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的寶塔山因在延安而聞名,秭歸有條河因有寶塔而得名。
秭歸縣茅坪鎮陳家壩村,在楊泗(楊貴店—泗溪)公路旁邊的山坡上有座寶塔。
如果你到泗溪三峽竹海風景區遊玩,在往返的路上,路過陳家壩村,將車停在路邊,向上望去,就可以看到山岡上的寶塔。
這座塔共有七層,高20多米,整個塔體呈稜柱形,底層最大,往上呈階梯形減小,最上面為塔頂,尖似筆頭。塔的每層四方有六稜八角,塔身全部用青泥燒成的火磚建造,是典型的磚塔。門壁用細紋花崗石鑿成,園門上橫書「寶善塔」三個字。
每一層塔身上面的疊墩向外凸出,形成塔沿。每一層疊墩上,生有兩到三棵翠柏,青磚、白沿、綠樹,交相掩映,顯得古樸盎然。
塔是亞洲常見的、有著特定的形式和風格的東方傳統建築。建造塔的用處主要是幹什麼的呢?
建塔的目的主要有這樣幾類:
一類是寺廟中的建築,比如佛塔,主要用以體現佛的地位,如山西應縣木塔,北京北海公園的白塔;
二類是高僧死後存放屍骨舍利,如少林寺的塔林;
三類是燈塔,如泉州東西塔,石獅的姑嫂塔;
四類是紀念意義的,如滕王閣;
五類用來鎮妖怪、鎮邪魔、鎮水災、鎮天災,比如杭州鎮壓白蛇的雷峰塔,等等。
那這座寶善塔是幹什麼用的呢?
相傳,這座塔始建於清朝同治年間。那時,陳家壩及建東一帶的良田都被芝蘭一顏姓人家買去了,當地人看著良田過窮日子。有人說,當地的一支脈拐到芝蘭去了,造成九畹的顏家富裕,本地的百姓窮困。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只有在本地建一座高塔,才能鎮住脈相不外跑,守住本地財氣。
當地一個叫黎松亭的人聽到這些言語後,動了心思,他請來地方紳士,找來風水先生,察山觀形,最後選中二龍戲珠的過河口,建成了這座寶善塔。寶善塔下面的河,就叫做寶塔河。
故事裡的事說是就是,是也不是,但這座一百多年的寶塔屹立不倒,卻是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