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end | 原本立志吃遍深滬,沒想到一個菜市場就搞定了我

2021-02-17 陌上客旅行

就在前不久,小編特地奔著美食去了趟深滬(哎呀呀,就是廈門邊上晉江的那個「很好吃」的深滬,不是你們想的深圳+上海啦)。因為身邊住著一個來自深滬的鄰居,她幾乎每周都會捨近求遠到深滬買魚羹肉丸帶回廈門吃,自從聽她說了那句「出了深滬就沒再吃到過好吃的魚羹肉丸,那口鮮出了深滬就不是那個味了,其他地方都模仿不來的」,經不住「肉食誘惑」的小編便牢牢記下了深滬這個地方。

 

當了解到深滬有數不完的古早小吃後,胃裡的饞蟲終於忍不住了,決定前往深滬好好吃一回。在出行前,小編的鄰居重點推薦了東垵菜市場,交代去之前得做好餓得扶牆的準備,不然看到琳琅滿目的美食沒有足夠的肚量吃就只能眼饞了。小小的一個菜市場真有這麼「厲害」嗎,到底多好吃去了就知道。

 深滬人的美食主場 

 堅守數十年的老味道 

 

東垵菜市場是深滬的「老資歷」,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就由附近群眾自發形成,後逐漸成為深滬最大的綜合性菜市場,攤位數量多達數百個。

當我們來到東垵菜市場時,這個有著近30年歷史的老菜市場目前正升級改造為「東垵居海鮮農貿市場」,改造階段依然不影響深滬人對小吃的熱忱,各類小吃攤位、美食老字號依然鮮活。老闆自己就是最好的招牌,數十年經營著自己的老手藝,即便是沒有招牌的小攤點,都延續著深滬小吃的地道做法。

\ 01 拳頭母 /

 

拳頭母是深滬代表性美食,到了東垵菜市場當然得嘗嘗。沒吃過拳頭母的小夥伴一定會好奇,這到底是什麼?拳頭母其實是以豬瘦肉和豬肉筋製成的美食,約有拳頭般大小,初看只不過是變了形狀的加大號版肉丸,其實它的製作工序比肉丸更多了幾分心思。拳頭母裡多放了肉筋、肥肉和炸好的蔥頭或蒜泥及香菇,吃起來更加勁道。

深滬人最初把它取名為筋頭母,後因其形狀看起來像拳頭且閩南語發音與拳頭母近似,便漸漸以拳頭母的名字傳承下來。深滬張於達魚丸店的老闆說:「正宗的深滬拳頭母吃起來有筋有嚼勁,口感Q脆,吃完兩小時後打嗝都還會有肉香味。」

▲深滬拳頭母

 

在東垵菜市場的深滬陳氏真味可以品嘗到現做現煮的拳頭母,用竹籤從煮鍋裡串起熱氣騰騰的拳頭母,搭配老闆特調的糖醋醬恰是剛好,咀嚼時油花伴著肉筋在唇齒間彌散開來,每嚼一下都伴著鮮甜肉香。菜市場裡有不少攤位售賣拳頭母,在這家深滬陳氏真味可以吃到現煮現賣的哦。

 

帶路的深滬朋友還推薦了菜市場旁的深滬烽火臺水丸店,這也是當地人常光顧的老字號。逛吃當天正好遇到店裡師傅製作拳頭母,絞好的肉泥被裝在大瓷盆裡,店裡師傅一手拿餡一手拿木質擀麵杖,取餡握拳捏形後,擀麵杖順勢將成形的肉泥滑入水中,平均2秒便能捏好一個拳頭母,製作速度相當快。

 

到深滬買拳頭母,不妨認準有賣酥膏和鯊魚片的商鋪,這兩樣是深滬當地人才會的老手藝,在這樣的老字號裡買拳頭母準地道。深滬人常買了拳頭母直接串著竹籤蘸醬吃,他們還喜歡把拳頭母切成小塊當下酒菜,炒著吃、煮湯吃味道都很鮮美,大家有機會都可以試試。

▲通常在老字號才會售賣的酥膏和鯊魚片

 

\ 02 馬加羹 /

 

晉江深滬是個漁業重鎮,跟大海打交道的深滬漁民用魚做原料製作了許多美食,水丸(魚丸)、馬加羹、鯧魚羹等都是深滬特色小吃。東垵菜市場有一家老字號煙仔蚵仔煎,店裡的馬加羹可得嘗一嘗。

 

馬加羹,是閩南語馬鮫羹的發音,是一道以馬鮫魚為主要原料製成的美食。一碗馬加羹下肚仍意猶未盡,魚肉嫩滑、羹湯鮮甜,並且入口不會吃到魚刺。店家介紹到,在製作魚羹時他們會先將馬鮫魚去骨後再攪碎,加地瓜粉製作,湯底需要澱粉勾芡和魚肉一起熬煮,這樣湯汁才會晶瑩剔透、順滑鮮美,盛上桌前他們還會在羹湯裡灑上油炸蔥頭提鮮。

▲深滬馬加羹

 

在深滬,馬鮫魚還會被做成魚滑,但大多數深滬人更喜歡買打成近似泥狀的馬加羹回家調製地瓜粉煮羹湯,雖然更麻煩些,但魚肉更飽滿細嫩。一碗熱騰騰的壺仔飯配上一碗馬加羹湯,是深滬人最喜歡的搭配吃法。壺仔飯是將肉、蛋、香菇、海蠣幹、蝦米等配料與飯裝在陶罐中蒸煮的米飯主食,和馬加羹一樣都是深滬特色。

▲壺仔飯

 

深滬蚵仔煎的做法與廈門略不同,在煙仔蚵仔煎,店家製作的蚵仔煎菜多地瓜粉少,小蚵仔搭配高麗菜、蔥、蒜煎制,最後還會搭配甜蘿蔔絲去油解膩。店裡還有魚丸、醋肉、牛肉羹、酸辣湯等,味道也都很不錯。

 

\ 03 捆蹄 /

 

到了東垵菜市場還有一種叫捆蹄的美食。捆蹄其實是安海的特色小吃,但在深滬也同樣普遍,據說捆蹄和海折皮、豬舌頭、叉燒,是當地喜宴上不可或缺的四種拼盤。

 

在東垵菜市場的一個滷味攤上就有售賣捆蹄,攤位沒有招牌,但掛著的「捆蹄、鴨皮卷」的字牌頗為醒目,仿佛大老遠就在提醒食客們不要錯過了這道美食。

攤位老闆介紹到,捆蹄的傳統做法需要把帶蹄的豬前腳去除骨和肉,將醃製好的豬肉灌充後用竹條捆縛再進行蒸煮,這當中給豬腳剔骨的部分最為繁瑣,如今的做法普遍簡化,直接將豬肉和豬皮的結合,經過灌豬肉、縫豬皮、包紮捆緊等步驟就可以了。

▲滷味攤上的捆蹄和鴨皮卷

\ 04 鹹潤餅、甜潤餅 /

 

深滬的潤餅有鹹、甜兩種,同樣的潤餅皮,裹了不同餡料,變化出兩種不同口感的好味道。

來到菜市場鹹潤餅攤位時,老闆和老闆娘正忙活著包七八個潤餅準備去送貨。攤位上的小火鍋噗呲噗呲地滷著肉,肥瘦相間,香氣四溢,攤位上擺滿了胡蘿蔔絲、豆芽菜、包菜、碗豆、滷肉、豆乾、油煎蛋絲、花生和白糖等餡料。深滬的潤餅料下的足,同樣大小的外皮約包有廈門潤餅兩倍的菜量,吃到嘴裡真是大大的滿足。

▲攤位老闆娘正在包潤餅

▲菜市場內的翁氏潤餅菜也是人氣頗高的老字號

菜市場還有甜潤餅攤位,相比鹹潤餅配料的大陣仗,甜潤餅可就簡單不少,僅麥芽糖和花生沫便可。當我們在好奇麥芽糖是怎麼做為內餡被包進潤餅皮裡的時候,老闆利落地包了一個:麥芽糖被拉長變形後被剪成條狀,在潤餅皮上先鋪滿花生沫包,再把剪好的麥芽糖放在上面一起包捲起來。別小瞧了這條小小的甜潤餅,它可是多數深滬人眼裡的古早味。

 

\ 05 菜包粿 /

 

東垵菜市場的菜包粿攤位生意十分紅火,老闆娘接過身後的搭檔現做的菜包粿放入油鍋裡炸,一旁的阿姨負責蒸,配合默契。剛起鍋的菜包粿立馬就被一旁等候的居民買走,我們到的時候還遇到一個阿婆一口氣買了五十個回家,真是大寫的「豪氣」。

 

菜包粿是深滬人對這類美食的統稱,他們將它製作成不同形狀和口感,蒸煮或油炸都很受歡迎。攤位上的炸粿,三角形狀的是包蘿蔔肉糜餡,半月形狀的是包花生白糖餡,蒸煮的芋粿是用菜芋為原料,粿皮上芋條絲絲分明,入口Q彈爽滑,還有糯米粉做成的米粿,番薯粉製成薯粉粿,都各有不同好味道。

 

▲做法多樣的菜包粿

 

\ 06 炸鮮魚、石花膏 /

 

在東垵菜市場可以買到各類新鮮炸魚,炸魚攤位老闆娘在這裡賣了三十多年,每天重複著剔除骨刺、製作魚乾、魚鬆的純手工細緻活。攤位的魚乾有炸熟的也有曬乾未烹煮的可供選擇,深滬人常將炸魚當做配飯佐菜和零食小吃。

 

老闆娘還搭售石花膏及其製作原材料——來自海底的天然植物石花草。石花膏的製作頗為繁瑣,需幾番瀝洗將牡蠣殼等雜質洗清再進行熬煮,做好後的石花膏分為可直接食用的甜石花膏,和需搭配蜜水食用的無味石花膏兩種。老闆娘將甜石花膏用刀劃成小方格讓我們直接吃,入口Q彈,十分消暑,如果買回家放到冰箱裡稍稍冰一下口感會更好。

▲石花膏及製作原料石花草

 

\ 07 冰餅、油酥餅 /

 

菜市場裡的寶泉綠豆餅店,是一家古早味深滬冰餅老字號。當地人習慣稱綠豆餅為冰餅,據說冰餅的說法就是源於寶泉,寶泉老闆因綠豆餅酥軟冰甜的口感將其取名為冰餅,而後冰餅這一說法才漸漸流傳在當地普及。

▲寶泉冰餅和油酥餅

老闆從19歲便開始製做冰餅,堅持至今已有幾十年了,深滬的眾多老字號裡都售有他的寶泉冰餅。經老闆介紹才知道,冰餅是用去皮的綠豆仁,熬煮成泥後經過多道工序才得以製成,並且深滬人拜拜的時候都喜歡買冰餅。店裡還有蒜蓉枝、麵茶,以及甜、鹹不同口味的油酥餅,這些也是當地人喜歡的古早味。

▲老闆現場演示蒜蓉枝製作方法 

除了上述重點推薦的小吃外,東垵菜市場還有魚鬆、信杯餅、豬油粕、蝦餅、油餅、肉包、燒鵝、花生酥糖等,都是不可錯過的閩南特色美味。


▲蚵仔煎

▲醋肉

▲牛肉羹

▲酸辣湯

▲各類炸魚炸肉

▲炸三角粿

▲炸雞卷

▲現做蝦餅

▲鮮肉包


▲滷腸

▲滷肉

▲豬油粕

▲信杯餅

▲喜餅

▲花生酥

▲麵茶

▲魚鬆

▲調好味可直接帶回家烹煮的牛肉羹

本想留著肚子吃遍深滬,想不到單就一個東垵菜市場就把我們給「撂倒」了。這個看起來一分鐘就能逛完的菜市場,攤位小、數量多,每樣吃過去足以花掉一下午,果真得餓著扶牆來才吃得完。

陌上客為看得嘴饞的小夥伴準備了一份 tips ,大家在前往深滬逛吃之前可得看仔細了喲:

Tips

1、廈門前往深滬,可自駕前往,可在梧村汽車站乘坐大巴,也可坐動車到晉江站後通過打車前往。東垵菜市場位於烽火臺水丸店斜對面,百度地圖搜索東垵居海鮮農貿市場可精準定位前往;

2、建議下午抵達深滬東垵菜市場逛吃,東垵菜市場大多數小吃攤位、美食店面全天開放,但也有不少小吃攤位下午才開始做生意。下午三四點是東垵菜市場最熱鬧的時候,小吃美食也最多,並且還可以買剛捕撈上岸的新鮮活魚帶回家;

3、除了東垵菜市場,大家還可以到獅峰小學附近的大井頭壺仔飯和冷凍廠附近港阜街東19號雜菜滷品嘗小吃,這裡的壺仔飯和雜菜滷在當地都頗有名氣;

4、到了深滬,寶泉老街值得前往走逛。寶泉老街建於明代,是深滬最老的一條街,依然保留著老城的古早氣息。這裡有寶泉庵、寶泉井等古蹟,還有食雜鋪、深滬庵宮口煥超水丸店、大井頭蛋糕鋪以及一些沒有招牌的老字號。

老街盡頭是深滬漁港碼頭,那裡成排的漁船很壯觀,傍晚時從碼頭沿著環島路散步會是不錯的選擇。

 

撰文:阿柯

攝影:阿柯,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的旅行互動群已經建起來啦

歡迎大家呼朋喚友一起來玩呀

掃描下方陌上客小助手的二維碼加群

就!等 ! 你 ! 啦!

相關焦點

  • 對不起,我要回深滬了!
    對不起我要回深滬了!晉江有一小鎮,名曰深滬。除了風景,單一個「吃」,深滬就足以撩倒許多人!走進它,你會發現這是一個讓吃貨感覺幸福的小鎮!讓我們一同去探索一下吧!寶泉舊街已經許久沒見到這樣保存完好的老街了。
  • 呀,來深滬吧.
    倚靠著深滬灣的地理優勢,歷史上的深滬便是一個海上運輸的重要港口。據《泉州府志》記載,唐代泉州港十八渡,深滬佔兩渡,是一個較大的商埠。古時海運業帶來的商業繁榮為深滬人開闢經商致富的先河,地理又賦予深滬人以漁為生的本領,於是勤懇聰慧的深滬人在食夠果腹的前提下,對生鮮食材進行巧妙加工,烹調出一道道形色各異、名揚四海的深滬小吃。然而,深滬餘味何止局限於美食本身。
  • 深滬的美食,夠寫本書了.
    原來,深滬這麼美,比第一次見時更加驚豔。那些人們津津樂道的美食呢,大多藏於舊街古巷的民宅裡,有時候很難找,但只要一問,附近的深滬人都知道。我們看到一個小朋友被爸爸帶來買了一袋拳頭母回家,我們呢,也買了一袋目魚丸準備回去品嘗。
  • 真沒想到,一頓羊蠍子火鍋就讓我把難纏的客戶搞定了
    想跟大家分享一件最近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我是一個房產經紀人,就是那種半年不開張,開張吃半年的工作。這種工作裡的誘惑和壓力,大家可想而知。最近還真有一個比較有實力的客戶,但就是太磨嘰了,因為投資失敗過,就想在房產上好好賺上一筆,但就是東怕狼西怕虎的,我把樓盤的升值空間,粗講細講,講了不下十遍,他就是不拒絕,也不下單。該怎麼辦呢?直接的不行,那就來點委婉的。
  • 深滬魚丸也能媲美福州魚丸!陳超群:用43年做一顆好魚丸
    土筍凍、拳頭母、豬肉粕、馬鮫羹、深滬魚丸……在咱厝,不少名小吃多年未曾沒落,不得不歸功於老店熟門熟路,價格親民而美味。一提起深滬的魚丸,不少咱厝人總會忍不住豎起大拇指稱讚:「好呷!」在深滬街上菜市場,有一家專門經營深滬傳統小吃的魚丸店。雖然店是創始人陳超群在1997年才開的,但熟悉的街坊鄰居都知道,「超群是做魚丸的老師傅了,從少年做到現在60歲了,便宜又好吃。」
  • 網友帶阿拉去菜市場,沒想到卻悲劇了,狗:我今晚要吃雞
    哈士奇: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哈士奇是個難伺候的主,其實阿拉斯加也好不了哪裡去。個頭大不用說了,另外「胃口」是牽動每個養阿拉網友的心,是不是感覺很誇張?其實一點都不誇張哦,因為成年的阿拉斯加飯量等於兩位成年男子。
  • 廈門人開車1小時,跑到深滬一頓海吃的真實感受是…
    在廈門吃慣了蚵仔煎,不妨來試試深滬的。配料大抵是一樣的,但加了整顆鴨蛋武火快炒,裹足了鑊氣。最後成品松碎焦香,要配蘿蔔絲吃。之後生意越來越紅火,將連鎖店開遍了晉江每個鄉鎮。深滬這家是總店。去店裡吃冰,能看到阿玲阿姨在店裡坐鎮噢。阿玲四果冰營業時間:9:00-20:00地址:深滬獅峰小學旁18號
  • 深滬拳頭母的來源和傳說 原本名叫筋頭母
    晉江美味小吃深滬拳頭母,傳說拳頭母本叫筋頭母,以豬瘦肉和豬肉筋製成,因其形態似拳頭,閩南語發音也近似「拳頭母」,後便「改名換姓」流傳下來。拳頭母傳說 因筋道和形狀得名  為什麼拳頭母有著這樣奇怪的名字?
  • 立志吃遍天下美食,親自嘗試親手做盡人間美味
    在五四青年節這一天獲得者#任務系統發文體驗#資格,我感到特別開心,感謝百家號給予我這個機會。青年是充滿活力,充滿激情,充滿希望的代名詞,在這樣一個特別的日子裡,讓自己立志堅持記錄美食的誕生,記錄對美食的品鑑,這樣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我感覺特別有意義。
  • 逛了一個月菜市場,治癒了我的文青病
    這個菜市場直線距離我家不足300米,是位於隔壁小區的地下一層,我經常穿過住的小區西側門,再往右拐,頂多再走個200米就到了菜市場位於馬路一側的大門,近的很。每天早上六點多,我悄悄起床後,通常不洗臉不刷牙,先去菜市場買好菜再說,畢竟這是一天中第一個重要任務。去得早的話,豬肉、海鮮、各類蔬菜也更新鮮,有更多可以挑選。
  • 菜市場是一個神奇的地方
    然而菜市場上可沒有王孫公子,倒多「我先嘗嘗」的,偏都是大嘴快手:買楊梅,先揀大個的吃;啃玉米,不小心就半邊沒了。我外公是個大肚漢,打起呼嚕來床如船抖那類。他試吃起西瓜來,一不小心就能啃掉人家小半個。攤主們脾氣壞些的,就夾手奪下,氣急敗壞:「不買別嘗!」我們那裡,夏季菜市場常見有賣楊梅的。
  • 「在周末」是 AT the weekend 還是 ON the weekend?
    The weekend is Saturday and Sunday星期六+星期日=周末Weekend is written as ONE word.Weekend在書寫時寫作一個單詞。補全下面的句子I play football ___ the weekend.Do we say AT the weekend or ON the weekend?我們是用「at」還是「on」周末呢?
  • 洋蔥圈中加個雞蛋,沒想到如此美味,10分鐘搞定,孩子天天吵著吃
    洋蔥圈中加個雞蛋,沒想到如此美味,10分鐘搞定,孩子天天吵著吃我們這洋蔥也馬上就要大量上市了,又到了吃洋蔥的時候了,我真的特別開心。雖然說現在洋蔥基本上是當作配料,當作裝飾品的,但是我還是非常喜歡吃。說到洋蔥,我最喜歡的做法其實就是洋蔥炒雞蛋了,做出來的口感非常美味,洋蔥還帶有一絲甜味,跟雞蛋搭配在一起,味道絕了!洋蔥營養價值還是非常豐富的,現在春天大家儘可能多吃一些,對身體有好處的。但是最近我發現了一種更美味,孩子更愛吃的做法,這種做法在早上吃再合適不過了,省時省力,十分鐘我就能搞定。大家猜得出是什麼做法嗎?
  • 逛了一個月菜市場,治癒了我的文青病
    這個菜市場直線距離我家不足300米,是位於隔壁小區的地下一層,我經常穿過住的小區西側門,再往右拐,頂多再走個200米就到了菜市場位於馬路一側的大門,近的很。每天早上六點多,我悄悄起床後,通常不洗臉不刷牙,先去菜市場買好菜再說,畢竟這是一天中第一個重要任務。去得早的話,豬肉、海鮮、各類蔬菜也更新鮮,有更多可以挑選。
  • 「在周末」是 AT the weekend 還是 ON the weekend?
    The weekend is Saturday and Sunday星期六+星期日=周末Weekend is written as ONE word.Weekend在書寫時寫作一個單詞。補全下面的句子I play football ___ the weekend.Do we say AT the weekend or ON the weekend?我們是用「at」還是「on」周末呢?
  • 萬人收藏的華夫餅方子,不用黃油就搞定,3分鐘一個,越吃越香
    最近迷上了用輕食機鼓搗各種吃的,半個月連續在家試驗了很多版本的華夫餅,有那種打發版麵糊的,有泡打粉版麵糊的,試驗了很多次很多遍,最愛吃最簡單的就是麵包版本的,夾上喜歡的內餡,頭一天晚上和好麵團,第二天一早幾分鐘就搞定,不耽誤睡懶覺,做快手早餐再合適不過,搭配牛奶、火腿和水果,孩子最愛吃
  • 北辰區又一個菜市場開業啦
    廣大居民朋友們注意啦北辰區又一菜市場大張莊鎮春新菜市場開業啦原本坐落在風雅苑小區和津圍公路之間的露天臨時菜市場,一直以來是還遷區村民購物買菜的主要去處,但是露天菜市場設施簡陋,會不可避免地出現噪音擾民、環境髒亂、車輛亂停放等問題。對此,大張莊鎮黨委、政府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過程中,合理規劃引導,對風雅苑臨時菜市場進行全面整治,徹底拆除,從根本上解決了環境髒亂差問題。與此同時,在還遷區辰翔大廈內新建一座標準化菜市場。
  • 萬萬沒想到,菜市場也可以變成旅遊勝地(國外篇)
    在國外逛菜市場當然不是為了購物。因為菜市場直接連接著普通人家裡的餐桌,你可以從這裡,真切感受到當地人的生活水平和趣味。還有更重要的一點,跟國內很不一樣的在於,國外的菜市場往往有大片的面積讓給提供餐食的攤位,新鮮還不貴,菜市場裡藏著的美食,往往不比一個城市著名的餐館差。因為醒悟得晚,伽羅君只是這幾年出去的時候,才注意去逛菜市場,而早幾年的國外旅行經歷,大多貢獻給博物館了。
  • 杜拜人每天都吃啥?去了菜市場才知道,我的世界觀被貧窮限制了!
    引言:「杜拜的菜市場,蔬菜比肉貴!這東西也賣,網友:貧窮使我質壁分離」歡迎收看本期本期內容,小編在此感謝觀眾大大們的賞臉,小編致力於傳播最優質的旅遊內容,讓你足不出戶,看遍世界!一提起杜拜,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土豪」和「多金」,在我們國人的印象中,杜拜就是一個「金錢之都」,生活在那裡的人們,不是有錢就是有權,我們自然而然的就給生活在那裡的人貼上了這樣的標籤,甚至在我們國內網上,還有出現去杜拜撿垃圾也能發財的梗,從側面也體現了杜拜的多金!
  • 老外揚言用6000美元吃遍中國一個市,卻沒想到「敗給」一鍋中國湯
    老外揚言用6000美元吃遍中國一個市,卻沒想到「敗給」一鍋中國湯。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前段時間有一位外國朋友在一個社交軟體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裡面的內容就是揚言用6000美元吃遍中國一個市,卻沒想到敗給一鍋中國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