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深滬特色小吃,看完想嘗嘗嗎?

2020-12-21 嘟嘟的美食日記

每個地方都有屬於當地的特色小吃,雲遊四方最不可錯過的美食就是各地美食小吃,泉州深滬也不例外。深滬水丸、馬加羹、壺仔飯、肉粽等都是赫赫有名的著名小吃,閒暇無事,四處亂逛來到深滬,有當地美食高手親自引路,難免又是大吃一通。 肉粽 肉粽,全國都差別不大,以糯米為主料,配以肥瘦相間的三層肉和香菇、板慄、蝦米等配料裹成粽子。深滬肉粽比較特別之處在於蘸醬以醬油為主,口味比較奇怪,個人不太喜歡。

牛肉羹 牛肉煮羹,泉州各地皆有。牛肉切薄片裹以生粉做成肉羹,牛肉羹滑嫩,湯汁甜美,肉香混合著鮮湯,香濃好美味。深滬牛肉羹,韌滑彈牙的嚼勁還是很不錯,就是還有些小羶味,牛肉羹個人還是更喜歡晉江的。

深滬魚丸 深滬魚丸為深滬最出名的小吃,其式樣有水丸、拳頭母、魚羹等不同形式,以「味鮮不腥、肉嫩不爛、爽脆不硬、口齒留香」而聞名遐邇。選用新鮮馬鮫魚、鰻魚、嘉臘魚等為原料,只取魚肉剁碎後配以上等地瓜粉、鹽、蒜泥等配料,加水攪拌成魚蓉,捏成不同形狀放入沸水鍋中煮熟即可。深滬魚丸吃時,用大骨高湯做為湯底,魚丸口感脆彈爽口,入口鮮美無比。

馬加羹 深滬為泉州漁港之一,自然也不缺少海鮮美食小吃,馬加羹就是其中之一。用新鮮馬鮫魚去骨,只片取馬鮫魚的魚肉裹以地瓜粉製作。湯汁用澱粉勾芡,盛在碗中,晶瑩透剔,一看就食慾大增。馬加魚羹鮮美無比、嫩滑美味,來深滬不容錯過哦。

壺仔飯 壺仔飯,據說也是深滬盛名的小吃品種之一。所謂壺仔,即一深色陶罐,與通常燉湯的小燉罐的大小相差無幾。壺仔飯亦用糯米為主料,把三層肉、蛋、香菇、海蠣幹、蝦米等配料與糯米一起裝在陶罐中蒸製,與肉棕基本類似。吃時可直接端著壺仔吃,也可倒入碗裡,灑上香蔥、花生一起食用,油而不膩,別具一番滋味。

相關焦點

  • 福建 泉州十大小吃
    泉州十大著名特色美食小吃有哪些
  • 舌尖上的福建,盤點泉州十道特色美食小吃,第二個是我的最愛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福建泉州十道特色美食小吃,尤其是第二道,這可是小編的最愛。下面咱們來看看到底是哪十道美食小吃吧。深滬魚丸深滬魚丸是晉江的傳統名點。其形狀有圓、塊狀或魚形。它具有色澤雪白晶亮、下鍋膨脹力強、質地柔軟、入口鮮美細膩等特點,堅韌雪白,不易變質,入口柔潤清脆。
  • 來到福建泉州,這四種美食遠近聞名,不要錯過!
    泉州,簡稱「鯉」,別名鯉城、刺桐城,隸屬福建省,被馬可波羅譽為光明之城,被列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曾有「市井十洲人」、「漲海聲中萬國商」之盛景。泉州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著名景點有開元寺、府文廟、清淨寺等。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福建泉州的一些美食吧!
  • 來福建泉州必吃的十大美食
    深滬水丸深滬水丸,其形狀有圓狀的、塊狀的或魚形的。它具有色澤雪的白晶亮、下鍋膨脹力強、質地堅韌、入口鮮美細膩等特點。它是選用鰻魚、「嘉臘」魚等上等魚肉剁碎搗爛,與地瓜粉一起攪合製成的。鹹飯泉州的特色主食,為米飯的一種煮法,種類繁多,有南瓜鹹飯、蘿蔔鹹飯、芥菜鹹飯、芋頭鹹飯、五花肉丁鹹飯等。和炒飯相反,鹹飯性涼,夏季火氣大適宜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鹹飯是飯的一種而不是粥的一種,小小一碗米飯能做到清涼,實在令人稱奇,不愧是有著濃鬱海濱風情的地方。
  • 泉州十大小吃
    泉州十大著名特色美食小吃有哪些
  • 泉州美食攻略 十大特色小吃
    「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行走在城市中間,千古遺風依然會在不經意間多次閃現,既古樸清雅又精緻婉約,既內斂深沉又舒展奔放。  泉州的小食自古就十分有名,早在唐代泉州港已是我國四大商港之一,與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到宋元時期一躍成為「東方第一大港」。人員和文化交流也促進了中外飲食文化的交匯,歷代泉州廚師都善於利用豐富的物產烹飪別有風味的菜餚。
  • 【海絲泉州】盤點泉州知名特色美食小吃,你最喜歡哪些?
    不多說,從門口長長的隊伍就可以看出來它有多受歡迎啦!地址:泉州市豐澤區祥遠路75號小店先後榮獲「中華名小吃」、「泉州十佳名小吃」、「中華老字號」、「福建名小吃」、「中國名優產品」等榮譽稱號。金色的獎牌掛滿店鋪的一面牆壁。
  • 【泉州吃】泉州最受歡迎的老字號小吃【大匯總】!!!
    泉州那些老字號小吃,你都吃過嗎?泉州史上最受歡迎的老字號小吃超級大合集(上),趕快看看,分享給你的小夥伴們,叫他們一起去吃啦。
  • 吃貨來東亞文化之都-泉州必吃的小吃
    很多喜歡旅行的小夥伴提到福建,可能想到就是廈門,如果你來廈門旅行的時候,有時間一定要來隔壁的泉州好好逛逛,保你不虛此行!作為一個熱愛泉州的吃貨,告訴外地吃貨們咱厝有什麼美味小吃,就是歡迎的最好的方式。面線糊(圖片朋友圈夥伴的嘻嘻)第二推薦土筍凍土筍凍是閩南特色小吃,泉州安海土筍凍名氣比較大,它是沙蟲經過熬製加工而成的凍品,蟲體熬製後的膠質融入水中,冷卻後凝結成果凍狀,吃的時候要配上醬油、醋,蒜蓉醬,芥末等
  • 泉州這幾道特色美食背後竟有不為人知的故事
    在泉州的美食譜系之中,太多小吃一直堅持傳統的製作工藝,如牛肉羹,還保持原來用木樁敲打的方式。美食的極致是文化,泉州小吃還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流傳著許多「食」文化的故事,體現了閩南小吃的風味特色,既保留了唐宋遺風,又有創新內容。也許正是這份最純粹、最地道、泉州被評為被美食環繞的城市。你又可知泉州美食背後又有哪些故事嗎?
  • 走進福建,泉州的老傳統特色美食
    泉州早在唐代就已是我國四大商港之一到宋元時期已成為「東方第一大港」。繁榮的商業往來也促進了中外飲食文化在這裡交匯,從而創製了品種繁多的風味小吃,如鴨仔粥、肉粽、滷麵、蚵仔煎、花生仁湯、深滬魚丸、清真牛肉鍋貼、碗糕、芋果、綠豆餅等,數不勝數。
  • 泉州著名特色小吃
    崇武魚卷,是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傳統的特色小吃。魚卷主要製作原料有優質魚、鹽、地瓜粉、碎豬肉、雞蛋清、青蔥等。原料經過加工後,用手搓成圓狀體,然後放進蒸籠以烈火蒸熟。魚卷有多種食用方法,可清蒸、煮湯、煎炸、爆炒等。魚卷是崇武地區逢年過節或家庭喜宴的一道名菜,含有祝願美好圓滿的意思。
  • 泉州這13個傳統美食,獲授 「福建地方特色產品」!
    29日—30日,福建地方志助力鄉村振興系列活動之「悠遠地方志 魅力圍頭村」活動在晉江圍頭舉辦。本次活動旨在發揮地方志獨特優勢,主動服務鄉村振興。比如,將方志記載中關於圍頭的美食名產、特技特藝、風景名勝等分別進行整理歸納後形成的「福建方志特色記憶」「泉州鄉村記憶文化」注釋牌進行掛牌掛旗——晉江的深滬冰餅、羅山蜜餞、安海番石榴、晉江紫菜、安海綠豆餅、龍湖肉粕、衙口花生、圍頭蝦皮、安海土筍凍、晉江牛三寶、龍湖面線、晉江蜂蜜、圍頭海峽鮑魚等13個傳統美食特產,同時被福建省委黨史研究室和地方志編纂辦公室、泉州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以及市檔案局授予「福建地方特色產品
  • 舌尖上的泉州,泉州美食分享
    在福建,有一個地方叫沙縣,沙縣小吃在中國可謂是遍地開花,小編今天介紹的不是沙縣,而是泉州。提到泉州,那就不得不說一檔超級火的美食節目《時間上的中國》,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泉州就是一座被這檔節目點名多次的城市,所以可見泉州的美食之多。
  • 福建這5種特色小吃,除了本地人愛吃,外地食客也稱讚,你吃過嗎
    福建這5種特色小吃,除了本地人愛吃,外地食客也稱讚,你吃過嗎福建小吃是中國漢族特色小吃的一部分,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國中原人南下和閩越族融合所形成的飲食文化。一些有特色的福建小吃包:拌麵、光餅、扁食、海蠣煎等。
  • 福建的幾大特色美食,你都吃過嗎?
    福建的風味小吃,名目繁多。遍布在各地的小食店、小食攤,往往匯集成為各地風味小吃的食品街市。每天當晨曦微露之時,便開張營業,顧客紛至沓來,各種各樣的精緻食品,色味芳芬,十分誘人。今天小編我給大家推薦一下福建的特色小吃吧!
  • 泉州好吃嘴有福啦!盤點泉州史上最受歡迎的老字號小吃!Mark後一家家吃過去!
    泉州那些老字號小吃,你都吃過嗎?泉州史上最受歡迎的老字號小吃超級大合集(上),趕快看看,分享給你的小夥伴們,叫他們一起去吃啦。
  • 福建有哪些不得不吃的小吃,福建特色小吃介紹
    福建是一座美麗的城市,福建的美食一直比較豐富多樣,各種特色小吃更是數不勝數,去到福州究竟有哪些不得不吃的特色小吃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福州本地最受歡迎的那些特色小吃。1、佛跳牆福建的特色小吃多種多樣,在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應該就是佛跳牆了,佛跳牆也被叫做「滿壇香」,是福建最出名的一道菜餚,是宴請重要賓客的首選名菜。佛跳牆裡面有著豐富的食材,不僅僅有名貴的魚翅、鮑魚等,還有蹄筋、魚唇、火腿等,接近二十八中的食材,足以可見這道菜的分量,絕對是當之無愧的福建首席名菜。
  • 吐血推薦福建泉州的五大特色美食,好吃到爆炸,錯過一種超後悔
    百家號的吃貨們,想我了嗎?你們的吃貨小編回來啦,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一起探索的是福建泉州的特色美食。1、面線糊面線糊起源於福建泉州,是福建閩南地區和臺灣地區的風味小吃,呈糊狀,是由細面線、地瓜粉製作成。先將水煮開,放入番薯粉和調料、面線。一般為早餐食用,也可以當做點心和夜宵,就著油條跟馬蹄酥吃。味道鮮美,清甜爽滑,具有閩南地方風味。
  • 福建泉州最全遊玩攻略,第一次入泉的小夥伴可以提前看看
    開元寺、德濟門遺址、泉州文廟等。福建省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0多處。可見泉州市區的人文風景是豐富而飽滿的。相信會給小眾的人文愛好者帶來不小的驚喜。這座城市或許沒有杭州、紹興、蘇州、廈門等城市豐富的自然風光,但如果仔細尋找,還是能發現一些海濱風情。3、不只是廈門的蠔煎,其實泉州也有很多福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