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福建省下轄地級區劃,簡稱「鯉」,別名鯉城、刺桐城,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北承福州,南接廈門,東望寶島臺灣,轄四區、三市、五縣和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泉州臺商投資區,是福建省確定做大做強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是列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
鹹飯是福建閩南地區的傳統小吃,屬於閩菜系。大部分閩南人人都會做這種飯。為米飯的一種煮法,種類繁多,有南瓜鹹飯、蘿蔔鹹飯、芥菜鹹飯、芋頭鹹飯、五花肉鹹飯等。和炒飯相反,鹹飯性涼,夏季火氣大適宜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鹹飯是飯的一種而不是粥的一種,小小一碗米飯能做到清涼,實在令人稱奇,不愧是有著濃鬱海濱風情的地方。風味獨特,大部分閩南人人都會做這種飯。鹹飯和閩南話一樣在閩南話地區一般都能接觸到。具體食材也可根據個人口味添加或減少,但一般北瓜和小米是必備的,而鹽更是「鹹飯」的靈魂,吃膩了蛋炒飯,來一碗「鹹飯」,真是別有一番風味。
燒肉粽是福建特有的地方傳統名吃,節日食俗。燒肉粽在福建許多地區均有製作。燒肉粽歷史悠久,具有香甜嫩滑,油潤不膩,精工細作等特點。泉州肉粽以香菇、芋頭粒、慄子、豬肉或雞肉糯米等為原料,把糯米拌上滷湯,蔥頭油,放在鍋裡炒得又幹又松,再和肉、生慄子攪拌均勻,用竹葉包好煮爛。
面線糊系以蝦、蠔、蟶、淡菜等味美質鮮的海產品熬湯,與面線煮成糊。煮時要掌握好火候,達到糊而不爛、糊得清楚。面線糊除以海鮮作配料外,還可加鴨腸或豬血或以一大串豬大腸放人面線糊中,使油脂融人其中。食用時可與油條搭配,並以炸蔥花、胡椒粉調味,氣味更濃烈可口。
滷麵是由各種配料做成滷湯與麵團混起來的。口味香甜、滑潤。調滷麵的湯最好是骨湯或肉湯。湯料要上好的香菇、蝦肉、豬肉、魷魚、筍絲,魚和芫荽、韭菜、豆芽、胡椒粉、沙茶醬、蒜香、蛋絲等。香菇、豬肉等倒入湯中煮透,然後添加地瓜粉調稠,另加一些糖、鹽、味精,以增加香甜、滑潤的口感。進食時,加上芫荽菜、蛋絲、胡椒粉或沙茶醬,這樣吃起來風味獨特。
滿煎糕是以麵粉、蔗糖、花生仁作為主料,以白芝麻、蘇打粉、泡打粉、水作為輔料製作而成的美食。口味甜香。此糕呈錐形,內似蜂窩,食鬆軟,夾層香甜,是冬春季節的佳點。 清晨起來,胃口還沒完全打開,喝上一杯剛好的豆漿,配上剛出爐還冒著香氣的滿煎糕,日子頓時神清氣爽。
石花膏的主要原料石花菜,是生長在臺灣海峽中潮或低潮帶礁石上的一種食用海藻,藻體平臥,為不規則的叉狀分支,形狀看上去也頗似珊瑚,很雅觀。石花膏為純手工製作,先以大鍋熬製石花草,後用紗布過濾,冷卻後自然凝固像果凍,透亮清澈,食用時可加入蜜水、糖水。天熱食之可清涼降火氣。
泉州的美食還有很多很多,吃上一年都吃不完,安海土筍凍、洪瀨雞爪、捆蹄、海蜇皮、酸甜蘿蔔、德化淮山、安溪滷豆幹、涼拌青瓜、糖醋蓮藕片、蒜泥茄子、香油拌海帶、滷水花生(帶殼)、沙魚凍、涼拌苦瓜、辣油筍菜、海蠣煎、桂花蟹、通心河鰻、香芋燜鴨、芥菜炒蝦皮、十香全鴨、嫩餅菜、包燒豆腐、石獅牛肉粳、水丸魚卷湯、紅菇肉片湯、炒湖頭米粉、炕軟蕃薯、花生仁湯等,你還吃過哪些泉州美食?留言好東西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