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識人術:人生過40歲還沒起色,謹記3字真言,助你平步青雲

2020-12-19 布一定通古

曾國藩識人術:人生過40歲還沒起色,謹記3字真言,助你平步青雲

每個人年少時,都會自命不凡,想著在以後闖出一片天地來,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卻發現自己越來越平庸,想要做的事很多,卻從來沒有實現過。

不過,暫時的平庸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就此隨波逐流,才會導致一生碌碌無為。

小時候曾國藩在家念書,一篇短短的文章,小曾翻來覆去的朗誦,可就是背不下來,當夜,正好有個小偷蹲在他家屋梁上,這小偷原本是要趁他讀完書上床睡覺,好偷點東西,可左等右等,小曾就是背不下來。

這位小偷忍無可忍,跳下來大罵:「這種笨腦殼,還讀什麼書!」罵完從頭到尾一字不落的背誦一遍,揚長而去!

雖然沒有天生的智慧,但是好在曾國藩懂得運用後天去逆天改命,他常常在半夜睡不著時,思考著官場的事情,手裡還捧著一本《智囊全集》,從裡面思考自己的過失並汲取營養。

這本《智囊全集》是明朝文學家馮夢龍編纂的,裡面有1000多個智慧故事,看完之後頗有啟發,適合反覆閱讀,增長人生的智慧,曾國藩把他當做「枕邊書」,大才子紀曉嵐也是日夜捧讀,感嘆不已。

看是一本小冊子,其實包含了先秦到明代的官場智慧,被稱為幾千年前的奇書了。

曾國藩從一名普通的耕讀少年,蛻變成一位把控滿清朝局的掌舵者,曾國藩在政治上取得的成功,得益於他從《智囊》中總結出來的3字真言,如果你意識到,並及時改正,人生之路才能走上坡。

一為「誠」

應表裡如一,任何的一切,都可以展示

曾國藩在平定太平軍後身居高位,當時的李鴻章,還只是曾國藩眾多門生之一。有次曾國藩組織門生商議政事,李鴻章遲到了很久才到場,會後曾國藩單獨留下李鴻章問其遲到的原因,李鴻章說自己生病才錯過了晨起。曾國藩聽後勃然大怒的說道:「誠」是曾家門生的首修,無「誠」之人不配做曾家門生。

李鴻章對此惶恐不已,才向曾國藩承認是自己貪睡。曾國藩對後輩李鴻章是十分欣賞的,所以才如此苦口婆心的教導,其實曾國藩早知李鴻章十分貪睡。曾國藩的誠字真言,對李鴻章的仕途影響非常大,這也是李鴻章後來能飛黃騰達的原因。

二為「謹」

要實實在在,說話需嚴謹,不能大假空

曾國藩是個非常謹慎的人,這也是他在官場中的生存之道。曾國藩在給弟弟曾國荃的家書中這樣寫到:「先靜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做事一定要謹慎,不可莽撞。

不僅是做事,說話做人亦是如此。曾國藩說:「群居守口」,在眾人面前,若是說話口無遮攔,那肯定會得罪人,萬一今後被人記恨,抓住把柄,到時候惹禍上身,後悔就晚了。

三為「恆」

作息有規律,生活有原則,處事需慎獨

曾國藩一直都有早起讀書、靜坐的習慣,就連行軍打仗時也是這樣嚴格要求自己。常人誰能做到?

恆心,是成功的捷徑,把一件小事做好很容易,但是堅持每天把一件小事做好,這就是成功者和普通人的差距所在。「人貴有恆」,只要肯堅持,一定能有所收穫和回報。

曾國藩是組建湘軍平定太平天國的晚清重臣,但實際上除了軍事上的才能之外,他還是一個非常懂得識人看人的大家,都說「為官必學曾國藩,千古智謀一奇人」。但凡後世人,汲取官場智慧,習得為人處世都繞不過他。

但是都離不開一位好老師:千古謀略第一書——《智囊全集》。

每當夜深人靜時,他都會反覆品讀這本書,最終成就了「千古一完人」的稱號。

智囊在手,萬事不愁

從小讀到老,汲取處事智慧,一生有收穫

這套書既是入世,又是出世。就像擁有一隊私人智囊團,一生都可讀,每次都有新的領悟。

小時候讀它,讀的是有趣的故事,跟著孔子、蘇軾經歷一番,學會為人處事,如何提升自己;

中年讀它,讀的是故事背後的道理,在兵家智謀中領會職場管理之道,識人用人,借勢而上;

老了讀它,讀的是道理背後的意義,如何修身養性,過的通達自在……

這樣的智慧經典,越讀越有味道,將聖人智慧熔煉於心,不止養出帝王將相的格局,更修得一顆豁然明心。

十個成功人士,九個都是有智慧、有情商的人。而這套書正是我們汲取智慧,提升情商的智囊。

萬達總裁王健林每年年初都會發表年度工作報告,每次在報告中他都會推薦一本書給員工,推薦過的書單裡便有這部《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是一本匯集了從先秦到明代的各種小故事的總集,在書中,作者馮夢龍將智慧分為上智、明智、察智、膽智、術智、捷智、語智、兵智、閨智、雜智十個類型,而每個小故事都充分體現了不同的智慧類型。

馮夢龍評價《智囊全集》說它:「天下無餘智」,普天下所有的智慧皆囊括於此。

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聰明才智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

我讀完之後,才發現很多人生的智慧,還有為人處世的技巧,這本書早就說透徹了!讀一讀就能學到很多智慧,還能輕鬆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想要讀的,建議大家讀一讀白話文版本的,因為文言文真的一般人很難讀懂!

上下兩冊智慧只需要75元,也就是兩包煙錢,就能受益終生!無論是自己讀,還是送給朋友,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點擊下方購買:

相關焦點

  • 曾國藩識人術:謹記這三條識人口訣,以心鑑人,看人一看一個準
    曾國藩說過:「寧可不識字,也要會識人。」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就算不識字,但是只要勤勞肯幹,就算做力氣活,也能養家餬口。但是一個人如果不懂得識人,哪怕自己再有本事,取得了成功,也可能會因為沒有防人之心,而被壞人算計,落入別人的圈套。
  • 曾國藩識人術:「心術不正」的人,身上有三個特徵,儘量遠離
    曾國藩說:擇友乃人生第一要義。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人生在世,要借他人的力量成就自己的事業。除了要交高人,還要學會遠離那些拉低你層次、消耗你能量的損友,要敬而遠之曾國藩識人術說: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3點就可以了。如何辨別君子與小人?
  • 曾國藩識人術:這兩種人可成「人中龍鳳」,不可小瞧
    晚清名臣曾國藩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千古獨有的識人斷人之法,其識人之準,至今仍備受推崇。曾國藩一生閱人無數,也用人無數,有統計說當時清朝1/4以上的官員都是他提拔任用的,就包括李鴻章,左宗棠等。民間有句俗語叫「曾國藩會識人,左宗棠會打仗」,此話一點也不假!曾國藩識人術告訴我們:這兩種人往往是人中龍鳳,千萬小瞧他們,因為他們往往能成大事。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
  • 老祖宗的識人術:謹記這三句口訣,以心鑑人,一看,一個準
    識人的時候,只有看透別人的內心,才能把人看準確。諸葛亮說過:「醉之以酒而觀其行,臨之以利而觀其節,授之以難而觀其忠。」觀察一個人醉酒、見利、經難時候的反應,最能看透一個人的內心。這就是諸葛亮這位老祖宗的識人術:謹記這三句口訣,以心鑑人,一看,一個準。
  • 和尚寫下十二字真言,助曾國藩起死回生,道出處世真諦
    殊不知在曾國藩處於人生低谷,重病垂死之際,一位和尚的十二字真言,讓曾國藩起死回生,重新站了起來。這句話就是廣為流傳的「敬勝怠,義勝欲;知其雄,守其雌。」據說這十二字真言,玻璃大王曹德旺極為推崇,無論身處什麼情況,他的辦公室一直掛著這十二個字,幫他一次又一次渡過難關。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生在世,有多少人在名利場中爭奪不休,甚至有不幸者還葬身在名利場之中。
  • 王陽明忠告:男人後半生的運勢,靠的不僅是金錢,應謹記三字真言
    做人做事其實都是一種修煉,人活在世上一輩子,就是一場修行,你用應付的心態完成你的一輩子,今天等明天,明天等後天,人生自然也會給你一個一事無成的結局。尤其是男人,一家之主,背上擔負著很重的擔子,可能前半輩子闖蕩在風雨中,但有的男人往往就是後半輩子開始轉折。
  • 曾國藩:這3招識人術,能辯天下偽君子,教你遠離小人
    曾國藩將一生當官心得寫在書中,教我們這3招識人術。昔日他用這三招與官場小人周旋做對,今日我把這三招分享出來,教大家識破小人謊言。學會之後,定能辯天下偽君子,教你遠離小人!1.軒冕而敬,偽也理解:「軒」「冕」指名貴的衣服和帽子,這裡比作穿戴富態的人。
  • 曾國藩識人術:識人用人,掌握這2點,一看一個準
    正所謂知人知面不知心,認識一個人不是一件容易事,還要判斷這個人值不值得相交,更是難事。人心隔肚皮,想要學得識人用人之術,不妨借鑑一下曾國藩的經驗,掌握這2點,一看一個準。有一次,有三個人前去投靠曾國藩,曾國藩還未回來,三人就在門口等候。曾國藩回來時,看到門口有三個人,就掃了三人一眼。然後跟管家說,左邊的人可用,但不能大用;右邊的人萬萬不能用;中間的人值得大用。
  • 40歲,人生分水嶺,拼的不是能力!曾國藩的五句話,助您大器晚成
    40歲,人生分水嶺,拼的不是能力!曾國藩的五句話,助您大器晚成大器晚成,用在曾國藩的身上是最適合不過了的!清朝人平均壽命在四十歲,可四十歲時才算是曾國藩人生轉折點,才真正意義上看懂這一社會發展,最後邁向聖賢之途!
  • 曹德旺:曾國藩的12字「藥方」,掛在辦公室50年,成就了我的一生
    每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在心中都會有一套思想準則指導自己的每一步行動,而著名的企業家、慈善家曹德旺也不例外,他就曾提過自己曾深受一本書的影響——《曾國藩全書》,書中的一段文字直擊心靈地觸碰了曹德旺的內心,那就是曾國藩的「12字藥方」。
  • 學習老祖宗識人術,記住這3句口訣,幫你看人一看一個準
    學習老祖宗識人術,記住這3句口訣,幫你看人一看一個準識人術,是一門古老的學問。例如《易經》裡說:「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孔聖人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以及莊子的「九徵觀人法」等等這些。
  • 袁天罡用一個字玩識人術,少一筆你首先想到啥字,那就是你的人生
    自古人們就對人的相貌很重視,發明了一套識人術。老子、鬼谷子、孔子、袁天罡等都是千古令人佩服的識人高手。俗話說「相由心生」,他們從面相,身材,行動等,就能看出一個人的心智和命運。以貌取人是社會的一種現象,在古代選拔人才時,在考察學問的同時,也要看這個人五官是否端正,所以在古代,人們對識人術非常重視。
  • 過了30歲人生還沒起色,銘記這三句「天條」,福氣自來
    人生到了三十歲的時候就會是一個分水嶺。有的人在此時不斷的奮鬥,最終成就了自己、而有的人未做出任何改變,自己的人生毫無改變,生活越過越不如意,直道自己慢慢老去的時候,才想起自己這一生都毫無成就,也沒有值得回憶的事情。鬼谷子:過了30歲人生還沒起色,銘記這三句「天條」,福氣自來。
  • 曾國藩教你「吃飯識人」,飯桌上如果有這種行為,其人萬不可深交
    晚清第一名臣曾國藩曾說過一句話:「寧可不識字,不可不識人!」曾國藩的識人之術實在是強大到可怕,他在與一個陌生人見一兩次面以後,觀察其外貌舉止,行為細節,就能知曉此人品性如何,是否可結交,適合擔當何職位。
  • 曾國藩教你幾招觀人術,學會之後如果身邊有小人,你就能及時發現
    說起古人的觀人識人之術,就不得不說說曾國藩的觀人術,其實「相由心生」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從曾國藩的觀人術中學幾招,如果身邊出現小人,你就能及時發現了。曾國藩認為:一看神骨,二看剛柔,三看容貌,四看情態,我看鬚眉,六聽聲音,七觀氣色。
  • 鬼谷子識人術:8個方法讓你一眼看穿人心,助你的人生越走越順
    鬼谷子,戰國時期人,兵家和縱橫家的鼻祖。他門下弟子無數,其中以蘇秦、張儀、孫臏、龐涓為翹楚,都是戰國時期傲視群雄的人物。鬼谷子精通識人術,他將畢生的識人經驗總結成八句口訣。能言善辯者一定是頭腦靈活,思維敏捷之人,也一定是對該事情了如指掌,深得其道之人。此法有時是很靈驗的,也是簡單易行的。三、諮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向對方拋出問題,讓他提出應對的計策,從而考驗他的見識和眼界。出色的人才,謀略是必不可少的技能,倘若有勇無謀,胸懷韜略之人必是見識廣博、視野寬闊之人,也必將是可塑之才。
  • 曾國藩12字識人口訣,是君子是小人一看便知
    在清朝的民間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曾國藩會識人,左宗棠會打仗,李鴻章會做官」。如果說到歷史上最功成名就的人有哪些?那麼「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一定排得上號,他在識人方面確實有極高的造化。都說曾國藩在識人方面是毋庸置疑地,有著獨特而高超的識人本領。那麼,君子與小人是怎麼樣的呢?君子和小人有何區別?曾國藩利用12個字輕鬆識人,是君子還是小人一看便知。
  • 《曾國藩家書》:以辦事能力識人,不遺餘力保舉賢才良才
    曾國藩帶過兵,當過官,所以練就了一身高超的識人用人本領。曾國藩用人有他的原則,那就是唯才是用,不任人唯親。他更看中的是一個人的能力和水平。這一原則在他用人過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黃南兄」名叫黃冕,字服周,號南坡,是湖南長沙人,早年在江蘇做過中低級的官員,由於辦事能力強而受到了林則徐的賞識。但由於他為官不太清廉,後來被罷官發配新疆,之後回到湖南成為了當地富商。作為商人,黃冕是很有政治敏銳性的,在曾國藩籌辦湘軍時,他帶頭捐贈巨款,並為曾國荃募集軍餉。
  • 曾國藩:人生體驗揭示的成長規律是:小習慣大素質,小訓練大成長
    曾國藩的資質並不高,出身也並不好,但他堅信,人人皆可以為聖賢,為了刺激自己,還立下了「不為聖賢,便為禽獸」的宏願大志。「志」為曾國藩一生提供了精神原動力,其聲名事業,便由一「志」字開始。「志」是追求人生目標的決心和信念,它決定著人生和事業的目的性,支配著實現目標的堅定性。
  • 曾國藩識人術:6個細節看出一個人的性格特點,一看一個準
    每個人都要在社會中生存,而識人就是其中必備的一個技能。晚清名臣曾國藩在進入官場後就是因為不懂識人為人技巧,最後才頻頻遇挫,所以他告誡後人「寧可不識字,不可不識人」。如果一個人真的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懂得少說話,這樣的人往往不輕易表露自己的真實情緒,話說得越多,洩露的信息也就越多,也更容易讓別人猜到你的真實情況。做事能屈能伸,會彎腰低頭的人,往往心有溝壑曾國藩說:少年不可怕醜,須有狂者進取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