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故宮是如何消亡的|真問真答

2020-12-20 大象公會

南京明故宮是洪武、建文、永樂三朝 50 餘年的皇宮,一度雕梁畫棟,氣象萬千。

▍明故宮包含皇城與宮城兩重。內側宮城呈正方形,約 950 米長;外側皇城呈倒「凸」字形,南北長 2.5 公裡,東西寬 2 公裡。

公元 1366 年,身為吳國公的朱元璋就選定了這處「鍾阜龍蟠」的寶地建造新宮。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正式即位後,改應天府為「南京」,並開始全面的都城與皇宮建設。宮殿建設幾次反覆,最終於洪武二十五年(1392)建成完整的明南京故宮。

▍《洪武京城圖志》載南京皇城圖。遵循禮制、強調軸線的南京明故宮也是後來明成祖遷都北京設計宮城的藍本。

然而,現在的南京明故宮僅存柱礎、城門等部分遺構。今日南京市民的生活記憶中,「明故宮」更多的是 2 號地鐵線的一個站名。所以不斷有人討論同一個問題:明故宮究竟毀於誰手?

▍民國時期修建的中山東路將故宮遺址一分為二,明故宮現存的地面遺蹟集中於道路兩側。宮城遺蹟主要有午門至奉天門段遺址所在的午朝門公園、三大殿和後二宮建築遺址所在的明故宮公園、東華門和西華門遺址公園;皇城遺蹟有西安門遺址公園、玄津橋、外五龍橋等。而社稷壇、太廟殿基、三大殿基等部分遺蹟尚有可能埋藏地下。

流傳甚廣的一個看法是,「明故宮毀於太平天國」。90 年代,明故宮遺址公園的簡介牌上也寫著,「清鹹豐三年至同治三年(1853-1864)宮殿建築毀於兵火」,對應的年代正是太平天國在南京建都到失敗的時間。

但這一說法並不嚴謹。康熙二十三年(1684)初次南巡江寧時,就曾感慨「道出故宮,荊榛滿目,昔者鳳闕之巍峨,今則頹垣斷壁矣」。可見,早於太平天國 180 多年,明故宮就已經一副殘垣斷壁的樣子了。

幾十年後,乾隆南巡至江寧,途徑殘破的明故宮,還作詩評論過一番:「六朝崇構早摧殘,基剩明宮菸草寒。木鳳已聞翔北闕,石鯨無恙枕春瀾。」引用明成祖朱棣拆南京宮殿巨材北上、用以建筑北京故宮的傳聞,把毀壞明故宮的責任都推給了前朝。

但乾隆的說法同樣不靠譜,朱棣北遷時,並未拆走宮殿木材,畢竟如此明目張胆的拆除父輩宮殿的行為是為宗法不容的。

明朝遷都 150 多年後,萬曆年間成書的《利瑪竇中國札記》中仍然感慨,「我還沒有見過世界上哪個國家的皇宮像南京的明故宮這樣雄偉」。利瑪竇本人是北京故宮的常客,卻依舊堅定地認為南京故宮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皇宮,足見南京故宮在明朝前中期破壞有限。

事實上,南京明故宮的消亡,並非單次事件影響,而是經歷了明、清、民國乃至近現代的多次損毀。

最早的毀壞發生在明初。燕王朱棣為奪皇位發起的靖難之役(1399-1402)使得「都城陷,宮中火起」。這場大火中,奉先殿被燒毀。

▍明故宮宮城、皇城復原圖

隨後,成為明成祖的朱棣於永樂十九年(1421)決定遷都北京。伴隨著南京政治地位的下降,明故宮也逐漸敗落。

從明成祖至明末,南京明故宮未直接廢止,還有一些修葺和增建的記錄。然而,畢竟國力有限。明代中後期,南京故宮經歷過多次災難,風吹雨打,最終因為明朝國力的衰退和南京地位的不斷弱化,失去了維修與保護。

明正統十四年(1449),夏六月天降雷雨,「謹身諸殿災」,謹身、華蓋等殿被雷電擊中起火。

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五月,「南京大風拔太廟樹,摧大祀殿及皇城各門獸吻」。

明嘉靖元年(1522),「七月,暴風雨,江溢,郊社陵寢宮闕城垣皆壞」。

至 1644 年,李自成攻陷北京之後,崇禎的弟弟福王朱由崧逃至南京建立南明小朝廷時,奉天殿已經不存,太廟也已經焚毀,皇帝只能「即位於武英殿」、「祭告於奉先殿」。朱由崧稱帝南京以後,還對宮殿進行了花費不小的修繕。可惜的是,正月宮殿才建成,五月清兵就殺到了大江北岸。

而清初對明故宮的毀壞是最徹底的。清軍進入南京,焚毀了大部分的明代宮殿建築。這一段清朝正史少有提及,多半是出於史諱。

隨後,順治帝改南京為八旗駐防城,在皇城內部修建將軍署、副都統署和兵房,明故宮的形制與格局便整體改變了。

▍清代乾隆初年江寧府城圖,右側為原明故宮

到了太平天國時期,又拆宮牆磚石、木構填充天王府工程,太平天國失敗後清軍再次焚燒了南京城,對明故宮的破壞就更徹底了。

民國初年,明故宮有部分宮牆殘存。後出於軍事上的考量,南京國民政府將明故宮西南部開闢為機場。1937 年,侵華日軍佔領南京之後,為擴建飛機場還拆掉了西華門、毀壞社稷壇等遺蹟。隨後,明故宮機場幾經移交,1949 年以後入駐了金城機械廠、民航局、空軍電臺等多家單位。

▍中央十字區域即明故宮機場

後來,在金城機械廠的基礎上,籌建了南京航空工業專科學校,也就是今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前身。2002 年,南航在教學樓施工過程中發現了諸多明代重要建築部件,考古發掘後證實,南航校園內的此處工地正是明故宮太廟主體建築遺址所在地。

相比大幅拆遷、全力建設大明宮遺址公園的西安,南京的城市發展明顯選擇了不同的策略。在明故宮皇城的西南部,一組打出「皇家地脈、城市中心、貴胄府邸」的地標樓盤已經於 2015 年落成。

參考資料:

國立中央大學出版組編,《金陵明故宮圖考》,國立中央大學出版組,1933.05。

潘谷西,陳薇,《歷史文化名城中的史跡保護:以南京明故宮遺址保護規劃為例》,2006。

相關焦點

  • 曾經的南京明故宮為什麼會最後就消亡了?
    我們都知道北京故宮,其實在明朝時期還有個南京明故宮,這個故宮是朱元璋在即位之後建成的,南京明故宮氣象萬千,氣勢磅礴是當時社會上的世界第一宮殿。這一座曾經這麼輝煌存在的故宮,可惜最後消亡成了一道公司的慘景。那麼曾經氣勢蓬勃的明故宮究竟毀於誰手?流傳甚廣的一個看法是,明故宮毀於太平天國。
  • 南京明故宮是如何被毀的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正式即位後,改應天府為南京,並開始全面地建設都城與皇宮。宮殿建設幾經反覆,最終於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建成完整的明南京皇宮。然而,現在的南京明故宮僅存柱礎、城門等部分遺蹟。那麼,明故宮究竟毀於誰手?
  • 南京|玩轉總統府+明故宮
    總統府 明故宮南京總統府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現已成為中國最大的近代史博物館。總統府是民國時期中國政治軍事的中樞、重大事件的策源地,是近代中國歷史的重要見證。南京總統府不僅歷史顯赫,而且還是一座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築,因其獨特的風格、優美的景色成為了南京遊的必遊之地。明故宮是明初三朝皇宮,其建築宏偉,氣勢巍峨,沿中軸線布局的方式開創了明皇宮的設計先河,成為北京故宮的藍本。
  • 北京故宮與南京明故宮哪個大?專家稱實地測量才算
    南京明故宮是北京故宮的母本  朱棣從明故宮「照搬」了啥?  北京故宮營造於1406年,動用十萬工匠,百萬夫役、耗銀無數。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專家說,北京故宮是參照南京明故宮為藍本設計建造的,「我們今天看到的北京紫禁城就是明成祖朱棣在鳳陽、南京紫禁城的設計基礎上建造的。
  • 南京紫禁城將完整展示:消失的明故宮
    有人甚至會發出這樣的質疑:南京曾經真有規模宏偉的皇宮?這座皇宮是什麼樣子?它又是怎樣被毀的?現代快報《發現》周刊記者採訪了著名明史專家馬渭源,和您聊聊明故宮裡那些鮮為人知的事。現代快報記者 王凡【晚年朱元璋不滿意明故宮,曾欲遷都】明宮城位置:明故宮公園加午朝門公園很多人都知道北京的紫禁城,但很少有人知道南京紫禁城,「用比較簡潔的話來說,北京故宮其實是南京明故宮的複製品或者說是克隆的產物。
  • 江蘇南京:明故宮遺址公園
    雖然地理位置不一樣,但是名字同樣是故宮,這四個故宮從知名度、遊覽喜愛程度、藏品數量和歷史博物院的保存數量和價值來說,排名第一的當之無愧是北京故宮,其次是臺北故宮,南京和瀋陽故宮可就沒有這麼炙手可熱了,那麼我們今天來說一下曾經美輪美奐甚至比北京故宮還要大的南京故宮。南京故宮,又稱明故宮、南京紫禁城,是明朝首都應天府(南京)的皇宮。
  • 南京明故宮遺址保護之辨
    考古遺址公園建設中,我們應當如何看待遺址的歷史文化價值?如何依照法律保護好文物的真實性?如何用公開透明的機制保障決策的科學和民主?近日,在南京明故宮遺址公園概念性規劃設計方案國際競賽中,東南大學規劃方案勝出。
  • 南京明故宮比北京故宮還大,但為什麼沒有人去呢?
    北京作為首都,北京故宮更是中國的代名詞,畢竟這裡曾經有24位皇帝執政並且在這裡生活。同是故宮的南京故宮卻被稱為中國最「委屈」的故宮,你知道為什麼嗎?南京故宮,建立於明朝時期,並且從朱元璋開始的三位皇帝分別在這裡生活了54年之久。南京故宮當時耗時26年才建成,總面積也比北京故宮大30萬平方米,如今已有600歲。當時的明故宮非常的輝煌氣派,甚至比北京故宮的建築更加華麗和輝煌。但是如今一眼望去卻儘是一片悽涼之景,不禁讓人感嘆物是人非。
  • 明故宮留下的謎團:與北京故宮相比哪個更大?
    先來看一看,南京城是如何修建起來的,大致分為4步:  第一步是朱元璋剛到南京時就開始的,在今天中華路王府園這一帶,利用南唐舊城,在江寧府城東面加上一個方形皇城,然後再在皇城外修葺城牆,加固城池,這大概是朱元璋對南京城建的最初貢獻吧。
  • 怪象在明故宮屢現 揭開南京"百慕達"的真相
    一而再,再而三地出事,古老的太廟似乎真和現代人較上勁了。   所有這些,到底是偶然巧合,還是真的有一種神秘力量在操控?(田雪亭胡靜) 燕雀湖中的皇宮「兇宅」  種種怪事給明故宮蒙上神秘面紗,人們不禁要問,這座神奇宮殿究竟還藏有多少未解之謎?其實,明故宮從建成開始就不平靜。
  • 怪象在明故宮屢現 揭開南京「百慕達」真相
    一而再,再而三地出事,古老的太廟似乎真和現代人較上勁了。  所有這些,到底是偶然巧合,還是真的有一種神秘力量在操控?(田雪亭 胡靜)  燕雀湖中的皇宮「兇宅」     種種怪事給明故宮蒙上神秘面紗,人們不禁要問,這座神奇宮殿究竟還藏有多少未解之謎?其實,明故宮從建成開始就不平靜。
  • 為什麼冰淇淋多是香草味|真問真答
    因為在食品工業歷史上,香草味來得早,它是第一個人工合成的香精味道;更因為香草味的合成特別成功,不但成本便宜,還做到了高度還原。
  • 蘇印丨走進南京明故宮
    其實還是故宮,只不過這座故宮,不在北京,而是在南京,今天稱為南京明故宮。並且,南京明故宮是後來北京故宮的建築藍本。只不過,歲月流逝,當年的宮殿建築早已不存,只剩下一些建築遺蹟,留給人們一窺他曾經的風採。如今,明故宮遺址,已闢為公園,供人們遊覽參觀。其實,來到這裡,純屬偶然。
  • 國家文物局:南京地鐵站遠離明故宮遺址
    這是一場歷史文物古蹟與現代文明的「較量」:因為南京是六朝古都,明故宮遺址是其最為重要的「城市密碼」;而代表現代文明和拉動南京經濟的地鐵要不要從歷史的身上碾過,成為雙方衝突的引線。7日,記者獲悉,「持久戰」日前已決出了勝負,國家文物局明確表態:600年的明故宮遺址上不能「跑」地鐵,建議站點移至明故宮保保護範圍之外。
  • 曾經的南京明故宮,竟比北京故宮有過之而無不及?
    而作為南京文化古蹟的明故宮,他曾經的面積規模壯麗與之北京故宮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那曾經見證過的一切輝煌,並且能夠做出有力證明得就是義大利著名的傳教士利馬竇。宏偉壯麗的故宮作為中華民族之瑰寶,至今仍然屹立在北方大地上而入。
  • 南京故宮又稱明故宮,曾作為明初三朝皇宮,如今卻變成了這般
    從南京博物院出來步行近一公裡就又是一處免費的遺址公園,朱元璋定都南京後興建明皇宮,這裡就是北京故宮的藍本,從復原圖上看可知當時這座宮殿有多麼龐大且壯觀。只可惜後來因為歷史風化和戰爭原因,除了地下埋藏的石構件基礎外,地上建築已不復存在北京的故宮就是以 南京 故宮為藍本修建的,形制基本一致。昔日帝王的宮殿已經蕩然無存,原址上建起了供人民娛樂的公園,只有那草坪上散落著的巨大柱礎還在訴說著往日的輝煌。明故宮舊址實行公園制,是不需要門票的。自午門徒步入內,可見磚牆頹圮、青苔斑駁,足有古都重遊、孤城遲暮之感。
  • 南京的明故宮,是北京故宮的前身,如今略顯荒涼!
    故宮是中國的標誌性建築,許多人不遠萬裡來到中國和外國都是為了欣賞它,這顯示了故宮的名氣。除了故宮,估計大家都很熟悉橫店影視城的故宮,按照我國故宮的比例1:1轉載。但其實中國還有一個故宮,也叫紫禁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興趣?
  • 南京故宮哪裡去了?
    說來也奇怪,小編每到南京,並未見過什麼故宮,但從地圖上看,的確標有故宮的字樣,不久前,小編抓住一次差旅,下決心非要探個究竟。 明朝在南京建都,開國皇帝朱元璋喜好築大宮殿,在他有生之年,在南京建成了他的皇宮,據說此宮長3公裡,寬2公裡,面積達到6平方公裡,從歷史上講,也是極少有這種規模,這就是南京故宮。相比之下今天的「北京紫禁城」還真算是小兄弟!
  • 老照片:南京孝陵和明故宮昔日景象(1910)
    南京明故宮五龍橋,沿著明故宮內的南北中軸線,由南向北,對皇城與宮城作一次巡禮。由皇城南端的洪武門進,到承天門中間的御道上,有五座石橋,名"外五龍橋",橋下就是外御河。南京明故宮午門,南京故宮作為中國古代都城宮殿建築的集大成者,其建築形制為北京故宮所繼承,為明官式建築的母本,是北京故宮的藍本。南京明故宮西安門,南京故宮始建於元至正廿六年,明洪武廿五年基本完工,其址選於元集慶城外東北處,遷三山填燕雀湖而建。明故宮為明初三朝皇宮,長達54年之久。直到明永樂十九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南京設立南直隸,仍由皇族和重臣駐守,地位十分重要。
  • 從建成到廢棄,南京明故宮機場的三十年
    1912年南京小營機場修建,這是南京第一座民用機場,由於小營機場場地小,飛機起降困難,1927年,國民政府航空處在皇城遺址,修建一條土跑道和幾間簡易房,建立起明故宮機場,明故宮機場先後經歷三次擴建。2010年南京火車站1929年4月,第一次擴建,原來的土跑道擴成800米長的碎石跑道,可以起降重些的飛機,始開上海—南京航線,首次飛行中,飛機載運三千多封郵件在明故宮機場降落,這是南京歷史上第一條民用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