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有一個地方叫沙縣,沙縣小吃在中國可謂是遍地開花,小編今天介紹的不是沙縣,而是泉州。
提到泉州,那就不得不說一檔超級火的美食節目《時間上的中國》,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泉州就是一座被這檔節目點名多次的城市,所以可見泉州的美食之多。
在泉州,很多地道的泉州人的一天都是由一碗美味的米線糊開啟的,面線糊作為古早味的美食經典,呈糊狀,是由細面線、番薯粉製作成。先將水煮開,放入番薯粉和調料、面線。一般為早餐食用,也可以當作點心和夜宵,沾著油條跟馬蹄酥吃。
說了米線糊,那麼同時也要提一下泉州的另一種主食美味了,那便是泉州蘿蔔飯,在《舌尖上的中國2》裡,一道泉州蘿蔔飯勾起所有在外福建人的胃口,沙土蘿蔔、八分肥兩分瘦帶皮的肥肉,與香菇、海蠣、蝦幹同煮,濃濃的飯香,伴著蘿蔔清爽的口感,不禁讓人想起家鄉的美好和同鄉人的熱情。
潤餅其實就是春卷,是泉州特色小吃之一,潤餅菜最主要的餡料是紅蘿蔔,離開紅蘿蔔,也就無所謂潤餅菜了。另一種餡料是蠔煎。夏天吃蟶,冬天吃蠔,泉州人吃蠔一般是拿來煎,也就是蠔仔煎,離開了蠔仔煎,潤餅菜也就遜色幾分。
搭配潤餅可以來碗牛肉羹,牛肉羹在泉州市非常受歡迎的一種美食,牛肉羹分為硬羹和軟羹兩種,全周周的牛肉羹屬於軟羹的一種,選擇牛後腿肉,口感爽滑筋道,湯稠味濃,濃香撲鼻。
作為肉食主義者的小編,肉肉一定必不可少,泉州醋肉一定不能放過,醋肉作為閩南地區獨具特色的小吃,外表金黃,外酥裡嫩,帶著淡淡的醋香,既可當零食解饞,也是小編每次吃麵線糊等美食的好配料。
吃了這麼多好吃的,就需要來點甜點解解膩,順道消消暑,每年四五月,惠安人採集石花草,清洗掉海鹽和海蠣殼,經過晾曬,石花草便能下鍋熬製石花膏了。一份石花膏,需要經過四五小時的熬煮、過濾,再經過12小時的天然凝固。正宗的石花膏,顏色偏黃,不同於用果凍粉煮出的味道。吃的時候,將固體狀石花膏刮成均勻的細條盛在碗裡,再加上紅豆沙或是芋泥等,最後舀上一勺蜂蜜水。夏天吃上一碗簡直爽翻!
海蠣煎是一種閩南小吃,也被叫做蚵仔煎,也是泉州當地特有的,製作方法並不難,但是足以代表當地風味。出鍋後撒點胡椒,吃的時候蘸上芥辣,辣醬,味道更佳。
拳頭母這個小吃,在大泉州地區,幾乎可以排在前5名,所以今天也來打卡一下,其實拳頭母也有一兩百年的歷史,深滬是屬於以海為生的鎮區,但是深滬同時也是最常遇到大風大浪的天氣,所以並不是每天都能下海捕魚,這時候人們就只能選擇吃豬肉,而當時深滬人就很喜歡吃肉丸子,可是肉丸子只能精肉製作,帶筋的就不行。閩南語發音也近似「拳頭母」,後便「改名換姓」流傳下來。
最後再來一個燒肉粽收個尾,沒有燒肉粽的泉州之旅是不完整的,肉粽個頭碩大,裡面用料滿滿。泉州肉粽的精髓就是蘸料,蘸料由沙茶醬和辣椒醬組成,搭配肉粽簡直完美,好吃到我特地買了好幾個帶回家。
不知不覺就遲到太陽下山了,打道回府回家咯~,關注我,每天帶你逛吃逛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