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吉林省吉林市船營區,是一座久負盛名的寺廟、風景城市園林。以山水景觀為主,北山主峰海拔270米。園內峰巒疊翠,亭臺樓閣遍布,一座臥波橋把湖水分為湖東、湖西兩側,夏季湖中荷花盛開,微風起時,花香四溢,甚是迷人。是遊人和市民休閒散步的好去處,北山公園是東北著名佛教旅遊勝地。
吉林北山公園始建於1924年,是吉林市重要的勝地,地處吉林市中心。山下有湖三泓,山上有建於清朝年間的古寺廟群,佛、道、儒三教雜糅相處,獨具特色,在東北都享有盛名。公園內建有諸多的亭、橋、廊、榭,點綴於林木蔥鬱、景象幽深的山間。昔日「吉林八景」中,以「北山雙塔」、「藥寺晚鐘」、「德碑夕照」而著稱聞名。
北山公園內的古建築主要有:玉皇閣,藥王廟,坎離宮和關帝廟,全部坐落於東峰上。其中關帝廟的修建年代最早,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廟內正殿供奉關羽朔像,兩側是關平、周倉像。每年供奉祭拜關二爺的遊客和門人舉不勝數。這就是傳說中的美名傳於天下的武財神。
正中高懸乾隆御書「靈珠幽岐」四字匾額。正殿對面是戲臺,兩側有鐘樓、鼓樓、翥鶴軒、松風堂、澄江閣、暫留軒等建築。每年農曆四月的北山廟會期間,山下有歌舞、秧歌等民間表演,熱鬧非凡。下圖為廣大遊客前來參加廟會時熱鬧非凡的場景。
吉林北山有九座山峰,如九龍嬉戲,清康熙年間曾名九龍山。山後有溝名臥虎溝,據傳曾有猛虎臥於溝內。康熙二十一年,聖祖任皇愛新覺羅·玄燁東巡來到大清王朝的「龍興之地」吉林烏拉。這個是真人真事,史書都有記載。
聽風水先生說:吉林烏拉有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四方星宿守護。此地藏九龍一臥虎,又瀕臨一江天水(松花江,滿語松阿里烏拉,天水之意),是蟠龍臥虎之地,有帝王之氣。這番話使康熙皇帝感到不安,於是他命寧古塔將軍將九龍山鑿去數座,以破吉林烏拉帝王風水。這個命令把古代的九龍山刨掉了幾座,所以目前我們現在是無法看到有九座山峰的,這也就是古代帝王的封建制,所導致的一種結果。
據《雞林舊聞錄》載,「七門嶺有兩峰對處為『過龍脈』,亦鑿斷之,以破其兆」。九龍山因此更名北山或北大山(因其位於吉林將軍府以北)。乾隆四十一年修建玉皇閣後,也有人稱玉皇閣山。
玉皇閣始建於清乾隆三十九年,平面略呈長方形,布局嚴謹,有明顯的中軸對稱線。建築物依地勢構築,分為前低後高兩組,錯落有致。前院由山門、鐘樓、鼓樓、祖師廟、觀音殿、老郎殿及胡仙堂組成。山門內兩側有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塑像。過了山門是一座木牌坊,上懸「天下第一江山」橫額。
牌坊東側第一座是祖師廟,供奉釋、道、儒三教始祖,即如來佛、太上老君和孔子;第二座是觀音殿。這一景象也打破了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不相和的一個謠言,其實從儒家思想、還是佛教、道教,都本著一個天理來教化後人。
牌坊西側第一座是老郎殿,供奉唱戲祖師唐明皇。中國戲劇的奠基者。
第二座是胡仙堂。胡仙乃古代大仙的一種,現在民間也有不少的民眾在家供奉香火。
後院由朵雲殿及兩廂客房組成。朵雲殿是正殿,高兩層。非常宏偉氣派。
上層供奉玉皇大帝銅坐像,玉皇是總掌天道之神,道教奉為神界最高主宰。兩側伴侍的神像為千裡眼及順風耳;牆壁上繪二十八宿彩像。下層供奉的是瓊宵、碧宵及雲宵三宵娘神像。玉皇閣雕梁畫楝,美奐美輪;樓宇磨磚對縫,精巧處令人擊節。可謂清代的工匠們已經是爐火純青了,留下了此景供後人觀賞。
北山廟會始於清初,大概自興建廟宇後就有了,嚴格準確地說,北山廟會有四種:農曆四月初八為如來佛誕辰,四月十八為娘娘廟會,四月二十八為藥王廟會,五月十三為關帝誕辰。
由於如來佛誕辰和娘娘廟會的規模比較小,人們為了熱鬧又把關帝誕辰廟會與藥王廟會放到一起舉行,所以說起的北山廟會,一般僅指農曆四月二十八的藥王廟會。喜歡古建築和信佛的人吉林必遊之地。
關注我,吉林省的各種遊玩地點詳細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