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被指在明皇宮遺址上搞商業開發 官方回應(圖)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南京被指在明皇宮遺址上搞商業開發 官方回應(圖)

2015-09-10 09:09:14來源:中國江蘇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魏巍

2015年09月10日 09:09 來源:中國江蘇網

參與互動 

  從前晚起,一則「南京明故宮遺址遇百億開發,考古結果9年秘而不宣」的新聞,讓南京這座古城的文物保護遭受了質疑。報導中指出,被稱為「世界第一宮殿」的南京明故宮,在其皇宮遺址西南角地塊,一個總投資額達200億元的商業地產項目,正在開工,而該地塊很早就發現了皇宮西牆牆基,卻並未將其公布為文物。針對這樣的質疑,昨天下午,南京市文廣新局進行了一次新聞發布會,回答了若干問題。

  到底發現了什麼?

  「皇宮內重要的取水通道已提出保護」

  昨天,南京市文廣新局表示,「由於中航科技城地塊位於明故宮皇城範圍內、南京市地下文物重點埋藏區,且用地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根據文物法,在項目開工前需要進行考古發掘。」

  而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該地塊考古項目領隊嶽湧告訴記者,考古重點是「找到西牆」。從目前考古結果來看, 「這段牆基內部是一層夯土、一層碎磚,這樣一種疊加模式,與我們在其他地方發現的明故宮城垣吻合。但是要想確認,還要找到西牆和西牆的拐點。」

  而能確定的是什麼?據介紹,南京市博物館總館考古所受文廣新局委託,從2013年12月起對該地塊進行考古勘探,報告顯示:「初步選擇了7個區域進行考古發掘,清理出南朝至明代各類遺蹟二十餘處,其中較為重要的發現有:發掘南朝、明代磚井各一處。發現疑似皇城西牆,在牆體中發現一處穿過牆體的涵洞遺蹟,涵洞由三部分組成,為排水溝、排水池、排水涵洞。涵洞兩側分別與明溝、蓄水池相連。」

  據介紹,涵洞與蓄水池的發現,可以說還原了明代皇宮內非常重要的取水通道,而皇城西牆內即是宦官所在的「宮內諸監」,皇宮裡太監們就是以這樣的模式來獲得生活用水的。

  據介紹,上述遺蹟已經向開發商正式提出保護,但具體如何保護還沒有確定。因為牆基遺址與現代建築交叉,所以需要規劃等各部門共同確定方案。

  為什麼秘而不宣?

  「我們2009年就曾經出過書」

  其實,在這次的考古地塊附近,早在2006年金城科技大廈項目開工前,文物部門就對這附近進行了考古勘探,並發現了皇城城垣的遺蹟。因此,質疑稿件中指出——」為什麼至少在9年前,南京市文物部門就在該地塊內發現了明代皇宮西牆的牆基,卻從未向社會公開過這項重要的考古發現,也未將其公布為文物?」而昨天,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祁海寧表示,「不存在『秘而不宣』,對於明故宮遺址考古成果發布問題,早在2009年由南京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南京明故宮》一書,已經對之前明故宮區域內的相關考古發現公開對外發布過。」

  另外,市文廣新局文管辦副主任丁波表示,考古發掘的情況與一般行政信息不同,根據1998年的《考古發掘管理辦法》,市級文物部門只有在省級文物部門的批准下,才能向社會公布考古發掘的情況。而如果個人想要了解考古發掘的情況,也要向江蘇省文物局提交申請。

  有的遺蹟不保護了?

  「找到遺蹟時已經殘破不全,保存價值不大」

  而在昨天的發布會上,還有一個焦點問題就是,文廣新局出示的報告上顯示,「清理出南朝至明代各類遺蹟二十餘處」。也就是說發現的遺蹟共有二十多處,但提出保護的卻只有4處,為什麼有的遺蹟不保護了?嶽湧告訴記者,這些遺蹟包括鋪磚道路、房屋地基等。但是它們被發現時,殘缺情況就已經很嚴重了,「歷年來不斷有人在上面蓋房子,明代地層淺,受到的破壞就比較嚴重。我們找到時,已經殘破不全,所以保存下來的價值也不大。」

  (記者仲敏)

相關焦點

  • 南京明皇宮遺址遭遇商業開發
    如今,在明故宮皇宮遺址西南角40萬平方米的地塊上,總投資200億元的中航科技城,正在開工,處於火熱建設中。    總投資達200億元的商業地產項目    南京明故宮坐北向南,大體範圍為:東至今中山門,西至西安門,北至後宰門,南至瑞金路,有門四座——南為午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北為玄武門。
  • 明皇宮遺址商業開發?回應:沒發現有保護價值的東西
    從西安門上拍攝的中航科技城的項目;工地上有不少黃色的琉璃瓦(小圖)現代快報記者 施向輝 攝  本組圖片由南京市考古研究所提供  600年明皇宮遺址正遭遇商業開發?今年5月,現代快報就曾報導,南京市龍蟠中路東側工地內發現明故宮皇城西牆遺址。最近有媒體質疑:明皇宮遺址上面正在進行商業開發。  昨天,南京市文廣新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回應稱,對於已經在建設的中航科技大廈和住宅地塊,地下並沒有發現有保護價值的東西,所以才允許施工。另外,項目與明宮城護城河距離500米以上。
  • 南京明皇宮考古結果9年秘而不宣 遺址上蓋高樓
    航拍照片顯示,金城集團中航科技城項目工地位於部分明皇宮內城遺址上。澎湃新聞記者 趙昀  距今已有600年歷史的南京明故宮,系由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創建、其子朱棣擴建,整個建設過程逾時20年,是中世紀世界上最大的宮殿,被稱為「世界第一宮殿」。
  • 南京將打造明皇宮遺址公園
    南京將打造明皇宮遺址公園 來源:中國江蘇網|2014-08-12 13:10:16 摘要:明城牆開放,六朝博物館等3個博物館新開,南京文化拼圖將讓全世界感受南京這座千年古城的歷史變遷、文化風貌。
  • 南京明皇宮遺址出土「大內侍衛」銅牌,銅牌上寫著這樣一段話
    後來,永樂皇帝朱棣繼位,不久便遷都至北京故宮,在接下來的幾百年間,南京明皇宮就在戰亂中毀於一旦,現在只剩下了南京明皇宮遺址。2015年,南京明皇宮遺址附近(南京市中山東路),有建築項目在施工,因為規劃面積出現錯誤,所以在施工的過程中,挖掘機挖到明皇宮的遺址。
  • 江蘇南京:明故宮遺址公園
    南京故宮坐北向南,大體範圍東至今中山門,西至西安門,北至後宰門,南至瑞金路,有門四座,南為午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北為玄武門,佔地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殿宇重重,樓閣森森,金碧輝煌,氣勢恢宏,乃是中世紀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建築群,被譽為「世界第一宮殿」。南京故宮為明初三朝皇宮,長達54年之久。然而,隨著靖難之役的爆發,南京故宮第一次遭到破壞,奉天殿等宮殿被燒毀。
  • 南京明皇宮遺址出土一銅牌,象徵明朝最高權力,上面還寫了一段話
    南京明皇宮遺址出土一銅牌,象徵明朝最高權力,上面還寫了一段話南京這裡有著非常多的歷史遺蹟,其中最著名的就要屬當年的明皇宮了,這裡也是被稱為南京的故宮,是當年朱元璋親自負責監修的。這裡面的每一件珍藏的寶物都有著自己不凡的歷史價值,但是要是來過這裡遊玩的遊客一定會對其中的一件寶貝不陌生,它就是擺在明皇宮拐角處的一塊銅牌,很多人覺得它材質普通,不像是什麼寶貝的樣子。但其實在當年的明朝,這一塊牌子算是權力的最高象徵了。
  • 南京故宮又稱明故宮,曾作為明初三朝皇宮,如今卻變成了這般
    從南京博物院出來步行近一公裡就又是一處免費的遺址公園,朱元璋定都南京後興建明皇宮,這裡就是北京故宮的藍本,從復原圖上看可知當時這座宮殿有多麼龐大且壯觀。只可惜後來因為歷史風化和戰爭原因,除了地下埋藏的石構件基礎外,地上建築已不復存在北京的故宮就是以 南京 故宮為藍本修建的,形制基本一致。昔日帝王的宮殿已經蕩然無存,原址上建起了供人民娛樂的公園,只有那草坪上散落著的巨大柱礎還在訴說著往日的輝煌。明故宮舊址實行公園制,是不需要門票的。自午門徒步入內,可見磚牆頹圮、青苔斑駁,足有古都重遊、孤城遲暮之感。
  • 明代皇宮範圍確認 南京「金水橋」已面目全非
    3月9日,揚子晚報報導了「國家文物局正式立項南京明故宮重要遺蹟標識工程」的消息。工程何時完成尚無消息,但依靠考古證據與文獻資料,明故宮規模與重要建築位置已基本清晰。  康熙帝在《過金陵論》中,提到自己首次南巡時,南京一名老農跪在路旁指給他看明故宮,可眼前一片廢墟,只能「想見其華構」。
  • 南京明故宮遺址保護之辨
    當地文化部門稱《南京明故宮遺址保護總體規劃(2012--2032)》方案將不搞假古董,但也表示方案考慮午門加頂、復建東北角樓。明故宮遺址如何保護,引起媒體和市民的廣泛關注。近年來,南京提出「堅持以文化為魂,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在「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先人」的理念引領下,著力推進明城牆、大遺址、民國建築保護,促進了歷史文化名城的整體保護。
  • 國家文物局:南京地鐵站遠離明故宮遺址
    這是一場歷史文物古蹟與現代文明的「較量」:因為南京是六朝古都,明故宮遺址是其最為重要的「城市密碼」;而代表現代文明和拉動南京經濟的地鐵要不要從歷史的身上碾過,成為雙方衝突的引線。7日,記者獲悉,「持久戰」日前已決出了勝負,國家文物局明確表態:600年的明故宮遺址上不能「跑」地鐵,建議站點移至明故宮保保護範圍之外。
  • 南京的明故宮為何沒有保存下來?什麼時候被破壞了?
    萬曆時,歐洲傳教士利瑪竇來中國,看到南京城後,感嘆為世界上最雄偉壯觀的城市,明朝滅亡時南京故宮都保存完好。圖為明代南京皇城宮城復原圖。歷史上的南京故宮有三次大的破壞導致毀滅,一是清初為了平定江南地區,滿清軍隊佔領南京城,為了將其改為駐防城,大規模的拆建、破壞;二是晚清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為建天王宮殿,再一次東拆西建,幾年後湘軍攻陷南京,戰火吞噬了剩下的皇城;三是1927年蔣介石定都南京後,為了城市建設,拆除了僅剩明皇宮的石料、磚瓦,用於鋪路和南京城內的修建,甚至在明故宮基址上修建了軍用機場,
  •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明故宮遺址公園訴說南京的過往
    如今的南京已經是國際化大都市,這次去南京主要的目標是明故宮,也許大家對這座遺址並不是很熟悉,說到故宮是對北京的熟悉,但其實明故宮是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的皇宮。但曾經的威武莊嚴已經不復存在,有的只是遺址了。如今的明故宮遺址公園並不是當年的宮殿,而是一座仿古建築,有著金色的琉璃瓦和紅色的柱子還有漢白玉龍紋路。
  • 南京這座宮殿,曾是三朝皇宮如今卻淪為遺址公園,網友覺得太可惜
    今天要介紹的這座宮殿,它是南京很有特色的建築,曾接待過3位皇帝,比故宮建成得還要早。它就是南京故宮,又稱明故宮、南京紫禁城。提起南京,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南京是一個充滿歷史滄桑感的城市,不僅有濃厚的歷史氣息,還有特色的小吃吸引了無數遊客。南京具有象徵性的地方有很多,接下來主要介紹的是明故宮遺址公園。
  • 南京老虎山發現明代遺址 或為明城牆外郭遺蹟(圖)
    南京老虎山發現明代遺址 或為明城牆外郭遺蹟(圖) 2014-05-29 09:27:18小圖:探方內的巨石。大圖:考古現場。 張可 攝  昨天有讀者爆料,在鼓樓區下燕路邊,正在進行考古發掘。據考古部門介紹,這是一處明代遺址。
  • 安徽鳳陽明中都遺址被指破壞式維修
    明中都城牆東華門一處遺蹟:新磚古磚界限分明  原標題:安徽鳳陽明中都遺址被指破壞式維修 央廣記者實地調查>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前不久,歷史學者、作家張宏傑的一篇博文,將位於安徽鳳陽縣的明中都遺址公園的建設,推上風口浪尖。
  • 南京紫禁城將完整展示:消失的明故宮
    近日,國家文物局通過了「明故宮遺址核心區環境整治和重點遺蹟展示工程的立項」,未來明故宮要通過地面景觀標識來展示遺蹟,完整展現這座消失的「紫禁城」。不過對多數市民們來說,現在提到明故宮,想到的僅僅就是明故宮遺址公園,身處其間,看著斷壁殘垣與磚頭瓦塊,根本無法想像出這座皇宮昔日的面貌。
  • 南京明故宮是如何消亡的|真問真答
    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正式即位後,改應天府為「南京」,並開始全面的都城與皇宮建設。宮殿建設幾次反覆,最終於洪武二十五年(1392)建成完整的明南京故宮。▍《洪武京城圖志》載南京皇城圖。遵循禮制、強調軸線的南京明故宮也是後來明成祖遷都北京設計宮城的藍本。然而,現在的南京明故宮僅存柱礎、城門等部分遺構。
  • 老虎山遺址為明城牆工程採石場 鑿痕清晰(圖)
    老虎山遺址為明城牆工程採石場 鑿痕清晰(圖) 2014-10-10 08:02:46記者昨天了解到,此處遺址被確定為明代採石場,而且是為明外郭城的工程,提供條石等建材。此類遺址在南京範圍內也是首次發現。  現場直擊>>  山壁上600年前的鑿痕清晰可見  採石場遺址位於老虎山北麓山腳的下燕路路邊。
  • 河南開封金明池開發被指「變味」 進駐豪宅會所
    2001年6月19日,開封市為開發利用古都歷史文化遺產,展示古都風貌,提高開封城市品位,豐富開封旅遊資源,決定在北宋皇家園林——金明池的遺址上重建金明池。  按照當時規劃,該項目總投資2.4億元,計劃用3至5年時間分兩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