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石融通》您關注的是最受歡迎的賞石公眾平臺
高端觀賞石 | 交易 | 金融 | 展覽 | 鑑賞 | 中國石譜雲
古話說:「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美是杭州。」其實,祖國各地號稱西湖的,又何止三十六個。不過,如果要問起哪個西湖最小,估計絕大部分人都答不上來了。
最小的西湖在廣州「藥州遺址」,水域面積只有四百多平方米。這個西湖,原來長百餘丈,周圍有500丈長(約合今1600米),是五代十國時期南漢國(911—972年)皇宮宮苑(史稱南宮)中的人工湖(又稱仙湖),其中有一處水中沙洲——藥州,為當年南漢國王令方士煉丹藥之地,以石景為特色,又名石洲。北宋滅了南漢國後,藥洲成為士大夫泛舟觴詠的遊覽勝地,名為西湖,自宋至清,很多著名詩人墨客留下了吟詠詩文。明代「藥洲春曉」曾列為羊城八景之一。
廣州西湖路是一處繁華地
「藥州遺址」位於廣州教育路上,與西湖路交界。西湖路,就是沿用了過去這裡西湖的稱謂,另一頭連著廣州最繁華的北京路商業步行街。這裡,自古以來就是廣州的中心區域。
廣州北京路步行街一景
「藥州遺址」身居鬧市,周邊都是高層建築,這裡卻好比是一處綠洲,面積不大,門面很小,很多遊客往往都會走過錯過。步入其中,卻是別有天地,百年榕樹古木參天,一泓湖池蓮花盛放,可謂鬧中取靜。記得十多年前初到廣州,偶然路過此處,可謂驚鴻一瞥,印象深刻。
藥州遺址門景
藥州遺址四周高樓環繞
由「仙掌石」向園門眺望
「藥州遺址」應該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皇家園林地上遺存,距今有一千一百年歷史,如今縮小到僅為一千四百平米的庭院,其中最令人矚目的,就是一泓湖池以及圍繞其間的近十方大型置石,更像是一個以石景為主打的小型園林。這些石頭當初都是南漢國宮苑的園林置石,有九塊特別高大瑰奇(史書記載高有數丈),仿佛天上隕落的星宿,史稱「九曜石」(九曜指北鬥七星和輔佐二星),此地因此又稱九曜園。只是經過了千年的滄桑變遷,大多殘缺不齊、面目全非了。整個北部院牆都是碑廊,都是明清兩代有關藥州和九曜石的詩文,保存尚屬完好。
藥州遺址背部院牆為碑廊
藥州遺址碑廊翁方綱書《後九曜石歌》局部
藥州遺址碑廊《續廣東學政題名碑》局部
「九曜石」究竟是什麼石種?很多人恐怕有此一問。按照史書記載,「南漢主劉龑使罪人移自太湖、靈壁浮海而至者。」(清代屈大均《廣東新語》)也就是說,這些園林置石是出自千裡之外的靈璧石、太湖石等,讓罪人通過海上遠道運石至藥洲以贖罪。這有點像宋徽宗的「花石綱」,而且路途更遠,在當時簡直無法想像,所以後人認為此說存疑。從現場實物觀察,這些石頭大多屬於石灰巖類太湖石,有的局部屬於變質巖,有的局部有玉化現象,由於表面風化嚴重,地域特徵並不明顯。這類奇石在嶺南應該都有賦存,想必當初也不會捨近求遠。有人則考證,其石出自南漢國王的發跡之地——西江之封川。
此次在廣州,筆者還探訪了新開館不久的南漢二陵博物館,其中也有藥洲的介紹,包括有宋代米芾和清代翁方綱所題刻「藥洲」石(模型)各一方;還有是南漢國中宗劉晟昭陵墓道的石象、石馬各一座,這兩座石像生質地相似,灰黑色,間有白筋,應該屬於石灰巖類,與九曜石相似,質地稍顯緊密。
藥州遺址模型(南漢二陵博物館)
南漢國昭陵墓道的石象、石馬
「九曜石」雖然大多殘缺不齊,但石上留存的歷代刻銘以及相關詩文之多之豐富,可能也是僅見的,其中有八方大石頭上面尚存留有古代文人題名和刻銘,凡是稍微平坦之處都有題刻,有的將整塊石面磨平鐫刻,可謂詩文兼備,內涵豐富。今人高旭紅編著有《藥洲石刻》(廣東人民出版社2016年5月版),收錄了九曜石上石刻五十一題、藥洲碑刻四十一題。以筆者所了解,目前還沒有一處古代賞石遺存留有如此豐富的刻銘和信息。這一方面固然是因為此處系現存最早的古代皇家園林地面遺存,其園林置石也是可考較早的古代賞石,最主要的,恐怕還是因為這裡在明清兩代是廣東地區最高地方文教官署的所在地,藥州遺址和九曜石不但得到妥善保護,而且還由此知名度大增。尤其是清代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書法家、文學家、金石學家翁方綱擔任廣東學政,歷時八年,發掘出了北宋米芾題「藥洲」石,更是聲名大噪,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仙掌石」與「拜石」(右),後者歷代題刻有十五處,號稱「九曜第一石」
「拜石」上面北宋廣東經略使張釜慶元乙卯(1195年)題刻
「池西大石」和「四言詩石」題刻累累
高旭紅編著《藥洲石刻》書影
翁方綱學識淵博,精研經術,長於考證,能書善詩。他平生對於蘇東坡和米芾最為服膺,其齋名」蘇米齋「即由此而來。所以,他一生對於蘇東坡和米芾的書跡詩文頗為留意。當時,翁方綱得知米芾曾來過廣州,在藥洲九曜石上留有題刻,就四方尋找,歷時多年,果然在廣東布政使署的東園樹叢裡找到了米芾所題刻「藥洲」石(今置於水池北岸上),此石高約五尺,狀如持笏,上有「藥洲。米黻元章題」;另有「時仲公詡積中同遊,元祐丙寅季春初八日題」字樣(後來據金石學家阮元考證,「元祐丙寅」一段並非米芾所題,應為後人所題),翁方綱喜出望外,名之為「米題藥洲石」,手摹勒石,遷置於學政署(即今藥洲遺址)。
「米題藥洲石」字跡尚可辨別
「藥洲。米黻元章題」拓片
不但如此,翁方綱另外摹寫有米芾書跡「藥洲。辛卯中春。方綱」,刻寫於另一方石頭上,形如筍峰,高逾七尺,今存水池北邊,又稱「藥洲石」。同時,還在最大的一方「九曜第一石」上,書題「拜石。辛卯中春。北平翁方綱篆題」。翁方綱圍繞九曜石寫有二十首詩,包括《九曜石歌》《後九曜石歌》等,可謂用情至深。他還將有題刻的六方奇石,分別命名為米題藥洲石、池東石、池西方大石、拜石、仙掌石、池西大石。
清代翁方綱摹寫米芾書跡「藥洲石」
「池西方大石」又稱「海上洲石」、「牛頭石」,有題刻九處
期間,翁方綱還著有詩話集《石洲詩話》八卷,所謂石洲,就是指藥洲。被翁方綱譽為「粵東三子」之一的詩人張維屏,在《石洲詩話》跋中提到:「今展卷坐對,不啻追侍杖履於古榕曜石間。」可見,當初他們師徒確實曾經在藥洲的榕樹和九曜石畔切磋詩藝。
米芾在熙寧六年(1073年)到過藥州,寫過一首《九曜石》詩刻於「仙掌石」上:「碧海出蜃閣,青空起夏雲。瑰奇九怪(?)石,錯落動乾文。米黻,熙寧六年七月。」時年米芾僅22歲,應該是在浛洸尉(今廣東英德)任上,這可能也是米芾詩文出道的「處女作」。「米題藥洲石」應該是與此同時題刻的。這也是「九曜石」中最出彩的一方石頭,最稀奇的是,石表正中有一個比常人大一倍的手掌印痕(史載「長尺二寸」),十分清晰可辨,仿佛神仙所為,故稱之為「仙掌」,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手掌左上方有明代嘉靖年間廣東督學吳鵬的題刻「仙掌」兩字。
「仙掌石」局部刻字及手印
當初翁方綱並沒有找到米芾的詩刻。幾十年之後的道光六年(1827年),後任廣東學政翁心存終於發現了米芾的詩刻,原來米芾詩刻位於「仙掌石」的底部,因為常年被水浸沒,而且又有榕樹盤根纏蓋,所以就一直無從知曉了。為此,翁心存於道光八年特撰《仙掌石新得米元章詩刻記》,並刻碑上石,迄今尚存「藥州遺址」碑廊,並由葉志詵摹刻米芾《九曜石》詩並跋於石碑。
清代葉志詵摹刻米芾《九曜石》詩並跋
此次近距離接觸「仙掌石」,果然在左後側底部位置發現了米芾的詩刻,其右側題刻清晰可辨:「嘉熙三年(1239年)己亥元巳,九仙野叟陳疇少錫泛舟仙湖,觀仙掌石。摩挲蘚刻,詠米南宮詩,奇哉。……」由此得知,南宋士人陳疇在米芾題刻「九曜石」詩一百六十多年後,尚能清晰辨別出石上的題刻。但如今左下側米芾的詩刻已經非常漫漶不清了。這首詩及其書法,在米芾的有關文集中未見著錄,也是一首佚詩,可能也是米芾愛石經歷的最初寫照,彌足珍貴。
「仙掌石」米芾題詩依稀可辨(左下方)
《海上石語》限量發售
此次《海上石語》由上海市觀賞石協會力邀「文人空間」傾情打造,「西泠印社」出版發行,北京匯石融通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獨家發售。首批限量發行一千冊,定價人民幣680元,特惠八五折580元一本,除過參展藏家預定之數,所剩不多,有意訂購者請儘快聯繫本書銷售負責人——劉老師,15605193533(同微信)。
亦可通過下方匯石融通官方商城下單購買。下單時請填寫詳細快遞收貨地址,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一個工作日內和您取得聯繫,確認發貨事宜。
·END·
本文作者,《匯石融通》特約作者——俞瑩
【談古說今專欄——俞瑩】
【談古說今】上博觀展明青花
【談古說今】獅子林與當代藝術
【談古說今】青州偶園訪古石
【談古說今】「魯王之寶」辨奇石
【談古說今】「人間異珍」看拍賣
【談古說今】故宮藏石知多少
【談古說今】自古美石價不菲
【談古說今】靈璧古石有故事
【談古說今】筆山自有深情在
【談古說今】故宮藏石窺一斑
【談古說今】菱溪一石足千秋
【談古說今】宣德瓷罐賞奇石
【談古說今】撲朔迷離「小玲瓏」
【談古說今】鳳凰山訪排衙石
【談古說今】明代邢侗畫石奇
【談古說今】「祥龍石」尚存天壤?
【談古說今】蘇博特展賞名畫
【談古說今】醉白池中風月古
【談古說今】歲朝清供迎新年
【談古說今】「玩物公社」看石展
【談古說今】上博觀展董其昌
【談古說今】明代供石畫中看
【談古說今】東坡畫石足千秋
【談古說今】「城市山林」有餘響
【談古說今】十全石美話「石都」
【談古說今】意與古會「文人石」
【談古說今】明清版畫觀奇石
【談古說今】重陽雅集話賞石
【談古說今】米萬鍾弄石餘事
【談古說今】惠山寺中可「聽松」
【談古說今】銅陵觀石記
投稿轉載、商務合作、諮詢
郵箱:liurui@vstonefin.com
匯石融通
中國觀賞石金融服務平臺
匯聚藏石,融通天下
長按,識別,加關注
匯石融通高端微信交流群現已開通,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立即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