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10日 09:09 來源:中國江蘇網
參與互動從前晚起,一則「南京明故宮遺址遇百億開發,考古結果9年秘而不宣」的新聞,讓南京這座古城的文物保護遭受了質疑。報導中指出,被稱為「世界第一宮殿」的南京明故宮,在其皇宮遺址西南角地塊,一個總投資額達200億元的商業地產項目,正在開工,而該地塊很早就發現了皇宮西牆牆基,卻並未將其公布為文物。針對這樣的質疑,昨天下午,南京市文廣新局進行了一次新聞發布會,回答了若干問題。
到底發現了什麼?
「皇宮內重要的取水通道已提出保護」
昨天,南京市文廣新局表示,「由於中航科技城地塊位於明故宮皇城範圍內、南京市地下文物重點埋藏區,且用地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根據文物法,在項目開工前需要進行考古發掘。」
而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該地塊考古項目領隊嶽湧告訴記者,考古重點是「找到西牆」。從目前考古結果來看, 「這段牆基內部是一層夯土、一層碎磚,這樣一種疊加模式,與我們在其他地方發現的明故宮城垣吻合。但是要想確認,還要找到西牆和西牆的拐點。」
而能確定的是什麼?據介紹,南京市博物館總館考古所受文廣新局委託,從2013年12月起對該地塊進行考古勘探,報告顯示:「初步選擇了7個區域進行考古發掘,清理出南朝至明代各類遺蹟二十餘處,其中較為重要的發現有:發掘南朝、明代磚井各一處。發現疑似皇城西牆,在牆體中發現一處穿過牆體的涵洞遺蹟,涵洞由三部分組成,為排水溝、排水池、排水涵洞。涵洞兩側分別與明溝、蓄水池相連。」
據介紹,涵洞與蓄水池的發現,可以說還原了明代皇宮內非常重要的取水通道,而皇城西牆內即是宦官所在的「宮內諸監」,皇宮裡太監們就是以這樣的模式來獲得生活用水的。
據介紹,上述遺蹟已經向開發商正式提出保護,但具體如何保護還沒有確定。因為牆基遺址與現代建築交叉,所以需要規劃等各部門共同確定方案。
為什麼秘而不宣?
「我們2009年就曾經出過書」
其實,在這次的考古地塊附近,早在2006年金城科技大廈項目開工前,文物部門就對這附近進行了考古勘探,並發現了皇城城垣的遺蹟。因此,質疑稿件中指出——」為什麼至少在9年前,南京市文物部門就在該地塊內發現了明代皇宮西牆的牆基,卻從未向社會公開過這項重要的考古發現,也未將其公布為文物?」而昨天,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祁海寧表示,「不存在『秘而不宣』,對於明故宮遺址考古成果發布問題,早在2009年由南京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南京明故宮》一書,已經對之前明故宮區域內的相關考古發現公開對外發布過。」
另外,市文廣新局文管辦副主任丁波表示,考古發掘的情況與一般行政信息不同,根據1998年的《考古發掘管理辦法》,市級文物部門只有在省級文物部門的批准下,才能向社會公布考古發掘的情況。而如果個人想要了解考古發掘的情況,也要向江蘇省文物局提交申請。
有的遺蹟不保護了?
「找到遺蹟時已經殘破不全,保存價值不大」
而在昨天的發布會上,還有一個焦點問題就是,文廣新局出示的報告上顯示,「清理出南朝至明代各類遺蹟二十餘處」。也就是說發現的遺蹟共有二十多處,但提出保護的卻只有4處,為什麼有的遺蹟不保護了?嶽湧告訴記者,這些遺蹟包括鋪磚道路、房屋地基等。但是它們被發現時,殘缺情況就已經很嚴重了,「歷年來不斷有人在上面蓋房子,明代地層淺,受到的破壞就比較嚴重。我們找到時,已經殘破不全,所以保存下來的價值也不大。」
(記者仲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