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歲老人建造「七層寶塔」,專家得知前來考察,老鄉:他有神經病

2020-12-12 史學社員

57歲老人建造「七層寶塔」,專家得知前來考察,老鄉:他有神經病

文/蜜汁

我們中國地域十分遼闊,由此在我們國家有很多風景優美的地方,很多都是舉世聞名的旅遊景點,有些景區可能名氣沒有傳播到國外,但是在我國也是非常著名的地方。他們每到節假日或者休息的時候,成為了那些人的不二之選。我們在對旅遊景點進行選擇的時候,一般都會對她景區的獨特性和觀賞性進行判斷,在我國山東有一個地方,一位57歲的老人在當地修建了「七層寶塔」,這個寶塔成為了十分特別的觀賞景區。

在位57歲的山東老人在他所住的地方修建的「七層寶塔」,還吸引不少園林專家前往該地進行考察,就是因為這座「寶塔」,這位老人被當地人稱為「神經病」。修築這座寶塔的老人姓胡,在胡先生51歲的時候,他便開始了這座寶塔的修築,在長達六年的時間裡面,他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而且「寶塔」上面的一磚一瓦都是他自己親手堆砌而成。

其實這座寶塔的背後有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這位胡姓老人他一輩子沒有任何子女,他們家三兄弟,他的兩個弟弟也在多年前先走一步。兩個弟弟先後死亡的打擊,讓胡老人精神壓力過大,所以他得了精神上的疾病。他說他每天都在等他的弟弟回家。他在他住處所修的這座七層寶塔就是為了他的兩個弟弟而修的,他說他弟弟回來的時候沒有地方住所以他要幫他的弟弟修房子。不要看老人在修築這個寶塔時,外觀不怎麼美觀。但這座寶塔它的承重和穩定性著實讓人大吃一驚。

老人歪歪區區的把房子修了七層那麼高,就算是遇到一些很極端的天氣,「寶塔」依然屹立不倒。很多園林專家奔赴考察之後,發現這個房子雖然有著讓人驚訝的穩固性,但是還是存在了特別大的安全隱患,那些專家不建議繼續保留這座寶塔。山西的當地政府,考慮到這個房子背後的故事,害怕拆除之後老人受到刺激。就一直默默允許寶塔保留了下來。

寶塔雖然保留下來,但是他們給老人安排了其他地方進行生活,孤身一人的胡老人,也因為我國很好的幫扶政策,一直活到了60多歲。雖然他精神上有一定的問題,但是他在修築這座寶塔時,我們還是能夠感受到他深深的心意。

這座「七層寶塔」現在已經成為了山西當地的一個標誌性建築物,很多去到山西的遊客都會去觀賞這個奇特的寶塔,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山東的旅遊經濟發展,這個寶塔背後的故事,讓人感到心疼,老人對弟弟的愛也讓人感到十分感動。有人提出將老人送去當地環境較好的養老院進行後半生生活,但是老人太過倔強。直接拒絕了這個請求,他說她想在房子旁邊等著弟弟們回來,家一家人在一起好好生活。這就是親情的力量,雖然精神有問題,但他還是記住了自己的弟弟。

相關焦點

  • 山東老人被稱有神經病,建造七層寶塔建築紀念弟弟,專家前來考察
    現在我國的國民經濟變得越來越好了,大多數人們的工資收入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僅是人們家庭生活改變,人們的消費方式也變得豐富多樣起來。但是在山東的一個村子裡,有一名老人為了紀念過世的弟弟而建造了一座七層寶塔,專家問詢前來考察,當地卻稱他有神經病。這座七層寶塔建築位於山東省臨朐縣胡家嶺村,建造這座塔的人叫胡光洲。他是一個年近花甲的老人,一直以來胡光洲都是一個人自己居住的,為什麼會這樣呢?一般來說,像是一個近60歲的老人,肯定他身邊會有自己的子女。
  • 山東57歲空巢老人建「七層寶塔」,引來專家考察,鄰居:有神經病
    他是一位位於山東的臨朐縣的老人建設的」七層寶塔「,當地的園林專家也曾經來考察過,但是當地的人卻說:「他有神經病。」這個建設七層寶塔的主人叫做胡光舟,目前為止他已經有57歲高齡了,而且這個小樓是在2013年的時候建造的。相信大家在圖中也能看到,這個小樓是一個用土胚建設的樓房,而且樓房主體彎彎曲曲的,並且整個小樓都是這個老人獨自完成的。
  • 《白蛇傳》原型:負心許仙,親手砌七層寶塔,致白蛇永不能出世!
    《白蛇傳說》雖然現在已經下架了,但是總歸是有一天會在電視上播出的,楊紫的呆萌,任嘉倫的古裝,劉嘉玲和趙雅芝的加盟,都是非常大的看點。許宣與白娘子成親後,在寺中有道士說他被妖怪纏身,許宣竟然心想:「我也八九分疑惑那婦人是妖怪,真箇是實。」可以看出,許宣就是貪圖白娘子的美色,從未信任過白娘子。李員外想奸騙白娘子,被白娘子機智化解,這時候,作為相公的許仙是這樣說的:「既不曾奸騙你,他是我主人家,出於無奈,只得忍了這遭,休去便了。」
  • 中國古建築模型,第二件結構很複雜,最後一件是七層寶塔
    傳統古建築模型製作技藝俗稱「扎小樣」,是古人為建造廟宇、塔樓而進行的模型製作,此技藝早在900年前就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扎小樣」是古人建造廟宇、塔樓的第一個步驟,小樣紮好後,再根據這個模型搭建實物。古建模型還有一個作用,就是為各院校古建築建造專業提供教具。
  • 專家鑑定一佛舍利五重寶塔原址系北京靈光寺(圖)
    資料圖片  中新社西安一月十六日電 (記者 應妮)由一名海外華人重金自海外「請」回的一座佛舍利五重寶塔十六日由專家赴西安鑑定  該座佛舍利五重寶塔整體完好,根據圖像及製作技藝考定,全塔為遼代修造。此塔為五塔重迭相套,由外及內依次為石塔、鐵塔、銅塔、銀鎏金塔、黃金舍利塔。  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金維諾今天在此間表示,佛舍利五重寶塔上沒有建塔人明確的文字,但經鑑定確屬皇室建造。
  • 上海鬧市區裡的千年古寺,七層寶塔最為顯眼,內供上萬個佛像
    但是上海不僅僅有這些鱗次櫛比的高樓,還有那些古老建築也是一道特立獨行的風景線,是上海這座城市文化發展和歷史底蘊的見證者。今天寫者就給大家聊聊位於七寶古鎮的七寶教寺,綿延千載對上海地區的佛教文化影響深遠。
  • 東北有一座山頭,常年寸草不生,專家考察後:山下有東西
    說到這些奇人異事,那我就有必要講講在東北發生的一件事情。在我國東三省遼寧朝陽市有一山頭,看似普普通通,和其餘山峰沒什麼兩樣。但這座山頭卻有個怪象,整坐山上常年寸草不生,看不到一絲生氣。 附近村民傳聞,這座山頭之下有座墳墓,埋葬著一位後燕時期的大將軍。顧名思義,這座山也就被稱之為將軍山。
  • 考官出上聯「寶塔尖尖,七層四面八方」,蘇東坡以手勢巧對下聯
    我們都知道對聯是對偶句,講究對仗工整,一般都是一人說出上聯,一人根據上聯的意思字數情景和表達的想法來對出下聯,都是幾個字對幾個字,一句話對一句話,但是有誰聽說過用一個手勢就能對出下聯的。說了你們還別不信,宋代著名的文學家蘇東坡就以手勢對下聯。
  • 竟有用4萬顆珍珠進階而成的寶塔
    文/票兒姐蘇州博物館有一件「鎮館之寶」——宋真珠舍利寶幢,選用了佛教所說的世間「七寶」,即水晶、瑪瑙、琥珀、珍珠、檀香木、金和銀等材料製作而成。整個寶幢上用於裝飾的大小相等的珍珠就達四萬多顆,其精美程度舉世罕見。你一定會好奇,是何地能鎮住如此稀世珍寶?
  • 好消息:淶源來了醫療專家!
    聽說白求恩醫療隊要來義診的消息,淶源縣醫院的診室、病房擠滿了前來就診的老鄉,大廳裡、電梯口、樓梯間都變成了臨時診臺。62 歲的村民張鳳珠患有腦梗死,住院治療後症狀有所緩解,但還是身子麻、牙疼、頭暈。得知醫療隊來義診的消息,她拿著厚厚的一摞檢查,在家人的攙扶下來到醫生辦公室。神經內科王雪笠主任詳細問診、查體後,為患者制定了最佳的治療方案。
  • 返鄉農民工自費辦「慈善宴會」 一桌桌「百叟宴」 暖胃更暖老人心
    眼看一年一度的春節就要到了,宜春市銅鼓縣溫泉鎮金星村返鄉農民工劉海彬掏出2萬餘元,於2月7日中午在村裡舉辦了百叟宴,邀請全村350多名老人、黨員歡聚一堂過團圓年,而所有參加午宴的人還獲贈1條圍巾。當天,前來助陣的14名志願者還為60多名老人義務體檢,為110多名老人義務理髮。  這是近4年來,劉海彬第四次在村裡辦百叟宴。
  • 一張凳子、一把剃刀 86歲「Tony」和他57歲的移動「理髮店」
    從健步如飛到顫顫巍巍,顧學彬有很多像萬學文一般的熟客。57年來,青絲變成了銀髮,都是由他這一雙手全權打理。談到錢,慈眉善目的顧學彬卻顯得有些生氣了。「做好事要什麼錢,我現在的偶像都是雷鋒呢,他要活著,也有80歲了。」這就是在重慶楊家坪步行街一帶公益理髮57年的顧學彬,不服輸、不服老。
  • 老鄉見老鄉,額頭掃一槍!金山「老鄉管老鄉」模式可還行?
    在金山區漕涇鎮, 發生了這麼一件事兒~ 一位「老鄉」正熱心助力 疫情防控工作!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這個不一般的「老鄉」~ 「你什麼時候回來的,有通行證嗎?」在金山區漕涇鎮阮巷老街的管控路口,一名男子操著外來鄉音在詢問他的「老鄉」。從大年三十年始,他就加入到了阮巷村疫情防控工作隊伍中,他憨憨地說:「我做這個事情,不僅僅是為了村裡也是為了老鄉的安全。」
  • 杭州這一景點,連70歲老人也不免費,遊客卻絡繹不絕
    在國內,其實有很多景區原本默默無聞,卻因為一部電視劇走紅,雷峰塔就是其中之一。相信大家都聽說過許仙與白娘子的故事,他們的愛情就起源於雷峰塔。而雷峰塔也藉助這個美麗的傳說,每年前來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雷峰塔是吳越國王錢俶為祈求國泰民安而建造,該塔在國際上都有很大的知名度。
  • 秭歸的那座寶塔
    延安的寶塔山因在延安而聞名,秭歸有條河因有寶塔而得名。秭歸縣茅坪鎮陳家壩村,在楊泗(楊貴店—泗溪)公路旁邊的山坡上有座寶塔。這座塔共有七層,高20多米,整個塔體呈稜柱形,底層最大,往上呈階梯形減小,最上面為塔頂,尖似筆頭。塔的每層四方有六稜八角,塔身全部用青泥燒成的火磚建造,是典型的磚塔。門壁用細紋花崗石鑿成,園門上橫書「寶善塔」三個字。
  • 【楊柳青景區】之普亮寶塔
    普亮寶塔塔高12.5米,為青磚壘建,由基座、塔肚、塔身三部分組成。基座為八角形,基座之上是一段覆缽形塔身,塔肚為喇嘛塔形,塔身為七層密簷塔,每層邊簷刻有壽字圓瓦,頂置圓形塔剎。塔身從第二層起每層設有一個假門,塔肚南面正中有一長方形匾額,上書「普亮寶塔」,塔後有於五爺墓。普亮寶塔屹立於叢林雜木之間,每到暮春初夏之交,晨起漫步其間,看紅輪初上,旭日東升,彩霞映空,綠茵鋪地,景色瞬息萬變,喚名「塔林旭日」,當時是「楊柳青十景」之一。
  • 86歲「Tony」的57歲移動「理髮店」
    從健步如飛到顫顫巍巍,顧大彬有很多像萬學文一般的熟客。57年來,青絲變成了銀髮,都是由他這一雙手全權打理。談到錢,慈眉善目的顧大彬卻顯得有些生氣了。「做好事要什麼錢,我現在的偶像都是雷鋒呢,他要活著,也有80歲了。」
  •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佛塔大多才建7層,為何卻有「九層妖塔」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佛塔大多才建7層,為何卻有「九層妖塔」?在中國有句俗語,叫:「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用於教導世人要多積德行善,救危濟困。「浮屠」,又叫「浮圖」、「佛陀」,是佛教用語的音譯詞。民間百姓們常說的這句俗語中,所談到的「造七級浮屠」,指的正是建造佛教的「七層寶塔」。古人認為,為佛、菩薩等建立一座七層寶塔建築,是件功德無量的事!但如果能救人一命,其功德還要比為佛和菩薩建立寶塔的能量還要大,更有意義。
  • 西安最有文化古街,七層六角寶塔旁有處百年深宅,住過一位名人
    現在看到的寶慶寺塔,高23米,七層,平面呈六角形,內有魏、隋、唐等時期石刻佛像,現存明景二年(1451)重修石碑一座。如今的寶慶寺塔,雖歷經數百年滄桑,與西安大小雁塔相比又顯得小很多,也沒多少遊客知道它,不過它卻默默守衛著書院門,煥發著它的活力。藍色天空下,寶塔稜角分明,白灰相間對比強烈,有種歷史的厚重感,又有一種滄桑之美。
  • 47歲男子每天一斤半白酒喝了30年 喝酒喝出神經病
    作為一名商業人士,47歲的陳先生經常來往於酒桌。喝酒30年來,他基本每天要喝一斤半白酒。最終不僅把肝喝壞了,神經也出現了問題,患了酒精性神經病。  陳先生說,他最開始喝酒時只喝應酬所需的量,後來發展到在家吃飯也必須喝點小酒才夠味。結果這30年來,他平均每天都要喝一斤半白酒。剛開始妻子何女士只是覺得他喝酒傷身,近年來,她發現丈夫性情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提到戒酒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