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虎山遺址為明城牆工程採石場 鑿痕清晰(圖)
老虎山遺址為明城牆工程採石場 鑿痕清晰(圖) 2014-10-10 08:02:46記者昨天了解到,此處遺址被確定為明代採石場,而且是為明外郭城的工程,提供條石等建材。此類遺址在南京範圍內也是首次發現。 現場直擊>> 山壁上600年前的鑿痕清晰可見 採石場遺址位於老虎山北麓山腳的下燕路路邊。
-
南京老虎山兩炮臺遺址因施工被埋 已被挖出(圖)
南京老虎山兩炮臺遺址因施工被埋 已被挖出(圖) 2015-01-12 08:09:56張可 攝 2015年我們將迎來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然而,目前南京境內還有很多抗戰遺蹟得不到有效保護。日前,鼓樓區老虎山上的兩處炮臺遺址,就因附近施工被黃土掩埋。揚子晚報記者調查發現,炮臺遺址因尚未公布為文物,故無標示,被施工人員忽視。有學者呼籲,老虎山炮臺保護完好,應該儘快制定規劃保護。
-
南京六合古城牆被發現往事:滁河中發現城牆牆基
明崇禎九年,六合地方政府重建夯土城牆,建成的城牆周長1323.6丈,高2.5丈,垛口多達1647個,大致上呈正方形,城外有護城河。提起南京的明城牆,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始建於明代初年、由朱元璋親自修建的南京都城城牆。要說起六合也有明城牆,可能除了文物專家,很少有人聽說過。「六合的明城牆2015年初就要對外開放了。」
-
未來南京可夜登城牆賞美景
通濟門曾是南京明城牆最有特色的城門之一,在明代,和聚寶門(現中華門)、三山門(現水西門)同屬規格最高的3座內甕城城門。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耿樸凡 鹿偉 建通濟門遺址公園,對中華門加固消險 南京明城牆是現存世界上最長、規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城市城牆。南京明城牆始建於1366年,包括京城城牆和外郭。
-
南京六合明城牆修復完成將開放 曾經長滿雜草(圖)
南京六合明城牆修復完成將開放 曾經長滿雜草(圖) 2014-11-15 13:36:32來源:南京晨報作者:責任編輯:宋宇晟 「六合旅遊」的一條官微昨天被廣泛轉發,記者昨天聯繫到了六合區滁河環境整治指揮部負責該項目的鬱先生,了解到了六合這段「百米」城牆的前世今生。 前世 因作為糧倉的圍牆,這段城牆才難得保存下來 提起南京的明城牆,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始建於明代初年、由朱元璋親自修建的南京都城城牆。
-
南京明城牆郭城姚坊門現雛形
記者昨天從棲霞區獲悉,明外郭十八座城門之一的姚坊門遺址公園一期目前已基本建成,將於今年年中免費開放。據介紹,姚坊門即人們熟知的棲霞區堯化門,它曾是南京明城牆外郭城的十八座城門之一。在清光緒年間,英國人修京滬鐵路時將姚坊門誤譯為堯化門,所以此名沿用至今。
-
西安明城牆保存好,南京城牆規模大,遊客:北京城牆不忍直視!
每次我去西安旅遊時,都甘心情願花上54塊錢(每人)登上西安明城牆(1370年始建,1378年竣工)一遊:或在上面看一場燈會,或蹬著單車在城牆上騎一圈(周長13.7公裡),或者只是單純待在城牆上感受一下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位於江蘇省會南京的古城牆,同樣很厲害。
-
西安明城牆保存好,南京城牆規模最大,遊客:北京城牆不忍直視!
首次去這三座城市旅遊的遊客,總會有許多人想登上古城城牆一遊。而現實的情況是,西安和南京兩地還保有古城城牆可以登上一覽,而北京的明城牆幾乎所剩無幾!南京明城牆以現存25.1公裡的長度(僅計算「京城城牆」段),一舉成為「全世界最長,中國境內規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明代城垣。登上南京明城牆,遊客不僅可以觸摸到數百年前真實的歷史遺蹟,還能站在古城牆上眺望玄武湖、紫金山、雞鳴寺、大報恩寺等一大批著名旅遊景點、景觀。
-
明皇宮遺址商業開發?回應:沒發現有保護價值的東西
尤其是在該地塊的西南部發現了南朝、明代磚井各一處,還發現了疑似明代皇城西牆一段。 南朝井平面為七邊形,井底鋪有木板,並圈用青磚側立砌成,磚側面為蓮花紋及菱形方格紋。明代井平面為圓形,井底鋪有木板,深5.6米,井口有石質井欄,磚砌方形井臺,井圈用楔形磚錯縫順砌而成, 白灰粘接。 發現的皇城西牆讓他們最為驚喜,從近西安門處向南延伸到瑞金路,連續分布。
-
南京明城牆沿線城市設計出爐 城牆成觀景平臺(圖)
由規劃局組織編制,東南大學擔綱設計的《南京城牆沿線城市設計》近日出爐,它制定了我市明城牆沿線涉及交通、綠化、環境整治、觀覽等整合設計的指導性思路。我市明城牆共長35餘公裡,現存25餘公裡。主持這份城市設計的東南大學教授陳薇說,南京的明城牆獨具特色,本城市設計就是要挖掘城牆建設之初的創意及其承載的價值,讓城牆與山水城林融為一體的特色凸顯出來,給市民和遊客看得見風景的城牆。 最大限度凸顯建設之初的創造性 「與中原地區方正的城市不同,南京的城牆順應山水地形而建,與城市的山水融為一體,跨山越河,曲折逶迤,盡顯創造性。」
-
南京:老虎山棚戶區變臉「綠地」
在南京城北有一座山叫老虎山,這兩天,圍繞老虎山東北一側,最後的違建被拆除。今年春節前夕,這裡將變成綠地景觀,對市民開放。 今天,記者來到南京老虎山的東北側,大量違建已經被拆除,變成一堆堆廢墟,這裡曾是南京鼓樓區最後的棚戶區。棚戶房屋面積達2.4萬平方米,其中有5700多平方米的違建和1.5萬平方米的失地農民自建房。棚戶區拆遷後,老虎山綠地遊園項目已於今年8月啟動,記者在現場看到,東側地塊的綠地建設已全面展開,入口設計為景觀通廊,引導遊人上山遊覽。
-
南京被指在明皇宮遺址上搞商業開發 官方回應(圖)
南京被指在明皇宮遺址上搞商業開發 官方回應(圖) 2015-09-10 09:09:14報導中指出,被稱為「世界第一宮殿」的南京明故宮,在其皇宮遺址西南角地塊,一個總投資額達200億元的商業地產項目,正在開工,而該地塊很早就發現了皇宮西牆牆基,卻並未將其公布為文物。針對這樣的質疑,昨天下午,南京市文廣新局進行了一次新聞發布會,回答了若干問題。 到底發現了什麼?
-
南京老虎山發現古人類遺址
在老虎山腳下,十幾個工人正在坑道裡挖掘,南京博物院的考古人員也在現場認真的做測量登記工作,在開挖的九個坑裡發現有疑似石桌和石櫈,還有排水石槽,坑深大約5米,土層泥土分別有6種以上的顏色,清晰可見,據現場民工講,挖掘時還發現了許多遺骸。
-
南京棲霞發現明代大官窯 據說曾有72個饅頭窯
南京棲霞發現明代大官窯 據說曾有72個饅頭窯,窯匠偷懶被朱元璋嚇得全跑光 蔡震 城磚,又稱官磚,也有稱「稅糧磚」,是明初建造南京都城工程中一項最大的建材。近日,棲霞區文化局在攝山鄉官窯新村一帶發現了一座明代官窯群遺址,傳說這裡曾有72個饅頭窯,城垣專家稱,這是目前為止江蘇發現的唯一一座明城磚窯址。這一發現,澄清了從外埠調派窯工來南京燒磚的不實說法。
-
明代皇宮範圍確認 南京「金水橋」已面目全非
今天,揚子晚報提前為您送上這張最新、最細的南京明故宮「古今對照圖」。有了這張圖我們不會像康熙那樣茫然,耳熟能詳的長安街、金水橋、乾清宮在哪兒,均一目了然。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可 文/攝 考古進展 明代皇宮範圍確認 只差一道門兩面牆 所謂「皇宮」,就是皇城和宮城的合稱。明朝南京有4層城牆:外郭城、應天府城(今天的南京城牆)、皇城、宮城。
-
南京明皇宮遺址遭遇商業開發
至少在9年前,南京市文物部門就在該地塊內發現了明代皇宮西牆的牆基,卻從未向社會公開過這項重要的考古發現,也未將其公布為文物。反倒是中航科技城在其官方網站中突出強調了這一點。這家房地產公司在其文案中寫道,該項目是「皇城內的風水寶地」。
-
南京城牆磚上發現來自明代的貓狗腳印
貓狗在城磚上留腳印 明城牆是南京的文化名片,雄偉壯麗的城牆由一塊塊專門燒制的城磚組成。很多人都知道,這些城磚來自明朝初年的全國各地,由不同的府州縣燒造。其地名信息以銘文的形式留在了城磚上。有趣的是,城磚上除了銘文,竟然還有別的「東東」。 南京文物愛好者王林,就酷愛研究城牆,經常拿著相機,去尋找各種有趣的銘文。
-
90多座窯充滿科技感,考古還原南京城牆磚燒制過程
現代快報訊(記者 胡玉梅 李鳴)南京作為大明王朝的國都,歷洪武、建文、永樂三朝50餘年。明太祖朱元璋聚全國之力,歷時28年完成了南京城宮城、皇城、都城、外郭四重城垣的建設,可謂「高堅甲於天下」。據學者統計,南京城牆耗費城磚數億塊。這麼多高規格、巨量的城磚,是在哪裡、如何燒製作的?
-
明代官窯、御用漁船、西式火炮 揭秘南京城牆博物館「看家寶」
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供圖 深山老林「搬」來明代饅頭窯 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於2015年正式啟動文物徵集工作,經過3年多的努力,一大批散落於民間、深埋於地下的重要文物藏品陸續匯集入藏。「塊頭」最大的一件,是從江西黎川縣「搬」來的一座明代磚窯。
-
高淳古城牆 使用南京明城磚
六合、浦口的城牆是什麼樣?「老南京」帶你去尋訪了一遍。最近,「老南京」版陸續刊登文章,介紹歷史上南京遠郊幾個區曾有過的明清城牆遺址。今天,我們帶您去探訪高淳和溧水的城牆遺址。高淳歷史學者濮陽康京告訴記者,這「迎薰門」的確是城門的名字,也是高淳古城牆留存至今的唯一印記了。高淳建縣,始於明代弘治四年(1491),以溧水西南七個鄉設置高淳縣,縣城定在淳溪鎮。南京師範大學王志高教授告訴記者,高淳縣設立的最初幾十年內,高淳縣城是沒有城垣和城門的。嘉靖五年冬的一個晚上,發生了一件糗事,高淳縣的縣署錢庫竟然被盜賊洗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