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南京明故宮為什麼會最後就消亡了?

2020-12-20 號外歷史之雪利

我們都知道北京故宮,其實在明朝時期還有個南京明故宮,這個故宮是朱元璋在即位之後建成的,南京明故宮氣象萬千,氣勢磅礴是當時社會上的世界第一宮殿。這一座曾經這麼輝煌存在的故宮,可惜最後消亡成了一道公司的慘景。那麼曾經氣勢蓬勃的明故宮究竟毀於誰手?流傳甚廣的一個看法是,明故宮毀於太平天國。90年代,明故宮遺址公園的簡介牌上也寫著,清鹹豐三年至同治三年宮殿建築毀於兵火,對應的年代正是太平天國在南京建都到失敗的時間。但這一說法並不嚴謹。康熙二十三年初次南巡江寧時,就曾感慨道出故宮,荊榛滿目,昔者鳳闕之巍峨,今則頹垣斷壁矣。

可見,早於太平天國180多年,明故宮就已經一副殘垣斷壁的樣子了。而事實上,南京明故宮的消亡,並非單次事件影響,而是經歷了明、清、民國乃至近現代的多次損毀。最早的毀壞發生在明初。燕王朱棣為奪皇位發起的靖難之役使得都城陷,宮中火起。這場大火中,奉先殿被燒毀。隨後,成為明成祖的朱棣於永樂十九年決定遷都北京。伴隨著南京政治地位的下降,明故宮也逐漸敗落。南京明故宮精裝內容簡介:眾所周知,南京是我國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先後有十個朝代在此建都,故有"十朝都會"美譽,累計有近450年的建都史,與西安、洛陽、北京並列為中國四大古都。

南京明故宮,又稱明故宮、南京明皇宮、南京紫禁城,是北京故宮的藍本、明朝的皇宮,中世紀世界上最大的宮殿,被稱為世界第一宮殿,在今中山東路南北兩側,佔地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由明太祖朱元璋始建於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地址在元集慶城外東北郊,初吳王新宮",後稱皇城。明故宮東西寬790米,南北長750米,有門四座,南為午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北為玄武門。入午門為奉天門,內為正殿奉天殿,殿前左右為文樓,武樓。後為華蓋殿,謹身殿。內廷有乾清宮和坤寧宮,以及東西六宮。南京明故宮精裝內容簡介:眾所周知,南京是我國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先後有十個朝代在此建都,故有十朝都會美譽,累計有近450年的建都史,與西安、洛陽、北京並列為我國四大著名古都。其中作為大明王朝的國都,雖僅歷洪武、建文、永樂三朝50餘年,不足先後以建業建康為都城的六朝歷史的六分之一。明太祖朱元璋攻取集慶南京後,改集慶路為應天府。朱元璋為做皇帝,命劉基等卜地定作新宮,最終選定這塊地當"鍾阜龍蟠"、"帝王之宅"的風水寶地。相傳朱元璋徵發軍民工匠20多萬人,填燕雀湖"改築新城。工程始於公元1366年,歷時一年建成,壯麗巍峨,盛極一時。南京故宮由皇城與宮城兩部分組成,合稱皇宮。皇城在外,圍護著宮城。

據當今學者考證,皇城範圍東起今南京機電學校與南京博物院以西一線,西至竺橋、逸仙橋以東,南到光華門,北至佛心橋一帶。南北長2.5公裡,東西寬2裡,周長9公裡,呈凸字形。皇城開有六道門:正南為洪武門,正對著都城正陽門今光華門;東南為長安左門,外為長安街今八寶街;西南為長安右門,東為東安門,西為西安門,北為玄武門。宮城又稱大內,俗稱"紫禁城",開有六道門:正南是午門今午朝門,東南為左掖門,西南為右掖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正北是北安門。在皇城與宮城之間還有兩道門,南為承天門,北為端門,與洪武門、午門處在同一條中軸線上。

沿著明故宮內的南北中軸線,由南向北,對皇城與宮城作一次巡禮。由皇城南端的洪武門進,到承天門中間的御道上,有五座石橋,名外五龍橋,橋下就是外御河。在洪武門至外五龍橋之間的御道兩側,是明朝中央官署區。御道西側是高級軍事指揮機構,包括中、左、右、前、後五軍都督府,以及太常寺、通政司、錦衣衛、旗手衛、欽天監等;御道東側是中央高級官署,包括宗人府、史部、戶部、禮部、兵部、工部,以及翰書院、詹事府、太醫院等。在承天門與端門之間的御道兩側是廟社區,東邊設置了祭祀皇帝祖宗的太廟,西邊則是祭祀神靈的社稷壇,再向北走就到了午門。

進入午門,又有五座石橋,稱內五龍橋,橋下為內御河。過了橋就是奉天門,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奉天、華蓋和謹身三大殿。三大殿的東側有文華殿和文樓,西邊有武英殿和武樓,統稱為前朝五殿。奉天殿,就是人們常說的金鑾殿,是朱元璋舉行重大典禮和接受文武百官朝賀的地方。後來北京故宮的太和、中和、保和三殿,就是模仿奉天、華蓋、謹身三殿建造的。三大殿之後,是皇帝與后妃生活起居的地方,名叫後廷。處在中軸線位置上的是乾清、交泰、坤寧三宮,左有柔儀殿東宮,右有春和殿西宮,兩殿相對。東北角為東六宮,西北角為西六宮。在春和殿西側還有御花園。

前朝與後廷相結合,組成朝廷。整個南京故宮,殿宇重重,樓閣森森,雕梁畫棟,金碧輝煌,氣勢恢宏,曾作為明初洪武、建文、永樂三代皇宮,長達54年之久。直到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南京故宮才正式結束王朝皇宮的使命,但仍由皇族和重臣駐守,地位仍十分重要。從明成祖至明末,南京明故宮未直接廢止,還有一些修葺和增建的記錄。然而,畢竟國力有限。

明代中後期,南京故宮經歷過多次災難,風吹雨打,最終因為明朝國力的衰退和南京地位的不斷弱化,失去了維修與保護。明正統十四年,夏六月天降雷雨,謹身諸殿災,謹身、華蓋等殿被雷電擊中起火。到了太平天國時期,又拆宮牆磚石、木構填充天王府工程,太平天國失敗後清軍再次焚燒了南京城,對明故宮的破壞就更徹底了。另外,在後來的歲月裡,南京明故宮也陸續遭到了洋人國人的破壞,最終如今只剩下明故宮公園一個殘景,和幾個作為滿城的證據藍旗營、藍旗街等。

相關焦點

  • 南京明故宮是如何消亡的|真問真答
    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正式即位後,改應天府為「南京」,並開始全面的都城與皇宮建設。宮殿建設幾次反覆,最終於洪武二十五年(1392)建成完整的明南京故宮。▍《洪武京城圖志》載南京皇城圖。遵循禮制、強調軸線的南京明故宮也是後來明成祖遷都北京設計宮城的藍本。然而,現在的南京明故宮僅存柱礎、城門等部分遺構。
  • 南京明故宮是如何被毀的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正式即位後,改應天府為南京,並開始全面地建設都城與皇宮。宮殿建設幾經反覆,最終於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建成完整的明南京皇宮。然而,現在的南京明故宮僅存柱礎、城門等部分遺蹟。那麼,明故宮究竟毀於誰手?
  • 南京明故宮比北京故宮還大,但為什麼沒有人去呢?
    北京作為首都,北京故宮更是中國的代名詞,畢竟這裡曾經有24位皇帝執政並且在這裡生活。同是故宮的南京故宮卻被稱為中國最「委屈」的故宮,你知道為什麼嗎?南京故宮,建立於明朝時期,並且從朱元璋開始的三位皇帝分別在這裡生活了54年之久。南京故宮當時耗時26年才建成,總面積也比北京故宮大30萬平方米,如今已有600歲。當時的明故宮非常的輝煌氣派,甚至比北京故宮的建築更加華麗和輝煌。但是如今一眼望去卻儘是一片悽涼之景,不禁讓人感嘆物是人非。
  • 曾經的南京明故宮,竟比北京故宮有過之而無不及?
    「唯獨皇居壯,安知天子尊」相信參觀過北京故宮的朋友們一定會對北京故宮的恢弘大氣,雄偉壯麗深深地折服。而作為南京文化古蹟的明故宮,他曾經的面積規模壯麗與之北京故宮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那曾經見證過的一切輝煌,並且能夠做出有力證明得就是義大利著名的傳教士利馬竇。宏偉壯麗的故宮作為中華民族之瑰寶,至今仍然屹立在北方大地上而入。
  • 江蘇南京:明故宮遺址公園
    雖然地理位置不一樣,但是名字同樣是故宮,這四個故宮從知名度、遊覽喜愛程度、藏品數量和歷史博物院的保存數量和價值來說,排名第一的當之無愧是北京故宮,其次是臺北故宮,南京和瀋陽故宮可就沒有這麼炙手可熱了,那麼我們今天來說一下曾經美輪美奐甚至比北京故宮還要大的南京故宮。南京故宮,又稱明故宮、南京紫禁城,是明朝首都應天府(南京)的皇宮。
  • 國家文物局:南京地鐵站遠離明故宮遺址
    權威專家預測:  明故宮站點可能要消失  明故宮遺址中軸線上設站點的方案被國家文物局一票否決之後,有關部門會把相關站點設在哪?對此各相關部門都搖頭,表示不知道,還沒有定論。  而據權威專家推測,明故宮站點恐怕要在地鐵二號線上消失,也就是說,二號線原本有19個站點,將來會變成18個站點。
  • 蘇印丨走進南京明故宮
    其實還是故宮,只不過這座故宮,不在北京,而是在南京,今天稱為南京明故宮。並且,南京明故宮是後來北京故宮的建築藍本。只不過,歲月流逝,當年的宮殿建築早已不存,只剩下一些建築遺蹟,留給人們一窺他曾經的風採。如今,明故宮遺址,已闢為公園,供人們遊覽參觀。其實,來到這裡,純屬偶然。
  • 北京故宮與南京明故宮哪個大?專家稱實地測量才算
    如今,兩座故宮都聽不到了後宮的幽怨,但它們依然傳奇。光是誰的面積更大,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記者 胡玉梅 白雁  400多年前,利瑪竇曾經來過南京  他說,南京明故宮比北京故宮大  400多年前的南京,儘管已經從國都變成了南都,但熱鬧依然。
  • 南京的明故宮,是北京故宮的前身,如今略顯荒涼!
    故宮是中國的標誌性建築,許多人不遠萬裡來到中國和外國都是為了欣賞它,這顯示了故宮的名氣。除了故宮,估計大家都很熟悉橫店影視城的故宮,按照我國故宮的比例1:1轉載。但其實中國還有一個故宮,也叫紫禁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興趣?
  • 曾經是世界第一宮殿的南京明故宮,為何只剩下一道殘景
    南京明故宮,又稱明故宮、南京紫禁城,是明朝首都應天府(南京)的皇宮。始建於元至正廿六年(1366年),明洪武廿五年(1392年)基本完工。歷時二十餘年,佔地面積超過101.25萬平方米,是中世紀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建築群,被稱為「世界第一宮殿」。
  • 怪象在明故宮屢現 揭開南京"百慕達"的真相
    經他這麼一折騰,明故宮光剩下空架子了。朱棣遷都北京後,南京就剩下一些太監看管了。明朝中期前後,明故宮發生了大火災,明故宮的前朝三大殿、內花園等先後遭火而毀。這是明故宮遭受的第一次浩劫。   明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崇禎上吊自殺後,小南明又遷都南京。但此時的明故宮破敗不堪,奉天殿已經化為塵土。後來,清軍佔領了南京,清軍將軍、都統二署設在明故宮。他們在裡面肆意折騰,明故宮就剩下大致輪廓了。
  • 怪象在明故宮屢現 揭開南京「百慕達」真相
    經他這麼一折騰,明故宮光剩下空架子了。朱棣遷都北京後,南京就剩下一些太監看管了。明朝中期前後,明故宮發生了大火災,明故宮的前朝三大殿、內花園等先後遭火而毀。這是明故宮遭受的第一次浩劫。  明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崇禎上吊自殺後,小南明又遷都南京。但此時的明故宮破敗不堪,奉天殿已經化為塵土。後來,清軍佔領了南京,清軍將軍、都統二署設在明故宮。他們在裡面肆意折騰,明故宮就剩下大致輪廓了。
  • 南京紫禁城將完整展示:消失的明故宮
    有人甚至會發出這樣的質疑:南京曾經真有規模宏偉的皇宮?這座皇宮是什麼樣子?它又是怎樣被毀的?現代快報《發現》周刊記者採訪了著名明史專家馬渭源,和您聊聊明故宮裡那些鮮為人知的事。明朝萬曆年間,已經遊歷過世界上許多地方的西方傳教士利瑪竇來到南京,他參觀了明故宮後,曾發出讚嘆:「我還沒有見過世界上哪個國家的皇宮像南京的明故宮這樣雄偉!」可惜,這座皇宮現在已經看不到了,當時的明故宮是什麼樣子呢?
  •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明故宮遺址公園訴說南京的過往
    如今的南京已經是國際化大都市,這次去南京主要的目標是明故宮,也許大家對這座遺址並不是很熟悉,說到故宮是對北京的熟悉,但其實明故宮是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的皇宮。但曾經的威武莊嚴已經不復存在,有的只是遺址了。如今的明故宮遺址公園並不是當年的宮殿,而是一座仿古建築,有著金色的琉璃瓦和紅色的柱子還有漢白玉龍紋路。
  • 南京|玩轉總統府+明故宮
    總統府 明故宮南京總統府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現已成為中國最大的近代史博物館。總統府是民國時期中國政治軍事的中樞、重大事件的策源地,是近代中國歷史的重要見證。南京總統府不僅歷史顯赫,而且還是一座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築,因其獨特的風格、優美的景色成為了南京遊的必遊之地。明故宮是明初三朝皇宮,其建築宏偉,氣勢巍峨,沿中軸線布局的方式開創了明皇宮的設計先河,成為北京故宮的藍本。
  • 明故宮撞邪
    南京明故宮又稱小故宮。很多外地人只知道中山陵、總統府什麼的 ,卻不知道、明故宮、朝天宮等一些地方。
  • 南京明故宮遺址保護之辨
    近日,在南京明故宮遺址公園概念性規劃設計方案國際競賽中,東南大學規劃方案勝出。當地文化部門稱《南京明故宮遺址保護總體規劃(2012--2032)》方案將不搞假古董,但也表示方案考慮午門加頂、復建東北角樓。明故宮遺址如何保護,引起媒體和市民的廣泛關注。
  • 先後經歷了5次災難,南京明故宮,如何毀得乾乾淨淨?
    說起北京故宮,相信大家可能都去過。北京故宮是明清兩朝皇帝居住和辦公的地方,原名紫禁城。是明朝永樂皇帝建造的,先後用了將近20年時間。其實南京曾經也有一座故宮,規模雖然不如北京故宮,但是也算雄偉壯觀。但是南京故宮先後經歷了5次浩劫,現在僅僅留下了一些遺址。
  • 南京的明故宮為何沒有保存下來?什麼時候被破壞了?
    歷史上的南京故宮有三次大的破壞導致毀滅,一是清初為了平定江南地區,滿清軍隊佔領南京城,為了將其改為駐防城,大規模的拆建、破壞;二是晚清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為建天王宮殿,再一次東拆西建,幾年後湘軍攻陷南京,戰火吞噬了剩下的皇城;三是1927年蔣介石定都南京後,為了城市建設,拆除了僅剩明皇宮的石料、磚瓦,用於鋪路和南京城內的修建,甚至在明故宮基址上修建了軍用機場,
  • 南京故宮又稱明故宮,曾作為明初三朝皇宮,如今卻變成了這般
    從南京博物院出來步行近一公裡就又是一處免費的遺址公園,朱元璋定都南京後興建明皇宮,這裡就是北京故宮的藍本,從復原圖上看可知當時這座宮殿有多麼龐大且壯觀。只可惜後來因為歷史風化和戰爭原因,除了地下埋藏的石構件基礎外,地上建築已不復存在北京的故宮就是以 南京 故宮為藍本修建的,形制基本一致。昔日帝王的宮殿已經蕩然無存,原址上建起了供人民娛樂的公園,只有那草坪上散落著的巨大柱礎還在訴說著往日的輝煌。明故宮舊址實行公園制,是不需要門票的。自午門徒步入內,可見磚牆頹圮、青苔斑駁,足有古都重遊、孤城遲暮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