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推薦菜,徽州毛豆腐,教您在家做這渾身白毛的毛豆腐

2020-12-20 厲大叔的美食日記

美食者不必是饕餮客,而製造美食者,必定閱過人間百味,又能返璞歸真,回到食物本身。

哈嘍,大家好,我是愛囉嗦的厲大叔,歡迎大家來和大叔一起交流美食,如果想了解更多的美食製作,請大家關注大叔,大叔每天都會和大家分享一些美食製作的方法的。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美食是:【毛豆腐】。

來過黃山旅遊的朋友們大概都在屯溪老街的街頭或者大小飯店都吃過一種當地特有的豆腐美食吧,那邊是徽州赫赫有名的徽州毛豆腐了,這種毛豆腐可油炸後直接蘸著佐料食用,也可以油煎後加上調味料、高湯和醬油紅燒成菜,一口咬下去那種發酵乳化後特有的豆香味充斥著口腔,外焦裡嫩的口感再佐些醬料,那美味只有吃過的人才能體會到。

地處於安徽南部的徽州地區,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其溫潤的氣候條件,孕育出了毛豆腐這種獨特的美食,作為《舌尖上的中國》推薦的徽州美食之一,但凡來徽州旅遊的朋友都會點上一份嘗嘗那不一樣的美味,「徽州風情一大怪,豆腐長毛上等菜」說的便是徽州毛豆腐了。

上好的毛豆腐周身生有一層白絨絨的長毛,好似潔白的狐狸毛,煞是可愛,在白毛上又會有一些黑色的顆粒,那便是孢子,也是毛豆腐成熟的標誌,在徽州溫潤的氣候條件下,聰明的徽州人採用毛黴菌發酵,使豆腐通過發酵後讓大豆蛋白轉化成多種對身體有益的胺基酸,賦予了豆腐異常的鮮美,這種味道便是徽州人家鄉的味道。

關於毛豆腐的由來,還與乞丐皇帝朱元璋產生了聯繫,相傳在元朝末年,朱元璋帶領著部隊來到了徽州歙縣,屯兵於城南快活林,這一帶的老百姓便送來了水豆腐犒勞將士,因送的水豆腐太多了一時吃不完,加之天熱,變導致豆腐上面長滿了白毛,那乞丐皇帝為了防止浪費,便讓廚子將這些豆腐先經油炸,再佐以各種調料燜燒,便有了這別具風味的毛豆腐了。

今天咱們就分享一下毛豆腐的家常做法,讓您不用特意跑來徽州,也能品嘗到這種神奇的毛豆腐獨特口感。

徽州毛豆腐的做法:

【食材】

老豆腐500克,毛黴菌3-4克,涼開水60克,高度白酒適量

【做法】

第一步:將蒸鍋、籠篦、案板、刀具、噴壺、碗、紗布等接觸到的工具全部用高度白酒擦拭一遍,做到充分滅菌,然後將老豆腐切成5CM*2CM左右見方的小塊或長條小塊。

第二步:蒸鍋上汽,將豆腐塊有些間隔的放入蒸鍋中蒸5分鐘左右,順便可以將所有工具也放入蒸鍋中再次高溫滅菌。

第三步:將工具取出,蒸鍋底部留有少許涼開水,蒸好的豆腐塊放在籠篦上不要動,讓豆腐完全晾涼,控幹水分,碗中加入3-4克的毛黴菌粉,用60克涼開水稀釋,攪拌均勻。

第四步:用紗布將毛黴菌水過濾一遍,去除雜質,倒入噴壺中,給豆腐塊均勻地噴上薄薄的一層毛黴菌水。

第五步:蓋上鍋蓋,如果鍋蓋是透明的,再蓋上一層布遮光,正常春季室溫20度左右發酵2-3天,待豆腐上長滿白毛即可取出食用。

小貼士:所有用到的工具都要用高度白酒最好是高粱酒擦拭一遍做到消毒滅菌,以免發酵失敗。發酵用的毛黴菌可以找馬雲同學去買哦。一定要用老豆腐,不要那種水乎乎的嫩豆腐。蒸過的豆腐一定要放涼表面乾爽再噴毛黴菌水,菌水不要噴太多,薄薄一層即可,水太多也影響發酵長毛豆腐放在籠篦中的時候可以用筷子墊高一些,留出底部空間,這樣豆腐四周都會長毛。發酵的溫度溼度都很重要,所以不要沒事去掀開鍋蓋,鍋蓋如果是玻璃的打開布觀察一下就可以了。如果發酵出了其他五顏六色的毛,那就扔了吧,滅菌不徹底,千萬別亂吃。

長了白絨絨的毛豆腐都製作好了,該怎麼食用,我想大家都應該會了吧,如果不知道該怎麼食用,可以私信大叔,或者留言,大叔會一一回復的,或者專門寫一期烹飪毛豆腐的文章給大家。

對於今天分享的美食:【毛豆腐】大家有什麼看法或者建議嗎?歡迎大家在留言區給大叔留言,跟大叔一起分享,交流美食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中國推薦菜,徽州毛豆腐,教您在家做這渾身白毛的毛豆腐
    來過黃山旅遊的朋友們大概都在屯溪老街的街頭或者大小飯店都吃過一種當地特有的豆腐美食吧,那邊是徽州赫赫有名的徽州毛豆腐了,這種毛豆腐可油炸後直接蘸著佐料食用,也可以油煎後加上調味料、高湯和醬油紅燒成菜,一口咬下去那種發酵乳化後特有的豆香味充斥著口腔,外焦裡嫩的口感再佐些醬料,那美味只有吃過的人才能體會到。
  • 徽州毛豆腐-中新網
    、名為《舌尖上的中國》的大型專題片中,拍攝自「國際旅遊城市」安徽省黃山市(古徽州)的「徽州毛豆腐」堪稱全片中的一大亮點。  這「徽州毛豆腐」,當然是地道的黃山傳統土特食品,據說明太祖朱元璋當年轉戰徽州時就曾品嘗過這「徽州毛豆腐」,可謂歷史悠久了。  「徽州毛豆腐」創始於何時,有兩種不同的傳說:  其一說始於元初,傳說明太祖朱元璋轉戰徽州時,曾食用過毛豆腐(《安徽大辭典·旅遊》)。當時,朱元璋不但自己樂於品嘗,而且還下令炊廚專門製作毛豆腐犒賞三軍,並供大軍長期食用。
  • 舌尖上的徽州:毛豆腐
    菜品歷史關於毛豆腐的來歷,這裡有個傳說,相傳,朱元璋一次兵敗徽州,逃至休寧一帶,腹中飢餓難熬,命隨從四處尋找食物,一隨從從草堆中搜尋出逃難百姓藏在此處的幾塊豆腐,但已發酵長毛,因別無它物,隨從只得將此豆腐放在炭火上烤熟給朱元璋吃。不料豆腐味道十分鮮美,朱元璋吃了非常高興。轉敗為勝後,下令隨軍廚師製作毛豆腐犒賞三軍,毛豆腐遂在徽州流傳下來。
  • 「徽」味無窮:舌尖上的徽州毛豆腐
    去黃山旅遊,有一道經典的徽菜不得不嘗,這就是馳名中外的徽州毛豆腐。  上好的毛豆腐生有一層濃密純淨的白毛,這層絨毛是有生命的,它們是通過自然發酵產生的益生菌。豆腐在發酵過程中,蛋白質被分解成多種胺基酸,有一種東方奶酪的獨特口感。
  • 徽州毛豆腐:感嘆一種飲食文化
    毛豆腐是徽州飲食文化的一面鏡子,反映了一代人的淳樸。努力工作後的一道簡單菜餚,口感醇厚,也深受人們的喜愛。非常獨特的文化精神是國家的精神,非常獨特的文化精神傳承著國家的文化。簡單的毛豆腐片不僅是一種美食技巧,更是徽州兒童開拓精神的延續。
  • 徽州「毛豆腐」系出皇門.
    凡是到過中外馳名的旅遊勝地黃山的中外遊客,都想品嘗一下鮮美可口的徽州風味——「徽州毛豆腐」。長工們同情他年紀小,儘量照顧他不乾重活,不料這一來觸怒了劉財主,一氣之下,將他辭退回家。朱家十分貧困,朱重八隻得和附近一座破廟裡的小乞丐們生活。長工們每天從財主家偷得一些飯菜和鮮豆腐,藏在草垛裡,朱重八到時候使悄悄取走與夥伴們分食。一次,這幫孩子到十裡外的廟會乞討,一連幾天未歸,回來後發現豆腐上長了一層白毛。
  • 【佳作賞析】獨特的徽州毛豆腐
    徽州歷史悠久,擁有各種各樣的美食,遍布大街小巷,讓人垂涎三尺。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紹眾多徽州美食中的一種——徽州毛豆腐,它以其獨特的外形、美妙的口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品嘗。  「徽州毛豆腐」是黃山一帶的特色菜,它是通過特殊發酵法,使豆腐表面長出長長的、白絨絨的毛,上面均勻地分布著一些小黑點,這是孢子,也是毛豆腐成熟的標誌。
  • 徽州毛豆腐|徽州第一怪 豆腐長毛上等菜
    平底油鍋裡放的就是徽州毛豆腐。毛豆腐,又稱黴豆腐,安徽馳名中外的素食佳餚,是一種表面長有寸許白色茸毛的黴製品,因表面長有一層寸把長的白色絨毛(白色菌絲)而得名。2014年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拍攝毛豆腐時曾這樣說道:安徽南部,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溫潤的氣候促成了人們恬淡保守的氣質,也孕育出了特有的食物。深諳美食的徽州人是毛豆腐的知音。吃法可繁可簡。
  • 皖南行,遊徽州古城,觀東方的凱旋門,品嘗名吃毛豆腐
    名勝就有五六十處,能寫成一本厚厚的遊記,徽州古城是其中一顆最耀眼的明珠,從宋代開始設徽州府,府縣同城了1400年。它是中國四大古城之一,位於歙縣縣城中心位置,現在也是這裡的商業中心,旅遊網紅打卡地。這座牌坊設計精巧,構造大氣,精雕細琢,古樸豪放。歷經數百年,獨一無二,成為了令世人矚目的「國寶」,被譽為"東方的凱旋門"。徽州古城的名勝數不勝數,堪稱徽文化的博物館。
  • 徽州毛豆腐
    說到徽州,不像麗江那麼文藝,也不像廈門那樣的小清新。安靜而簡單。今天我們就走進徽州,去品嘗一下藏匿了很久的人間美味---毛豆腐。而黃山毛豆腐就是眾多品類中的一個。在徽州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徽州第一怪,豆腐長毛上等菜。」它到底有多怪呢,您接著往下聽。
  • 徽州味道·毛豆腐
    最有情趣的吃法是,在街頭遇到走街串巷的貨郎,一頭挑乾柴,一頭挑毛豆腐,澆上香油,淋上辣椒糊,就著油鍋邊吃邊聊,既鮮美可口,又獨具風味。久居外地的徽州人,一說到毛豆腐,就會激起濃濃的思鄉之情。 徽州毛豆腐因表面長有一層寸把長的白色絨毛(白色菌絲)而得名,這種毛是經發酵黴制而成,故又稱黴豆腐。豆腐在發酵過程中,蛋白質被分解成多種胺基酸,味道較一般豆腐鮮美。
  • 這豆腐渾身長滿了白毛毛,曾上過舌尖上的中國,其實在家也能做!
    自打那年看舌尖上的中國節目裡介紹徽州毛豆腐我就對這個長滿白毛的食物很感興趣,既然一時半會兒不能實現親自去當地品嘗一下,我就研究了一下在家能不能做。噴上菌粉泡開的水,蓋蓋子等待48小時就成啦!當我打開鍋蓋時真的太興奮了,一鍋毛絨絨的白毛特別的可愛特別的萌,可惜照相機拍白色的東西對不上焦,所以我才給表面放了一個小樹葉。相機沒能拍出我親眼看到的可愛白毛的樣子真的有點遺憾。
  • 中洲毛豆腐
    在淳安西南地帶,把豆腐發酵成為毛豆腐後再烤食也是其中一種。毛豆腐是徽州地區漢族傳統名菜。中洲與安徽接壤,當地的飲食習慣自然也融合了徽州特色。毛豆腐做法和吃法更是在兩地的坊間流傳開來。但形狀卻是不一樣的,徽州地區的毛豆腐多條塊狀,中洲毛豆腐是兩寸見方的薄片。毛豆腐發酵有特製的器具,是一個個方形的木盒子,可疊放。盒內又有擱蔑,豆腐片好以後就擱置在這蔑片上發酵。
  • 【美食】徽州毛豆腐
    一頭是一摞竹籠屜,籠屜內整齊地擺放著極具徽州地方風味的長著長毛的豆腐,一頭是燃燒著的爐子,爐子上擺著一隻平底鐵鍋,鍋中也整齊擺放著吱吱直冒熱氣的油煎毛豆腐。客人一來便圍著鍋坐下,湊著鍋子趁熱吃。喜歡吃辣的朋友,再往上抹一層紅通通的辣醬,然後入口 ,頓覺滿嘴香、鮮、辣,美味至及。
  • 家鄉美味徽州毛豆腐......
    一頭是一摞竹籠屜,籠屜內整齊地擺放著極具徽州地方風味的長著長毛的豆腐,一頭是燃燒著的爐子,爐子上擺著一隻平底鐵鍋,鍋中也整齊擺放著吱吱直冒熱氣的油煎毛豆腐(類似於蘇州的油煎餛飩)。客人一來便圍著鍋坐下,湊著鍋子趁熱吃。喜歡吃辣的朋友,再往上抹一層紅通通的辣醬,然後入口 ,頓覺滿嘴香、鮮、辣,美味至及。
  • 毛豆腐與二次發酵的隨便果
  • 回放 吃著毛豆腐學做徽墨歙硯 在非遺夜市遇見古徽州
    回放 吃著毛豆腐學做徽墨歙硯 在非遺夜市遇見古徽州
  • 【徽州】吃徽州毛豆腐,閒逛徽州古城....
    在我故鄉安徽歙縣的徽州古城裡(古代徽州府所在地)及現黃山市市區所在地屯溪的街頭巷口總能看見賣徽州毛豆腐的攤子,攤上一摞竹籠屜,籠屜內整齊地擺放著極具徽州地方風味的長著長毛的豆腐,攤前有一隻燃燒著的爐子,爐子上擺著一隻平底鐵鍋
  • 另類高顏值--毛豆腐
    毛豆腐,簡單粗暴地說就是長了長毛的豆腐!毛豆腐是以徽州地區為代表的漢族傳統名菜,也分布於浙江、雲南、湖廣的部分地區。
  • 舌尖上的中國之徽州美食排行榜,誰才是No.1?向徽州出發
    央視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從第一季到第三季,總是成為熱議話題。其中多次介紹了徽州美食,令吃貨們驚喜。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下,看看有哪些徽州美食受到《舌尖上的中國》青睞。Top7黟縣漁亭糕上榜理由:黟縣漁亭糕主要以芝麻和米粉為原料,做出來的糕呈黑色和灰白色,與徽派傳統建築粉牆黛瓦色彩一致,具有非常濃鬱的徽州地方特色,是徽州人外出必備之物,被稱為能吃的徽州石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