賴以生存的綠色植被珍愛如命。所以,蒙古人自豪地把自己稱之為「藍色民族」。這就是蒙古人對色彩的理解,也是哈達是藍色的原因。
接下來便是富有蒙古族風情的各種表演,而在這之中,當馬頭琴聲響起,娃拉著我的手,指給我看:「爸爸,看,馬頭琴!」或許,這樣一把梯形的琴身、馬頭形狀的琴柄的樂器,已經成為了除了蒙古姑娘之外,她對蒙古族最深刻的印象。
感受蒙古文化,除了看表演,穿一穿蒙古族的衣服是必不可少的。在福沙島酒店的蒙古人家,不僅能走進蒙古包,近距離接觸蒙古民族,而且能再蒙古包中穿上蒙古族的服飾,變身蒙古小夥或者小公主。
在走進蒙古包之前,帶著我們的蒙古大叔提醒我們,進門之前要脫下鞋子,而且進門的時候,不能踩著門框。這其實是蒙古的三大忌諱之一,還有兩大是不能在門檻垂腿而坐,不能擋在門上。進別人家的時候,首先要撩氈門,跨過門檻進去。因為門檻是戶家的象徵。
老婆看著姑娘穿上蒙古族的衣服,問我為什麼不讓姑娘試試藍色的。我笑了,看來下次應該把她也一起帶過來,或者讓姑娘回去給她上上課。在蒙古族服飾中,只有男性身著與蒼天相諧的藍色服裝,而女性身著與大地相諧的綠色衣裳牗隨著年齡的變化,服裝的顏色由淺變深牘。對於小孩而言,男孩多穿著藍色與綠色,女孩則是紅橙黃紫之類鮮豔的顏色。
看著眼前的小棉襖穿上蒙古族的服飾,瞬間變身蒙古族的小公主。從未有過這樣體驗的她,一開始還有些懵,後來適應了,在蒙古包裡,又是跳,又是轉圈,真的開心得不得了。
一個民族的形成要經歷了上千年的時間,民族的文化與風俗也不是我們短短幾天都能體驗到的,只能更讓小傢伙有個初步的印象,畢竟她才5歲,以後應該也會像她爸一樣,全國各地去旅遊,感受不同的文化和風土人情。而蒙古族,只是在她幼小的心靈中種下的一顆種子,等著它慢慢發芽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