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北山玉皇閣乾隆年間的「寬真雙塔」印象與我的「塔文化」

2020-10-03 作家王天祥


吉林北山公園玉皇閣寬真雙塔。作者手機攝影

樓臺亭閣等古建築,是人們旅遊途中追尋的「詩和遠方」的目標之一,因為那是凝固的歷史,立體的畫卷,無聲的音樂,無字的史籍。

自小到大,古建築文化中留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寺廟建築,因為這些建築幾乎匯聚了歷朝歷代建築文化的精華,其形壯美,其貌巍然,其色豔麗,其內容豐富而深奧,令人著迷。但除樓臺亭閣之外,我還尤其偏愛佛塔。

吉林市北山之巔的古寺廟群,是我最喜歡遊覽的地方之一。然而,這些古寺廟建築群中給我印象最深刻,卻是玉皇閣的「寬真雙塔」。因為自小在我的頭腦中落地生根的是「佛塔文化」。

吉林北山公園智光寺。作者手機攝影

我沒有研究過「佛塔文化」何時在中國生根發芽,後經請教百度先生才知道,佛塔是古印度的佛家專用建築,傳說是專為存放釋迦牟尼佛祖的骨灰舍利而建造的供奉建築。中國的漢語「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的「浮屠」,就是梵語的「佛陀」,即供奉佛祖的「佛塔」。七級浮屠,就是七層佛塔。在佛教中,七級佛塔,是最高級的佛塔。

我的「佛塔文化」的萌芽,是生發在童年的山東省。「佛塔文化」的積累,也是在山東。但真正近距離地多次接觸感悟到的實體佛塔,確是闖關東來到吉林市。在這裡,我見識了吉林市北山玉皇閣後的「寬真雙塔」。

被建築砂石几乎掩埋的北山玉皇閣寬真雙塔。作者手機攝影

吉林北山玉皇閣「寬真雙塔」

吉林「乾隆寬真雙塔」今何在?

塔者,磚木壘築,尖頂柱體,高高聳立,巍然向天者也。今遊吉林北山,為何舉目唯見各座寺廟山門屹立,鐘鼓樓雙聳,飛簷翹角、雕梁畫棟,而根本不見大名鼎鼎的「乾隆寬真雙塔」的蹤跡?是雙塔垮塌了嗎?是頹廢了嗎?都沒有。雙塔尚在。

有史以來,寬真雙塔便隱身於玉皇閣後院。那裡,雖踞北山之巔,然前有玉皇閣重重殿閣的掩護,後有山崖阻隔,周圍有森森古木的掩蔽,且多年來,玉皇閣廟宇一直在進行無休無止地增建、擴建、修建,公園管理處也沒有把「寬真雙塔」作為名勝古蹟展出,因而,那裡就成了玉皇閣建築材料和建築遺物的存放地。故而,讓珍珠蒙塵,名勝遺棄,「寬真雙塔」真真的藏在深山人未識了。

吉林北山玉皇閣山門。作者手機攝影

我有幸多次近距離地接觸認識「寬真雙塔」,還是本世紀初的事情。聽說吉林北山公園古寺廟玉皇閣後的青磚雙塔,已於1998年重新按照照片和有關資料修舊如舊,復建完成。因而,在實地參觀之前,我便請教了幾名吉林的文史專家,從而獲知了玉皇閣「寬真雙塔」的許多文史資料。

因為要知「寬真雙塔」,必須知道玉皇閣。

據《吉林外記》記載,玉皇閣始建於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一九二六年重修。但嘉慶版《吉林志書》卻說:玉皇閣建於乾隆四十年(1775年)。時間相差一年,但這無關大局。

另據傳說,玉皇閣是北山古寺廟群中名頭最大,建築規模最為宏大,踞地海拔最高的寺廟。

吉林北山玉皇閣二重山門「天下第一江山木牌樓。作者手機拍攝」」

經實地參觀後發現,玉皇閣規模果然宏大,為三進式院落。十幾級石階之上的山門就是天王殿,其中供奉著四大天王塑像,天王殿左右兩側建有鐘樓和鼓樓。二重院內左右兩側有祖師廟數間,供奉著道、釋、儒三教始祖,即太上老君、如來佛和孔子。第三重山門又在十幾級石階之上,由木牌坊「天下第一江山」取代。牌樓之上的第三重院落是正殿,主殿朵雲殿是二層樓閣,系磚木結構,樓上正中主奉玉皇大帝塑像。據說,這是東北三省唯一供奉玉皇大帝的寺院。

傳說,玉皇閣的全部建築完成後,曾經盛極一時。北山也因玉皇閣的建造而別名為玉皇閣山。

《玉皇閣乾隆四十—年碑》記載,「玉皇閣於清乾隆四十年,由僧人寬真大師所建」。

關於玉皇閣的寺廟創建人寬真大師,吉林有關史籍並無詳細記載。許多人口口相傳,說寬真大師原是清朝乾隆年間宮廷內專門為皇家演戲的伶人(戲子),後來因看破紅塵,毅然皈依佛門,然後四海漂泊,東出山海關,雲遊來到關東吉林城,後為尋找康熙皇跡來到北山遊覽,遂發現此山地脈豐厚,風水絕佳,於是「自乾隆甲午,時方盂春,相基址,募四方,鳩工庀(pǐ)材,宵旰經營」,開始修建玉皇閣。

玉皇閣第三重主殿——朵雲殿。作者手機拍攝

如此宏偉的建築群,要想圓滿修建完成,困難極大。因為工程耗資巨大,僅募化籌資即須費盡心機。

玉皇閣整體建成後的同年,寬真和尚功德圓滿而圓寂(僧人逝世為圓寂)。他的徒弟遂在玉皇閣廟宇之後建立了兩座青磚之塔,「一高五層,約三丈餘,周七尺餘;一高五層,約二丈許,周五尺許」,塔內供奉寬真大師骨灰。玉皇閣眾僧同時刻碑勒石,表彰寬真大師功德。

以佛塔建築存放供奉有貢獻的大和尚的骨灰,是佛家因循釋迦牟尼佛的傳統。寬真大師的徒弟做了一件遵循佛章的佛家善事。有貢獻的寬真大和尚逝後的骨灰能夠進入寺廟磚塔,是逝得其所。因而,「寬真雙塔」,是吉林市真正的佛塔。

這是重新復建的北山寬真雙塔。此圖選自網絡,版權歸於網絡。

「寬真雙塔」雖然只有五級(即五層),但按照寬真生平先是做宮廷伶人(戲子)然後半路出家的資歷來說,比照終生苦修並最終創建佛教的釋迦牟尼佛祖來說,其實級別不低。因為釋迦牟尼佛的骨灰存放「浮屠」,也只是七級(即七層)!

曾有文記載寬真雙塔之地,其意大概如下:出玉皇閣後門,回首即見「嵐雲橫護」四個磚烘大字,刻於門楣之上。門外是山之頂巔,上有平地一方,建有青磚寶塔兩座,內存開山祖師寬真和尚靈骨。登臨北山山巔,但見古木森森,綠樹掩映,雙塔聳立,崇殿巍峨。綠樹掩映雙塔,嵐雲橫護廟宇,山風徐來,夕陽光耀,重樓寶塔,氣象萬千。其景曰「夕照雙塔」,為吉林北山八景之一,誠不虛也。

十年浩劫時,吉林北山「寬真雙塔」被轟塌成一片磚瓦狼藉的廢墟。如今之雙塔,雖然是複製建築,但其歷史滄桑感和佛家韻味並不稍減。這是我有生以來能夠多次近距離觀賞到的唯一實體佛塔。甚至由此雙塔便可縱覽吉林北山古寺廟群的歷史,更可引發我對中國「佛塔文化」的膚淺追溯。

吉林北山公園玉皇閣「嵐雲橫護匾額」」

★故鄉山東諸城的白龍山上鎮壓白龍的「白龍塔」

兒時,山東故鄉村落東南方向的幾十裡外,有座白龍山。此山高近120米,但在一望無際的昌濰大平原上就是崛起的高山了。東南望,天地相接處,白龍山高峰摩雲。山巔有一座塔,巍然聳立,極其吸睛。

傳說塔下鎮壓著一條大蛇。大人說,那蛇是蛇精,長達五丈,危害人類,所以被西天佛祖鎮壓於此。我問那白龍塔是什麼樣子?大人說,那是青磚砌成的八角圓柱體,底座足有小場院那麼大。一共五層,每層一丈高,統共五丈高。我問,為什麼要砌五丈高的五層塔?大人說,非五丈高的五層塔,不能鎮壓住那條五丈長的蛇精。我問,那蛇精現在還活著嗎?大人說,大蛇既然成精了,就不會死。於是,這座鎮壓蛇精的白龍塔,就成了我心中紮下根子的第一個文化謎團。小小年紀的我時常東南遙望矗立在東南天際的白龍山,想看清楚那山頂的塔到底是什麼樣子,想看透那塔底鎮壓著的蛇精到底有多粗,多長。這是我人生中接觸到的第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塔!但非近觀的塔,也非佛塔。是鎮妖之塔。

山東諸城白龍山之塔早已坍塌,在我頭腦中留下的是不能磨滅的遠山塔影。此圖頭條選用

大約我六七歲時,在一個狂風暴雨之後雲開日出的日子裡,大人們忽然手指東南,紛紛議論,白龍山上的白龍塔倒了,是霹靂炸塌的。聽說那條蛇精也跑了。是西天佛祖審判清楚它根本就不是蛇精,而是一條善良的白龍,更沒有禍害過人,是被人陷害了。所以,如今天佛祖為他平反,才派雷神來解救他的。塔倒了,白龍自然也上天了。這在幾十年前是鄉村爆炸性新聞,男女老少無不關注。有大人招呼我說,六七歲的孩子是童子眼,能看清遠地方。你快看看,那倒塌的白龍塔下一道白亮亮的東西,是不是河水。聽說一聲霹靂以後,轟然一聲,白龍塔就崩塌了,白龍騰空駕雲升天了,塔底下就冒出了一條大河,說是為當地百姓澆莊稼用的,一直流進了百尺河呢,你說這白龍的心有多好!我按照大人的指點,拼命地看呀看,其實我這六七歲的童子眼,也根本看不清幾十裡外的白龍山頂那條白亮亮的東西,究竟是不是大河。

但白龍山的白龍塔及其鎮蛇的故事,卻在我兒時的心中深深地紮下了根。

白龍塔,是我心中的第一座文化之塔。後來我想,它是鎮壓錯了白龍的一座佛塔!

杭州西湖雷峰塔。頭條選圖

★《白蛇傳》中法海和尚鎮壓白娘子的「雷峰塔」

第二座進入我腦海中的「佛塔」,是姥姥講的《白蛇傳》中法海和尚手中鎮壓白娘子的塔。姥姥說,峨眉山上的千年白蛇修煉成了人,就變成了美麗賢惠的白素貞,後來在杭州的斷橋與窮書生許仙相遇,就嫁給了許仙,成了白娘子。白娘子為人善良,經常幫著許仙採草藥為鄉鄰治病。受到人們的愛戴。

但是,白娘子和許仙的扶弱救貧行為,得罪了金山寺的長老法海和尚,因為他賺不到窮人的錢了,所以他就挑撥許仙,說你臉上有妖氣,你的媳婦白娘子是白蛇精變的,慫恿許仙讓白娘子喝雄黃酒。結果糊塗的許仙聽了法海的話,讓白娘子因喝雄黃酒而現了白蛇的原形,許仙一下子被嚇死了。為了救活許仙,白娘子只好帶病上崑崙山盜仙草。這故事聽得我大為感佩。

白蛇傳斷橋相會。此圖來自網絡。版權歸於網絡。

姥姥說,法海和尚老是找茬兒破壞許仙和白娘子的家庭幸福,惹得白娘子催動洪水要和法海和尚決一死戰,來了個水漫金山。但是最後,法海趁著白娘子生孩子時,用金缽收了白蛇,鎮壓在杭州西湖畔的雷峰塔下。從此,美麗善良的白娘子再也不能和丈夫孩子見面了。糊塗的許仙只好自食惡果,孤孤寂寂地守在雷峰塔下,獨自伺候孩子。他和白娘子的兒子許仕麟直到十八歲考上了頭名狀元來雷峰塔下拜祭時,才拜倒了雷峰塔,救出了白娘子白素貞。

這故事聽得我小小的人兒血脈賁張,義憤填膺。首先我恨許仙是個糊塗蛋,你好好的妻子不相信,憑啥要信法海和尚的話?其次,我恨法海和尚多管閒事,居心不良。你管人家白娘子是不是白蛇變的幹嘛?人家過人家的日子,你做你的和尚,幹嘛老和好人過不去?最後還把剛生孩子的白娘子鎮壓在雷峰塔下!法海和尚你缺德呀!

鎮江金山寺法海和尚塑像。頭條選圖

於是我心中第一個可惡的人是和尚法海,第二個可惡的東西是塔,是鎮壓白娘子的雷峰塔!

當時我年齡小,把《白蛇傳》的故事當了真,於是那可惡的雷峰塔時時壓在我心頭,讓我喘不動氣!我常常問姥姥,那雷峰塔什麼時候能倒塌?

後來,我讀了初中,課文中有魯迅先生的雜文《論雷峰塔的倒掉》,學後才知道,那是保叔塔,並非鎮壓白娘子的雷峰塔,從此,心裡才舒服了不少。

這是我幼小心靈中積累下的第二筆「塔文化」——佛塔竟被壞人利用,鎮壓好人。

★《西遊記》中託塔李天王手中的「七寶玲瓏黃金塔」

託塔天王李靖。樹脂膠雕塑。此圖選自網絡,版權歸於網絡。

記得我十歲始開始啃讀《西遊記》,居然在書中看到了託塔天王李靖手中有座七寶玲瓏黃金塔。

又是塔!我緊張起來。不知託塔天王手中這塔鎮,壓了兒子哪吒沒有,鎮壓了大鬧天宮的孫悟空沒有。

後來一氣兒啃讀下去才知道,李靖的三兒子哪吒生來左右手心就各寫著哪、吒二字,是神童。而且這孩子出生三天就能下海闖潮,踏倒龍宮,捉住龍王三太子,揭他的龍鱗,抽他的龍筋,氣得東海龍王到天老爺那裡告御狀,要和李靖不死不休。李靖無奈,只好狠下心要殺死哪吒這個小闖禍精。

神童哪吒大怒,犟種脾氣一犯,自己操刀,割肉還母,剔骨還父,從此和李靖斷了父子情。西天佛祖看哪吒小兒的遊魂可憐,立刻賜他蓮藕為骨肉,荷葉為衣衫,呼他還魂,並教了他一身武藝。哪吒記恨老爹,發誓要找自己的父親李靖報仇。但李靖打不過還魂後的哪吒,只好求情於佛祖。如來佛祖又賜給了李靖一個「七寶玲瓏黃金塔」,如果哪吒發橫兒,就讓李靖以手中寶塔鎮之。為了防止哪吒出其不意地攻擊,李靖便塔不離手,手不離塔,這樣他就有了託塔天王的綽號。

手持混天綾和乾坤圈的小哪吒。此圖選自網絡。版權歸於網絡。

我一直擔著心,這李靖不知什麼時候一生氣就會把淘氣的哪吒給鎮了。慶幸的是看完了《西遊記》這事兒也沒有發生。後來孫悟空大鬧天宮,逼得玉皇大帝派出十萬天兵天將到花果山去圍剿他。我又擔心李天王會祭出手中的寶塔,鎮壓可愛的孫悟空。不過還好,李靖並沒有這麼狠心。這樣孫悟空就逃過了李天王塔鎮一劫。

但至今我不知是李天王同情孫悟空,還是他自己害怕一旦用寶塔鎮了孫悟空,而哪吒會趁機殺了他。不過,這李靖手中之塔是鎮壓之寶的概念,從此在我頭腦中生了根。

這是我少年時積累的第三筆「塔文化」。只是這塔不普通,太高級,是西天如來佛給的,聽說能鎮壓萬物!樣子絕對不像白龍塔和雷峰塔那種青磚砌成的那麼高大而笨重,而是隨心所欲、可大可小,是寶物。否則,他李靖如何能單手託得動?

★延安的寶塔


如果說,少年時期積累的「塔文化」的基因,都是被佛祖、神仙掌握著鎮壓白龍、白蛇、哪吒,甚至孫悟空的,那麼初中課本裡賀敬之的一篇《回延安》課文中的寶塔,便成了我心中赫然明亮的燈塔。

記得那首長詩一堂課我便背誦了下來——

心口呀莫要這麼厲害地跳,灰塵呀莫把我眼睛擋住了。手抓黃土我不放,緊緊兒貼在心窩上。

幾回回夢裡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千聲萬聲呼喚你——母親延安就在這裡!

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紅旗飄飄把手招。白羊肚手巾紅腰帶,親人們迎過延河來。

滿心話登時說不出來,一頭撲在親人懷。

延安的寶塔山。此圖選自網絡。版權歸於網絡。

從此,我知道了革命聖地延安有座寶塔山,山上有座寶塔。因為毛主席、黨中央住在寶塔山下,在那裡指揮著小米加步槍的八路軍和新四軍,打敗了日個鬼子,打敗了國民黨的八百萬大軍。所以,延安寶塔就成了中國人民心中的革命圖騰。

我是青島人,青島市的海域中就有幾座燈塔,夜晚看著大海中閃閃的燈火十分稀奇,大人告訴我,那山上和礁石上的燈塔就是為大海上的夜航船指引道路的。

另外,我小時候讀書時,學校的革命歷史教育不斷,因而學生從小的心靈中就知道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和平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所以,人人從心靈深處感謝毛主席,感謝共產黨。那延安的寶塔,自然成了我心中「塔文化」中最主要的、最燦爛的一筆。

西安唐代大雁塔。頭條選圖

★西安市的唐代「大雁塔

我讀初中時,姐姐給我買的筆記本中的插圖,就有西安市的大雁塔。不過,圖片沒有詳細的介紹。我只能從圖片上認真觀看,窺探它的歷史真貌。當然,以我初中的學力,根本不可能從建築風格上看出唐代的建築文化。但是,歷史老師告訴我,西安是十六朝古都。老師還告訴我們,《西遊記》中的唐三藏西天取經,就是從西安出發,十幾年後又從印度回到了西安,並在西安完成了印度佛經的翻譯。

於是,大雁塔的文化歷史地位,在我的心中神聖了起來。1988年,我第一出公差赴西安,下車顧不得找旅店下榻,立即趕奔了大雁塔公園,購買登塔門票,逐層攀登並認真地參觀了大雁塔。此時的大雁塔實際上是一座歷史博物館。大雁塔底層南門內兩側鑲嵌著唐太宗御撰的《聖教碑》和高宗李治所撰《述聖記》兩座珍貴石碑」。塔中逐層陳列著佛足石刻、唐僧取經足跡石刻等佛家歷史實物。好像是在頂層供奉著佛舍利子,記不清是哪家佛爺的了。

西安巍峨的大雁塔。頭條選圖

那次西安遊園獲得的大雁塔的圖片介紹我一直珍藏著,上面記述著大雁塔建於公元652年,歷史悠久。塔高為64.7米,塔體呈方錐形,七層。是佛教中所說的佛塔最高級別——「七級浮屠」,即最高級的佛塔。

大雁塔,是我實地參觀的第一座歷史名塔,比之我最早知道的山東白龍山的白龍塔、杭州西湖鎮壓白娘子的雷峰塔都要早得多。其反映的佛教文化也豐富、厚重得多。這是我頭腦中積累的最豐厚的一筆佛教歷史文化方面的「塔文化」。

但是,我認為,它只是佛教文化的歷史寶庫,並不具備延安寶塔的那種激勵人心的革命聖地象徵物的圖騰魅力!

陝西西安大雁塔。頭條選圖

相關焦點

  • 吉林北山玉皇閣的乾隆年「寬真雙塔」印象與「塔文化」淺說
    自小到大,古建築文化中留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寺廟建築,因為這些建築幾乎匯聚了歷朝歷代建築文化的精華,其形壯美,其貌巍然,其色豔麗,其內容豐富而深奧,令人著迷。但除樓臺亭閣之外,我還尤其偏愛塔。吉林市北山之巔的古寺廟群,是我最喜歡遊覽的地方之一。然而,這些古寺廟建築群中給我印象最深刻,卻是玉皇閣的「寬真雙塔」。因為自小在我的頭腦中落地生根的是「佛塔文化」。
  • 吉林北山,為何也號稱「天下第一江山」?
    那麼,吉林北山的如此美譽從何而來呢? 其實,「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譽是有出處可循的。在吉林北山清代古寺廟玉皇閣中有「天下第一江山」牌匾。拾階而上,穿過玉皇閣的正門,便可以看到。關於這「天下第一江山」的題字,坊間曾這樣流傳:清代乾隆年間,一名為寬真的僧人在北山修建玉皇閣
  • 吉林省吉林市北山公園清朝年間的古寺廟群
    山下有湖三泓,山上有建於清朝年間的古寺廟群,佛、道、儒三教雜糅相處,獨具特色,在東北都享有盛名。公園內建有諸多的亭、橋、廊、榭,點綴於林木蔥鬱、景象幽深的山間。昔日「吉林八景」中,以「北山雙塔」、「藥寺晚鐘」、「德碑夕照」而著稱聞名。
  • 探尋「龍興之地」吉林北山公園
    吉林北山公園位於吉林市西北,是一座久負盛名的寺廟風景園林。佔地128萬平方米,以山地景觀為主,主峰海拔270米。園內峰巒疊翠,亭臺樓閣遍布,一座臥波橋把一池湖水分為東西兩部分,夏季湖中荷花盛開,微風起時,花香四溢。北山公園始建於1924年,是吉林市重要的勝地,地處市中心。
  • 吉林市:「北山公園」,三百多年歷史傳承的園林公園
    北山公園是吉林市著名旅遊勝地,位於吉林市船營區德勝路51號,是一座久負盛名的城市公園,歷史上的「吉林八景」中,北山便以「北山雙塔」、「藥寺晚鐘」、「德碑夕照」而著稱。公園以山水景觀為主,兼有諸多人文和歷史建築遺蹟。
  • 吉林北山廟會·藥王廟的由來!
    農曆四月二十八,一年一度的吉林北山藥王廟會。一吉林北山藥王廟是一座十分知名的廟宇。它的前身是坐落在德勝門外(一說為柴草市)的「三皇廟」。三皇廟被焚毀後又重建於北山,更名為「藥王廟」。山下原三皇廟創建於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北山藥王廟始建於乾隆三年(1738年),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又毀,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吉林將軍宗室都爾嘉「率屬捐資」重修被火焚毀的藥王廟,豎《重修藥王廟碑》,並題「生民永賴」匾額以志,自此藥王廟便有了二百多年規模盛大的廟會活動。
  • 這個地方叫「天下第一江山」,吉林北山玉皇閣參觀,真是宗廟仙境
    中國寺廟大多建在山腳下,山四面環水,遠離城市的喧囂和漂浮的世界,千百年來,寺院文化不斷波動,形成了文化與藝術相結合的建築結構。其中一個修道院聲稱是「天下第一江山」,引起許多的指控。吉林市北山是一個由山水組成的風景區,有美麗的群山,松木,景色宜人,由於山澗溪流湍急,逐漸成為周邊地區宗教活動的中心,建於清代,至今仍有許多的古剎建築。北山區主要包括玉皇閣、耀王廟、康禮宮和關帝廟,他們都位於東峰,其中玉皇閣現存規模最大,建築位置最高(古人認為最好的寺廟是最好的)。
  • 觀園內峰巒疊翠,賞北山古建築群宏偉壯麗!
    北山公園位於吉林省吉林市船營區,是一座久負盛名的寺廟、風景城市園林。園內峰巒疊翠,主要有玉皇閣、藥王廟、坎離宮和關帝廟等建築,一座臥波橋把一池湖水分為東西兩部分,夏季湖中荷花盛開,微風起時,花香四溢。北山古建築群中,關帝廟的修建年代最早,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年,正殿懸掛匾額,是清乾隆帝東巡吉林時御筆親題。傳說,北山是蟠龍臥虎之地,有帝王之氣,於是康熙為了阻斷這裡的龍脈而修建了玉皇閣。
  • 真州八景之北山紅葉
    據儀徵文化局孫慶飛先生《城考》一文介紹,1961年,我國著名考古學家殷煥章先生在作儀六丘陵地區古代文化遺址調查時,將曹山定為周代至春秋時的古文化遺址。孫慶飛曾對西周徐方的公子義都城(城)遺址做過考證,認為其位於現在儀徵市區的大慶路以西、萬年大道以東、真州路之北、寧通一級公路之南範圍內,而位於曹山的西周古文化遺址應該是城的子城,所以歷代縣誌都稱其為城子山。
  • 古地今生——細說鼓樓-玉皇閣歷史文化街區
    鼓樓-玉皇閣歷史文化街區規劃範圍圖。資料圖片鼓樓-玉皇閣歷史文化街區。記者李靖攝近日,按照《關於轉發住房城鄉建設部進一步加強歷史文化街區劃定和歷史建築確定工作的通知》的相關要求,銀川市鼓樓-玉皇閣被劃定為歷史文化街區,待相關審核程序通過後,將正式向社會發布。由此,這片積澱著厚重歷史文化底蘊的街區,也將得到更完善的保護和利用。
  • 吉林霧凇島景色獨特,紅葉谷樹木茂盛草長鶯飛,讓人流連忘返
    這裡的地勢較吉林市區低,又有江水環抱。冷熱空氣在這裡相交,冬季裡幾乎天天有樹掛,有時一連幾天也不掉落。這裡樹形奇特,沿江的垂柳掛滿了潔白晶瑩的霜花,江風吹拂銀絲閃爍,景色既野又美。 霧凇只有冬季才出現。這是因為霧凇的形成有它自己獨特的環境和條件。霧凇分為粒狀和晶狀兩種。粒狀霧凇結構緊密,形成一粒粒很小的冰塊,而晶狀霧凇結構比較鬆散呈較大的片狀。吉林的霧凇就屬於晶狀。
  • 探尋吉林北山現存民國遺蹟記
    2019年9月28日,金秋時節,吉林市政協文史研究員、吉林地方文化主題微信平臺曼陀羅文化創始人、原吉林日報報業集團房地產報主任記者張海川先生帶領我們一行三十餘人走進北山公園,尋覓、探秘民國時期北山公園現存的遺蹟,並實時對遺蹟進行了細緻入微的講解。
  • 北山之九龍傳說 | 吉林地理 | 豐滿區文化館公益網絡直播講堂課件
    一日,康熙帝率眾到北山遊獵,俯瞰吉林城時發現吉林城依山伴水,龍顏大悅,大讚吉林城。相傳,此時有一術士,以堪輿學角度進言,說:「吉林烏拉就像一張太極圖,松花江分兩儀,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象分明,東西團山左輔右弼。此山叫九龍山,前有松花江後有臥虎溝,藏龍臥虎之地,必出帝王。」堪輿風水之說,當時對於當時非常有效,加之吉林是清朝的「龍興之地」,更加讓康熙皇帝惶恐不安。
  • 吉林北山, 你不知道的那些東西
    吉林北山公園,其實吉林北山公園全名應該叫做吉林北山風景區公園始建於1924年,但是北山三大廟會卻已有200餘年的歷史廟會人數最多的一次應該是1985年四月二十八,人數達三十餘萬某百科上的文明棍,紙葫蘆早應經消失於漫漫歷史的長流之中,現在廟會上最流行的應該各種小吃
  • 是誰把吉林城之美,最先推向歷史的極致?是大清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居然把「神州」拿來比喻吉林。除了帝王地位的乾隆,其他人絕對無此膽量!有人說,這是乾隆皇帝以詩詞的形式,為吉林城做政治地位定性。我想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乾隆皇帝東巡時是農曆八月初四到達吉林,此時已近中秋。乾隆在吉林駐蹕幾天,自然是中秋而接近深秋了。
  • 【人文東至】東流雙塔
    走進東流古城,赫然入目的是巍屹立於江岸的東流雙塔,鎮北曰天然,鎮南曰秀峰。天然塔坐落在鎮北回龍山上,該塔興建於乾隆9年(1784),塔高11丈,圍6丈6尺,五層六方,磚石結構。因建塔籌款施工一帆風順,又巧逢邑人李承祚鄉試中舉,大家認為是天然盛事,便名之為「天然塔。」秀峰塔矗立在鎮南牛頭山上,與陶公祠相毗鄰。始建於乾隆24年(1759),為候選刑部司獄金城所建。其規模略小於天然塔,結構大致相同。差異在於塔頂裝飾,天然塔沿佛教相輪飾頂,有佛塔之意蘊,秀峰塔則飾以鬥筆,有「彩筆千宵之氣象」。
  • 乾隆皇帝在承德雙塔山「偶遇」神仙
    因為山的形態極為奇特,難以攀爬,據說至今無人能攀登,但乾隆皇帝曾在這裡與神仙偶遇。為此,乾隆命令當地的守吏用搭建木頭雲梯。過了一段時間,雲梯搭好了。乾隆登頂後四處查看,在比較大的峰頂磚塔內,發現了一間小屋,屋裡有一個石桌、香爐,中間還供奉著一塊石板,上面刻著「王仙生」三個字;在另一座山的峰頂磚塔內發現了一雙草鞋和一本舊書。同時,該磚塔底座周邊的地面,還有兩畦韭菜。
  • 鼓樓 玉皇閣歷史文化街區古韻幽香
    玉皇閣建築風格獨特,高超的建築技巧,充分體現了銀川古代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術。 銀川鼓樓臺基始建於清道光元年(1821年)。現在,鼓樓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玉皇閣是銀川市僅存的古代木結構高層樓閣,建築風格獨特。 俯瞰鼓樓,飛簷微翹。 近日,經全國及區內知名建築規劃專家、住建廳及銀川市文旅局、發改委、園林局等相關部門共同研究論證,銀川市鼓樓-玉皇閣被劃定為歷史文化街區。
  • 千年前江心雙塔就有「燈光秀」了,江心夜景是歷代文人騷客打卡地
    但毋庸置疑的是,那時每夜,江心嶼的僧人都會為東西雙塔掌上篝燈,熊熊烈烈,如火樹落霞,映亮了沉寂的江面。那夜景自然不如現在這般燈光璀璨,但從北宋開始至清光緒年間,明亮的江心雙塔,卻是古城溫州最美的夜景。元代名畫 西塔不在溫州人的印象中,江心嶼東西雙塔如同胞兄弟一貫是同時存在的,然而據清代僧人釋元奇編集的《江心志》記載,江心嶼龍翔、興慶二峰及山麓處各有一塔一寺,浮屠廟宇同時修建,而雙塔的開建時間則相距100年。
  • 遊蔚縣④真武廟看壁畫、小五臺山概覽、玉皇閣古城牆上望蔚州全貌
    北極大殿,即真武大殿,亦稱正殿,位於院中正北北極大殿建於明洪武年間,單簷歇山綠琉璃瓦頂,琉璃花脊,面寬三間,進深五間。通過實物、標本、圖片、文字材料和影像資料,對小五臺山自然遺存、歷史文化進行了展示。坦然,無我,是天地胸襟。夕陽西下,城牆上只剩下了,我、玉皇閣、還有風,從耳邊刮過,呼呼呼,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