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千年皇宮遺址荒廢20年 將改建成會所(圖)

2021-01-09 人民網

原標題:金中都遺址之存廢角力

記者近日拍攝的荒廢近20年的「青年湖公園」。

即將開工建設的「金中都項目」規劃圖。

聚焦

千年皇宮遺址將變身會所

荒廢近20年的「青年湖公園」終於有了進一步消息。一家深圳房地產公司購得其開發權——這座近千年的皇宮遺址將由「爛尾樓」再度變身為「會所式高端商務辦公區」。北京晨報記者近日獲悉,考慮到青年湖公園是京城唯一一片金代皇宮遺存物,西城區政府擬斥資回購,開闢為「魚藻池公園」,但未果。這個名為「金中都項目」的房地產項目即將開工。

現狀 爛尾樓已挺立20年

白紙坊橋西的「青年湖公園」是南城百姓熟悉的遊泳場,也是861年前的金朝皇宮遺址所在地,所謂「金中都」——北京作為首都的歷史就是從金朝開始的。雖已荒廢近20年,青年湖公園的門口處還鑲嵌著「金中都太液池遺址」銅牌子,並註明「1984年公布為北京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只有皇宮裡的池子才能叫「太液池」。唐朝的長安大明宮有太液池,明清北京城有太液池——北海、中南海。金中都的太液池又叫魚藻池,1958年「大躍進」,北京市組織青年學生疏通魚藻池,因此得名「青年湖」,1965年建成遊泳場——這裡不僅是北京最早的公共遊泳場,更是北京市現存唯一一片金代皇宮遺址。

至今在地圖上,這裡還是一個馬蹄形的綠色區域。歷史上的魚藻池就是一片馬蹄形水域,中心是湖心島。1994年,這個北京市民的大眾體育場淪為房地產項目,開發商在湖心島上建起11座小別墅。工程隨後爛尾。千年故都遺址、昔日的皇家園林淪為「鬼樓」引起媒體和專家的廣泛關注。2002年北京晨報以《都市裡的一片「鬼樓」》率先披露此事,有「北京申遺第一人」之稱的侯仁之院士特委託學生朱祖希致信北京晨報,稱魚藻池是千年文物,是京城最早的「生命印記」之一,建議把「鬼樓」開闢成魚藻池公園。2004年,93歲高齡的侯仁之探望青年湖,面對爛尾痛心疾首。2010年朱祖希先生表示,將繼續呼籲拆除爛尾樓,修建魚藻池遺址公園。2013年10月侯仁之先生辭世,而「金中都項目」最終規劃也是在這一年敲定的。

規劃 密密麻麻都是商務會所

2010年後,魚藻池易主,經過3年的項目運作,一個新的房地產項目——「金中都項目(原金宮花園會所式公寓翻改建項目)」即將誕生在魚藻池。根據規劃書,這裡的定位是——高端商務辦公區和會所,「打造具有皇家氣質的高端商務辦公區」。

效果圖顯示,青年湖也就是魚藻池的水面部分將被恢復,北部、西部和湖心島上都將建成地下兩層、地上三層的商務辦公樓,「用來做文化辦公會所,為文化傳播公司和個人提供有品位的辦公空間」,湖心島上建有「魚藻殿」,是「中心會所」,「作為文化交流中心使用」。東部也就是鄰近西二環一側規劃是大門、連廊和榭。連廊「向公眾開放,是沿湖瀏覽空間,也可出售文化商品等」,榭是「水下展覽館的入口,展覽館內展示魚藻池的歷史文化,展示各類藝術品以及文物等,也可進行文物的出售和拍賣。」在規劃圖的東南角有「侯仁之碑亭」。水面之下建有「水下遼金遺址展覽館」。記者數了數,大大小小的會所大約有15座,比爛尾樓多出4座。

2011年北京市文物局在《關於金中都太液池水面保護設計方案有關事宜的批覆》中提到:「金中都太液池遺址為北京現存金中都宮城唯一遺址,是研究金中都城宮室的重要實物,為加強對金中都太液池遺址的保護,按歷史原貌恢復水面,符合專家的論證要求。」同時提出,水面的恢復應保證不少於1.5萬平方米,如有可能儘量擴大水域面積。

2012年,北京市文物局在《關於金中都太液池遺址文物保護方案核准意見的復函》中又提到:「此工程為文物保護工程,應嚴格遵循文物修繕『最少幹預』和『不改變文物原狀』等原則。」北京晨報記者注意到,來自市文物局的兩個批覆主要提到的都是太液池的恢復和保護,對於地上面積如何使用並沒有明確說法。但是,市文物局也明確提出建議:建設遼遺址展覽館,對市民開放。項目規劃書中也明確表示:東岸、南岸池邊的水榭、觀賞連廊、方亭、侯仁之碑亭均對市民開放。

北京晨報記者就此方案採訪「西城區文化委員會」主任孫勁松,他表示,這是一個將錯就錯的方案。所謂「會所式商務辦公區」,根本就是「私人專屬」的代名詞。以這樣的規劃,即便魚藻池恢復了,老百姓也難有機會一睹它的風採。

窘態 西城區欲回購遭拒絕

「金中都項目」實施需經過三個步驟:考古挖掘、編制文保方案、建設項目的具體實施。2012年6月,魚藻池完成了考古勘探;當年11月,市文物局正式批准了文保方案;目前只剩第三步——項目開工。開發商預計用2年時間恢復魚藻池,完成「金中都項目」建設。

時隔近20年後,魚藻池再度復活的傳聞引人關注。侯仁之院士仙逝後,他的學生朱祖希和北京著名商史專家袁家方致信西城區政府,以區政府顧問的身份質疑該項目,並建議由政府收回魚藻池地塊,開闢為魚藻池公園。朱祖希在信中表示,這樣做「既妥善地保留了860多年前金中都城的一處遺址,又可以形成北京西南包括薊城紀念柱、遼金城垣博物館、金中都宮城遺址紀念闕、魚藻池公園等在內的『金中都文化遺址系列』。」

北京晨報記者近日獲悉,西城區有關部門根據專家建議,設想以成本價回購魚藻池地塊,並給予開發商適當補償,確保企業利益不受損失。但是,開發商則明確表示,有能力獨立開發建設好該項目,會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處理好城市改造開發和文化遺產保護的關係。

晨報內存

沒聽說過皇宮

只知道有鬼樓

魚藻池已被高牆包圍近20年,園內沒有湖水,荒草一人多高,盤踞著11座爛尾樓,都是兩三層的別墅,面目猙獰,殘垣斷壁、窗洞漆黑。荒草深處,可見近1米多深的溝壑——這裡就應該是馬蹄形的水面部分。平坦的地方殘留著網球場的鐵欄杆。

81歲的郭春梅老人是當地老住戶,家住鴨子橋北裡社區,與魚藻池只一街之隔。她告訴北京晨報記者,除了遊泳場,上個世紀80年代青年湖公園又闢出了網球場和棒球場。「廣安門一帶,家家的孩子都在這裡遊過泳,打過球。北京棒球隊的孩子們天天在這裡訓練。原來別墅窗戶都是安好的,後來被人們偷去燒火了。現在鴨子橋一帶的居民不一定知道皇宮了,可一準都知道這有一片鬼樓。」

老人表示,她1951年嫁過來時,青年湖的湖水還是馬蹄形的,有蘆葦,有水鳥。馬蹄形的湖水中間就是人家兒,種著蘋果樹、李子樹,人們趟著湖水去偷蘋果。島上一直住著一位德國人,是雙合盛啤酒廠的律師。1952年政府收回魚藻池。「打那兒起,我們這些老百姓就可以隨便進出了。一直到2010年前後,我們還可以到裡面去遛彎。」

由於開發商是依法獲得土地使用權,「金中都項目」實施似乎勢不可擋,侯仁之院士建魚藻池公園的夙願終將落空。

調查

開發商如何佔領「皇宮」

一個掛牌保護整整30年的「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是如何落入開發商之手的?為何盤踞故都遺址上20年之久的鬼樓爛尾不見收拾,如今成為開發商賺錢的工具?北京晨報記者力圖解開謎底,很多情況都由於「太過複雜」,而「根本說不清楚」。但是,金中都遺址多舛的命運,恰從個案角度,解讀了北京市文物保護傳承與開發利用的角力與妥協。

曲折 文保單位早已數度易手

1994年原宣武區體育局用土地與一家房地產公司合作,成立了「北京金中都置業有限公司」,啟動「金宮花園」項目,項目地址在「魚藻池舊址內」,面積近4萬平方米,土地性質為公寓,70年使用年限。

當時批准建設的房屋面積近2.3萬平方米,共11棟,三至四層,建築物最高為16米。當項目建設到主體工程封頂時,由於提供建設貸款的銀行倒閉,「金宮花園」的建設資金鍊條斷裂,於1998年至2000年,分別被北京、海南、上海三地7家法院交叉封存,由此出現魚藻池用地的權屬糾紛,陷入爛尾困局。

2004年,原宣武區政府對「金宮花園」進行股權整合,新公司於當年重新取得了土地使用證,修改規劃方案,建設內容為辦公,總建設面積為2.9萬平方米,其中地上兩層1.5萬平方米,地下兩層近1.4萬平方米,建築簷口高度為13.8米。

與1994年規劃方案相比,2004年的規劃方案降低了建築物的高度,縮減了地上面積,魚藻池的用地性質由「公寓」變為「辦公」和「客房」。但由於各種因素及股東意見不統一,該項目再次被擱置。

2010年,「金宮花園」項目股權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出讓,「立業京城房地產有限公司」獲得項目100%股權。整個項目股權收購、財務成本及各項運營成本投入7億元。

「立業京城」是深圳立業集團的子公司。公開資料顯示,其「正在北京市西城區開發佔地70畝的頂級別墅項目」,並表示,「追求每個項目均能做到對土地價值的最大化開掘」。

「立業京城」將項目規劃為地上兩層,地上三層。地上面積雖然沒有變化,地下面積卻增加近2萬平方米,總面積近4.8萬平方米。

遺憾 政府曾想接手苦無資金

從魚藻池淪為房地產項目那天起,文保專家就沒有停止對它的拯救,相關政府部門更想亡羊補牢。

資料顯示,原宣武區政府本想收回魚藻池,並根據侯仁之先生的建議,恢復太液池水面,建魚藻池公園。但是,項目多達2億元的欠債,讓當時的宣武區政府無力承擔。其間,時任北京史研究會秘書長的李建平研究員提出,應該像保護圓明園遺址公園一樣對待魚藻池。將魚藻池遺址確定為「金中都皇家園林遺址公園」,拆除違建,恢復水面,給子孫後代留個千年古都的念想。

2004年該項目股權進行整合,魚藻池有望再次動工。文物部門就規劃方案徵求專家意見。面對規劃方案,侯仁之、羅哲文、徐蘋芳、王世仁四位文保大家無奈表示:這是解決魚藻池長期破敗現狀「不得已而為之的方法」,並提出,「減少園內住戶,提供必要的地段對市民開放。魚藻池南側道路的規劃應與魚藻池銜接好,保證不再佔用魚藻池的範圍。」

北京舊城保護專家、時年70歲的王世仁先生更是提出,金朝皇宮宮殿遺址幾經建設已蕩然無存,環境更多次變遷,魚藻池的價值主要是水面。因此,保護魚藻池就要求水面不能再減,而且必須儘量擴大,水池岸應向北再拓10米左右,「現在的方案(編者註:2004年方案),在功能上是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但水池及周邊一定距離應當是公益開放的空間。公共部分與封閉管理部分要協調好,前提是保證公共部分不受侵害。」

落槌 開發商「將錯就錯」增加面積

作為西城區文物保護工作的業務主管部門,西城區文化委員會主任孫勁松告訴北京晨報記者,10年前的方案已然是不得已而為之,政府意在亡羊補牢。10年後,不僅看不到水面面積增加,房地產更是遍布魚藻池的西岸、北岸和湖心島上。「總建築面積近4.8萬平方米,遼金遺址展覽館不足3000平方米,這能叫『文物保護工程』嗎?」

無論1994年的方案還是2004年的方案,房地產均在湖心島上,為何「立業京城」的方案卻將建築物擴展到西岸和北岸,公司對此解釋說,因為要保護湖心島上的兩棵古槐樹,完全將原規劃指標1.5萬平方米的地方面積消化在湖心島上困難較大。因此,「調整了規劃方案,將新建建築物分布在西岸、北岸及湖心島上,以分散建築密度。」

「立業京城」認為,他們的方案尊重了4位專家的建議,地上面積沒有任何增加。但是,孫勁松卻認為,開發商是將錯就錯:不僅房地產項目幾乎覆蓋了所有區域(只有專家明確提出的「南側道路」被讓出),並沒有遵循對文物修繕「最少幹預」的原則;同時,總建築面積增加近2萬平方米,與專家「減少園內住戶,提供必要的地段對市民開放」的建議相悖。他擔心:「根據這個規劃,市民很可能連湖心島都登不上去。『會所式辦公區域』勢必會變成『私人專屬』,難以保障向公眾開放。」

孫勁松認為,「立業京城」接手爛尾項目,在當時情況下確是幫助政府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公司為了平衡資金,可以從文保工程中獲得相應的利益補償,但就目前形勢看,他坦承自己作為文保工作者的擔心:「企業一旦逐利,公眾的利益實難保障。」

晨報內存

史料可以證明

金中都存北京

1153年,金朝皇帝完顏亮一把火燒了皇宮,從黑龍江遷都北京,在廣安門一帶建立了金國首都——中都,雖然金中都只有短短63年的歷史,卻開啟了北京作為首都的大幕。

史料記載,80萬民工、40萬士兵日夜兼程,以遼國的陪都——南京城為基礎,按著大宋汴梁城的規制,建成了金中都。金中都城池的位置包括今天的羊坊店、馬連道、萬泉寺、鳳凰嘴到宣外大街一帶,「會城門」就是金中都的一個城門。金代皇宮就建在廣安門南側,皇城裡有中軸線,位於今天廣安門立交橋南的二環路一線。

1990年,修建二環路時,白紙坊橋北靠東出土了「銅闢邪」——一種若獅若虎有雙翼頭上生角的坐獸。銅闢邪是金代獨有,是皇宮殿前平臺上所設的幄帳頂上的飾物。由此推斷,這裡即為完顏亮的皇宮大殿。

專家考證,金中都太液池並非是金朝的產物,考慮到金代皇帝完顏亮是在遼代陪都——「南京城」的基礎上擴建金中都,因此,魚藻池的歷史應該不止起於861年前,時間還要往前推,應該是北京最早的皇家園林遺址,換句話說,它有千餘年的歷史。

朱祖希教授則認為,「只有它能證明金中都存在於北京」——這一句話概括了這片廢墟的價值。

本期策劃 張旭光 本版撰文 晨報首席記者 崔紅 本版攝影 首席攝影記者 蔡代徵

相關焦點

  • 金朝千年皇宮遺址荒廢20年 將改建成會所(圖)
    晨報內存   沒聽說過皇宮   只知道有鬼樓   魚藻池已被高牆包圍近20年,園內沒有湖水,荒草一人多高,盤踞著11座爛尾樓,都是兩三層的別墅,面目猙獰,殘垣斷壁、窗洞漆黑。   調查   開發商如何佔領「皇宮」   一個掛牌保護整整30年的「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是如何落入開發商之手的?為何盤踞故都遺址上20年之久的鬼樓爛尾不見收拾,如今成為開發商賺錢的工具?北京晨報記者力圖解開謎底,很多情況都由於「太過複雜」,而「根本說不清楚」。
  • 南京明皇宮考古結果9年秘而不宣 遺址上蓋高樓
    澎湃新聞記者 趙昀  距今已有600年歷史的南京明故宮,系由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創建、其子朱棣擴建,整個建設過程逾時20年,是中世紀世界上最大的宮殿,被稱為「世界第一宮殿」。  蹊蹺的是,至少在9年前,南京市文物部門就在該地塊內發現了明代皇宮西牆的牆基,卻從未向社會公開過這項重要的考古發現,也未將其公布為文物。  反倒是中航科技城在其官方網站中突出強調了這一點。這家房地產公司在其文案中寫道,該項目是「皇城內的風水寶地」,「地處明皇城內的中航科技城,在歲月中,且行且歌」。
  • 城事|雅典「幽靈機場」荒廢13年後將變度假勝地
    城事|雅典「幽靈機場」荒廢13年後將變度假勝地 澎湃記者 吳豔潔 2014-06-27 16:06 來源:澎湃新聞
  • 四川省展覽館將改建成國內最大的科技館(圖)
    四川省展覽館將改建成國內最大的科技館(圖) 2.1億元,改建成一個具有四川特色、國內一流、規模最大的現代科技館,並預計於2006年1月開館,其性質為「不以營利為目的的社會公益性機構」。
  • 北京二環別墅群爛尾23年 內含金中都皇家太液池遺址
    北京二環別墅群爛尾23年 內含金中都皇家太液池遺址 (2/7) "← →"翻頁
  • 南京明皇宮遺址遭遇商業開發
    距今已有600年歷史的南京明故宮,系由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創建、其子朱棣擴建,整個建設過程逾時20年,是中世紀世界上最大的宮殿,被稱為「世界第一宮殿」。    明故宮原佔地面積超過100多公頃,部分遺址(位於南京市中山東路南北兩側)至今仍可見,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南京市地下文物重點保護區。
  • 荒廢多年的會所重裝開業 私人桌球室給小區帶來數十萬租金
    中國江蘇網訊 2003年開業的南京萬科金色家園的會所,從第一年開始就虧損80萬元,最終在2006年關門大吉。重新換了主人經營之後,又由於經營不善淪為古玩大賣場,經過業主、業委會、物業幾方面努力,2017年,投資600萬的嶄新運動會所開門營業,不僅服務小區業主和周邊健身愛好者,還每年給小區帶來十幾萬的租金。
  • 泉州市舶司:始設於北宋歷經400年 全國唯一古海關遺址
    經歷宋元明三代,泉州設市舶司歷史近400年,推動和見證了泉州海外貿易發展繁榮。如今的水仙宮,為市舶司部分遺址改建。李玉昆說,蒲壽庚「蕃舶利者三十年」,使泉州地位走到廣州之前。而到元代,為招徠更多外商,泉州還實行優惠的低關稅政策,其他港口「蕃舶貨物十五抽一」,「惟泉州三十取一」。也因為這樣,元朝時,泉州海外貿易空前繁榮。馬可·波羅在這裡看到「船舶往來如織」、「貨物堆積如山」;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圖泰也說,泉州港大舶百數,小船不可勝計。  和平的發展環境也非常重要。
  • 海南古城遺址水會所城挖出石碑座、青花瓷片等文物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水會所城遺址。&nbsp&nbsp&nbsp&nbsp據《萬曆瓊州府志》及《水會所平黎善後碑記》記載,直到萬曆二十五年至二十七年間(公元1597年至1599年),瓊山南部地區(現瓊中黎母山地區)的黎族群眾在首領馬矢的帶領下多次發動起義,朝廷派兵平亂後,於萬曆二十八年在水上市村設置「水會守御所」並修築城池,水會所城因此誕生。
  • 北京二環別墅群爛尾23年 內含金代皇宮遺址
    北京二環別墅群爛尾23年 內含金代皇宮遺址 (/7) 2013-12-13 16:13 [提要]西二環白紙坊橋西的廣外南街上,一片被鐵柵欄和圍牆圈起的工地內,20棟雜草叢中的爛尾別墅,仍保持著23年前的模樣。
  • 南京將打造明皇宮遺址公園
    南京將打造明皇宮遺址公園 來源:中國江蘇網|2014-08-12 13:10:16 摘要:明城牆開放,六朝博物館等3個博物館新開,南京文化拼圖將讓全世界感受南京這座千年古城的歷史變遷、文化風貌。
  • 幾近荒廢的古村落,竟然被改建成了全杭州最貴最美的酒店
    所幸,在那個中國古民居改造成精品酒店尚未覺醒的年代,安縵的創始人發現了這個隱秘山谷中幾近荒廢的法雲古村,歷經8年的建造,誕生了法雲安縵。從2010年1月開業至今,法雲安縵已經走過近6個年頭,這一時期,杭州也陸續冒出了眾多由老屋改建的酒店,但法雲安縵,至今仍是古村落改造酒店裡最完美的典範。
  • 南宋皇宮遺址上的在建豪宅該如何善後?
    該視頻曝光的正是綠城西子御園項目,項目位於杭州饅頭山東麓的南宋皇宮遺址,並且是處在皇城的核心部分東宮遺址上。  由於南宋皇宮遺址屬國家級保護遺址,而在開發過程中屢屢發現的文物,亦讓外界猜測綠城西子御園項目是否有違反了國家級文物保護法的嫌疑。
  • 北京太液池遺址立爛尾樓群18年 文物保護陷困局
    事實上,這些爛尾樓的所在地就是北京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金中都城內的苑囿區遺址」。20年前,這塊地被用於商業開發,最終導致遺址遭到破壞,形成文保難題;20年後,西城區的有關部門想以回購的方式收回這塊地,建設「魚藻池公園」以保護遺址,但是又不得不尊重市場規則和契約精神,不得不考慮它的新主人,一家來自深圳的企業的經濟利益。「從政府來說,過去囿於歷史的原因,造成歷史遺留問題。
  • 南京被指在明皇宮遺址上搞商業開發 官方回應(圖)
    南京被指在明皇宮遺址上搞商業開發 官方回應(圖) 2015-09-10 09:09:14報導中指出,被稱為「世界第一宮殿」的南京明故宮,在其皇宮遺址西南角地塊,一個總投資額達200億元的商業地產項目,正在開工,而該地塊很早就發現了皇宮西牆牆基,卻並未將其公布為文物。針對這樣的質疑,昨天下午,南京市文廣新局進行了一次新聞發布會,回答了若干問題。  到底發現了什麼?
  • 兩座北京古剎變身高檔餐飲會所 曾與雍和宮齊名
    然而記者卻發現,就在北京,便有兩座緊挨著的數百年古寺廟被改建為一中一西兩家高檔餐飲會所。昔日與雍和宮齊名的活佛行宮、如今的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正在成為一些「上流人士」享用美食、舉辦聚會的商業場地。  「吐槽」:網友關注文保單位成會所  記者的「發現」緣起於微博上熱心人士圍繞此事的「吐槽」。
  • 中國五大古都曾經的皇宮密地,如今是什麼樣?
    根據史料記載,至夏朝以來,共建都城217座,因此中國的許多城市都曾經是古都的所在地,而這些古都的皇宮遺址有些尚且保存完好,有些已經成了殘垣斷壁......北京-故宮如今的故宮在宮殿建築的基礎上改建成了故宮博物院,珍藏了許多明清的宮中舊物,十分可貴。西安-大明宮
  • 北京亞洲最大遊樂園荒廢十餘年 成探險樂園(圖)
    來源:北京青年報&nbsp&nbsp&nbsp2011年12月25日 08:51
  • 倫敦數百處地鐵隧道荒廢 「幽靈」車站或將改造
    原標題: 倫敦數百處地鐵隧道荒廢 「幽靈」車站或將改造資料圖:倫敦地鐵站。據悉,有關負責方面正在研討究竟是先選擇一處地下設施搞招商改建試點,還是同時推動多處地下設施改造項目一起上馬。  發掘長期埋沒倫敦地下的公共資產這一想法,最早是2009年由原巴克萊銀行主管陳伯斯提出的。他當時估算認為倫敦地下資產的商業價值可能高達36億英鎊。
  • 浙江一「鬼村」,荒廢20年都無人居住,現如今成網紅景點
    這裡被稱為「鬼村」的原因是:這裡的周邊是一片墳場,加上無人居住,這裡逐漸的也被荒廢。不過這裡重新成為熱門的原因,還是由於網上意外流傳出的一組照片。至今這座村子已經荒廢20年了,時隔二十年,這裡的變化非常大,這裡幾乎所有的地方都變成了綠色,像極了童話裡的《綠野仙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