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不久,小編特地奔著美食去了趟深滬(哎呀呀,就是廈門邊上晉江的那個「很好吃」的深滬,不是你們想的深圳+上海啦)。因為身邊住著一個來自深滬的鄰居,她幾乎每周都會捨近求遠到深滬買魚羹肉丸帶回廈門吃,自從聽她說了那句「出了深滬就沒再吃到過好吃的魚羹肉丸,那口鮮出了深滬就不是那個味了,其他地方都模仿不來的」,經不住「肉食誘惑」的小編便牢牢記下了深滬這個地方。
當了解到深滬有數不完的古早小吃後,胃裡的饞蟲終於忍不住了,決定前往深滬好好吃一回。在出行前,小編的鄰居重點推薦了東垵菜市場,交代去之前得做好餓得扶牆的準備,不然看到琳琅滿目的美食沒有足夠的肚量吃就只能眼饞了。小小的一個菜市場真有這麼「厲害」嗎,到底多好吃去了就知道。
深滬人的美食主場
堅守數十年的老味道
東垵菜市場是深滬的「老資歷」,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就由附近群眾自發形成,後逐漸成為深滬最大的綜合性菜市場,攤位數量多達數百個。
當我們來到東垵菜市場時,這個有著近30年歷史的老菜市場目前正升級改造為「東垵居海鮮農貿市場」,改造階段依然不影響深滬人對小吃的熱忱,各類小吃攤位、美食老字號依然鮮活。老闆自己就是最好的招牌,數十年經營著自己的老手藝,即便是沒有招牌的小攤點,都延續著深滬小吃的地道做法。
\ 01 拳頭母 /
拳頭母是深滬代表性美食,到了東垵菜市場當然得嘗嘗。沒吃過拳頭母的小夥伴一定會好奇,這到底是什麼?拳頭母其實是以豬瘦肉和豬肉筋製成的美食,約有拳頭般大小,初看只不過是變了形狀的加大號版肉丸,其實它的製作工序比肉丸更多了幾分心思。拳頭母裡多放了肉筋、肥肉和炸好的蔥頭或蒜泥及香菇,吃起來更加勁道。
深滬人最初把它取名為筋頭母,後因其形狀看起來像拳頭且閩南語發音與拳頭母近似,便漸漸以拳頭母的名字傳承下來。深滬張於達魚丸店的老闆說:「正宗的深滬拳頭母吃起來有筋有嚼勁,口感Q脆,吃完兩小時後打嗝都還會有肉香味。」
▲深滬拳頭母
在東垵菜市場的深滬陳氏真味可以品嘗到現做現煮的拳頭母,用竹籤從煮鍋裡串起熱氣騰騰的拳頭母,搭配老闆特調的糖醋醬恰是剛好,咀嚼時油花伴著肉筋在唇齒間彌散開來,每嚼一下都伴著鮮甜肉香。菜市場裡有不少攤位售賣拳頭母,在這家深滬陳氏真味可以吃到現煮現賣的哦。
帶路的深滬朋友還推薦了菜市場旁的深滬烽火臺水丸店,這也是當地人常光顧的老字號。逛吃當天正好遇到店裡師傅製作拳頭母,絞好的肉泥被裝在大瓷盆裡,店裡師傅一手拿餡一手拿木質擀麵杖,取餡握拳捏形後,擀麵杖順勢將成形的肉泥滑入水中,平均2秒便能捏好一個拳頭母,製作速度相當快。
到深滬買拳頭母,不妨認準有賣酥膏和鯊魚片的商鋪,這兩樣是深滬當地人才會的老手藝,在這樣的老字號裡買拳頭母準地道。深滬人常買了拳頭母直接串著竹籤蘸醬吃,他們還喜歡把拳頭母切成小塊當下酒菜,炒著吃、煮湯吃味道都很鮮美,大家有機會都可以試試。
▲通常在老字號才會售賣的酥膏和鯊魚片
\ 02 馬加羹 /
晉江深滬是個漁業重鎮,跟大海打交道的深滬漁民用魚做原料製作了許多美食,水丸(魚丸)、馬加羹、鯧魚羹等都是深滬特色小吃。東垵菜市場有一家老字號煙仔蚵仔煎,店裡的馬加羹可得嘗一嘗。
馬加羹,是閩南語馬鮫羹的發音,是一道以馬鮫魚為主要原料製成的美食。一碗馬加羹下肚仍意猶未盡,魚肉嫩滑、羹湯鮮甜,並且入口不會吃到魚刺。店家介紹到,在製作魚羹時他們會先將馬鮫魚去骨後再攪碎,加地瓜粉製作,湯底需要澱粉勾芡和魚肉一起熬煮,這樣湯汁才會晶瑩剔透、順滑鮮美,盛上桌前他們還會在羹湯裡灑上油炸蔥頭提鮮。
▲深滬馬加羹
在深滬,馬鮫魚還會被做成魚滑,但大多數深滬人更喜歡買打成近似泥狀的馬加羹回家調製地瓜粉煮羹湯,雖然更麻煩些,但魚肉更飽滿細嫩。一碗熱騰騰的壺仔飯配上一碗馬加羹湯,是深滬人最喜歡的搭配吃法。壺仔飯是將肉、蛋、香菇、海蠣幹、蝦米等配料與飯裝在陶罐中蒸煮的米飯主食,和馬加羹一樣都是深滬特色。
▲壺仔飯
深滬蚵仔煎的做法與廈門略不同,在煙仔蚵仔煎,店家製作的蚵仔煎菜多地瓜粉少,小蚵仔搭配高麗菜、蔥、蒜煎制,最後還會搭配甜蘿蔔絲去油解膩。店裡還有魚丸、醋肉、牛肉羹、酸辣湯等,味道也都很不錯。
\ 03 捆蹄 /
到了東垵菜市場還有一種叫捆蹄的美食。捆蹄其實是安海的特色小吃,但在深滬也同樣普遍,據說捆蹄和海折皮、豬舌頭、叉燒,是當地喜宴上不可或缺的四種拼盤。
在東垵菜市場的一個滷味攤上就有售賣捆蹄,攤位沒有招牌,但掛著的「捆蹄、鴨皮卷」的字牌頗為醒目,仿佛大老遠就在提醒食客們不要錯過了這道美食。
攤位老闆介紹到,捆蹄的傳統做法需要把帶蹄的豬前腳去除骨和肉,將醃製好的豬肉灌充後用竹條捆縛再進行蒸煮,這當中給豬腳剔骨的部分最為繁瑣,如今的做法普遍簡化,直接將豬肉和豬皮的結合,經過灌豬肉、縫豬皮、包紮捆緊等步驟就可以了。
▲滷味攤上的捆蹄和鴨皮卷
\ 04 鹹潤餅、甜潤餅 /
深滬的潤餅有鹹、甜兩種,同樣的潤餅皮,裹了不同餡料,變化出兩種不同口感的好味道。
來到菜市場鹹潤餅攤位時,老闆和老闆娘正忙活著包七八個潤餅準備去送貨。攤位上的小火鍋噗呲噗呲地滷著肉,肥瘦相間,香氣四溢,攤位上擺滿了胡蘿蔔絲、豆芽菜、包菜、碗豆、滷肉、豆乾、油煎蛋絲、花生和白糖等餡料。深滬的潤餅料下的足,同樣大小的外皮約包有廈門潤餅兩倍的菜量,吃到嘴裡真是大大的滿足。
▲攤位老闆娘正在包潤餅
▲菜市場內的翁氏潤餅菜也是人氣頗高的老字號
菜市場還有甜潤餅攤位,相比鹹潤餅配料的大陣仗,甜潤餅可就簡單不少,僅麥芽糖和花生沫便可。當我們在好奇麥芽糖是怎麼做為內餡被包進潤餅皮裡的時候,老闆利落地包了一個:麥芽糖被拉長變形後被剪成條狀,在潤餅皮上先鋪滿花生沫包,再把剪好的麥芽糖放在上面一起包捲起來。別小瞧了這條小小的甜潤餅,它可是多數深滬人眼裡的古早味。
\ 05 菜包粿 /
東垵菜市場的菜包粿攤位生意十分紅火,老闆娘接過身後的搭檔現做的菜包粿放入油鍋裡炸,一旁的阿姨負責蒸,配合默契。剛起鍋的菜包粿立馬就被一旁等候的居民買走,我們到的時候還遇到一個阿婆一口氣買了五十個回家,真是大寫的「豪氣」。
菜包粿是深滬人對這類美食的統稱,他們將它製作成不同形狀和口感,蒸煮或油炸都很受歡迎。攤位上的炸粿,三角形狀的是包蘿蔔肉糜餡,半月形狀的是包花生白糖餡,蒸煮的芋粿是用菜芋為原料,粿皮上芋條絲絲分明,入口Q彈爽滑,還有糯米粉做成的米粿,番薯粉製成薯粉粿,都各有不同好味道。
▲做法多樣的菜包粿
\ 06 炸鮮魚、石花膏 /
在東垵菜市場可以買到各類新鮮炸魚,炸魚攤位老闆娘在這裡賣了三十多年,每天重複著剔除骨刺、製作魚乾、魚鬆的純手工細緻活。攤位的魚乾有炸熟的也有曬乾未烹煮的可供選擇,深滬人常將炸魚當做配飯佐菜和零食小吃。
老闆娘還搭售石花膏及其製作原材料——來自海底的天然植物石花草。石花膏的製作頗為繁瑣,需幾番瀝洗將牡蠣殼等雜質洗清再進行熬煮,做好後的石花膏分為可直接食用的甜石花膏,和需搭配蜜水食用的無味石花膏兩種。老闆娘將甜石花膏用刀劃成小方格讓我們直接吃,入口Q彈,十分消暑,如果買回家放到冰箱裡稍稍冰一下口感會更好。
▲石花膏及製作原料石花草
\ 07 冰餅、油酥餅 /
菜市場裡的寶泉綠豆餅店,是一家古早味深滬冰餅老字號。當地人習慣稱綠豆餅為冰餅,據說冰餅的說法就是源於寶泉,寶泉老闆因綠豆餅酥軟冰甜的口感將其取名為冰餅,而後冰餅這一說法才漸漸流傳在當地普及。
▲寶泉冰餅和油酥餅
老闆從19歲便開始製做冰餅,堅持至今已有幾十年了,深滬的眾多老字號裡都售有他的寶泉冰餅。經老闆介紹才知道,冰餅是用去皮的綠豆仁,熬煮成泥後經過多道工序才得以製成,並且深滬人拜拜的時候都喜歡買冰餅。店裡還有蒜蓉枝、麵茶,以及甜、鹹不同口味的油酥餅,這些也是當地人喜歡的古早味。
▲老闆現場演示蒜蓉枝製作方法
除了上述重點推薦的小吃外,東垵菜市場還有魚鬆、信杯餅、豬油粕、蝦餅、油餅、肉包、燒鵝、花生酥糖等,都是不可錯過的閩南特色美味。
▲蚵仔煎
▲醋肉
▲牛肉羹
▲酸辣湯
▲各類炸魚炸肉
▲炸三角粿
▲炸雞卷
▲現做蝦餅
▲鮮肉包
▲滷腸
▲滷肉
▲豬油粕
▲信杯餅
▲喜餅
▲花生酥
▲麵茶
▲魚鬆
▲調好味可直接帶回家烹煮的牛肉羹
本想留著肚子吃遍深滬,想不到單就一個東垵菜市場就把我們給「撂倒」了。這個看起來一分鐘就能逛完的菜市場,攤位小、數量多,每樣吃過去足以花掉一下午,果真得餓著扶牆來才吃得完。
陌上客為看得嘴饞的小夥伴準備了一份 tips ,大家在前往深滬逛吃之前可得看仔細了喲:
Tips
1、廈門前往深滬,可自駕前往,可在梧村汽車站乘坐大巴,也可坐動車到晉江站後通過打車前往。東垵菜市場位於烽火臺水丸店斜對面,百度地圖搜索「東垵居海鮮農貿市場」可精準定位前往;
2、建議下午抵達深滬東垵菜市場逛吃,東垵菜市場大多數小吃攤位、美食店面全天開放,但也有不少小吃攤位下午才開始做生意。下午三四點是東垵菜市場最熱鬧的時候,小吃美食也最多,並且還可以買剛捕撈上岸的新鮮活魚帶回家;
3、除了東垵菜市場,大家還可以到獅峰小學附近的大井頭壺仔飯和冷凍廠附近港阜街東19號雜菜滷品嘗小吃,這裡的壺仔飯和雜菜滷在當地都頗有名氣;
4、到了深滬,寶泉老街值得前往走逛。寶泉老街建於明代,是深滬最老的一條街,依然保留著老城的古早氣息。這裡有寶泉庵、寶泉井等古蹟,還有食雜鋪、深滬庵宮口煥超水丸店、大井頭蛋糕鋪以及一些沒有招牌的老字號。
老街盡頭是深滬漁港碼頭,那裡成排的漁船很壯觀,傍晚時從碼頭沿著環島路散步會是不錯的選擇。
撰文:阿柯
攝影:阿柯,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的旅行互動群已經建起來啦
歡迎大家呼朋喚友一起來玩呀
掃描下方陌上客小助手的二維碼加群
就!等 ! 你 ! 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