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鄉村旅遊度假景區研究主題案例
國內外鄉村旅遊度假景區優秀案例
鄉村旅遊作為市民短時旅遊消費的一種重要形式,已經受到越來越多旅遊者的青睞。而隨著鄉村旅遊休閒化升級步伐的加快,鄉村旅遊產品也經歷著從「觀光」到「休閒」,從「農家樂」的簡單模式到「休閒度假」的體驗模式,從傳統鄉村旅遊到現代鄉村旅遊的轉變。這就需要在產品供給的角度和設計的角度,與時俱進,加以提升。以下對日本和臺灣的鄉村旅遊發展為例進行研究。
一、日本鄉村旅遊發展階段及案例
(一)日本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經濟高速增長期,政府和民間共同推進了高級度假村的開發與經營。日本的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始於20世紀50年代末期,長野縣的農民在冬季農閒時期,利用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開設滑雪場和民俗旅館,吸引了大批遊客。
第二階段:泡沫經濟破滅後,生態旅遊、農事體驗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迅速。為了改善經濟泡沫帶來的惡劣旅遊環境,從1993年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推進休閒觀光農業的發展,特別是大城市周邊農村地區的水果採摘型農業園區的發展。
第三階段: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的新時期。隨著周末休息時間延長,日本城市居民的休閒生活需求在逐步增加。同時,由於城市化、工業化導致農業的萎縮,日本農業、農民也需要增進與市民的交流,加大宣傳農業的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等作用。城鄉居民的這些需求,進一步促進了日本休閒觀光農業發展,並使之走上了良性發展的軌道。
(二)日本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的特點
n 城市與農村距離近,一日遊類型的觀光農業居多。
n 過半數的農業休閒觀光景點由政府機關或當地集體組織開發經營。
n 重視當地的特色和農業的多功能性。
(三)案例分析
景區邊緣與都市郊區型
和歌山縣白濱町位於關西大都市圈區域內,距離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府駕車1小時的距離。該地區早期的鄉村旅遊主要依託附近的溫泉、白良濱浴場、熊野古道等著名景區景點的二次客源開發民宿旅館,以較低的價格和富有特色的旅遊內容、接待設施滿足遊人需要,並與主要景區景點的旅遊活動相互錯位,成為其重要補充。近年,隨著日本國民消費觀念的變化和對休閒農業認知度的提高,白濱町在發展景區邊緣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的同時,抓住機遇,發揮距離大城市較近的地理優勢,建立了多處農產品直銷所,旨在滿足周邊城市居民周末休閒度假和回歸自然的旅遊需求的同時,針對鄉村旅遊消費的新特點,為城市居民提供當地新鮮、安全的農產品,顯現了鄉村旅遊的綠色化,提高了當地農產品附加值。
閒置農地開發利用型
飯田市是位於長野縣最南端的一個不足11萬人口的中心城市,東西緊挨著赤石山脈與木曾山脈。飯田市利用自然資源豐富、四季分明、環境優美、農業歷史悠久、生物資源豐富的資源特點;充分發揮該市位於日本本州的中心位置、連接東西日本的區位優勢,成立南信州觀光公社,大力發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具體措施是,首先通過發揮農業教育基地的作用吸引年輕遊客群來了解農業生產,體會農村生活的樂趣,規劃市民農園;吸引中老年遊客群進行農業生產活動,從而增加農村人口流動,帶動地區活力和增加人氣。在此基礎之上,當地政府出資修建配套設施,開發滯留型市民農園,吸納城市居民來此創業、居住,最終達到解決耕地荒廢、農家住宅閒置等問題的目的。近年,飯田市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的繁榮有效地促進了當地服務業發展,增加了農戶與城市居民的互動參與性,為搞活當地農村經濟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二、臺灣鄉村旅遊發展歷程及案例
(一)臺灣觀光休閒農業發展歷程
20世紀70年代末,臺灣人均年收入達到中等小康生活水平,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由勞動型轉向休閒型,觀光果園在臺灣一些地區應運而生。歷經20多年的發展,臺灣觀光農園已經處於普及階段,各項工作已步入正軌。管理也逐步走向規範化、制度化,特別是觀光農園的管理體制已相當健全。另外,文化因素的滲透也在不斷提升觀光農業的層次和水平。
(二)相關案例
1、臺灣清境小瑞士花園
清境農場成立於1961 年, 坐落於中橫公路臺14甲線霧社北端8km 處, 空氣清新、林木蒼鬱、繁花遍野、具北歐風光, 有「霧上桃源」之稱。此地海拔1 750m , 每年5~9 月份平均氣溫15~23 ℃左右。該農場屬「行政院退輔會」經營的休閒農場,設有賓館、青青草原、畜牧中心、旅遊服務中心、遊客休閒中心、壽山園生態區、清境小瑞士花園、特色步道, 將自然景觀與農牧生產相結合以發展休閒農業。
清境小瑞士花園年平均溫度為攝氏 15-23 度,可謂全臺最佳避暑勝地,主題花園隨春夏秋冬更換,園區遍植世界各國奇花、異草與自然休閒景觀,在廣場品嘗燻衣草花茶套餐,讓人彷佛成為置身歐洲花園啜飲花茶的王室貴族。園區主要景觀景點有挪威森林廣場、精緻餐飲中心、紀念品販賣部、阿爾卑斯雙塔、歐式噴泉花園、主題花園、幽谷溪瀑、如茵橋、摸魚區、天鵝湖、星空野營區、野營服務站、親水健康步道、清境觀景臺、落羽松步道、香花植物區、賞楓區等等。另外,花園設有大型停車場、露營烤肉區、精緻餐飲中心、露天咖啡廣場、印地安花屋等,景觀優美,是一座真正的世外挑源。項目環境制勝,避暑勝地,結合西嶺雪山的夏季避暑,增加遊客互動及參與性強的產品,。
2、臺灣走馬瀨農場
走馬瀨農場位於臺南縣玉井鄉、大內鄉交界處,由臺南縣農會於1988 年開發經營, 第一批獲頒合法風景遊樂區標章。以專業種草起家, 再轉型升級為觀光休閒農場,農場面積近120hm2 , 除40hm2 的紐西蘭風情的牧野草原外, 尚有30 餘項休閒遊樂設施。據調查,走馬瀨農場有豐富的生態資源, 野生動物多達150多種; 走馬瀨農場分成一般遊憩、果園遊憩、牧場遊憩三大系統, 遊樂設施從騎馬、滑草、射箭、到人體動力的協力車、單車、山訓場; 水上遊樂的腳踏船、碰碰船、體能訓練場、高爾夫迷你推桿場、跑馬場及露營烤肉區以及大型滑水道的戲水世界等等。除此之外位于田園藝廊旁邊的古農具區, 還能體驗不同的農業體驗, 從水車、風谷、石磨到古亭畚。休閒酒莊及簡易製酒體驗場除提供釀酒製程教學外, 並有南瀛甜香酒品系列及酒食點心展售。還研發並販賣自有產品如牧草包子、饅頭, 牧草冰品(棒冰、冰淇淋) 牧草茶、香草茶及各種香草加工用品。
六:啟示
1、日本經驗對於國內發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的啟示
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在今後的發展過程中必須處理好兩點關係:
首先,要處理好農業生產與旅遊開發之間的關係。發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必須充分依託農業這一基礎產業,在此基礎上進行延伸開發,拓展新的產業鏈。休閒農業作為體驗經濟的一種重要形式,具有引導遊客深入體驗鄉村氛圍和田園生活的功能。這是休閒農業旅遊產品及客源開發的優勢之一。城市居民可以在農園或休閒農業區參與農業生產過程,親自製作食品、禮品、藝術品,租賃農場自己經營管理。因此,休閒農業必須針對旅遊消費的新特點,增強互動參與性,創造性地開發出更加個性化、高附加值的體驗型鄉村旅遊產品,以滿足體驗經濟時代的旅遊消費需求。
其次,要處理好自然景與人工景的關係。與大自然擁抱,零距離的接觸大自然是休閒農業的重要功能之一。發展鄉村旅遊也要注意對當地環境及民風、民俗、鄉土文化的保護,切忌為了短期的經濟利益而犧牲當地的資源、環境,影響地方的長遠、持續發展。
2、臺灣觀光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的發展對大陸的啟示
要發展休閒農業,首先應大力加強休閒農業設施的建設與發展,這是立足城郊資源優勢,調整農業、農村產業結構的重要基礎步驟之一;其次,國家農業部門應重視發展休閒農業旅遊,並成立相應的管理機構進行組織、規劃、研究,從而推動大陸鄉村休閒旅遊的發展,為發展農村這一新型產業提供組織保證;最後,要加強與旅遊部門的合作,促進農業與旅遊的結合。臺灣農委會主要負責休閒農業發展規劃,投資建設工作,而旅遊部門主要負責組織旅行社及遊客前往休閒農場觀光旅遊,以擴大客源市場。所以,農業部門和園區經營者應積極與旅遊部門聯繫,開展旅遊合作,建立農業旅遊網絡體系。
3、綜上所述,臺灣與日本的休閒農業,大部分有農業產業支撐,延伸了產業鏈。
(根據國土資源部網站消息,由中科博道旅遊發展機構 朱亮 編輯整理)
===============================
中科博道旅遊發展機構是由中科博道旅遊規劃設計院、中科國智旅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科弘道旅遊發展有限公司、中科龍脈旅遊發展有限公司、中科沁華環境生態運營有限公司和園藝建築有限公司(監理)組成,具備旅遊規劃甲級資質。提供旅遊規劃、景觀建築設計、景區託管運營、招商融資、營銷執行等服務,致力於成為全國最具實操性的旅遊項目全程執行商,在旅遊地產、文化旅遊園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創建等方面有多個成功落地案例。
諮詢電話:18500507579;官方網站:www.broado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