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仗隊員硬背發音相似漢字 學會俄語《喀秋莎》

2020-12-11 搜狐網

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隊昨日參加紅場閱兵

  由102人組成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隊昨日通過紅場,這是中國首次派出儀仗方隊參加紅場閱兵,伴著《喀秋莎》樂曲,他們軍容嚴整,士氣高昂,步伐堅定有力,走出了軍威,彰顯了國威。習近平起身向他們揮手致意。

  儀仗隊的大隊長是什麼軍銜?據悉,此次赴俄帶隊的大隊長李本濤是大校。你可能知道解放軍儀仗隊正式組建於1952年,但你知道解放軍歷史上第一支儀仗隊是為了迎接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上將挑選組成的嗎?而且,那是在1946年。500名戰士選自解放軍駐南泥灣部隊某團。目的,當然是為了展示解放區人民軍隊的力量。

  赴俄

  協調後增至102人成最大外國「軍團」

  「最初俄方計劃中方參閱人數為75人,經雙方協調後,增至102人。」三軍儀仗隊政委劉海明告訴新華社記者,中國方隊人數最多,其他9個國外方隊均為70人左右。此外,中國方隊還首次採用8×12長條隊形。

  部分官兵水土不服 人均每天兩碗方便麵

  在俄帶隊的三軍儀仗隊大隊長李本濤說,剛到俄羅斯時,部分官兵水土不服,飲食不習慣。官兵們自行買了紅糖、香腸、巧克力、方便麵等食物來「改善」夥食。戰士們現在人均每天吃兩碗方便麵。

  「這些都是隊員們自己去買的。」李本濤說,「俄方為我們調整飲食,給予了極大關照,我們不能再提更多要求,要體現出中國軍隊能打硬仗的精神風貌。」

  訓練

  要求保持40秒眼睛不眨

  隊員們每天訓練時間達10個半小時。

  人的步幅有大有小,可儀仗兵不管個頭大小,都要求步幅固定,並且走百米不差分毫,走百步不差分秒。

  為了訓練耐力,隊員們在雙腿綁上2斤重的沙袋負重訓練。

  由於走路太多,隊員們經常將鞋底磨穿,他們每個人每年平均要穿破7雙皮鞋,半個月就要重新釘一副鞋掌。

  解放軍報旗下微信公眾號「軍報記者」披露,儀仗隊「每年流汗就半噸!」數萬次的端槍、託槍和長年穿馬靴踢正步,很多人甚至得過頸椎、腰椎病。

  人正常的眨眼頻率5至10秒1次,儀仗兵卻要保持40秒眼睛不眨,確保面對外賓時「神採奕奕」。

  據微信公眾號「人民日報政文」披露,「為了練眼功,他們經常迎著陽光、盯著燈光、瞄著火光練,練到雙眼風吹不眨、沙打不眯、蟲叮不閉,行注目禮3分鐘不眨眼」。為練軍姿,隊員們要腰別木製T形架,貼著牆根練站立,對著鏡子練儀表。

  此外,儀仗隊還邀請中華禮儀學院的老師對參閱隊員們進行指導,包括面部表情的訓練、如何微笑等。「兩眼居中、面部放鬆、嘴角上翹、滿面春風」,這是隊員們在訓練過程中總結的小口訣。

  硬背發音學會《喀秋莎》

  在正式的閱兵式上,中國方隊隨二戰代表隊出場,出場次序排在第十。

  不過,中國方隊在正式閱兵式上,是不會再唱歌而是伴著《喀秋莎》的樂曲行進。在接受央視採訪時,儀仗隊披露,不懂俄語的隊員們是用硬背發音相似的漢字把一首俄語版《喀秋莎》學會的。

  背景

  參加外國閱兵式去得最多的是墨西哥

  儘管這是解放軍三軍儀仗隊第一次參加紅場閱兵,但並非儀仗隊首次走出國門。

  2010年9月16日,解放軍儀仗隊首次走出國門遠赴墨西哥參加墨獨立200周年慶典閱兵。那次,還有美國、俄羅斯、巴西等16個國家的儀仗方隊參加在墨西哥城舉行的閱兵儀式。

  2011年6月2日是義大利共和國成立65周年紀念日,也適逢義大利統一150周年,應義大利邀請,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護旗組3名官兵高擎鮮豔的五星紅旗亮相當天閱兵儀式。這3名精心選拔的隊員都參加了墨西哥獨立200周年慶典閱兵。

  一個月後,2011年7月5日,中國三軍儀仗隊第二次建制式在委內瑞拉建國181年來最大規模的閱兵式上亮相。

  三軍儀仗隊首次海外亮相是在墨西哥,而亮相次數最多的國家也是墨西哥,至少去了兩次。

  為慶祝墨西哥獨立203周年暨墨西哥陸軍成立100周年,我國三軍儀仗隊同美國、俄羅斯、巴西、阿根廷等共18個國家的儀仗隊,於2013年9月16日「獨立日」,一同受邀亮相墨西哥城。

  據央廣網、新華社、「人民日報政文」、「軍報記者」、中新網

  整理/本報記者 趙萌 趙天嫜

  儀仗隊的幾種規格

  第一種規格:由151人組成,用來迎接外國首腦。

  第二種規格:是由127人組成的陸海空三軍儀仗隊,用來迎接外國軍隊的高級將領。

  第三種規格:是由101人組成的單軍種儀仗隊,用來迎接外國軍隊的單軍種司令。

  此外,儀仗隊還擔負著外國領導人向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獻花圈,重大活動升旗的儀仗任務。

  解讀

  中國 印度 俄羅斯

  閱兵姿勢有何區別

  除俄羅斯外,來自中國、印度、蒙古等10個外國軍人方陣昨日參加了紅場閱兵。萬眾矚目中,由102人組成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隊通過紅場,人們對其颯爽英姿、整齊的步調印象深刻,也目睹了俄羅斯和印度等更為「誇張」的正步姿勢。軍事專家表示,各國正步姿勢千差萬別,有的整齊緊湊,有的則誇張多樣。

  中國:改良後的齊整正步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正步是「堅定豪邁、鏗鏘有力的正步」。國防大學教授陳士強表示,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來重視正步的訓練,認為這是建立軍隊紀律性和體現軍威的重要形式,所以對正步的行進步法有著嚴格要求。

  「我軍要求正步走時,向正前方踢腿腳掌與地面平行、離地面高約25釐米,前進時每步約75釐米、適當用力使全腳掌著地;向前擺臂時,肘部彎曲、小臂略平,手腕擺到3至4個衣扣之間,離身體約10釐米;向後擺臂時,擺到自然擺不動為止;行進中要求上體保持正直,略向前傾,腳掌適當用力著地,前進速度每分鐘約110至116步。」

  平時,中國儀仗隊的步伐確實要求每分鐘116步,每步75釐米,顯得緊湊齊整,韻律性強。今年解放軍方陣要改變步長才能和俄羅斯軍隊方陣保持同樣的節奏通過紅場。由75釐米的標準步長調整為每步長80釐米。通過全長240米的閱兵區域用時減少15秒變為2分30秒。

  據央廣網報導,解放軍三軍儀仗隊除了正步和他們的身姿之外,還專門請了禮儀專家,對他們的表情做了嚴格的考量和訓練,確定笑到什麼程度是最自信的。

  俄羅斯:歷史悠久的「鵝步」

  俄軍閱兵的步伐過去叫「鵝步」而現在叫「正步」。這起源於拿破崙時期的法國軍隊,此後「鵝步」就成了步兵隊列的標準叫法,閱兵踢「鵝步」逐漸演變為「正步」。隨著拿破崙大軍橫掃歐洲,所向披靡,「正步」這個概念也迅速傳播到整個歐洲。但當拿破崙終因戰敗被流放後,法軍的正步也作為拿破崙的「餘毒」而一併被取消。但是正步卻在歐洲的其他很多國家被發揚光大了,尤其是當時法國最大的敵人普魯士,更是將其作為自己士兵隊列訓練的重點。後來,當「鵝步」在全世界傳播開來時,很多人都認為這是普魯士人的發明,而不知道它最初是法國人的驕傲。

  俄軍隊列條令明確規定:正步走時,上體軀幹保持正直;向前擺臂時,肘部彎曲,小臂水平,位於下額高度;向後擺臂時,手腕前側距褲縫線約30-35釐米;當腳向前方踢出時,腿要繃直,腳尖上翹,腿與地面平行,兩腿夾角90-100度;通過檢閱臺向右看時,頭要上揚30度,以體現自豪感。

  印度:英式的多樣正步

  印度的隊列操典源自英國,雖然加入了不少比較有民族特色的元素,但仍然保留了很多基本的指標。不過,印度軍人的正步更為多樣化。

  對於參閱的諸多軍種徒步方隊,有的步伐輕巧一致,有的則誇張地揮臂抬腿。整個受閱隊伍表現比較輕鬆,步伐及行列不見得整齊一致。接受檢閱的士兵的服飾通常具有民族特色。

  印度此次參加檢閱的兵種叫「擲彈兵」。該兵種起源於18世紀中葉的歐洲,最早是指能投擲手榴彈的步兵。此後,「擲彈兵」的稱號慢慢變成了表彰軍人英勇的榮譽稱號。文/本報記者 嶽菲菲 人民網

  本版供圖/新華社 CFP

news.sohu.com false 北京青年報 http://epaper.ynet.com/html/2015-05/10/content_131872.htm?div=-1 report 4483 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隊昨日參加紅場閱兵由102人組成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隊昨日通過紅場,這是中國首次派出儀仗方隊參加紅場閱兵,伴著《喀秋莎》樂曲,他們軍容嚴整,士

相關焦點

  • 解放軍儀仗隊員硬背俄語《喀秋莎》
    解放軍儀仗隊昨亮相紅場引發關注 解放軍儀仗隊員硬背俄語《喀秋莎》  由102人組成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隊昨日通過紅場,這是中國首次派出儀仗方隊參加紅場閱兵,伴著《喀秋莎》樂曲,他們軍容嚴整,士氣高昂,步伐堅定有力,走出了軍威,彰顯了國威。習近平起身向他們揮手致意。
  • 解放軍一周學會俄文《喀秋莎》:迅速拉近中俄軍民感情
    【環球網報導 記者 胥文琦】近日,中國解放軍三軍儀仗隊高唱蘇聯歌曲「喀秋莎」走過莫斯科街頭的視頻,在網絡不脛而走。環球網特派莫斯科記者將這段視頻給身邊的俄羅斯朋友觀看時,也收穫了大量讚美的信息,但更多的是驚奇、驚喜。「他們用俄語唱得這麼好,難道都學過俄語嗎」,一位俄羅斯朋友這樣問道。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5月8日探訪了三軍儀仗隊駐紮地「瑪爾菲諾」軍事療養院。
  • 中國三軍儀仗隊閃耀莫斯科 俄語《喀秋莎》唱哭全場
    原標題:中國三軍儀仗隊閃耀莫斯科:隊員平均身高1.88米   儀仗隊大隊長李本濤告訴本報記者,中國儀仗隊這次海外亮相有很多看點:儀仗隊員平均身高1.88米,陸海空三個分隊指揮官首次並列行進,首次採用8×12的長條隊形。此外,這還是一場新式禮服大展示。李本濤說,就這次閱兵訓練來看,中國官兵的隊列、精氣神、自信度和其他各方面素質都出類拔萃。
  • 中國三軍儀仗隊閃耀莫斯科 俄語《喀秋莎》唱哭全場
    原標題:中國三軍儀仗隊閃耀莫斯科:隊員平均身高1.88米   儀仗隊大隊長李本濤告訴本報記者,中國儀仗隊這次海外亮相有很多看點:儀仗隊員平均身高1.88米,陸海空三個分隊指揮官首次並列行進,首次採用8×12的長條隊形。此外,這還是一場新式禮服大展示。李本濤說,就這次閱兵訓練來看,中國官兵的隊列、精氣神、自信度和其他各方面素質都出類拔萃。
  • 俄語字母 初學俄語
    輔音俄語的輔音字母共有21個,但是輔音有36個。兩個或兩個以上相鄰的輔音構成輔音連綴。此時讀這些輔音是不能在輔音之間加入任何的元音。硬軟輔音按照發音時舌中部是否向上抬起可以分成硬輔音和軟輔音。右上角有符號"ˈ"的字母表示有相應的軟輔音。
  • 新民晚報數字報-淚光裡用俄語唱起《喀秋莎》
    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莫斯科紅場,參加勝利日閱兵夜間彩排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官兵伴著軍樂高唱蘇聯歌曲《喀秋莎》,正步踏過紅場的青石路。  那一刻,俄羅斯觀眾沸騰了。歡呼,喝彩,隨著節奏拍手,伴著旋律哼唱。不少人舉著手機拍攝,聚光燈下,五星紅旗指引的中國軍人是耀眼的明星。
  • 波琳娜的中文發音很標準,用兩種語言演唱《喀秋莎》,展現了情商
    這期節目中,波琳娜選擇了一首中國聽眾耳熟能詳的經典歌曲《喀秋莎》。為了表達自己的誠意,她特意用兩種語言演唱《喀秋莎》。波琳娜的中文發音很標準,很多網友也納悶了,她完全有能力用中文演唱這首歌,為什麼要選擇用兩種語言來演唱呢。其實,波琳娜這麼做卻展現了情商。
  • 語言類專業專業難度排行,日語、德語、法語和俄語哪個更難?
    要說俄語的呢,我沒學過,不過應該是哭著進去並且死在裡面了吧。今天就來盤點一下語言類這四大專業的難易度排名吧。top 4 日語日語的語法結構複雜,慣用型多且相似不相同的用法特別多,非常曖昧。
  • 俄語那些事兒
    原標題:俄語那些事兒   我的故鄉,在遙遠的黑龍江,那裡是中國的邊陲,離俄羅斯很近。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裡,由於中蘇關係密切,俄語對整個黑龍江都有很深的影響。不光是在學術界,就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裡,也到處可見俄語的影子。   我父母那一輩,很多人都會用俄語演唱《東方紅》《喀秋莎》,再高難度一點的,就會唱《小路》。
  • 新民晚報數字報-淚光裡用俄語唱起《喀秋莎》
    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莫斯科紅場,參加勝利日閱兵夜間彩排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官兵伴著軍樂高唱蘇聯歌曲《喀秋莎》,正步踏過紅場的青石路。  那一刻,俄羅斯觀眾沸騰了。歡呼,喝彩,隨著節奏拍手,伴著旋律哼唱。不少人舉著手機拍攝,聚光燈下,五星紅旗指引的中國軍人是耀眼的明星。
  • 俄語那些事兒
    原標題:俄語那些事兒   我的故鄉,在遙遠的黑龍江,那裡是中國的邊陲,離俄羅斯很近。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裡,由於中蘇關係密切,俄語對整個黑龍江都有很深的影響。不光是在學術界,就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裡,也到處可見俄語的影子。   我父母那一輩,很多人都會用俄語演唱《東方紅》《喀秋莎》,再高難度一點的,就會唱《小路》。
  • 波琳娜的中文發音很標準,用兩種語言演唱《喀秋莎》,展現了情商
    這期節目中,波琳娜選擇了一首中國聽眾耳熟能詳的經典歌曲《喀秋莎》。為了表達自己的誠意,她特意用兩種語言演唱《喀秋莎》。波琳娜的中文發音很標準,很多網友也納悶了,她完全有能力用中文演唱這首歌,為什麼要選擇用兩種語言來演唱呢。其實,波琳娜這麼做卻展現了情商。
  • 俄語「喀秋莎」是什麼意思?有什麼歷史來源?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俄語「喀秋莎」是什麼意思?有什麼歷史來源? - 解放軍三軍儀仗隊112人方陣首次赴俄羅斯參加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的消息讓中俄兩國民眾翹首以待。據悉,中國派出了人數最多的方陣,威武雄壯,格外引人關注。 三軍儀仗隊大隊長李本濤一直記得靶場的第一次彩排合練。
  • 語言類專業專業難度排行,日語、德語、法語和俄語哪個更難?
    要說俄語的呢,我沒學過,不過應該是哭著進去並且死在裡面了吧。今天就來盤點一下語言類這四大專業的難易度排名吧。top 4 日語日語的語法結構複雜,慣用型多且相似不相同的用法特別多,非常曖昧。
  • 視頻|解放軍儀仗隊紅場彩排齊聲高唱《喀秋莎》
    視頻|解放軍儀仗隊紅場彩排齊聲高唱《喀秋莎》
  • 俄語學習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如何學好俄語?學習俄語的正確方法是什麼?這大概是俄語專業學生最為關係的話題了。北京八維(http://www.bwie.com/)俄語老師將會給您解答這些問題。  首先要讓自己愛上俄語。可以從假愛到真愛。
  • 俄語第三,恭喜你學會了世上最難語言
    世界三大難學語言1、漢語2、阿拉伯語3、俄語1、漢語漢語是典型的象形文字,早在數千年的商朝,人們便已經發明了甲骨文,這是最早的較為成熟的漢字。唐宋以來的漢字基本已經定型,直到今天變化都不是很大。但由於漢字筆畫仍較為繁雜,記住字形還要記住讀音,所以對外國人來講是非常難學的語言。漢語堪稱世界三大難學語言之一。2、阿拉伯語阿拉伯語主要流行於中西亞穆斯林國家。阿拉伯語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3000年前就已經出現了,當時被稱為阿拉米文字。
  • 俄語版《喀秋莎》,實在是太美了~
    點擊上方「民歌中國」可以訂閱哦《喀秋莎》創作於1939年,描繪名叫喀秋莎的姑娘對保衛邊疆的情人的思念。
  • 三軍儀仗隊用俄語齊唱《喀秋莎》刷屏
    此前的彩排中,他們邁著整齊的步伐、用俄語高唱《喀秋莎》的視頻一下子刷屏了,被網友稱為「中國第一門面擔當」。實際上,這首蘇聯歌曲創作靈感來自中國,背後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喀秋莎》對中俄兩國都是一個經典歌曲,不屬於俄國民謠,靈感發源於中國。」俄羅斯問題專家、中國政法大學歐洲研究中心研究員、《走近普京》作者王曉偉介紹。
  • 學了這麼久還不知道日語漢字的發音規律?五張圖幫你輕鬆記憶!
    很多同學在學習日語的過程中,總覺得日語中漢字的發音是一大難點:雖然寫法與中文的漢字很像,字形很好記憶,但是發音卻容易讀錯。實際上,日語中的漢字發音是有規律的,只是不少同學學習了很長時間的仍然不知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