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香港1/3受訪公屋居民會購買居屋或綠置居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9月27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特區政府在今年6月底修訂了資助出售房屋定價機制,居屋單位由市價七折降至五二折。香港公屋聯會與獅子山智庫調查發現,在新定價機制之下,1/3的受訪公屋居民表示會購買居屋、綠置居,顯示居民購買意願比以往高。

據報導,香港公屋聯會與獅子山智庫於8月19日至9月2日期間,在房委會轄下18條公共屋邨訪問了1080名公屋居民,了解他們對購買居屋及綠置居的意向。結果發現有33.1%受訪公屋居民表示會購買居屋或綠置居,需求比以往為高。

調查發現,居屋較綠置居受歡迎,有21.3%受訪者表示會買居屋,19.1%表示會買綠置居,有16.8%表示「兩樣都會買」,主要原因是期望改善居住環境,以及擁有獨立的居住空間,其中18歲至35歲青年組別,較多人期望與家人分開居住。

對於轉售限制方面,正反意見相若,有近45%受訪者認為應繼續維持現有5年後可補價公開轉售的規定,26.7%認為只可轉售給綠、白表人士,19.4%認為應延長禁售期至10年或以上。

調查顯示,若落實轉售限制措施,有近四成公屋居民認為不會影響購買房屋的意願。

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表示,房委會復售新居屋以來,只有約一成多公屋居民入表申請,屬較低的水平,而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有33.1%公屋居民考慮購買居屋,反映出居屋定價下調後,可引發居民購買意願。他預期本期新居屋重啟申請後,不論綠表、白表的申請者也會相應增加。

公屋聯會主席文裕明補充,調查顯示居屋較綠置居受歡迎,原因是居屋與綠置居不論在房屋面積、質量、設施和配套方面都存在差距,而調查也反映公屋居民置業的主要原因是改善居住環境,加上本次居屋定價下調幅度較大,因此購買居屋的意願較高。

公屋聯會與獅子山智庫建議特區政府應將公私營房屋比例上調到7:3,進一步增加公營房屋數量,並用作興建更多資助出售房屋。

公屋聯會還建議從下期居屋項目起,適量調整居屋綠、白表的配額,由現在各佔一半上調至四4:6,並建議綠置居房屋在購入前5年內只限轉售給綠表人士。

相關焦點

  • 調查:香港逾75%受訪公屋住戶希望回購現居房屋
    中新網9月6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的租者置其屋計劃(「租置計劃」)自2006年暫停後,不少公屋戶期望特區政府重推。香港民建聯7月調查發現近9成受訪公屋戶表示支持重推計劃,逾75%更稱如計劃重推,會回購現居的公屋。資料圖:香港樓宇。
  • 香港公屋聯會建議收緊綠置居轉售限制 與居屋看齊
    中新網11月12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四二折長沙灣東京街綠置居最快2018年年底發售,香港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將於11月16日開會討論售價及銷售安排、資助房屋的轉售限制。香港公屋聯會建議收緊綠置居轉售限制,業主置業前5年只可向綠表人士轉售,與居屋看齊。
  • 「綠置居」設限「公屋王」拜拜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稱,「綠置居」售價將與市值掛?,折扣率會大過居屋的七折,具體細節有待房委會探討。有房委會委員認為,施政報告提出的「綠表置居先導計劃」,是回應了市民的置業訴求,惟政府仍需讓社會充分討論。   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  施政報告建議推行「綠表置居先導計劃」,出售部分新建公屋予綠表市民。
  • 香港房委會公布2個綠置居項目 面積最小房屋僅14平
    中新網3月7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近日,香港房委會宣布將2個分別位於柴灣及青衣的公屋發展計劃,轉為「綠置居單位2019」項目,分別提供828及2868所房屋,預計可於2022年第4季度及2023年第3季度入住。
  • 林鄭月娥:「綠置居」不影響公屋輪候
    人民網香港10月12日電(辜雨晴)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表示,施政報告提出以更多「綠表置居計劃」取代出租公屋,對公屋輪候冊影響不大。 林鄭月娥今日解答香港市民對施政報告的提問時指出,「綠置居」出售對象分為兩類,一類為正租住公屋,且收入和經濟條件較佳的居民,讓他們購買「綠置居」,既可騰出原有公屋單位,又可以滿足部分輪候人士需求;另一類則是即將獲編配公屋單位的輪候人士,該計劃的出臺可為他們提供多一個選擇。
  • 香港「綠置居」公布新選址
    人民網香港3月6日電 香港特區房屋委員會今日公布,將柴灣和青衣兩個公共租住房屋發展計劃項目轉為本年度的出售綠表置居計劃,並將於年底預售。 房委會發言人表示,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於去年初同意「綠置居」恆常化,並決定以較穩健的步伐推行計劃,累積經驗,以減低出現未售單位的風險以及對公屋申請者輪候時間的影響。發言人補充,基於循序漸進方式,房委會會繼續參考運作經驗及銷售反應,每年挑選適合由公屋發展計劃項目轉為「綠置居」的項目。
  • 香港公屋最新消息,
    當局預料,未來5年的公營房屋總建屋量為10.1萬夥,較去年推算的5年期多4000個單位。 未來5年可供應10.1萬夥公營房屋 當局沿用2018年調整公私營房屋供應的70:30比例,當中30.1萬個公營房屋供應中,「公屋/ 綠置居
  • 林鄭月娥稱綠置居基本不會影響公屋輪候時間
    10月12日,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施政報告答問會。  在回答來自議員對綠置居可能會影響市民公屋輪候時間時稱,綠置居除了需要6個星期收回公屋單位並裝修翻新外,基本上不會影響公屋輪候時間。
  • 香港公屋聯會調查:八成人撐填海
    公屋聯會調查顯示,填海造地、公私合作發展農地等土地供應選項均獲半數受訪者支持,當中近八成人支持填海造地,並認為新增土地應用作興建公營房屋。公屋聯會的問卷調查訪問了3302人,結果顯示,聯會提出的10項土地供應選項,包括填海造地、公私營合作發展農地、增加屋邨地積比率、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社區設施上蓋起屋、發展郊野公園邊陲用地、收回棕地、發展地下城、利用臨時土地興建過渡性房屋、重置貨櫃碼頭起屋等,每項均有過半數受訪者支持,當中以填海造地的支持度最高,有78.4%;其次為公私營合作發展農地及增加地積比率,分別有74.1%及74%
  • 施政報告:預計2020年香港居屋和「綠置居」單位達1.2萬個
    觀點地產網訊:10月16日,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布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指出,現時香港在39個「租者置其屋計劃」屋邨中,約有4.2萬個未售出單位,現時平均定價約為評估市值的二折。為進一步滿足公屋租戶的置業訴求,建議房委會積極部署,加快出售這些單位。
  • 林鄭月娥:縮短公屋輪候時間 增加沙田4000個綠置居單位
    觀點地產網訊:10月11日,香港特區第五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香港立法會發表其首份施政報告稱,政府會縮短輪候公屋時間,日後會推出更多綠置居單位,並指出會將位於沙田火炭的4000個公屋單位,轉成為綠置居出售。
  • 石硤尾舊區換新貌——香港公屋居民住房變遷
    石硤尾是香港公共房屋政策的開端。芳姐大名李桂芳,曾住過位於石硤尾的香港第一代公屋——美荷樓,幾次搬家後住進現居的新型公屋,幾乎可以口述一部香港公屋變遷史。  二戰結束後,香港許多建築物被戰爭摧毀,令房屋供應極度短缺,租金飆升,用廢木、鐵皮東拼西湊的寮屋成了貧困居民唯一的選擇。
  • 首置盤為年輕人建「潮屋」
    她接受《大公報》專訪時,進一步闡釋政綱的房屋政策,「港人首置上車盤」可興建實用面積四、五百平方呎的「潮屋」,「樓底」增至3.8米,足以建個「閣樓」,不僅助首次置業的年輕家庭「上到車」,更能擁有安樂窩。綠置居也應「起靚啲」,重新布局,不純是公屋變資助出售房屋。她形容前財政司司長預留700多億元公帑的房屋儲備金,並非透明的用錢方法,認為只要減建公屋增建綠置居,釋放公屋土地價值,房委會財困自可解決。
  • 香港向月收入6.8萬以下家庭提供低價房,住滿7年居民可購
    與此同時,我們會加大力度幫助比較有能力的公屋住戶循置業階梯上移,騰出單位給有需要的市民。「其中一個方法是大量增加為公屋人士特設的『綠表置居計劃』。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於2016年推行『綠置居』先導計劃,選取新蒲崗的公屋項目提供857個單位,讓公屋住戶的綠表人士用可負擔的售價購買,由租客變為業主。
  • 香港公屋、居屋最新消息
    關 注 新 港 人 傳 遞 正 能 量 香港新移民互助文明社群 公屋輪候時間漫長,但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去年度情況或更甚。
  • 香港屌絲買房路:等不到公屋就更難住居屋
    「總收入不可過1.4萬元,我月入2000至6000元,妹妹做兼職數千元,資產在審查前半年不超標就可以!」他直言「拿了樓做什麼工都可以」,其妹剛轉了月入逾萬元的文職,他則準備考紀律部隊。對於網民謾罵,他表示理解。這樣的狀況在香港並不少見,近年來申請公屋的人數急速上升。
  • 石硤尾:香港公屋政策的起源
    大火過後,除整個白田上村、中約、下村付之一炬外,附近的窩仔村、石硤尾村、大埔道村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波及,過火面積達近250畝,燒毀木屋2580間,造成3人死亡、51人受傷,1.2萬多個家庭合計58203名市民流離失所。在政府臨時設置的安置點外,災民們拖家帶口,排著長長的隊伍等待領取政府的救援物資;一些走投無路的災民,則在馬路旁、大樓邊搭建窩棚暫時居住。
  • 香港:57%的市民反對停售居屋及公屋
    香港:57%的市民反對停售居屋及公屋   2002年11月11日14:44  人民網   人民網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