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俄羅斯觀眾沸騰了。歡呼,喝彩,隨著節奏拍手,伴著旋律哼唱。不少人舉著手機拍攝,聚光燈下,五星紅旗指引的中國軍人是耀眼的明星。
含淚的合唱
4月25日,解放軍三軍儀仗隊112名官兵抵達莫斯科,為參加紅場閱兵進行準備。5月7日的日間彩排是他們參加的第六次彩排。
三軍儀仗隊大隊長李本濤一直記得靶場的第一次彩排合練。當中國軍人用俄語唱起《喀秋莎》,以鏗鏘演繹柔情,52個俄羅斯閱兵方隊齊聲喝彩,有人邊聽邊掉淚,有人加入合唱。
那是對戰火中為國獻身先輩的深沉追念,更是一種超越民族和國家的深情大愛。那一刻,李本濤熱血沸騰,眼眶溼潤。
李本濤記得,小時候常聽大人們唱起《喀秋莎》,家裡也有不少老人參加過戰爭。這一次,作為中國軍人代表,在莫斯科唱起這首在中俄兩國傳唱幾代人的歌曲,李本濤格外珍惜這份榮光。
「我參加過很多任務,但這次意義特殊,非常重大。」李本濤說,他要再次為中國軍人爭光。
刷屏的正步
這兩天,朋友圈、社交媒體、視頻分享網站常被同一條新聞刷屏:紅場閱兵彩排,中國軍人的正步。
每次彩排結束,總有新一波視頻來襲,「兵哥哥的大長腿」立即引來眾人圍觀留言。有人說,中國軍人「又萌又帥又可愛」。有人說,「我們中國軍人棒棒的」。
中國軍人的挺拔英姿、標準正步、強大氣場,確實讓人一見傾心。排在10個外國方陣之首的中國儀仗兵隊列,戰士平均身高1.88米,個個都是帥小夥。不論軍姿跨立還是正步前踢,那份自信、剛毅和精氣神,都是中國軍人形象的最佳詮釋。
一向「高冷」「傲嬌」的俄羅斯紅星電視臺、24小時新聞頻道等本地媒體也罕見地把鏡頭對準第一次亮相、頗有神秘感的中國儀仗隊。
站在中國方陣最前方的護旗手張洪傑也許是攝影師鏡頭裡出現最多的中國軍人。他擔任過1999年和2009年兩次國慶閱兵的儀仗隊護旗手,如今又引領中國方陣在紅場受閱。
特別的方陣
細心的觀眾發現,中國方陣在隊形編排、步態步速上與俄羅斯受閱方陣和其他受邀外國方陣皆有不同。
李本濤說,正式參加受閱的102名官兵中,3名旗組成員護衛五星紅旗,3名指揮分隊長成一列行進。其餘96名官兵編成8乘12的「長條」隊列,陸海空各成4列,以適應紅場的狹長行進路線。
中國儀仗隊的步伐每分鐘116步,每步75釐米,這和俄羅斯軍人高抬膝、大跨步、每步80釐米的大正步有所不同,卻顯得更為緊湊齊整,富有韻律。
由於排練時間不規律,儀仗隊的官兵有時凌晨3時起床,4時出發前往靶場,作息完全打亂。
這是三軍儀仗隊第五次走出國門,中國方陣總領隊是徐洪生少將。將軍帶隊,規格之高可見一斑。徐洪生說,為了這場閱兵,儀仗隊在國內訓練半年,做足準備。
兄弟的情誼
在莫斯科的十幾天,中國軍人感受到俄方的善意和友好。高規格的接待,舒適的住宿,細緻的後勤保障,兄弟一樣的相處和互換禮物。除了俄餐還需適應,友軍的熱情讓中國官兵感到暖意。
徐洪生說,三軍儀仗隊赴俄參加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是代表中國軍隊的一次光榮使命,有助加深中俄兩軍友好交流,增進兩軍團結和感情。
5月9日,中國方陣將在紅場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首秀」,與各國軍人一道,重溫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致敬逝者和老兵,展現中國軍人守護世界和平的信心和決心。 趙嫣 韓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