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馬頭琴,穿蒙古族服裝,感受蒙古族的藍色文化

2020-12-16 望秋嘆

很難想像,在響沙灣中,除了能領略到震撼的沙漠風光,還能感受到異域風情的蒙古文化。這對於親子出行來說,是可遇不可求的。

娃第一次接觸到蒙古這個詞,還是在去年江都春節年貨集市上的蒙古風情表演,幾個壯碩的蒙古小夥拿著馬頭琴,演奏了一曲奔放的《賽馬》,而後又有幾個身著鮮豔蒙古服飾翩翩起舞的蒙古姑娘。蒙古族的豪放和特有的異域風情也讓小傢伙記憶猶新。

在蓮沙島酒店的夜晚,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喧鬧的蒙古風情晚會在泳池畔上演。小傢伙早早地拉著我趕往,對於她來說,晚會比任何玩具都有吸引力。

晚會一上來,坐在第一排的小傢伙就與她心目中的蒙古姑娘來了個親密接觸,蒙古姑娘與她擊掌表示歡迎,小傢伙興奮地告訴我:蒙古姑娘跟我擊掌了。

哈達是蒙古人民和藏族人民作為禮儀用的絲織品,表示敬意和祝賀,所以在晚會的一開始,就是蒙古姑娘為現場的觀眾獻上哈達,歡迎大家來到響沙灣。當蒙古姑娘為娃獻上哈達,為她戴上,我知道這將會是她記憶中永生難忘的時刻。

去過西藏,知道哈達是潔白的,但當蒙古族獻上藍色的哈達的時候,我也算漲了見識。藏族使用的是象徵雪域高原特色的白色哈達,而蒙古族的藍色哈達不僅象徵純潔神聖、清新永恆的蒼穹本色及力量,還意味著淳樸善良、美好吉祥等豐富多彩的情感寓意。蒙古民族信奉長生天,認為蒼穹的顏色浩瀚無邊、純潔美麗、清新永恆,以威猛的神力呵護著草原上的萬物生靈。為此,蒙古民族無比敬慕蒼天之藍色。

也正是受這樣的信仰影響,在蒙古人眼中,衡量一個人的品質、分析事物發展的原委、決策任何事情,總是以生態道德理念為尺度,來護衛大自然的原始狀態,將賴以生存的綠色植被珍愛如命。所以,蒙古人自豪地把自己稱之為「藍色民族」。這就是蒙古人對色彩的理解,也是哈達是藍色的原因。

接下來便是富有蒙古族風情的各種表演,而在這之中,當馬頭琴聲響起,娃拉著我的手,指給我看:「爸爸,看,馬頭琴!」或許,這樣一把梯形的琴身、馬頭形狀的琴柄的樂器,已經成為了除了蒙古姑娘之外,她對蒙古族最深刻的印象。

感受蒙古文化,除了看表演,穿一穿蒙古族的衣服是必不可少的。在福沙島酒店的蒙古人家,不僅能走進蒙古包,近距離接觸蒙古民族,而且能再蒙古包中穿上蒙古族的服飾,變身蒙古小夥或者小公主。

在走進蒙古包之前,帶著我們的蒙古大叔提醒我們,進門之前要脫下鞋子,而且進門的時候,不能踩著門框。這其實是蒙古的三大忌諱之一,還有兩大是不能在門檻垂腿而坐,不能擋在門上。進別人家的時候,首先要撩氈門,跨過門檻進去。因為門檻是戶家的象徵。

老婆看著姑娘穿上蒙古族的衣服,問我為什麼不讓姑娘試試藍色的。我笑了,看來下次應該把她也一起帶過來,或者讓姑娘回去給她上上課。在蒙古族服飾中,只有男性身著與蒼天相諧的藍色服裝,而女性身著與大地相諧的綠色衣裳牗隨著年齡的變化,服裝的顏色由淺變深牘。對於小孩而言,男孩多穿著藍色與綠色,女孩則是紅橙黃紫之類鮮豔的顏色。

看著眼前的小棉襖穿上蒙古族的服飾,瞬間變身蒙古族的小公主。從未有過這樣體驗的她,一開始還有些懵,後來適應了,在蒙古包裡,又是跳,又是轉圈,真的開心得不得了。

一個民族的形成要經歷了上千年的時間,民族的文化與風俗也不是我們短短幾天都能體驗到的,只能更讓小傢伙有個初步的印象,畢竟她才5歲,以後應該也會像她爸一樣,全國各地去旅遊,感受不同的文化和風土人情。而蒙古族,只是在她幼小的心靈中種下的一顆種子,等著它慢慢發芽長大。

相關焦點

  • [今日關注]感受蒙古族原生態文化
    我們這一期要談的就是草原上的歌聲、草原上的文化,一起感受內蒙古的長調、馬頭琴、安代舞。,所謂內在的特色就是蒙古族的長調,從來就不是為了表演而唱的,它是為了自己的感情、為了自己的靈魂、為了自己的生活感受而唱,所以很大氣、很本色、很天然。
  • 蒙古族傳統文化走向現代
    蒙古族擁有豐富而又易於親近的文化傳統,如今,這些古老文化正像蒙醫藥一樣逐步走向現代。  蒙古袍是蒙古族的傳統服飾,不僅美觀而且很實用。隨著當代人們審美觀的變化,傳統的蒙古袍在配色、款式、搭配方面做了新的改良。  過去,為了符合草原的生產生活,蒙古袍多選用色彩單一的綢緞作為材料,在縫製時往往把袍身縫製得寬大,長袖高領,一般佩戴腰帶。
  • 蒙古文化 —— 蒙古族的圖案藝術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蒙古族圖案藝術,是這個草原民族在馬背上,歷經千年的文化積澱而形成的。其主要分為兩類:一為自然紋樣,二為吉祥紋樣。蒙古族在科學文化方面比較發達,尤其是在歷史、文學、語言、醫學、天文、地理等方面,為世界的科學文化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在民間藝術方面,蒙古族人民也是成績斐然。
  • 香港學子在內蒙古額濟納旗感受蒙古族文化
    額濟納旗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早在原始社會就有人類活動,歷代王朝多次移民屯墾,駐兵戍守,創造了燦爛的古居延文化和黑城文化。當地留有著名的大禹治水、霍將西徵、王維吟詩等歷史故事。圖為香港學子探訪額濟納旗黑城。 張林虎 攝當日,為迎接香港學子,額濟納旗官方精心組織了一場蒙古族文化特色的晚會。
  • 這位蒙古族繡娘,讓蒙古族服飾重新引領時尚潮流!
    因為蒙古族長期生活在草原,蒙古族人民不論男女都愛穿長袍。牧區冬裝多為光板皮衣,也有綢緞、棉布衣面者。夏裝多布類,長袍身端肥大,袖長,多紅色、白色、藍色,紅、綠綢緞做腰帶,特點非常鮮明。
  • 蒙古族服裝服飾本月中旬亮相法國羅浮宮
    9月11日,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婦聯獲悉,9月中旬,蒙古族服裝服飾將亮相法國羅浮宮。內蒙古自治區婦聯副主席鄭劍虹介紹,參展的蒙古族服裝服飾作品全部由婦女製作完成,設計精緻,雍容華美,體現了蒙古族服飾時尚化、生活化的發展趨勢。
  • 第十六屆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暨蒙古族服裝服飾大賽二連浩特分賽...
    李曉英 攝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中蒙建交七十周年,8月18日晚,「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暨蒙古族服裝服飾大賽二連浩特分賽」亮相二連浩特市「茶葉之路」國際文化旅遊節。 展示大賽分為中國旗袍宮廷服、蒙古族婚禮服、行業蒙古服飾、現代蒙古族服飾和傳統蒙古族服飾展示五個部分。按照參賽組次,各參賽隊依次登場,評委現場打分。
  • 林青霞趙麗穎等穿在身上的非遺,用旅遊傳承蒙古族傳統服飾文化
    我至今還記得,當林青霞、寧靜、趙麗英等偶像明星身著蒙古族服裝,走進草原錄製節目時,他們在鏡頭前展現的不僅是個人魅力,更是服裝帶來的靈活性。民族服飾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具有很強的觀賞性。服裝在電視真人秀節目中的運用和展示,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的收視能力。
  • 央視等多家媒體報導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精品亮相巴黎
    央視等多家媒體報導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精品亮相巴黎 2018-09-20 21: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通遼市首屆蒙古族服裝服飾培訓班開班,傳統文化激發出新活力!
    為提高我市蒙古族服裝服飾行業設計製作水平,挖掘蒙古族服裝服飾深厚的文化底蘊,增強服裝服飾企業競爭力,拉動全市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6月28日,由通遼市委宣傳部、市民族事務委員會、市婦女聯合會、市文化旅遊廣電局共同主辦,通遼蒙古族服裝服飾協會承辦的通遼市首屆蒙古族服裝服飾設計製作理論培訓班正式開班
  • 第十七屆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啟幕在即
    為促進蒙古族服裝服飾產業傳承與創新,助力內蒙古文化和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由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通遼市人民政府主辦,通遼市文化旅遊廣電局承辦的第十七屆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以下簡稱「藝術節」)於11月11日在通遼市啟幕。
  •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中國是一個多元化的國家,有著非常多的民族還有不同的民族文化。漢族是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國大部分人都屬於漢族。而蒙古族是具有獨特風俗的民族,居住的地方不僅有大片的草原,還有非常可愛的蒙古包。那麼,蒙古族有哪些傳統節日呢?
  • 【民族文化】蒙古族傳統的色彩愛好
    富饒的蒙古大草原的景色是美麗的,這是因為草原上的花草、白色的羊群,星星點點的蒙古包和藍色的天空互相配合,形成極為美麗的色彩,這種色彩自然會引起人們美好的感情。蒙古民族生活中的服裝,各種裝飾圖案、召廟壁畫,鑄造藝術,建築彩畫、木雕與泥塑等各方面,多喜歡用裝飾色彩。裝飾色彩較之寫實色彩應用的範圍要廣闊得多,但又與社會的關係十分密切。從夏家店下層文化的彩陶、到後來的召廟壁畫與建築彩畫,各種工藝品的色彩運用,可以看出蒙古人在應用裝飾色彩方面的才華。
  • 喀爾喀蒙古族37名長調民歌愛好者用音律傳承非遺文化
    11月10日,由甘州區平山湖蒙古族鄉人民政府、甘州區文廣新局、甘州區民族宗教局主辦,阿拉善右旗阿拉騰朝格蘇木、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白銀蒙古族鄉人民政府、甘州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心、甘肅黑河水電實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甘肅幸福旅遊(集團)有限公司協辦的,以「繁榮興盛特色民族文化,煥發鄉風文明新氣象」為主題的平山湖2018喀爾喀蒙古族長調民歌大賽在張掖市甘州區三館匯演中心舉行。
  • 民族樂器製作技藝(蒙古族拉弦樂器製作技藝):蒼茫知音
    2011年民族樂器製作技藝(蒙古族拉弦樂器製作技藝)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哈達編號:Ⅷ-124出生日期:1962>項目名稱:民族樂器製作技藝(蒙古族拉弦樂器製作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蒙古族拉弦樂器包括潮爾、馬頭琴、四胡。
  • 鄂爾多斯蒙古族歷史文化展將在虎門林則徐紀念館展出
    想一睹遊牧文化的風採?鴉片戰爭博物館推出的臨時展覽——「八百年不熄的神燈——祭祀成吉思汗的鄂爾多斯蒙古族歷史文化展」不可錯過。
  • 悅耳中國|蒙古族宮廷音樂—阿斯爾
    阿斯爾是古代蒙古族宮廷音樂的一種,也就是「雅樂」。阿斯爾起源於成吉思汗時代(約800多年前)。當時的阿斯爾主要以歌頌聖主成吉思汗、讚美英雄,感恩大自然和父母長輩為主,逐漸演化為歌唱、演奏、舞蹈為一體的藝術形式。到了元世祖忽必烈汗時代,阿斯爾真正成為「宮廷樂曲(宮廷宴樂)」。據歷史記載,忽必烈汗的宮廷樂隊由100多名樂手、歌手和舞者組成。
  • 民族與時尚的碰撞——2020·興安盟那達慕蒙古族服裝服飾手工藝品...
    為繼承和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著力打造蒙古族服裝服飾品牌,8月8日——10日,在烏蘭毛都草原舉辦「2020·興安盟那達慕蒙古族服裝服飾手工藝品大賽」,科右前旗人大常委會主任陳然,興安盟婦聯副主席李紅、科右前旗委副書記丁曉東,科右前旗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嶽嵩山,科右前旗政協副主席孫繼輝及科右前旗婦聯、民委、文旅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觀看了比賽。
  • 撲面而來的蒙古族風情!豐收節+那達慕!不一樣的秋……
    快來感受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吧!遼闊的草原,悠揚的馬頭琴。都在歡迎您來到朝氣蓬勃的鄂前旗!「那達慕」是蒙古語,亦稱「那雅爾(Nair)」,「那達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遊戲」「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
  • 霓裳|阿拉善蒙古族傳統服飾
    蒙古族傳統服飾也稱為蒙古袍,主要包括長袍、腰帶、靴子、首飾等。但因地區不同在款式和顏色上有所差異。阿拉善蒙古族傳統服飾分為和碩特服飾、喀爾喀服飾、土爾扈特服飾和蒙古族穆斯林服飾,各部落服飾各具特色,蘊涵著不同的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