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滬的美食,夠寫本書了.

2021-02-17 尋味晉江

· 此 文 較 長 , 建 議 收 藏 後 食 用 ·

晉江有一小鎮,名曰深滬。

在晉江的東南一隅,一面依山,三面臨海,山清水秀,風光旖旎,寶泉庵舊街滄桑又美麗,其風土人情,令人印象深刻。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山水繞城春作漲,江濤入海夜通潮。」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

從古至今,不論詩人還是普通人,都有著濃濃的大海情節,仿佛餘生在海邊,就是莫大的浪漫與喜悅。

無疑,深滬人是幸運的。

生於海邊,此生大海便是故鄉。隨便擇一條大路,不要猶豫一直往前走,就可以通往一望無際的海邊。

碼頭就在不遠處,因此這裡盛產各種水丸、魚丸、魚羹和海鮮

菜市場裡披著花頭巾、穿著花衣服的漁民帶來了她們最豐盛的禮物,空氣裡用力一聞,都是炎夏海風的味道。

有點鹹,有點冷冽,有點溼潤。

另一邊是寶泉舊街,已經許久沒見到這樣保存完好的老街了。狹小蜿蜒而昏黃煙熅,青石路被踩得發亮,沿街的低矮店鋪,隨便一家都可能有上百年的歷史。


人們一如從前,在各自潮溼的木門後,過著彼此嚮往的日子。生活且慢,時間且行。

巷子裡的古井,枯木背後的十字架、門框後的老藥館、斑駁的主旋律標語……就像上世紀老電影的場景,自帶復古濾鏡,古老而美麗,隨風久不逝。

原來,深滬這麼美,比第一次見時更加驚豔。

那些人們津津樂道的美食呢,大多藏於舊街古巷的民宅裡,有時候很難找,但只要一問,附近的深滬人都知道。

我們從寶泉舊街開始逛,這裡集中了大批的老字號小吃。壺仔飯、魚羹、牛肉羹、潤餅卷……念想之時來這條街,絕對能吃撐。

聽說這家寶泉庵旁舊街的壺仔飯,是許多本地人心中最佳的一碗,低調,夠舊,夠味。要蜿蜒爬上寶泉庵旁一段長長的石階才能找到。若是還是不知道,大可隨便抓一個附近的人問問哦。

老舊的民宅,隨意擺放巷子邊的摺疊桌,仿佛這才是吃壺仔飯最愜意的方式。父子倆搭配,年輕的傳承人已十分熟稔,1碗壺仔飯3元,再配一碗排骨湯更佳。

也許是火候和時間都拿捏得分毫不差,這裡的壺仔飯每一粒米飯都油亮晶瑩,用筷子加起來黏軟得快塌下去,吃起來油而不膩,口感之水嫩真不是別家可以複製得來的。

印象最深的還有老街巷子裡的狗狗,看著壺仔飯嘴饞久久不肯離去,時而到處竄來竄去,又像是掌管這條巷子的霸主一樣。

△ 位於獅峰居委會的新店

舊街的壺仔飯沒有招牌,但因為其在寶泉井旁邊,而俗稱「大井頭」。老闆的弟弟在獅峰居委會附近開了家新店,但個人還是覺得舊店更有味道呢。

150多年歷史的煥超水丸店,可以說是深滬水丸的「金字招牌」了~如今已經傳承了5代人,就在正對著寶泉庵的舊街街口。

「搓水丸」可是一項技術活。店裡的水丸都是每天現做的,現在生產水丸已經是半機器化了,但煥超依然堅持最傳統的配方。由於製作水丸都是在早上,所以我們也很可惜無緣得見……

馬加丸、目魚丸、蝦丸、魚卷、魚羹、花枝丸、髮菜丸、肉丸、拳頭母……店裡的20來種水丸,據說每一種一天都要賣出上千斤左右。

我們看到一個小朋友被爸爸帶來買了一袋拳頭母回家,我們呢,也買了一袋目魚丸準備回去品嘗。

要問深滬好吃的魚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固定據點,但頂有名還是在老街裡。而深滬做魚羹的,幾乎都姓張。芋菓魚羹店,老闆的名字正是張芋菓。

這裡曾經是深滬的供銷社菜館,所以大門的招牌上還赫然寫著供銷社的大字。但不要懷疑,門口大鍋裡翻騰的濃濃魚羹,就是我們要找的。

一個精緻的小瓷碗,舀上幾勺魚羹,最好再加點醋,少許幾滴就可以讓整碗魚羹煥發生機,鮮美異常。

芋菓的魚羹能吃到完整的魚肉而不是攪碎的魚泥,一勺吃下,魚肉本身的清甜融於晶瑩的湯汁,回味無窮。

魚羹要做的好吃,一定要用新鮮上乘的馬加魚才行。老闆還特地給我們展示了一冰箱的生魚羹,許多人都會買回家自己煮呢。

店裡前幾年剛剛新裝修過,雖不大但拾掇得很乾淨,原來的木門還保留著,大概是捨不得拆吧~

在寶泉舊街還有一家本地人極為珍貴的甜潤餅卷。每天下午2點多,黃阿伯就會把攤子扛到外面街上賣,一邊做一邊賣。

特地來買的深滬人大多是十卷十捲地買,生怕買不到。阿伯在一旁不緊不慢的卷著,一張薄餅皮、一勺花生碎、一條Q軟的白色麥芽甜,全都是自家起早貪黑做的。

我們趕到的時候大概下午5點多,僅剩的潤餅卷被一位大叔全部買走了,攝影師還沒來得及拍完就賣光了,我們再一次無緣吃到這樣的甜潤餅了……一看就是很好吃的!

潤餅卷賣完了,阿伯一個人收拾小桌子,抬上椅子,再一次扛著所有東西回了家,佝僂的背影讓人久久忘不掉。

在深滬問起面線糊,十有八九都會跟你說起那家寶泉庵下面的舊街面線糊,40多年了,一直是由阿婆在打理,再後來,她的兒媳婦也來幫忙。

面線糊早上和晚上都有賣,不過阿婆說早上的會更豐富,人也更多。醋肉、雞排、肉鬆、雞蛋、海蠣……各種配料頗有秩序地放在小格子裡。

面線糊似乎已經調好滷汁的味道,一勺淋在碗裡,撒點蔥花和秘制料酒,濃烈可口。

歡妹還是第一次見到用這樣size的碗裝著面線糊,碗很深,分量很實在,一碗吃完已經有些飽了。

阿婆的面線糊就在自己的家裡開著,大廳和走廊都擺了桌椅可以坐,吹著微微的風,吃一碗足料的面線糊,真是很舒服!

牛肉羹亦是深滬人餐桌上常常出現的一到家常小吃。寶泉庵旁的這家頂章,傳到現任老闆手裡已經是第三代了,不敢說是絕對正宗,但小老闆打包票,依然是用最傳統的手法製作的

店裡賣的是每天現制的牛肉羹和豬肉羹,均是生的。老闆看見我們的到訪太熱情,特地下廚煮了一碗牛肉羹讓我們品嘗

牛肉羹用的都是牛後腿肉,去油去筋切片,醃製後再進行鬆弛加工。

煮好的牛肉羹是一整片的,不加味精,全靠醬油調味,再來一撮薑絲,最後勾芡。入口的瞬間,真的被這嫩滑驚豔到了!

走出老街,穿過迷蹤複雜的巷子,不出10分鐘,就能到達熱鬧的東垵居菜市場。下午四五點,正是當日的水產新鮮上岸的時候。

就在菜市場入口處的一條小路裡,這家大名鼎鼎的煙仔蚵仔煎,又是三代人傳承了上百年。不禁感嘆,在深滬啊……當真隨便一抓都是上百年的老店。

老闆娘排場十足,用著大鍋,肆意揮舞鐵勺,雞蛋利落一敲,滋滋冒泡濺起火花,十分淡定。聽說有人最多一次打包了100多份,因此老闆們可都是見慣大場面的!

這裡的海蠣煎都是用豬油煎的,吃起來會格外香。嘗了一口,果不其然,海蠣、雞蛋與地瓜粉融合出一種十分誘人的油香味,口感極為嫩滑,蘸點甜辣醬更添風味。

這裡的酸辣湯也是格外出名的,還上過飛機廣告,不過歡妹點了一份牛肉羹,味道也不錯呢~店裡的人呢一直就沒少過,不管是本地人還是遊客都會常常來光顧~

在一眾賣水產海鮮的攤子中,一眼就能看到這對夫妻在賣金黃的蝦餅,一聞才知道這就是小有名氣的再福,在菜市場這裡已經炸了三四十年了。店門面在市場裡,但是夫妻倆會把攤子移到外面。

當然,再福的蚵嗲是更有名氣的~但是天他們不賣蚵嗲,改成蝦餅了~不要可惜,酥脆的蝦餅光看賣相就很好吃!歡妹已經流口水了~


一片蝦餅比手掌還大,裡面只有一隻蝦,但是粉團卻炸的格外香,單單吃也讓人停不下來,猛地吃到一口蝦肉,很驚喜~

還有人會特地來打包好幾片,老闆會把蝦餅切成小塊,再拌些洋蔥提味。

菜市場路過的人來來往往,許多人都會不自覺地停在這個油炸攤前,熟悉且自然呢。

在菜市場對面的這家烽火臺水丸,在外頭很有名,路邊三個闊氣的門面擠滿了人,似乎來買的是外地遊客比較多~

店裡的拳頭母聽說一天能賣出上萬顆,許多工人在一邊現場製作拳頭母,一邊煮,拳頭母一下子就能賣完一鍋,熱火朝天的樣子我們也忍不住買了幾包~

菜市場裡的潤餅菜攤主是也一對夫妻,每天下午3點多就會準時出現,開始準備材料。

待所有材料都備好,攤子前已經圍滿了前來買潤餅菜的客人了,若是碰上清明更是裡三層外三層地圍著。

一大摞的胡蘿蔔和高麗菜已經炒好放在煤爐上,滷肉則在火鍋裡燉著,所有食材都在熱氣騰騰地保持著溫度,夫妻倆包起潤餅菜也方便很多。

一層噴香酥脆的滸苔鋪底,在加上各種炒菜、滷肉、花生碎和白砂糖,手腳麻利地卷好,就是記憶裡最熟悉的味道。

阿美石花膏其實是一家老舊的小賣部,不要怕找不到,港阜村方圓十裡大概都知道阿美的大名。

阿美的老公告訴我們,這手藝他們至少做了60幾年了,從前師從這裡一位很有名的西塔師傅。從年輕學藝到白髮蒼蒼,他們就這樣做到了。

阿美婆婆很熱情地帶我們參觀她狹小的「工作間」,所有的石花都是自己一盆一盆洗乾淨並煮好的。看著這些擺好準備放涼石花膏,頗有一些老人可愛的驕傲呢。

店裡的石花膏有好幾種種類。有一整塊可以直接吃的,也有刮成絲狀的可以泡著喝,還有的直接做成飲料,是一家讓人十分舒服和親切的小店。渴了路過買一杯喝,簡直不要太解暑~

相關焦點

  • 晉江深滬小吃到馬尼拉辦美食節
    昨日下午,旅菲深滬同鄉會總會聯合深滬小吃同業公會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辦「深滬美食節」。  據了解,旅菲深滬同鄉會總會成立於1925年,是菲華社會成立較早的同鄉會組織之一。九十年來,鄉僑們精誠團結,同舟共濟,開拓進取,為旅居菲律賓鄉僑的福利事業及家鄉的教育公益事業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 晉江深滬小吃到馬尼拉辦美食節
    昨日下午,旅菲深滬同鄉會總會聯合深滬小吃同業公會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辦「深滬美食節」。  據了解,旅菲深滬同鄉會總會成立於1925年,是菲華社會成立較早的同鄉會組織之一。九十年來,鄉僑們精誠團結,同舟共濟,開拓進取,為旅居菲律賓鄉僑的福利事業及家鄉的教育公益事業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 福建晉江深滬小吃亮相菲律賓首都馬尼拉
    福建晉江深滬小吃亮相菲律賓首都馬尼拉 2015-10-17 15:26:51,17日亮相菲律賓首都馬尼拉,這是晉江深滬小吃公會首次將深滬小吃帶到海外。組織帶隊的深滬小吃公會會長黃清海介紹,小吃公會精挑細選了19位深滬當地的一級廚師,到現場烹飪深滬小吃,包括了深滬馬鮫羹、土豆仁湯、目魚猴、蝦餅、拳頭母、甜潤餅卷等19種最具深滬代表的小吃。  晉江深滬是閩南漁業重鎮,是福建漁業十強鎮之一。千百年來,深滬漁民一直跟大海打交道,他們就地取材,用出海捕撈來的鮮魚作出了許許多多揚名海內外的閩南美食。
  • 對不起,我要回深滬了!
    對不起我要回深滬了!晉江有一小鎮,名曰深滬。除了風景,單一個「吃」,深滬就足以撩倒許多人!走進它,你會發現這是一個讓吃貨感覺幸福的小鎮!讓我們一同去探索一下吧!寶泉舊街已經許久沒見到這樣保存完好的老街了。
  • 呀,來深滬吧.
    倚靠著深滬灣的地理優勢,歷史上的深滬便是一個海上運輸的重要港口。據《泉州府志》記載,唐代泉州港十八渡,深滬佔兩渡,是一個較大的商埠。古時海運業帶來的商業繁榮為深滬人開闢經商致富的先河,地理又賦予深滬人以漁為生的本領,於是勤懇聰慧的深滬人在食夠果腹的前提下,對生鮮食材進行巧妙加工,烹調出一道道形色各異、名揚四海的深滬小吃。然而,深滬餘味何止局限於美食本身。
  • 漫話深滬
    《閩書》上說,深滬的「滬」字,就是「列竹於海澨取魚」的意思。深滬有東垵、山頭、後山、港阜、土嶼幾個村落,各有泊船的港灣,合稱為「五澳」。後來人口漸繁,諸村早已連成一片。據史籍記載,深滬的開闢可以追溯到晉人南渡之時。到了唐代,此地建制為璧山裡,已相當繁盛,詩人羅隱曾慕名來遊,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傳說。宋時深滬屬安仁鄉弦歌裡,是世界貿易大港泉州的一個支港。
  • 深滬吳氏家廟
    深滬是晉江東南一處著名的漁鄉,在史前就有人類結廬聚居,唐代已開發多處澳口。得漁鹽之利,這裡居民輻輳,姓氏繁多。後梁開平年間(907—911)即有吳氏自河南光州固始輾轉遷來深滬岑前(今東坡)定居,生子三人:孟日舁,仲日妙,季日顏。現存深滬古擂山南有北宋建隆年間(960—963)建的吳氏始祖墓,其右畔立有舁、妙、顏三公墳。
  • 深滬尤氏祖厝
    其子侄一部分居住在臺灣,一部分居住在深滬。在深滬建有成片的宅院十餘座,人稱「尤厝」。而今經過世事更遷,尤氏有相當一部分僑居菲律賓、遷居香港、廈門等外地,居住深滬的尤氏族人約有上百人。一部分仍然居住在稱為「頂尤」、「中尤」、「下尤」這三座古大厝裡。   三座尤氏祖厝中,以「頂尤」規模最大,五開間兩落帶一列護厝,前鋪石埕,後有花園。
  • 深滬陳都閫府邸探幽
    深滬陳姓都閫府-明清朝廷一個正四品命官的府邸,陳姓都閫其名諱,經歷、臣績及榮耀,問其族人大都說不不清。為求歷史的真相,我們開始尋幽探秘。從風景秀麗的後山社區西山頂,延著崎嶇的石路向東行走,至嘉興路見一平坦的石埕,並列著二座坐西面東的古民居。先抵達的這一座,就是嘉興埕的「都閫府」。
  • 深滬:汪公騎馬母
    設置深滬巡檢司,委任把總駐防,配備弓兵100名,隸屬於永寧衛。嘉靖年間,深滬巡檢司把總為汪芳山(正七品官職)。汪芳山,四川成都人,生於明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原在北京任職。目睹當時宦官專權,培植私黨,打擊異己,他為人正直,不附權貴,不久即被左遷到江西武平任巡檢司,後又遷晉江深滬任巡檢司,此時已年近六旬,百姓尊稱他汪公。
  • 福建泉州:深滬特色小吃,看完想嘗嘗嗎?
    每個地方都有屬於當地的特色小吃,雲遊四方最不可錯過的美食就是各地美食小吃,泉州深滬也不例外。深滬水丸、馬加羹、壺仔飯、肉粽等都是赫赫有名的著名小吃,閒暇無事,四處亂逛來到深滬,有當地美食高手親自引路,難免又是大吃一通。
  • 深滬褒歌,你知道多少?
    深滬褒歌深滬地處晉江市東南沿海突出部,三面臨海,一面依山,自古至今,就是個十分典型的商貿港口和漁業重鎮。這裡的人們,大多以出海打魚為生。深滬褒歌,就是漁民們在出航或歸帆水程上,為驅散航程的寂寞和孤單,同航又相鄰的船隻互邀「合四句編歌仔」,以此營造消除疲勞的輕鬆氛圍。
  • Weekend | 原本立志吃遍深滬,沒想到一個菜市場就搞定了我
    就在前不久,小編特地奔著美食去了趟深滬(哎呀呀,就是廈門邊上晉江的那個「很好吃」的深滬,不是你們想的深圳+上海啦)。
  • 深滬漁船臺灣回歸記
    大家穿戴著整齊乾淨的過年盛裝,心情愉悅地在廈門市作了短暫的停留,興高採烈地到一些風景區去遊覽,買了許多廈門著名的美食到船上盡情享受,期望著新的一年給他們帶來新的好運。農曆正月初十日,天空晴朗無雲,南國的初春使大地充滿了盎然生機。漁船於凌晨起錨,順著海潮的水流朝著東南方向駛入茫茫大海。海面和風陣陣,薄霧輕飄,伴隨著歡樂的馬達聲,漁船在碧波中輕快地行進。
  • 跟隨的哥遊深滬煙墩山烽火臺,鳥瞰深滬灣,感受戰爭年代崢嶸歲月
    深滬是福建省晉江市下轄的一個小鎮,這個小鎮在中國東海岸邊的深滬半島上,半島中部有一個煙墩山,山上有一座烽火臺。這座烽火臺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明代抗擊倭寇的時候修建的。它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我今天就跟著當地的摩的司機遊覽了一次,一睹它的芳華。
  • 晉江深滬水丸:要保留傳統技藝的「老味道」(圖)
    店裡,幾名工人正忙活著製作水丸,香氣四溢……­  日前,晉江市公布的第五批非遺項目中,深滬水丸榜上有名。深滬水丸也稱為深滬魚丸,被評為中國地理標誌產品行業2013年度最具成長力商標,成為深滬美食的「品牌」與「文化名片」。­  如今,深滬水丸已經傳承了五代人,不僅是當地人餐桌上的「常客」,更是海外鄉賢念念不忘的家鄉味。
  • 晉江名小吃深滬壺仔飯 香氣撲鼻油而不膩
    壺仔飯是晉江深滬最負盛名的小吃之一,它口感油而不膩,風味獨特,流傳到全國各地。昨日,記者前往中心市區一家老牌深滬小吃店,探訪這道已流傳百年的美食。也曾有許多外地遊客拿著地圖找到店裡,尋訪壺仔飯這道美食。流傳走出深滬傳遍全國  壺仔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但具體的由來已鮮有人說得清。
  • 打造黨建品牌新路子 提升舌尖美食好平臺 「黨建+」聚力 深滬小吃...
    記者了解到,深滬小吃同業公會於2014年10月成立,並於2016年11月成立深滬小吃同業公會黨支部,在「挖掘、保護、傳承、創新」深滬小吃的同時,推介深滬美食,打造深滬美食文化品牌,不斷加強黨組織建設,提升黨員的服務水平和引領能力,全面推動黨務與業務工作同心同向、工作實踐與會員需求同頻共振,促進深滬小吃的推廣,打造「特色美食」黨建品牌項目。目前,深滬小吃同業公會共有會員79家。
  • 深滬:閩臺聖地——寶泉庵
    ;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 可關注熱點寶泉庵,又名庵宮,大道公宮,地處晉江深滬之濱清鹹豐十年(1860年)初秋之際,深滬吳協慶號商船在臺南平安港,備辨香褚之儀到學甲慈濟宮「保生大帝」神前叩答神恩,並祈示恩準返鄉日期。然神示當天不得西渡臺灣海峽回鄉。協慶號乃尊神之旨意。果然是夜,狂風大作,巨浪滔天,海上船隻全部遇難,無一倖免。協慶號寶舟按「大道公」神意三天後才啟航,平安返抵深滬。事後,協慶號船員倡議,恭迎學甲「大道公」神像來探滬供奉,得到眾人響應。
  • 深滬灣海底沉船是否打撈取決沉船價值
    深滬灣海底有艘被擊沉的指揮艦追蹤  早報訊(記者王昆火)昨日,早報報導深滬灣海底有艘被擊沉的指揮艦後,引起讀者廣泛關注。對於許多讀者關心的「鄭成功戰船何時才能重見天日」的問題,中國水下考古隊隊長林果說,沿海水下考古充滿著神秘,有些則不宜公開,但有資金就能保證打撈工作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