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民政局近日答覆網友提問時透露,永州市所轄的道縣在推進申報撤縣設市工作時已將古地名「道州」納為專名選項。
今年6月3日,有網友在永州市當地媒體永州新聞網網民問政平臺「問政永州」上提問稱,「全國各省市為了恢復古地名,想盡一切辦法,繼承歷史文化的傳承,為經濟建設添加磚瓦。比如湖北的襄樊改名襄陽。周邊各縣,連縣改為連州,賀縣改賀州。 這次道縣好不容易等來了撤縣設市政策,恢復古道州地名有希望,請市縣領導一定要為這個古地名,向上爭取,不負歷史所託。」
對此,永州市民政局隨後作出了官方答覆。6月11日,永州市地名辦在「網民問政平臺」答覆稱:「根據《行政區劃管理條例》第七條第二款的規定,自治州、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的設立、撤銷、更名由國務院審批。因此,恢復道州古地名改名道州縣,應由道縣縣委、縣政府提出更名申請逐級申報審批,但此類更名申請因行政成本、社會風險等因素影響,不宜提出。據了解,道縣在推進申報撤縣設市工作時已將『道州』這個古地名納為專名選項,對此我們是支持配合的。」
道縣隸屬湖南省永州市,位於瀟水中遊,東鄰寧遠縣,南界江永縣和江華縣,西接廣西全州縣、灌陽縣,北連雙牌縣,素有「襟帶兩廣、屏蔽三湘」之稱。
道縣人民政府官方網站介紹稱,道縣古稱道州,自秦設縣始,有2200多年的建制史,其中1500多年為州府郡治所在地,曾與衡州(今衡陽)、郴州、永州並稱湘南四大古城,「在長期的歷史積澱和文化薰陶中,形成了以北宋理學開山鼻祖周敦頤為代表的理學文化,以晚清大書法家何紹基為代表的書畫文化,以玉蟾巖為代表的稻作文化,以鬼崽嶺為代表的神秘文化,以劉少奇同志早期革命伴侶何寶珍為代表的紅色文化,以道州龍船賽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福巖洞為代表的現代人類起源文化等七大特色文化。」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注意到,道縣和永州市近年來一直在推進撤縣設市工作。
2015年10月,永州市人大常委會會議聽取了永州市政府關於祁陽縣、道縣撤縣設市的議案及說明,並表決通過了《市人大常委會關於同意祁陽縣、道縣撤縣設市的決議(草案)》。
2019年2月,永州市民政局回復網友相關詢問時介紹,道縣近年來緊緊圍繞撤縣設市目標,著力推進工業大提速、城市大改觀、農業大提升、基礎大夯實、民生大改善,全縣經濟社會保持著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經對照《標準》中的21項數據指標,道縣在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統計數據暫未發布)還有小部分指標未達標,暫不具備申報撤縣設市條件。待道縣撤縣設市條件滿足後,我們將嚴格按照申報程序的有關職責要求,全力協助道縣開展申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