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共和國前總理:以協同和韌性應對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

2020-12-10 上觀

  【光明國際論壇筆會】

  作者:伊日·帛琉貝克

  新冠肺炎疫情的迅猛來襲震驚了全世界,但這實質上是一場防禦戰。超載的地球正在抵禦一場來自人類圈的攻擊:人類濫用自己的新能力,試圖從根本上改變地球的自然力量對比。我們必須尊重這一事實,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基於同樣的邏輯,羅馬俱樂部聯合主席桑德琳·迪克森·德克塞夫說:「新冠病毒對整個世界的影響表明,整個地球、所有物種、所有國家和地緣政治任務都是緊密相連的。除新冠病毒外,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減少和金融危機也沒有國家邊界之分。」「亂砍濫伐、生物多樣性減少和氣候變化,都提高了疫情的風險。亂砍濫伐拉近了野生動物與人類的距離,增加了人畜共患病毒跨界傳播的可能。為了發展自然導向型、公共福利型綠色循環經濟,我們需要找到事情發生的誘因。」

伊日·帛琉貝克

(Jiří Paroubek)

  曾擔任捷克共和國總理(2005—2006)、捷克社會民主黨主席,捷克網際網路雜誌Vaše věc主編。

  1.拒絕團結的根源在於貪婪

  在那些關注地球資源有限性的人看來,與當下聚焦於人類健康威脅相比,實際問題要多得多,但這麼看問題太過寬泛。例如,談到建設一個滿足公共福祉的經濟,我立刻注意到需要扭轉近幾十年的趨勢:幾十個最富有的家庭擁有世界一半的財富。但是,如果我們想要消除不可持續的社會不平等,參與全球合作的各經濟體就不能採取「競底」策略,即為了追逐利益,不惜採取低工資、減稅和最具破壞性的監管。我們正開始感受到,單單以「底線」數字,即利潤,來評估經濟表現是多麼誤導,因為在這樣的利潤後面是不可勝數的破壞。

  我們眼下還沒有針對新冠病毒的藥方,但了解治療「競底」的藥方卻已有時日。例如,二十國集團會議、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以及其他關注緊迫議題的場合,經常會討論這些藥方。不幸的是,這些討論常常要麼囿於學術層面,要麼無法達成協調行動。單個公正的國家改變不了世界,儘管我並未低估榜樣的力量。但是,要想得到更持久的改變,至少需要一群強大的、願意合作的國家,利用其在世界經濟中佔比的分量,共同推動落實達成的解決辦法。

  正如布裡埃爾·祖克曼或託馬斯·皮凱蒂所建議的那樣,唯有一個由經濟強國組成的合作性群體,才能在更大範圍內運用相同的稅基和金融財富登記來幹預諸如減稅、逃稅和避稅天堂。這一群體會發現稅收陷阱在哪兒,誰在逃避納稅義務,在哪兒逃避。然後,這個群體會採取共同的海關保護措施來打擊避稅天堂,以防止不公平競爭。拒絕團結起來解決共同面臨的問題——其根源在於貪婪是經濟活動的主要驅動力——將導致我們的星球開始變成地獄。

  歐盟7月7日發布夏季經濟預測報告說,由於放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步伐比原計劃緩慢,歐盟和歐元區今年經濟萎縮程度將比此前預期更嚴重,明年復甦也將更緩慢。圖為7日,比利時布魯塞爾一家餐館的工作人員在做準備工作。新華社記者 張鋮攝

  這些看似與疫情無關的話表明,當前危機的解決不僅有賴於集中力量於醫學研究,以及以負責任的態度遵從流行病學家和衛生學專家的建議。正如任何重大變故一樣,這也是一個帶來根本改變的良好契機,可以警醒世人從更尖銳的角度看待環境壓力。即便是世界上最自由的政府也開始斷然採取一系列社會措施。人們意識到,倘若社會中一部分人無法承擔醫療檢測費用、居家隔離或照顧突然停課的孩子,新冠病毒將會有新的暴發,並帶來更猛烈的打擊。

  因此,以充分的社會關照和社會公道面貌出現的團結和公平,不僅是道德問題,更關乎人類的生存。當新冠病毒再一次向各國政府表明這一道理時,各國政府毅然拋卻了緊縮政策之下對過高預算的憂慮,開始提供補貼或貸款擔保,動用社會政策工具。其中,用得最普遍的是短時工作,即政府支付部分工資,以防私企因需求劇減而裁員。此舉還有別的好處,它使我們想起進步左翼的夢想——全民基本收入。

  2.韌性、靈敏度和應變能力

  但如果一些國家只能在低水平上運用團結工具,也會導致不公平。這正是為什麼歐盟特別是南歐國家倡議使用歐盟共同基金來為這些政策提供融資。不由國家預算提供資金,是因為自2008/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南歐國家始終沒有擺脫政府債務的陰影。

  7月15日,法國迎來2020夏季打折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原定於6月24日開始的夏季打折季推遲至7月15日,將於8月11日結束,為期四周。圖為15日,一名女子戴口罩走過法國巴黎街頭一處打折季的廣告牌。新華社發

  在某些領域,已經採取了同樣的步驟。歐盟委員會和歐洲議會支持歐洲央行與銀行業合作,提高借貸的靈活性,特別是風險時期在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方面採取更靈活的政策。根據歐盟委員會2005年6月29日發布的銀行業一攬子計劃,需要加快運用經濟民主工具,如「員工項目」。這是一個新創的機會,受到威脅的企業可以關閉,或向僱員進行風險銷售,企業由此變為僱員所有制或集體所有制。

  關閉國家邊界和保持社交距離不可避免地導致地方化盛行。疫情還加快了數位化的使用和機器人對人類的取代過程。印孚瑟斯的總裁、世界經濟論壇委員會委員莫希特·喬希留意到很多這樣的變化。他說:「靈敏度、擴展性和自動化是當今工商新時代的關鍵詞,擁有這些能力將是贏家」。

  此次疫情凸顯出數位化和遠程合作的優勢,將使我們重新評估和塑造消費、供應、互動和生產的模式。數位化和遠程合作不是嶄新的事物,現在正以分布式數字合作的形式,得到快速發展,並可以運用於遠程全球生產中心。

  這臺名叫Cira 02的機器人由埃及工程師馬哈茂德·科米開發,可以進行新冠病毒的檢測。圖為7月17日,在埃及北部城市坦塔,一名男子通過Cira 02機器人進行檢測取樣。新華社發

  政府引入全民基本收入要素,可使人們即使在生產過程中被取代,其福利也不會受損,政府這樣的幹預無意中加快了數位化趨勢。這些中心可以規模不大且能夠服務於本地化的需求。同時,較小規模的地方經濟與當地人的購買能力更相適應,因而他們對經濟民主化持開放態度。

  更大規模的生產和地理的多元化,是構成韌性即抵抗力的要素。喬西強調指出,從長遠來看,各行各業應當努力提高韌性和反應速度。為了提高韌性,我們要在供應鏈中逐步推廣機器人自動化和人工智慧,以減少接觸,消除感染風險,降低對現場工人的依賴。在需要增加或減少生產的時候,更大規模的生產和地理的多元化還有助於應對需求的突然變化。

  韌性、靈敏度和應對突發變化的能力是所有戰略的核心。喬西總結說,各行各業需要搞清楚自己在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強,哪些方面可以更加靈活。

  3.人工智慧並不意味著世界的分裂

  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將會是什麼樣子?事實上,我們正在目睹一場針對不確定性所作的反應。早在2008/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這種不確定性就已經在「超全球化」背景下出現,且程度越來越高。來自慕尼黑大學的凱末爾·基裡克、慕尼黑工業大學及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的達莉亞·馬林這兩位德國學者注意到了這一點。他們指出,早期的全球化實踐(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將生產轉向低成本國家)在「鐵幕」消失和中國入世後,經歷了大規模的擴張。交通革命即貨櫃的廣泛使用進一步推動了全球化進程。隨著全球價值鏈的形成,我們開始步入「超全球化」階段,該階段僅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中止過。在巔峰時期,全球價值鏈一度佔到世界貿易增長的60%。

  經濟學人智庫報告指出,用機器人和人工智慧來取代人類的強大動力並不是新近才出現的。報告認為,2011年後,全球價值鏈的增長就已停滯,原因之一就是世界貿易不確定性的增加。在2008/2009年金融危機和2012年歐債危機期間,世界不確定性指數升高了200%。根據該報告,世界不確定性指數主要是指不確定性或變化的表現頻率。

  2003年非典暴發期間,世界不確定性指數增長了70%。如果將世界不確定性指數與全球價值鏈數據聯繫起來,可以看出不確定性對富裕國家全球價值鏈的巨大影響。報告預計,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導致不確定性增加300%,相應地,全球價值鏈活動也將減少35.5%。

  世界經濟的一個重大變化是製造業向富裕國家的回歸。取代離岸的是其相反過程——回岸。新技術成本的下降正在彰顯低廉工作的重要性。這將增加生產在附加值中的份額,但本身並不意味著對工人有利。報告認為,川普和新冠病毒都加快了世界勞動分工的變化,但真正的誘因卻是2008/2009年的國際金融危機。

  2014年,韓國和日本是機器人行業的領導者,每1000名工人中約有6個機器人,而德國有4個,捷克、斯洛伐克和斯洛維尼亞有2個,美國有1.5個。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到來並不意味著世界的分裂(除非下一屆美國政府專注於此),但短距離物質生產將會是一個優先選擇。該政策對發展中國家形成的重大衝擊,需要各國協同應對。我們已經認識到需求,但還需要相互協調。

  (該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協調供稿,王靈桂統籌,王文娥翻譯)

  《光明日報》( 2020年07月24日 12版)

相關焦點

  • 山高刀具:以更強韌性 應對巨大的不確定性
    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加速世界變局,全球市場萎縮打亂了經濟全球化的節奏。產業鏈、供應鏈在疫情之下受到了威脅,面對巨大的不確定性,山高找尋發展機遇,在過去的一年,展現出了更強的韌性。技術創新是山高的優勢能力之一,即使在艱難的2020年,山高集團也沒有停止產品研發的腳步,沒有削減任何研發費用。
  • 管理會計應對不確定性挑戰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第八屆管理會計論壇舉行
    本次論壇以「管理會計應對不確定性挑戰」為主題,圍繞「應對不確定:管理的基本使命」、「數位技術賦能」、「 管理會計塑造韌性組織」等專題進行研討碰撞,探尋管理會計如何更好地發揮關鍵性作用,幫助企業應對不確定性。中國會計報、中國會計視野、新理財、財務與會計、中國管理會計、管理會計研究為本次論壇提供了媒體支持。匯付天下有限公司為本次論壇提供了特別支持。
  • 歐洲央行加大力度應對經濟不確定性
    在新一輪封鎖措施重創經濟、新冠疫苗剛剛問世、「脫歐」談判懸而未決等因素的影響下,歐洲經濟存在出現「雙底」的可能。由於不確定性仍很高,歐洲央行決策者10日決定擴大疫情應急貸款規模,以應對經濟面臨的挑戰,降低經濟進一步下行風險。分析人士認為,鑑於歐洲央行政策空間在縮小,更多財政刺激計劃應儘快接力。
  • 人民日報國外經濟觀察:法國努力應對經濟難題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法國努力應對經濟難題(國外經濟觀察)法國經濟與財政部長勒梅爾近日表示,法國經濟有望在2022年底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分析認為,法國政府出臺了加大企業援助、推出重振計劃等一系列舉措,積極應對經濟難題,由於疫情的不確定性依然很大,經濟目標的達成恐需較長時間。為應對危機,法國3月以來已投入4700億歐元用於緊急救助,為陷於困境的企業提供稅收減免和補貼,其中約860億歐元已經支出,剩餘的是國家擔保。勒梅爾表示,為幫扶因新一輪「封城」受打擊行業,政府每月支出達150億歐元。
  • 法國努力應對經濟難題(國外經濟觀察)
    本報駐法國記者劉玲玲  法國經濟與財政部長勒梅爾近日表示,法國經濟有望在2022年底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分析認為,法國政府出臺了加大企業援助、推出重振計劃等一系列舉措,積極應對經濟難題,由於疫情的不確定性依然很大,經濟目標的達成恐需較長時間。
  • 江南春:用長期的確定性,應對短期的不確定性
    近日,上海市浙江商會品牌委員會主任、分眾傳媒董事局主席江南春向創業者分享應對危機的經驗。 我都只有一句話:你要用長期的確定性,應對短期的不確定性。 短期的不確定性隨時都會來。任何國家和社會每過幾年、十幾年,都要經歷一次市場的不確定性。這其實是很正常的周期性,就像人的一生總會生病,會遇到一些意外,會影響一段時間的生活,但是最終一切還是要回歸到平常的軌道。 中國不斷發展,經濟體量也在不斷擴大。
  • 韌性·潛力·定力——透視當前中國經濟
    這份成績單,是在我國經濟總量突破9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位的基礎上取得的。速度與總量已經不是中國經濟的代名詞,進入新時代,中國經濟正以高質量發展的鮮明特徵標註大國經濟的韌性與實力。韌性在平穩運行中呈現——一季度數據發布後,路透社評論指出,中國經濟「超預期地穩定」。
  •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捷克共和國關於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
    訪問期間,習近平主席同米洛什·澤曼總統舉行會談,同參議院米蘭·什捷赫主席、眾議院揚·哈馬切克主席和博胡斯拉夫·索博特卡總理舉行會見。雙方就中捷關係、中歐關係、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雙方強調中捷傳統友誼和長期友好關係。兩國在深化友好關係的過程中建立起了政治互信,使雙方能夠定期、開放地交換意見。
  • 捷克共和國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
    (原標題:捷克共和國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海外網3
  • 綠色、生態、韌性……我們追求什麼樣的城市
    按照國際組織倡導地區可持續發展國際理事會定義,韌性城市指能夠化解和抵禦外界的災害或衝擊,保持其主要特徵和功能不受明顯影響,並隨後能夠快速恢復的城市或者城市系統。當災害發生時,韌性城市能承受衝擊,快速應對、恢復,並保持城市功能正常運行,進而通過內部的自適應過程來更好地應對未來的災害風險。在韌性這一視角下,城市這一物質實體,逐漸成為具備「生命」概念的有機體。
  • 捷克前總理帕魯貝克:中國期待和睦的世界秩序
    今天我們有幸採訪到了捷克前總理帕魯貝克,請他談論中捷關係和中捷合作等相關話題。帕魯貝克先生您好,感謝您接受我們的採訪。首先您能否簡單介紹一下此次來參與「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的捷克代表團情況?前幾天他們還和中國國家主席及部長們談判,探討經貿合作,捷克企業家們希望能在中國找到合作夥伴,在中國開展商業活動。
  • 經合組織:世界經濟發展前景仍存不確定性
    來源:新華網《經濟參考報》日前發表秦天弘撰寫的報導《經合組織上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 發展前景存不確定性 美日央行寬鬆持續》。文章摘要如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合組織)在日前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將今年全球經濟的增長預期從下滑6%上調至萎縮4.5%,但警告全球經濟前景仍存在巨大不確定性。與此同時,美聯儲和日本央行在結束最新一輪貨幣政策會議後,均宣布維持利率不變,並承諾必要時採取更多支持措施。
  • 愛爾蘭前總理:應對氣候變化是全人類的共同責任
    愛爾蘭前總理:應對氣候變化是全人類的共同責任 2015-06-27 13:48:4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評論:對數字經濟提升四川經濟韌性及應對疫情挑戰的思考
    面對疫情,省內各級單位堅決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統一思想和行動,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四川省委省府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的決策部署,把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為當前重大政治任務。我們堅信,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們一定會快速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阻擊戰。這次疫情,考驗的不僅僅是每個人的免疫力,更是考驗社會經濟的免疫力,抗疫下半場的經濟走向,敢問路在何方?
  • 企業家應對突發性危機的「塔勒布超越」
    其實,在360行當中,唯有企業家等少有的幾個角色在應對不確定性。因此,應對不確定性是企業家的常態,是企業家的天然職能。但在不確定性的光譜帶中,疫情這類不確定性確實罕見,堪比地震、海嘯、颱風、洪水。從這個意義上說,應對疫情危機的不確定性實在是對企業家的一次非常大考。作者 高闖大疫面前,人們首先想到的自然是活下去。
  • 財經觀察:埃及經濟韌性面臨考驗
    疫情造成的經濟衝擊日益凸顯,旅遊業等主要支柱產業受到重創,埃及近年來逐步向好的經濟發展勢頭遇挫。   根據英國市場調查機構埃信華邁公司發布的數據,埃及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急劇下降,從3月的44.2降至4月的29.7,不僅遠低於50的榮枯線,且創下2011年4月有記錄以來的最低值。其中新訂單和出口均以創紀錄的速度下滑,顯示出埃及商業活動和經濟增長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 前8月進出口總額超20萬億 中國外貿韌性強
    在湖南,今年以來,智能手錶、手環、車載觸控屏幕等新增出口訂單大幅增加,好產品備受市場歡迎;在山東,今年前8個月,保稅物流進出口大漲近五成,新興業態蓬勃發展……當前全球貿易形勢並不樂觀,但不少企業採取多樣化的應對策略,或拓展多元化市場,或提升核心競爭力,仍然跑出了不錯的外貿成績。
  • 捷克共和國下令禁用華為? 華為: 不容詆毀!
    捷克共和國 (The Czech Republic,Ceska Republika),簡稱捷克。現任總理巴比什下令禁止內閣工作人員使用華為手機。之後,該國各各行業和部門也開始紛紛效仿,開始抵制中國華為手機!捷克共和國是在美國、日本、澳大利亞之後第一個抵制中國華為的國家。
  • 埃及前總理沙拉夫:期待中國經濟2021年再續輝煌
    埃及前總理伊薩姆·沙拉夫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劉素雲、吳愛民、米春澤):埃及前總理沙拉夫近日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採訪時,向中國人民致以新年問候。沙拉夫表示,中國是埃及的好夥伴,他期待中國經濟在2021年再續輝煌。
  • 法國統籌施政強化經濟復甦韌性
    未來,法國將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側重強化經濟復甦韌性,爭取早日走出風雨,迎接彩虹。  千億歐元「振興計劃」  為應對疫情,法國政府於2020年出臺了規模達千億歐元的「振興計劃」。在該計劃的助力下,法國經濟有望在2021年穩步恢復。法國經濟形勢觀察所(OFCE)預測,法國2021年經濟增長將達7.1%,其中1.1%是由「振興計劃」帶來的積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