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借疫生事會害慘島內經濟

2020-12-26 中國新聞網

  臺灣當局近日將今年GDP成長率預測下調0.35個百分點至2.37%。從表面上看,下調是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其實事情遠沒有這麼簡單。島內業者及專家看得非常清楚,若只是受疫情影響,當兇險一時的疫情過去,慣常的經貿活動很快就能恢復;若是受政治對抗影響,經濟所受的傷害勢必將進一步擴大,甚至會是不能承受之重。

  這種逆耳忠言,臺當局不是不了解,但他們會聽得進去嗎?有人說,單純的新冠肺炎疫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借疫情散播「政治瘟疫」,這可是比病毒更狠毒的事。沒錯,如果藉機「抗中」、以疫謀「獨」玩過了頭,導致兩岸交流全面倒退、臺海局勢持續緊繃,才是臺灣經濟面臨的真正風險。

  甩 鍋

  桃園市勞動局近日證實,經營了21年的老牌餐廳儷宴美食館將縮編,58名員工辭退23人。臺灣媒體報導說,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在島內延燒,類似事例不止一樁,有酒店業者一口氣被退訂400餘桌春酒訂單,夜市攤商業績減少三到五成,觀光旅遊產業更首當其衝成為重災區。

  面對這種情況,「完全執政」的臺當局理所當然要出臺幾項應急措施,以圖堵住悠悠眾口。問題是,從社會各界和媒體反饋看,他們並沒有覺得政策毛毛雨有多麼解渴。讓人印象更深的,反而是臺當局藉助疫情的一系列政治操作,指手畫腳,口水橫飛,讓人嘆為觀止。

  疫情發生之初,臺「行政院長」蘇貞昌上來就胡言,「中國武漢疫情害慘全世界」。當世衛組織正式命名新冠肺炎名稱之後,蔡當局卻依然堅持稱呼為「武漢肺炎」,公然違反世衛組織規定的地域歧視原則,背後有不能明說的小九九,那就是把鍋甩給對岸——要怪疫情「害慘」臺灣,責任不在「完全執政」的我這邊!

  一旦民意被撩撥起來,藉機「抗中」自然是水到渠成。原本外界以為,兩岸可以通過共同抗疫緩和雙方關係。大陸方面已首先釋出善意,接待臺灣專家到武漢考察疫情。不料民進黨當局非但不領情,反而趁疫情大打「政治牌」,先是謊稱「不參加世衛會議,就無法獲得疫情信息」,後又企圖借撤離湖北臺胞、是否允許陸配子女入境等多個事情上搞小動作。

  謊話連篇,推三阻四,完全是以疫謀「獨」的政治考量,置基本人道主義於不顧。「臺獨」早就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可某些人就是不死心,老想死灰復燃。從這角度看,以疫謀「獨」確實是一場比病毒更毒的「政治瘟疫」。

  這種「瘟疫」若散播開來,將給島內經濟和兩岸交流帶來地動山搖的戕害。

  遮 掩

  有人早就看穿了民進黨當局真面目,說他們是「搞經濟一塌糊塗,玩政治龍精虎猛」。這真是形象的確論。說到拼經濟,甩鍋給大陸也是無奈之舉,因為最初劇本不是這樣寫的。臺當局「國發會副主委」鄭貞茂不久前言之鑿鑿地說,臺灣防疫審慎得體,所以不認為疫情會對臺灣經濟產生任何影響。

  粉飾太平的牛皮很快就被戳破了。為了遮蓋自己的執政無能,只能硬著頭皮自己打圓場。當局有關部門出面說,目前股市、金融面仍穩定,與大陸競爭廠商有轉單效益,加上宅經濟的發展,今年各季度GDP、民間消費都不至出現負增長,衝擊不會像SARS那麼大云云。

  問題是,如果影響真可以輕描淡寫,為何臺「主計處」下調今年經濟增長率?為何預測第一季島內經濟增長只有1.8%、為近15個季度以來的新低?為何島內華航主管減薪10%、長榮航空鼓勵員工休假?如果不是粉飾太平,那就是漠視民瘼,島內執政者又該當何罪?

  當然,民進黨當局玩政治確實無愧於「龍精虎猛」四個字。政治戲碼很快就改編好了,除了給自己塗脂抹粉,抹黑抹紅對手也是拿手利器。尤其是禍水外引,通過甩鍋轉移視線和焦點。

  兩手抓,貌似兩手都很硬。其實背後是束手無策而已。給島內經濟真正紓困,要拿出執政為民的真本事,靠選舉的甜言蜜語不行,靠鼓動民粹加持不行,靠指責大陸甚至謀「獨」「抗中」更是南轅北轍。

  正是基於這樣的判斷,臺灣業者憂心忡忡。大家最擔心的是,今年兩岸關係不僅沒有緩和跡象,在民進黨當局的操弄下,恐會進一步惡化。即使疫情結束,但兩岸人員往來並不會明顯增加,島內與旅遊相關的眾多行業仍難恢復昔日的榮景。

  埋 單

  臺灣經濟面臨的最大困境,是民進黨當局無意改善兩岸關係,反而往激化、對立的方向走。不承認「九二共識」,放著現成的兩岸和平紅利不要,誣衊大陸惠臺政策為「統戰」,果不其然,經濟民生難以改善,反而有些領域搞得一塌糊塗。

  「政治瘟疫」上身,其強大的慣性很可怕。民進黨當局利用疫情,第一時間就與大陸切割:禁止口罩輸出,單方面關閉「小三通」,禁止陸配子女入境。某些政客和「臺獨」勢力瘋狂叫囂,恨不得跟大陸立馬脫鉤才好。但現實是,大陸經濟因疫情而受衝擊,臺灣又怎能獨善其身?

  兩岸和香港、澳門航線都是臺灣航空業最賺錢的航線,佔華航客運營收22%、長榮航空約16%,如今相關航班已取消七成,載客量比去年12月銳減超八成。無源之水難存活,臺灣航空業陷入「寒冬」。窺斑知豹,設想一下,如果兩岸關係真正冰封,經濟完全脫鉤,島內經濟要面對什麼?

  更何況,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聯繫密不可分,豈會讓螳臂來擋住滾滾車輪?政治對抗,最終要靠經濟民生埋單。這筆帳,對島內合算否?

  數據是不會騙人的。目前臺灣對大陸出口貿易依存度達到41.2%,臺灣對大陸每年貿易順差近800億美元,如果少了這個市場這個順差,臺灣會怎樣,兩岸都很清楚。

  去年8月停止的陸客赴臺個人遊政策,在當前環境下,要恢復恐怕遙遙無期。將滿十年的ECFA,早收清單島內享有800多項優惠,一旦中止或變相中止,又是何種局面?中國國民黨嘉義市議員傅大偉指出,一旦到期不續籤,臺灣地區的經濟將會受到無法消化的衝擊。再說,兩岸關係不好,臺灣想加入區域貿易協議,更是駱駝過針眼,難上加難。

  如此種種,可以列舉的依然很多。「脫鉤」,脫的起嗎?民進黨當局以疫謀「獨」,藉機「抗中」,是要把島內經濟往ICU裡送嗎?「龍精虎猛」固然是好,但如果用力過猛操作不當,在鼠年裡畫虎不成,甚至惹翻兩岸民意,導致人人喊打,就不大妙或者大不妙了。

  本報記者 任成琦

相關焦點

  • 評論:臺當局借「臺布斷交」對抗大陸必然落敗
    5月24日,臺當局「友邦」布吉納法索宣布與臺灣「斷交」,讓臺當局倍感尷尬。26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同布吉納法索外長巴裡籤署《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布吉納法索關於恢復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決定即日恢復兩國大使級外交關係。
  • 臺灣疫情出現反彈,臺當局:臺灣有460萬劑疫苗
    前些日子,臺灣地區自吹在防疫中堪稱「奇蹟」,已經連續半年多的時間沒有新增的本土案例,這使得臺灣民眾的生活並未因為疫情而受到太大的影響,甚至連經濟都出現持續增長的情況。這也難怪民進黨當局以此為榮,在國際上哄抬「借疫謀獨」的輿論。但近日,據臺灣《中國時報》最新報導,臺灣地區的疫情出現罕見爆發,9天增加了61名境外移入個案。
  • 蔡英文「以疫謀獨」,借疫情加入世衛組織,是不可能得逞的
    蔡英文蔡當局借著疫情,想重新加入世衛組織,打錯了算盤蔡當局借著疫情,希望加入世衛會,世界衛生組織的大會有明確的規定,只有獨立主權的國家才有資格參加世衛組織眼下蔡當局借疫情大肆炒作,想重新加入世衛組織,但顯然是打錯了算盤,蔡英文執政以來所作所為,導致兩岸關係不斷惡化。
  • 臺當局想過自己會有今天嗎?島內統派人士輪番出手
    就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蔓延之際,臺當局再次充當美國政府的馬前卒,與美國「一唱一和」。不久前,美國總統川普指責世界衛生組織抗疫不力,而當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4月8日回應有關外界批評時更是透露,早在兩三個月前,臺灣島內就有人已對其發動人身攻擊和種族侮辱,還直接點名民進黨當局也牽涉其中。對此,臺當局發出聲明狡辯,稱譚德塞的說法是「莫須有」,表示強烈遺憾與抗議,並要求譚德塞道歉。如今,臺灣島內統派人士紛紛出手,怒斥臺當局。
  • 菲律賓連夜發布公告,臺當局秒被打臉
    而就在10日傍晚,臺當局還信誓旦旦地向民眾保證菲律賓不會對臺灣實施禁令,此事隨即在島內掀起軒然大波。抵達島內後旅客們疲憊不堪,經濟損失也都好幾萬元(新臺幣)。臺「中央社」11日稱,島內三大旅行社統計顯示,目前團體部分約有500名旅客仍滯留菲律賓。臺觀光局稱,截至11日上午11時,在菲律賓的臺灣旅行團有21個,旅客約542人;2月25日前,因受菲國禁令影響的旅行團及旅客約有83個團1680人。有臺灣旅遊業者表示,目前正值旅遊淡季,影響應該不大。
  • 日月光"賣身" 臺企盼當局放生
    日月光集團董事長張虔生:日月光集團借大陸人才做強一、求售原因直指臺當局赴大陸投資限制    臺媒指出,日月光求售臺當局遲遲不鬆綁登陸投資百分之四十的上限,一拖數年,多少企業發展的青春歲月都被耽誤。再說,民進黨以意識形態治理臺灣,已使得臺灣股市變成雞肋,經營者沒有成就感,投資者亦食之無味。有宏圖的企業家,只能選擇退出。    【臺灣當局規定】島內大企業對大陸投資不得超過淨資產40%,資產在50億至100億元新臺幣的企業不得超過30%,資產在100億元新臺幣以上的不得超過20%等。
  • 2020年民進黨當局謀「獨」綜述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背景下,美國加大打「臺灣牌」力度,臺美勾連升級。民進黨當局甘當美國棋子,極力「以疫謀獨」「倚美謀獨」,插手香港事務,對兩岸關係危險挑釁動作頻頻,臺海形勢更加嚴峻複雜。一、極力「倚美抗陸」,謀求「與陸脫鉤」(一)臺美勾連程度過去40多年以來前所未有。
  • 臺當局借疫情搞政治操弄全面禁大陸人入境遭斥
    臺當局借疫情搞政治操弄全面禁大陸人入境遭斥 2020-02-07 08:03:12 參與互動   臺當局借疫情搞政治操弄全面禁大陸人入境
  • 民進黨當局通往WHA之路的正確方向,在大陸不在美國
    臺灣地區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必須按照一個中國原則來處理,但民進黨當局自四年前上臺至今,拒不承認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破壞兩岸關係,導致兩岸雙方無法在「一中」原則的前提下,就涉臺參與國際組織活動作出安排。臺灣無法參與世衛組織,責任完全在於民進黨當局自己。  尤為諷刺的是,今年美國大張旗鼓地「挺臺」參加世衛大會,但不過是狗吠火車。由此再次證明了臺灣地區通往世衛大會的路在北京,不在華府。
  • 民進黨當局賣臺求榮,臺灣經濟準備好了嗎
    民進黨當局先大聲問問自己,臺灣經濟,真的準備好了嗎?「臺灣未來也將每周提供10萬隻口罩給美國。」近日,民進黨當局外事主管部門負責人吳釗燮作出如是表態,迅速引發公憤。這些政客真正關心的,只有一己之私,所以變著法兒地「賣臺求榮」。臺灣是美國棋子,但如今的臺海局勢早就不由美國的態度主導了,一眾「臺獨」分子除了在虛妄的想像裡高興一會,根本嘗不到什麼甜頭,昔日的「小龍」已近淪為「小蟲」,可悲可嘆。有人曾評價民進黨當局,「心思跟地盤一樣小,政客比病毒更毒!」透過這一番操作,我們是見識到了。
  • 臺當局想穩住巴拉圭,有點懸
    巴拉圭近來就讓民進黨當局驚出一身冷汗。巴拉圭參議院日前投票表決要求和臺灣「斷交」,以25票反對、16票贊成遭到否決。臺灣致理科技大學拉丁美洲經貿研究中心研究員楊建平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中國大陸的「防疫外交」不能說沒有效果,尤其拉丁美洲24個國家已收到大陸的醫療物資,美國對自己疫情自顧不暇,也沒有看到對「後院」國家,提供任何抗疫協助。
  • 菲律賓「臨時旅行禁令」打擊臺當局
    而就在10日傍晚,臺當局還信誓旦旦地向民眾保證菲律賓不會對臺灣實施禁令,此事隨即在島內掀起軒然大波。臺觀光局稱,截至11日上午11時,在菲律賓的臺灣旅行團有21個,旅客約542人;2月25日前,因受菲國禁令影響的旅行團及旅客約有83個團1680人。有臺灣旅遊業者表示,目前正值旅遊淡季,影響應該不大。臺當局對「菲律賓禁令」反應強烈。臺「外交部」11日稱,菲律賓各部門未進行完整溝通,衛生部門就片面做出決定,「讓人遺憾」。
  • 臺灣旅遊業面臨寒冬,臺當局卻在落井下石
    民進黨當局「反中」的意識形態自疫情發生後不斷作祟。目前民進黨當局還未允許大陸民眾赴臺,民進黨當局的做法就是一邊說做為了疫情防控工作而禁止大陸民眾返臺,另一邊外籍人士已經可以申請來臺。大陸旅客一直在臺灣地區旅遊業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民進黨當局這些政策影響下,今年的來臺旅行的陸客為零,這對臺灣地區旅遊業是一個很大的「打擊」。旅遊業沒競爭力就退場?臺灣旅遊業面臨寒冬,臺當局卻在落井下石。
  • 越南旅行團152人脫團 臺當局倒行逆施自殘自傷
    臺「觀光局」證實,近日有越南旅行團153人入臺後跑掉152人,只剩光杆領隊。這種百餘旅客「集體跑光光」的紀錄,舉世罕見,怎麼就被臺當局趕上了?一句話,自作孽不可活。民進黨上臺後,為了在經濟上疏遠大陸,強推「新南向」政策,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旅遊新南向」。臺當局去東南亞國家砸錢推廣,給免籤給優惠,確實爭取了一些東南亞旅客。
  • 臺當局趁機狠打藍營縣市長?港媒:因為忌憚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執政縣市拉高防疫規格卻意外挑起與民進黨當局之間的衝突。香港中評社發表評論員林淑玲文章指出,高雄市長韓國瑜要求對一線醫護進行普篩,以及藍縣市「封城兵推」都遭到綠營嚴加批判,突顯民進黨對國民黨還是有所忌憚。蔡英文拿到817萬票連任後,因兩岸關係、臺灣經濟接下來都有大難題,並沒有那麼從容篤定。
  • 廈門金磚會議對臺當局意味著什麼?
    與金門縣政府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臺灣當局,蔡英文當局上臺後,不承認「九二共識」又提不出可替代的論述,兩岸關係陷入僵局。蔡當局力推繞開大陸的「新南向」政策,雖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但是相關戲份做得很足。
  • 兩岸經濟增長,臺當局:大陸根本離不開臺灣
    從會議數據中不難看出,臺灣地區之所以能在疫情期間維持增長的經濟狀況,很大的原因來自大陸。如果沒有大陸,臺灣地區的經濟增長將難以實現。但是臺灣陸委會卻認為,從臺灣地區的「出口額」能看出,大陸非常依賴臺灣地區「出口」的商品。
  • 海峽兩岸媽祖宮廟攜手抗疫 連線祈福
    海峽兩岸媽祖宮廟攜手抗疫 連線祈福   兩岸同胞血濃於水,疫情隔不斷手足之情。今天(16日)上午,由湄洲媽祖祖廟和臺中大甲鎮瀾宮、臺灣媽祖聯誼會共同發起舉辦的"天佑中華 祈福武漢--海峽兩岸媽祖宮廟攜手抗疫線上祈福"活動,分別在"媽祖故裡"福建湄洲島和臺灣臺中同時舉行。
  • 臺灣經濟日報:臺當局救經濟 打底該靠誰?
    臺灣經濟日報:臺當局救經濟 打底該靠誰?》17日社論表示,臺「主計總處」上周公布最新經濟預測,將今年GDP成長率大幅下修至1.56%。此一說法似乎把搶救GDP的主要責任推給「央行」,但臺灣是小型開放經濟,「央行」匯率及貨幣政策很難操之在己,能夠承擔多少責任,很難樂觀以對。  文章摘編如下:  從各種跡象顯示,GDP成長率預測值腰斬,恐怕還不是最壞情況,因為內外大環境都還在持續惡化中:就外部而言,世界主要經濟體包括美、歐、日、中國大陸成長皆不如預期。
  • 2020年臺灣經濟:民進黨當局「不能說的秘密」
    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 題:2020年臺灣經濟:民進黨當局「不能說的秘密」新華社記者查文曄 黃揚 鄧倩倩盤點2020年臺灣經濟,人們有不少問號。全年經濟增長率比預期小幅上調,臺灣突破「悶經濟」了嗎?臺灣經濟表現中,什麼是民進黨當局「不能說的秘密」?民進黨當局鼓吹「親美遠中」,在經濟領域能實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