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108條街|皇后大道東

2021-01-14 ChicandChill
會想寫這個題材、這條街道純屬意外。2020年的最後一晚,我、布朗寧和呂小姐相約去太平山頂跨年。由於疫情的關係,不到9點,山上的商鋪設施基本已關閉,凌霄閣也封上,只剩山頂廣場(商場)的露天平臺可以讓人於萬般黑暗寂寥中,就著近處的松濤、遠處的海浪,仰頭夜觀天象。


△都說登高眺遠,背倚百萬夜景燈紅柳綠,獨望秋水共長天一色也是很好的。


山頂的風吹得人頭疼,沒多久布朗寧便提議下山,於是我們便坐上新巴15號。下山路上也有一番曲折,巴士末排座位附近的玻璃先是咚地一聲巨響,接著如蛛絲般的裂紋遍布窗面,所幸它仍保持形狀,未碎開散落四周,坐在周圍的乘客淡定地移動到車廂前排的空座。


當時我們坐在第一排,後排的阿姐很是興奮,先是採訪了移位到她身後排的乘客,再特登跑去拍照並與前排的我們分享;其後又拉著她丈夫與我們探討為什麼玻璃會裂開。你不得不承認,香港市民是有做記者的天賦的。

 

聽到我們講普通話,她誤認我們是初來乍到的遊客,又熱情地告(安)訴(利)我們她的跨年行程:先在利東街拍照,之後去到置地廣場或者IFC吃飯(今年就不行了),吃完飯可以去海濱長廊(中環碼頭)散步,再從起始點坐這大巴上山頂,最後再去到時代廣場跨年倒計時——「我每年都系咁嘅」。

 

司機停車上來查看後叮囑大家莫靠近,她第一個應允並催促司機開車。待巴士行至皇后大道附近時,她更是哼起了那句

 

「皇后大道西又皇后大道東,

皇后大道東轉皇后大道中」

 

聲音不算大,但我們都被她一路上的娛樂精神所感染到,難得添了幾分跨年的興致。

 

阿姐一定是巴士氣氛組的,我想。

 

然而重啟後不到十分鐘,玻璃窗終還是沒堅持住,碎了一地。

 

阿姐又如戰地記者般,敏捷地起身跨過丈夫(是的她坐車窗位),「咔嚓咔嚓」地拍了幾張照片,傳回車廂前線。

 

返回後阿姐從座位間隙探過頭來問我們知不知道她剛剛唱的這首歌,我們笑著答知道。她又問我們是否知道皇后大道的故事,我們如實答不甚清楚。於是她照例聲明「啊皇后大道這個名現在還這麼稱呼,不是因為政治立場,純粹是歷史來的」——香港人跟內地人交流政治或摻雜政治的議題,總帶點錯位的小心,而這種感覺在這首歌裡也可以窺見一斑。扯遠了,她剛想跟我們科普皇后大道的前世今生之時,車長上來說因為玻璃爆裂,擔心傷到乘客,指揮中心派了另一輛大巴稍後接應。此時的布朗寧已經被這崎嶇的山路晃暈,遂提議不等下一班直接從肇輝臺走去利東街。

 

我們未能有幸聽阿姐講那皇后大道的故事。


故事雖然沒聽到,但皇后大道的資料網上比比皆是,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這條貫穿整個香港歷史的街道吧。


皇后大道·由來

皇后大道(Queen's Road)是1841年開埠初期,香港政府著手基建所建造的第一條馬路(但荷李活道是第一條完工的馬路)。

 

最初皇后大道沿海傍落成,不久後向東西兩邊延伸:原段稱為皇后大道中,水坑口街以西延伸段稱為皇后大道西,金鐘、灣仔方向延伸段則稱為皇后大道東。皇后大道完整版即是由堅尼地城至灣仔的摩利臣山道。

 

該路為紀念維多利亞女皇,取名為「Queen's Road」,本應譯為女皇大道,但當時的華人師爺(幕客/參謀)誤把Queen譯為中國的「皇后」(近代中國並不接受女皇帝,將皇帝的妻子叫皇后,並無實權;而Queen與King是同等君主頭銜),所以得名「皇后大道」。港英政府雖於1890年澄清(花了50年才搞明白嗎),但由於已沿用幾十年,因此並未更改其中文譯名。


△維多利亞女皇


香港日佔時期(1941年12月25日港督楊慕琦投降,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期間皇后大道東與皇后大道中及西被命名為「明治通」。


1968年,因政府收回海軍船塢,又大型修築道路,以改善交通,皇后大道中至軒尼詩道的一段皇后大道東改名為「金鐘道」,英文名稱亦改有「皇后大道」之義的「Queensway」。皇后大道東及皇后大道中也從此不再連接。


△1889年城市規劃圖中的皇后大道(淺紅色東西走向)


皇后大道·歷史影像

皇后大道,原是中環海旁通道。一九五八年,皇后戲院拆卸改建的時候,在地底掘出前清炮臺,反映該處不僅地處海濱,更是海軍布防之處。開埠至今,皇后大道中的變化極大,該處曾設有首個現代化商場柏拱行,戲院茶樓林立,直至戰後至九十年代,這些建築逐一退場,全面被商業大廈所取代。


△19世紀的皇后大道中近德己立街口一段。照片中央是香港大藥房(屈臣氏藥房前身),此藥房是早期華人經常惠顧的藥房之一。


△20世紀初期拍攝的德國會所,會址位於皇后大道東。會所於1859年11月成立, 1860年3月,德國會所租用位於德國領使館對面的下雲鹹街會址。隨著會員數目增加,會所不敷應用,1899年,德國會所決定興建新會所。位于堅尼地道的會址於1902年12月31日開幕,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會所因屬交戰敵國所有而被封。1918年聖若瑟書院從羅便臣道遷入,租用作校舍。這座建築物在1961年拆卸改建。


△約攝於戰後初期。香港開埠初期,港英政府採用華洋分治方式統治,中環至半山一帶為外國人的居住區,皇后大道中一帶則為香港的政治及金融中心。


△30年代皇后大道中的華人行。


△1950年代的皇后大道中由西向東拍攝, 右邊的酒家是龍記酒家, 遠處的圓拱頂是娛樂戲院, 而章記則是當時中環有名的茶葉莊。


△攝於1953年的中環陳廣記珠寶行。該店位於皇后大道中一九八號,在戰前三十年代已開設,照片乃喬遷時所拍,此老字號今天仍在中區營業。


△5、60年代


△約50年代的皇后大道中。左邊是1932年落成的中華百貨公司,後為連卡佛,今為ZARA。昔日,先施、永安、大新、中華,號稱四大百貨公司。


△60年代的皇后大道中。左邊是中環街市。


△圖片拍攝於70年代,右邊為皇后戲院,2007年結業。


△70年代位於上環皇后大道中與水坑口街交界的一間舊式茶居,現址為福升閣。


△80年代皇后大道中及遮打道交界的聖誕裝飾。


△皇后大道中與雪廠街交接對比(上圖攝於70年代)。


△皇后大道中德雲大茶樓(上圖攝於8、90年代)。


△皇后大道西近新雀仔橋新舊對比(上圖攝於1932年)。


△無論何時都很堵的現長江中心附近。


皇后大道·歷史建築

說起皇后大道東就不得不提起這個地方——皇后大道東387-397號,在跑馬地黃泥湧道交界的東面盡頭,現在是香港灣仔帝盛酒店(前稱香港麗都酒店),21年前是大名鼎鼎的新華社香港分社舊址。1997年前是中共在香港的最高代表。其中「新華通訊社香港分社」(大新華)主理外交業務,「新華通訊社香港分社總編輯室」(小新華)才是新聞機構。1997年香港回歸,2000年大新華更名為香港中聯辦,遷至西營盤;小新華則更名為新華通訊社香港特別行政區分社有限公司,搬到附近的華景樓,繼續從事新聞業務。


皇后大道東221號的舊灣仔郵政局,前身為「三號差館」。「三號差館」於1905年停用,其後被拆卸,1912至1913年建成郵政局。郵政局曲尺形的金字頂、山牆及灰塑別具特色。郵政局於1915至1922年間使用,現已改為環境保護署的環境資源中心(又稱環保軒)。舊灣仔郵政局是本港現存最古老的郵政局建築,屬香港法定古蹟。


皇后大道東186-190號是現時少見的3幢相連陽臺長廊式唐樓。附近就是上文阿姐介紹的利東街。


皇后大道東129號的洪聖古廟約於1847至1852年間建成,是香港的一級歷史建築。該廟宇原本座落在海邊,後因灣仔海傍填海,現處灣仔內陸位置。由於受地理位置影響,洪聖古廟僅為一進式設計,即庭院式,經門廳進去便是廳堂,面積細小。該廟宇比一般傳統廟宇設計簡單,僅以較少的泥塑雕像裝飾,如屋脊的雙龍、人偶設計、兩隻口含紅珠的石獸。洪聖古廟前的石欄石級亦達數百年歷史。廟宇已於2015年進行百年來首次整修,以保其貌。大眾現時可於開放時間入內參拜。


皇后大道西1號是香港上環的一座唐樓,2010年1月22日被列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位於皇后大道西與文鹹東街交界,面向水坑口街,樓高四層,建於1926年或之前。原業主陳啟明開辦了有名的燒味店「有記合腊味店」(1970年結業),因此其中兩面外牆刻有「有記合」、「⾦豬」及「腊味」之紅字。皇后大道西1號是香港僅存6幢的直角轉角唐樓之一,外貌因業主出資維修所以在眾轉角唐樓中保養較良好。


尾聲

在開年的第一篇講香港的街道歷史,由開篇的阿姐觸發,到查資料落筆寫花了很長一段時間,也確實是有我的私心在的。目前內地關於香港過去的了解途徑依然比較有限,希望通過這個題材能幫助大家更好了解她。然而囿於版面和形式,亦是我能力時間有限,撰述和說明文字無法更進一步闡述,所談內容可能不夠深入細緻、也算不上完整,許多照片仍要靠各位讀者對環境的熟悉來理解。如果各位有什麼好的建議想法,歡迎在留言裡告訴我^^




END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還請多多點文末的

「在看」支持呀。


你也許還對這些文章感興趣:

香港遊記 | 新手友好的行山路線

香港探店 | DON DON DONKI激安殿堂新奇探店之旅!

香港遊記 | 南丫島兩天一晚海邊露營攻略

硬核!無推廣!超實用!港漂雙十一家居生活類購物清單(含騙錢三巨頭)

香港探店 | 親測不踩雷的髮型屋沙龍合集


That's girls' spirit ♥

(除特別說明外,圖片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皇后大道西又皇后大道東
    《皇后大道東》是一首曾被禁播十年的歌。1990年,滾石公司和羅大佑合資成立「音樂工廠」。《皇后大道東》是唱片公司所發的第一張EP。這首歌由羅大佑作曲,林夕作詞,羅大佑和蔣志光共同演唱。這首歌的歌詞充滿了隱喻色彩,而「皇后大道」只是是林夕選取的一個特色意象。但,也只有林夕的功力,才能把這個意象用的絕妙。皇后大道是香港開埠以後建造的第一條大馬路。
  • 香港的108條街 | 舊時喜帖街——利東街
    繼上次香港的108條街|皇后大道東,這次借著新年的喜氣不妨跟各位分享個名字喜氣滿滿的街道——喜帖街,真正的名字是利東街(沒錯就是上回阿姐過年必去的街道),位於香港灣仔南部莊士敦道及皇后大道東之間。1841開始修建皇后大道東,多餘沙石填入海旁,後來形成大道東至莊士敦道間土地,也就是利東街的前身;最早有此街記錄則要等到1867,擁有者為 N. Mody & Co 物業;1918年 利希慎家族向麼地 (Mody) 家族購入,命名為「利東街」。△利東街現狀1950年代,為了防止商家印刷非法物品,香港政府把印刷店集中於利東街,方便監管。
  • 香港皇后大道東,香港繁華的一條商業街,過往遊客也很多
    在我國特別行政區香港有一條非常有名的商業大道,這條大道就是皇后大道,由皇后大道東、皇后大道中、皇后大道西組成的一條商業大道。除了金融機構多外,那條街還是購物的天堂,不僅是當地的香港人經常路過這條街道,連很多來自世界各的遊客也都來過這條大道,皇后大道東、中、西方向的大道無愧是香港最有影響力的大道,路邊兩旁邊還有很多休閒購物的廣場,時常看到大量的人流途經這裡,所以說,香港的皇后大道是中環地段的商業中心。
  • 聽說皇后大道東要改名?
    這個新聞出來後,不少香港朋友們紛紛在FB上為自己的學校或居住街道的改名方案「出謀劃策」。如King’s College (英皇書院)建議改為香港市第一解放中學、皇后大道東建議改為毛澤大道東等。一則則貼文讓我不禁想起早在1991年已有這首「預言」香港回歸後景象的歌曲,一首羅大佑花了四年半才成型的歌,林夕用了四個小時便填完歌詞部分。
  • 《皇后大道東》不是你走過的那條皇后大道
    真正注意到羅大佑,是偶然的一天在某音樂軟體的每日推薦中聽到了他與蔣志光合作的《皇后大道東》。當時完完全全是被這首歌的氣勢、嗓音和歌詞吸引住了,寫詞文風如此犀利的無疑是詩人林夕。《皇后大道東》這首歌,收錄於滾石唱片於1991年7月1日發行的同名專輯《皇后大道東》中。也就是在97香港回歸的前夕,同時這首歌也稍微帶了點政治色彩。
  • 世邦魏理仕獲委任出售香港皇后大道東住宅重建地盤
    觀點地產網訊:12月1日,世邦魏理仕獲業主及銀主委任為獨家代理出售灣仔核心地段皇后大道東住宅重建地盤 該地盤位於灣仔皇后大道東98-108號,但不包括皇后大道東104號3樓。地盤面積約4,870平方呎,現時為4幢舊式唐樓,向皇后大道東街面闊度約28米。物業位處皇后大道東核心地帶,該區融合傳統建築及多個新落成住宅和商業發展項目。
  • 英國統治下的香港:羅大佑唱的《皇后大道東》,就是圖4
    1945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戰爭的帶來的創傷一時難以癒合,香港在戰爭中也遭到了毀壞,戰後,香港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恢復迅速。圖為1945年的何東夫人紀念堂的曉覺園,這裡是香港大學的女生宿舍,也是香港最古老的建築之一。
  • 皇后大道西 皇后大道東
    從隔離房間走出來的第一天,經過正街、西邊街,去往山道的麥當勞。那是我讀書時宵夜,熬完夜早餐經常路過的地方。
  • 香港皇后大道沒皇宮,襄陽臥龍鎮上無臥龍路?
    【香港皇后大道沒皇宮,襄陽臥龍鎮上無臥龍路?】1991年《皇后大道東》在香港發行,囊括香港三大排行榜冠軍,歌詞中一句「皇后大道西又皇后大道東,皇后大道東轉皇后大道中……皇后大道東上為何無皇宮」,讓人很快就記住了香港這一條路,不少旅客訪港時也會到這條路上走走。
  • 經年之後,再聽《皇后大道東》,已是淚流滿面
    這種看一看千萬不能衝著香港所謂的美食天堂、購物天堂去,否則多半要失望,你會發現朗豪坊不過是一個倍加擁擠的歐尚,車仔面其實不如康師傅好吃,至於菠蘿油、叉燒包等等,鎮江青雲門隨便挑一家早餐店便可甩他們八條街
  • 香港皇后大道深處的「世外桃源」(組圖)
    香港皇后大道深處的「世外桃源」(組圖)   提起皇后大道,你大概會想到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世界頂級名牌的旗艦店,步履匆忙的都市白領。
  • 《皇后大道東》一首歌濃縮一段歷史
    歌曲記錄歷史,不是沒有,但是很少,尤其是成為流行歌曲而非金曲,但1991年發布的這首《皇后大道東》做到了。整首歌用幾句歌詞就概述了香港因回歸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和港人對香港回歸既擔憂又展望的心態。皇后大道西又皇后大道東皇后大道東轉皇后大道中皇后大道東上為何無皇宮皇后大道中人民如潮湧有個貴族朋友在硬幣背後(英國統治時期使用帶有英國女王頭像的貨幣)青春不變名字叫做皇后
  • 【港澳風雲】暴走皇后大道,行攝香港地標
    「皇后大道西又皇后大道東,皇后大道東轉皇后大道中,皇后大道東上為何無皇宮,皇后大道中人民如潮湧......」羅大佑、蔣志光等人的一首《皇后大道東》讓這條香港街道家喻戶曉。從石塘咀到灣仔,再到跑馬地,甚至延長到銅鑼灣,全長約5公裡的皇后大道,連接著跑馬地、舊灣仔郵政局、皇后像廣場、香港立法會大樓、滙豐總行大廈等著名地標,是香港市中心,所經之處都是精華商業、金融區。
  • 在香港皇后大道西,畫廊與海味鋪為鄰
    穿梭於香港皇后大道西,不經意間便會路過三五間畫廊。這裡位處上環和西營盤兩站之間,與荷李活道交界,海味鋪、香燭紙紮鋪林立,不遠處便是舒淇口中的「貓街」,也就是俗稱古董街的摩羅上街。這裡就如整條皇后大道的名字一樣,東西共存。1.3812 畫廊來自白色山谷的靈感雀仔橋,這條大麻石牆面的人行橋曾因雀鳥小販聚集而得此稱號,見證了皇后大道西近百年來的變遷。
  • 灣仔皇后大道東住宅重建地盤放售 市場估值8.2億
    原標題:《本港樓市》灣仔皇后大道東住宅重建地盤放售,市場估值8.2億   世邦魏理仕
  • 組圖:皇后大道深處的世外桃源
    組圖:皇后大道深處的世外桃源 來源:人民網-港澳頻道  2013年05月27日15:02 提起皇后大道,你大概會想到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世界頂級名牌的旗艦店,步履匆忙的都市白領。可是,當你拐進皇后的大道旁邊的幽深小巷,出現在你面前的會是另一個香港中環。
  • 摩羅上街平行於皇后大道中與荷里活道的中間!
    摩羅上街平行於皇后大道中與荷里活道的中間,是一條有名的古董街和雜貨市場。這條長僅二百米的街巷中開有三十多家古董店,可以淘到各種玉器、陶瓷、銅佛、書畫、木器等古董器件,也能淘到一些如舊錶、舊鋼筆、舊電話、芭比娃娃等老舊小玩意兒。
  • 1945年,美國攝影師鏡頭下的香港,皇后大道熱鬧非常,灣仔什麼樣
    德忌笠街 D.Auillar Street渡輪碼頭二戰期間被轟炸的錫克廟戰後城市正在復甦俯瞰城市北邊俯視跑馬地賽馬場1945年9月,香港,中國女人和孩子在曉覺園,這裡是香港大學最古老的建築之一。1945年9月,香港,中國女人和孩子在曉覺園,這裡是香港大學最古老的建築之一。
  • 宜興八佰伴「皇后大道」主題街區亮相 首日銷售破百萬
    聯商快訊:8月1日,宜興八佰伴「皇后大道」男女生活館主題街區正式亮相。繼成功打造特色兒童館——「夢car英倫小鎮」、「三點一刻」潮流街後,宜興八佰伴將此次調整目光鎖定百貨三樓,在「動線優化、品類重塑、品牌升級、通道擴寬」上面集中調整,可謂是主題街打造上的收官之作。
  • 皇后大道西,西環沒潮湧!| 0702遊港記
    以前多行時,我一潑尿都捨不得在香港撒,現在屈服了,喜歡住一兩夜,選擇那些被賤賣的酒店房,在這兒走山繞海漫步街,香港近來,空氣還是很清新的,關鍵是處處的秩序感、人人的鬥志昂揚,讓你的惰性頓然消失。這次住在西環,這帶因偏而靜,因此受到鬼佬的青睞。所住的酒店,前看海,後倚山,在皇后大道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