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一男子發明宮廷九龍杯
成江西農民申請國家專利第一人,已擁有6項國家專利
今年64歲的俞有慶是婺源縣江灣鎮汪口村電站的一名普通職工。工作之餘,他花去20多萬元,利用自己手上的工具發明了眾多新玩意,至今已擁有6項國家專利,稱得上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民間發明家。
可到目前為止,所有的專利仍沒有走出實驗室,至今仍深在閨中無人識。
從小愛拆家裡的電器
小時候的俞有慶好奇心很強,凡事喜歡弄個究竟。他喜歡一些新奇的東西,班上同學們手上有什麼他沒見過的東西,他總是想方設法弄過來好好研究一下。家裡的電視機、電燈、插線板等等一切能拆的基本上都被他拆了個遍,其中有的還被他拆壞了,於是也就少不了家裡人的責罵。但即便是這樣,俞有慶從來都沒有對拆東西失去過興趣,反而越拆越有勁。
讀中學時,俞有慶對物理、化學有著濃厚的興趣,每節物理、化學課他都認真聽,而且在老師上完這些課程的實驗課後,他總是覺得不過癮,回到家後還要再試一遍,探個究竟。
可以說,小時候俞有慶對自然科學的熱愛和學習為他以後的發明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發明宮廷九龍杯
年輕時的俞有慶依然對發明有著近乎痴迷的追求,在這段時間裡,他發明了很多新東西。每個新的發明都能使他興奮很久,繼而又擁有了繼續發明下去的信心和勇氣,使他的發明之路延續至今。
俞有慶的第一個發明是1982年發明的全自動九龍杯。這個九龍杯是有來歷的。有一次,俞有慶在俠義小說《乾隆遊江南》這本書中看到一段關於古代宮廷九龍杯的描述,書中說只要用手搖搖杯子,杯中就會出現九條張牙舞爪的龍,栩栩如生。看過這段文字後的俞有慶頓生一個想法,那就是:如果能把小說中的故事變成現實,那該多有價值啊。
說幹就幹,俞有慶買來一些必要的研究設備,每天從電站下班回家後,就一頭扎進他的試驗室裡認真研究。花了整整3年時間,俞有慶終於發明出小說中的宮廷九龍杯,且還是全自動的,圓了他的發明夢。1985年,他的全自動九龍杯成功申請到國家專利,成為江西農民申請專利第一人。申請到國家專利的那天晚上,俞有慶沒睡著覺,他想了很多,他覺得自己的科學發明之路還很長。
果不其然,處於發明成熟期的俞有慶迎來了科學發明的春天。在以後的時間裡,他成功發明了廉價型多處控制四線開關等很多新發明,其中有6項發明獲得國家專利。
智能桌引發創業夢想
今年6月,俞有慶又獨具匠心地發明了一種實用性很強的智能桌。前年,俞有慶參加叔叔的70歲壽宴。宴席間,他見餐桌上的玻璃手動轉盤很礙事,當自己想轉動餐桌轉盤伸手去夾喜愛吃的菜時,另一名客人也在轉動轉盤,兩人一個要向左,一個要向右,顯得很尷尬。回家後,俞有慶想,能不能發明一種文明就餐的智能桌呢?俞有慶苦思冥想之後,終於發明出連普通桌子都能適用安裝的智能桌。俞有慶說,用這種桌子吃飯時,如果想夾一樣自己想吃的菜,只要你的手伸過去,它就會自動停下來,等夾好菜後餐桌又會自動緩慢旋轉起來,並且旋轉的速度也可以調整,使用起來十分方便,大家都能吃得很舒心。
也就是這個「智能桌」,使俞有慶萌生了創業的念頭。他相信,這種桌子肯定能在市場上得到廣泛的推廣。於是,俞有慶帶著夢想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創業之路並沒有俞有慶想像得那樣簡單。但他說,只要能把自己的廠子建起來,他就很欣慰,吃這點苦又算得了什麼。他還說,現在最大的困難就是資金問題,投資的一部分錢還是他東拼西湊的,真需要快點把產品弄出來,到時就能運轉開了。文/記者杜金存 實習生梁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