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濟南遙牆國際機場二期改擴建工程再次引起關注,預計2023年底前建成投運。屆時,新機場將建設成為國家區域性航空樞紐,令人歡欣鼓舞。而回溯歷史,在濟南最早的機場張莊機場,1921年一次載入中國航空史冊的飛行,不僅誕生了中國最早的載客貨飛行紀錄,而且降落了濟南歷史上第一架飛機,還發行了我國第一套航空郵票。
張莊機場曾創造航空史多個第一
濟南最早的機場在張莊。但時光流逝,張莊機場早已搬遷,隨著城市更新提速,過去的公交「張莊機場站」也從人們生活中消失,附近只有「濟南市機場小學」的名字還能讓人想到這裡曾有過飛機起起落落。
《中國民航報》2015年3月6日第3版
對於張莊機場的歷史,一些資料將其歸為侵華日軍於1938年修建。其實,張莊機場的名字出現得還要早,更引起全國轟動。據《中國民航報》報導,1921年7月1日,北洋政府航空署開闢京滬線北京—濟南航段,從北京南苑機場攜郵件、包裹,載人直飛濟南張莊機場,實現了中國航空史上首次跨省長途民用航線載客貨飛行,濟南也成為國內第二個和北京直航的城市;還開闢了中國第一條郵運航線,發行了我國第一套航空郵票,全套5枚。不久後,北京—濟南航線便因經費困難、跑道條件差停航。饒是如此,張莊機場還是在中國航空史上留下了值得書寫的一筆。
一個有趣的細節是,北京—濟南航線正式首航後,《申報》刊載《京濟航行第一次抵濟》的新聞寫道,「京師達濟南第一次之飛行,歷千餘裡,經兩小時,鼓大地之風輪,循岱宗之天路,下臨洙泗,喜近聖人之居……」。有研究者認為,這架飛機由北京南下後,經濟寧、泰安拐向濟南,極有可能是中國的飛機第一次飛越泰山之舉。
張莊機場曾叫「飛行場」,分南北兩區
1921年的濟南自開埠後僅僅十餘年間,已發展為全國重要鐵路樞紐,有南北向津浦鐵路線和東西向膠濟鐵路交會,工商業興盛,多個國家在商埠區設領事館,可以說當時城市重心向西。張莊機場位於臘山以北、津浦鐵路線以西的平原地帶,西距商埠區不遠。
正因為位置重要,張莊機場早就被日本軍國主義盯上。在1928年 「五三慘案」後,日軍佔領張莊機場,曾利用機場對濟南及周邊地區重要設施進行軍事偵察。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侵華日軍佔領濟南,出於進一步侵略的需要,對張莊機場進行了翻新修建。
1938年12月版《濟南市城埠街道圖》市區全境概況
1942年10月版《濟南市市區全圖》局部圖中的張莊機場
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在濟南70年城建成就展展出的地圖中,公眾得已一窺張莊機場早期的輪廓。在1938年出版的《濟南市城埠街道圖》市區全境概覽中,張莊機場用「飛行場」標註,分為南北兩區;從1942年出版的《濟南市市區全圖》中可以看到,北飛行場在老屯以西,南飛行場與後來的張莊機場區域大體吻合。
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進一步修建張莊機場,將土質跑道改造為瀝青跑道。特別是在1948年濟南戰役期間,張莊機場被我人民解放軍重點「照顧」,正是爭取了守敵起義,切斷了國民黨守軍補給和撤退路線,為解放濟南打開了勝利大門。濟南解放後,張莊機場還曾迎來多架次國民黨空軍起義軍機。
濟南戰役前千佛山以西還修過飛機跑道
一直以來,張莊機場和遙牆機場為人熟知。在濟南戰役前,守敵王耀武還曾在千佛山以西、今泉城公園一帶修築飛機跑道,打算萬一張莊機場失守,準備在這裡臨時起降飛機,運輸人員物資。不過因戰局緊張,並沒建成。
1949年版《濟南市街圖》,當時經十路以南尚未開發
中國第一批規劃師、濟南城市規劃專家於書典老人在接受新時報記者專訪時,也曾回憶了這個未建成的跑道,濟南解放後新政府將這片沒有派上用途的土地以及周圍的麥田進行了整治,闢出了一大片空地,取名「人民廣場」, 能容納2萬人左右,作為全市性群眾集會廣場和遊行活動出發地。有了這個廣場後,每年五一、國慶和其他大型重要群眾活動都在此舉行。後來人民廣場被棄用,退場還林,成為了南郊果園。再後來,這個果園成了公園,最早叫做濟南植物園,現在叫做泉城公園。
張莊機場退出舞臺和遙牆機場大發展
1958年4月,民航徐州站將大部分人員和航站設施遷至張莊機場,組建了中國民用航空濟南站,機場為軍民兩用,一直到1992年濟南遙牆機場投運為止。原民航山東省管理局副局長張炳盛回憶:「空軍不飛,我們可以訓練;空軍要飛,我們就不能訓練。(一周)當中是分開的,一家各飛幾天。」
上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深入,航空事業迎來春天,不僅要求飛出去,還要上馬大飛機。但受制於張莊機場跑道短、設施落後,像從濟南起飛的英國肖特—360型客機「腿短」,飛趟廣州中途要經停武漢加油,嚴重製約了民航的發展。上世紀80年代中期,張莊機場還發生過一次空難。
為改變民航落後局面,1986年,遙牆機場建設獲批。當時,中國經濟建設到處需要錢,建設遙牆機場一期工程遠不能像今天一樣大手筆投入數百億,因此當時山東省政府和科威特政府籤訂貸款協議,貸款千萬美元用於機場建設。
不同時期的 遙牆機場航站樓,以及二期擴建工程效果圖
1992年7月26日,濟南遙牆機場正式通航。儘管當時只有一條跑道,但告別了軍地共用機場資源後,遙牆機場迎來爆發式增長。1992年投運時按設計客流量50萬至80萬人次,1997年就突破100萬人次。因此,1999年濟南遙牆機場迎來擴建,把原來跑道變為滑行道,新增一條4E級跑道,可起降波音747大型客機。
隨著新世紀航空出行大眾化、機型不斷升級,遙牆機場客流量再次井噴式增長,又相繼建設新航站區、擴建南指廊,還啟動北指廊建設,到2016年客流量突破1160萬人次,截至2019年客流量已超過1750萬人次。在遙牆機場持續高速發展的背後,離不開濟南經濟活躍度的持續提高。
民航遷至東部後,濟南一東一西擁有兩座機場,張莊機場作為軍用機場,離市區過近,且周邊限高,使得「西進」多年後發展仍相對滯後。在遙牆機場大發展的同時,2010年張莊機場開始搬遷,為西部片區騰出了發展空間和建設用地,並於2012年後謝幕。搭乘高鐵東風,西部新城迅速崛起,並助力濟南作為主會場成功舉辦中國十藝節。
如今,張莊機場作為一個地標已退出歷史舞臺,只留下一個記憶符號;未來,遙牆機場不僅僅是個交通基礎設施,作為影響經濟產業結構的新動能,航空經濟正驅動濟南快速發展,書寫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