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做神仙,駕鶴飛天,點石成金,妙不可言"。這是《嶗山道士》裡那個整天抱著《神仙傳》的書生王七的夢想。從古到今,上至秦始皇下至普通百姓,長生不老,得道成仙,位列仙班一直以來都是人們追求的夢想。關於種種成仙的故事與傳說也是不計其數,被一代代的人們樂此不疲的口口相傳。
本文主要說說呂洞賓成仙的故事,關於呂洞賓的故事傳說很多,據說他是道教主流全真派的祖師。名巖,字洞賓,道號純陽子,自稱回道人。目前道教全真派北派(王重陽真人的全真教)、南派(張紫陽真人)、東派(陸潛虛)、西派(李涵虛),還有隱於民間的道門教外別傳,都稱源自呂洞賓。
從頭說起,呂洞賓是河中府永樂縣(今山西芮城)人,唐德宗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四月十四出生,傳說出世時滿室異香,有一隻白鶴飛入帳中,隨後傳來嬰兒啼哭。呂洞賓自幼聰穎,十歲便能文,十五歲就能武,精通百家經籍,在襁褓時,佛教禪宗八代祖師馬祖見到就曾說:「此兒骨相不凡,自市風塵物處。他時遇盧則居,見鍾則扣,留心記取」。可見其並非凡夫俗子,從小就有慧根靈氣,此外馬祖說的見鍾則扣,應該是指後來遇到點撥成仙的師傅漢鍾離。
呂洞賓長大以後一心為官,可是那時做官要通過科舉考試,呂洞賓雖然才高八鬥,學腹五車,可奇怪的是屢試不第,從年紀輕輕一直考到過半六旬,有點範進的意思,一把年紀也未考取功名。一年,又趕上考試,呂洞賓進京長安,投宿在客棧中。煩悶無事來到酒肆飲酒,見一青衣白袍之人,在牆壁上題詩,呂洞賓見他狀貌奇古,詩意飄逸,問他姓名。此人說:「我是雲房先生。居於終南山鶴嶺,你想跟我一起去嗎 」呂洞賓一心想取功名,凡心未已,便沒有答應。而這位雲房先生複姓鍾離,字雲房,一字寂道,號正陽子,仙號正陽真人。成仙前為東漢大將,故又被稱做漢鍾離。他成仙后得到的任務就是度化呂洞賓上天做神仙。
到了晚上,漢鍾離和呂洞賓一同留宿客棧中。雲房先生獨自為他做飯,這時呂洞賓睡著了,他夢見自己狀元及第,官場得意,子孫滿堂,極盡榮華。忽然獲重罪,家產被沒收,妻離子散,到老後孓然一身,窮苦潦倒,獨自站在風雪中發抖,剛要嘆息,突然夢醒,漢鍾離的飯還沒熟,於是漢鍾離題詩一首:黃粱猶未熟,一夢到華胥。呂洞賓驚道:「難道先生知道我的夢 」漢鍾離說:「你剛才的夢,生沉萬態,榮辱千端,五十歲如一剎那呀 ! 得到的不值得歡喜,失去的也不值得悲,人生就像一場夢。"
聽到這裡,呂洞賓頓時大徹大悟,立刻跪下來請求漢鍾離收他為徒。可是漢鍾離呢,還怕他意志不堅定,就想進一步試試他求道的決心。於是拒絕了呂洞賓,而呂洞賓也不再追求功名利祿了,馬上回家潛心修道。
自從呂洞賓一枕黃粱之後,漢鍾離為試呂洞賓是否真心、潛心學道,於是親自導演了著名的「十試洞賓」,從「生、死、財、色、冤、欲、禮」等十個方面來考驗呂洞賓。
十試呂洞賓
第一試:洞賓一日外出回來,突見家人悉皆病死,洞賓既不悲傷,也不悔恨,只管置辦壽衣棺木,準備料理後事,不一會兒,忽然又全都活過來,他有無所謂。
第二試:洞賓上街賣貨,買主討價還價後,說好了價錢,但雜主又反悔變卦,只付給一半價錢,洞賓不靜不惱,讓買主大搖大擺地把貨物拿走。
第三試:大年初一,洞賓正欲出門,遇一乞丐倚門乞討,洞賓急忙施予財物,但乞丐卻沒完沒了,一討再討,口出髒言,洞賓只是滿臉堆笑,一個勁地賠不是。
第四試:洞賓牧羊山中,忽遇一餓虎追捕羊群。洞賓保護羊群下坡躲避,自己上前以身擋虎,老虎見之悻悻而去。
第五試:洞賓居山中茅舍讀書,忽然來了一個漂亮女子,聲稱自己是迷了路前來求宿。繼而,這女子百般挑逗洞賓,夜逼共寢。洞賓始終坐懷不亂。女子反覆折騰了三天,才無奈地離去。
第六試:洞賓一日外出歸來,發現家中遭竊,財產洗洗劫一空,洞賓沒有頹喪,沒有報官,乃躬耕自鋤。鋤地時忽然挖出十幾錠黃金,洞賓趕緊用土掩埋,分毫未取。
第七試:一次上街買些銅器,回到家中一看,全都是金器,洞賓馬上退還給貨主。
第八試:有個顛狂道士在街巷裡賣藥,聲稱服者立死,來世可以得道。人們聽了,誰個肯自尋死路?洞賓不信這個邪,買回服之、安然無恙。
第九試:河水泛濫,洞賓與眾人乘舟渡河,行至中遊,狂風暴作,波濤洶湧,眾人驚懼,唯洞賓神態自若,端然不動,視生死之度外。
第十試:洞賓獨坐室中,忽見無數奇形怪物狀的妖魔鬼怪,有的欲殺之,有的欲打之,洞賓毫不畏懼。又一群夜叉,押著一個血淋淋的死囚,前來找洞賓索命:「你前世殺了我,今當賞還我命!」洞賓道:「殺人償命,欠債還錢。」於是拿刀準備自盡抵命。忽然見空中大喝一聲,鬼怪皆無。一人撫掌大笑,卻是漢鍾離。
十次測試,呂洞賓皆以平常心態對待。漢鍾離極為滿意。漢鍾離對呂洞賓說道:「塵心難滅,仙才難得,我尋求徒弟的迫切,更過於別人求我。十次考驗,你都能經受得住,以後得到是必定無疑了。只是你功德善行都沒能完滿,且傳授你個點鐵成金成銀的黃白之術,你可以用它來救濟世人,利益眾生,待三千功德完滿,八百善行圓備,我再來度你成仙。」
呂洞賓問道:「用黃白之術做成的黃金、白銀,以後還會有變異麼?」答道:「三千年後,仍要還複本質。」洞賓道:「這樣看來,此物會貽誤三千年後的人,我可不願幹。」鍾離權呵呵笑道:「就憑你這善心,『三千』、『八百』都已在裡邊了」。
於是,鍾離權收洞賓為徒,洞賓經師父指點,在廬山勤勉修行,鍾離權於廬山授之以大道天遁劍法,龍虎金丹秘文,最後呂洞賓終於修煉成上仙。
呂洞賓在八仙排行中雖不是「老大」,但是其影響卻是其他七仙無法相匹的,呂的師傅漢鍾離與其他諸仙的專廟寥寥無幾,而奉祀呂洞賓的呂祖廟、呂祖閣卻成千上萬遍布各地。其主要源於元朝初年,忽必烈得知呂洞賓信奉的道教在群眾中頗為流傳,於是打算利用宗教和呂洞賓的聲望鞏固自己的統治,隨後派國師丘處機管領道教,拆毀「呂公觀」,大興土木,修建了「永樂宮」。從修建大殿到繪完幾座殿堂的壁畫,歷時110年,幾乎與整個元朝共始終。
(呂洞賓及道家來源傳說眾多本文僅為一家之言,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