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飲屠蘇、酒燃放鞭炮祛病除瘟疫

2020-12-21 騰訊網

除夕

除夕,為歲末的最後一天夜晚。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時值年尾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夕是除舊布新、闔家團圓、祭祀祖先的日子。除夕,在中國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這個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遠的遊子也是要趕著回家去和家人團聚,在爆竹聲中辭舊歲,煙花滿天迎新春。

冬春交替,是病毒病菌的高發期,古人對待防疫有著獨特的方式,就是在過年的時候飲屠蘇酒和燃放鞭炮。

除夕吃團圓飯,也叫年夜飯,是年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闔家團聚,圍坐桌旁,滿桌的美味佳餚,少不了的就是一杯酒。

屠蘇酒起於晉,昔人有居草庵,每歲除夕,遺閭裡,藥一帖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酒尊,合家飲之不病瘟疫。

火藥起源於唐朝,《本草綱目》中就提到火藥能治瘡癬、殺蟲,闢溼氣、瘟疫。

火藥的成分是硫、硝、碳這些都能殺死空氣中的病毒病菌。自宋朝之後飲屠蘇酒的習慣就沒有了,代替的是燃放鞭炮。明清兩朝中國基本很少發生瘟疫。春節燃放鞭炮就是一次全國大面積的消毒殺菌。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宋代詩人王安石的《元日》詩生動而形象地描繪出古時過年的歡樂景象,也道出了古人過年飲屠蘇酒之風俗。梁·宗懍《荊楚歲時記》云:「正月一日……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其俗至宋代猶存。陸遊《除夜雪》詩「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即詠其俗。

飲屠蘇酒是一家人中年紀最小的先喝,以次挨下來,年紀越大的越後喝。原因是小孩過年增加了一歲,所以大家要祝賀他;而老年人過年則是生命又少了一歲,拖一點時間後喝,含有祝他們長壽的意思。這種先少後長喝屠蘇酒的風俗一直傳到後代。唐代詩人顧祝《歲日作》詩說:「不覺老將春共至,更悲攜手幾人全。還將寂寞羞明鏡,手把屠蘇讓少年。」宋代文學家蘇轍的《除日》詩:「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餘。」

下面是幾首有關除夕的古詩詞,和大家一起欣賞。

卜算子 除夕(宋·朱敦儒)

江上見新年,年夜聽春雨。有個人人領略春,粉澹紅輕注。

深勸玉東西,低唱黃金縷。捻底梅花總是愁,酒盡人歸去。

南鄉子 除夕又作(宋·李處全)

和氣作春妍。已作寒歸塞地天。歲月翩翩人老矣,華顛。膽冷更長自不眠。

節物映椒盤。柏酒香浮白玉船。捧勸大家相祝願,何言。但願今年勝去年。

絕句(宋·楊萬裡)

冰壺底裡步金沙,真到林逋處士家。

未辦寒泉薦秋菊,且將瘦句了梅花。

除夕(宋·陸遊)

熾炭爐中百藥香,屠蘇煎酒代椒觴。

明朝賴是無來客,雪後泥深一尺強。

雙雁兒 除夕(宋·楊無咎)

窮陰急景暗推遷。減綠鬢,損朱顏。利名牽役幾時閒。又還驚,一歲圓。

勸君今夕不須眠。且滿滿,泛觥船。大家沈醉對芳筵。願新年,勝舊年。

鷓鴣天 丁巳除夕(宋·趙師俠)

爆竹聲中歲又除。頓回和氣滿寰區。春風解綠江南樹,不與人間染白須。

殘蠟燭,舊桃符。寧辭末後飲屠蘇。歸歟幸有園林勝,次第花開可自娛。

除夜(宋·戴復古)

掃除茅舍滌塵囂,一炷清香拜九霄。

萬物迎春送殘臘,一年結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轟鳴竹,守歲筳開聽頌椒。

野客預知農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玉樓春·己卯歲元日(宋·毛滂)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酴酥沉凍酒。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醉鄉深處少相知,只與東君偏故舊。

默梅軒給大家敬一杯酒,拜個早年,祝福所有的朋友們闔家歡樂,幸福美滿。歡迎轉發本文,福到財到!

相關焦點

  • 古人春節避瘟習俗:正月初一飲屠蘇
    和中秋、端午等傳統節日一樣,團圓始終是貫穿節日始末的主題,但其實除此之外,古人在春節還常有迎福、納財、避邪、防疫等相應的習俗,在這個特殊的春節,我們就來說說古人新年的防疫習俗——正月初一飲屠蘇。紫蘇我國古人有過年飲屠蘇酒的風俗,飲屠蘇酒,意為屠絕鬼氣,甦醒人魂,據說於大年初一早上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宋代詩人王安石的《元日》詩曰「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即道出了古人過年飲屠蘇酒之風俗
  • 手把屠蘇讓少年
    那麼古人在慶賀新年時常飲的是什麼酒呢?毫無疑問,是「屠蘇酒」!古人於除夕、大年初一闔家共飲這種藥酒,用以驅寒溫中、避除瘟疫、祈盼安康,故屠蘇酒又名「歲酒」。一千多年前的王安石拜相封侯之初,準備大刀闊斧推行新政,春風得意,豪情萬丈,寫下了這首家喻戶曉的辭舊迎新詩《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 除夕之夜要燃放鞭炮,啥時候放鞭炮最好呢?老農這樣解釋的
    春節的腳步慢慢的臨近,又要聽到除夕之夜整宿整宿的鞭炮聲,除夕之夜燃放鞭炮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誰家的鞭炮響亮、響的時間長,都被認為是一件很吉祥的兆頭,雖然有一些地區現在禁止燃放鞭炮,但在我們廣大的農村,很多地區還都是可以在過年期間燃放的,對於鞭炮燃放的時間還真的沒有什麼具體時間規定,也會根據地域不同,燃放時間也會不同,各地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對於幾點開始放鞭炮也是如此
  • 為什麼禁止農村燃放鞭炮?
    自古以來,就有一句俗語:「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放鞭炮也預示著春節的到來。這是一個偉大的慶典。那麼誰提出放鞭炮的想法呢?為什麼農村禁止燃放鞭炮?接下來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一、農村過年不讓放炮誰提出的?春節期間禁止在農村燃放鞭炮是國家的一項政策。
  • 中國古代過年喝什麼酒?為什麼要喝酒?竟然與防治瘟疫有關
    南朝梁宗懍也在《荊楚歲時記》記載道:「正月一日……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飲桃湯。」可見椒柏酒當時盛行過很長一段時期。 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椒柏酒元旦(即現在的春節)飲之,闢一切疫癘不正之氣。除夕以椒三七粒,東竹葉酒 治諸風熱病,清心暢意。淡竹葉煎汁,如常釀酒飲。
  • 燃爆竹、守歲、飲屠蘇酒——古詩裡看春節三大民俗
    在民間,除夕燃爆竹是除舊迎新的重要活動,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中,烘託出新年的節日氛圍。爆竹是中國特產,也叫炮仗、響炮、鞭炮,據文獻載:「古時爆竹。皆以真竹著火爆之,故唐人詩亦稱爆竿。後人捲紙為之,稱曰爆竹」。如今,不僅春節,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民間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成為具有民間特色的娛樂活動。
  • 春風送暖入屠蘇,屠蘇是什麼意思?
    「春風送暖入屠蘇」一般解釋是「迎著和暖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屠蘇指屠蘇酒,飲屠蘇酒是古代過年時的一種習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飲這種用屠蘇草浸泡的酒,以驅邪避瘟疫,求得長壽。這個解釋已經約定俗成,也從來沒有人提出異議。
  • 春風送暖入屠蘇:古代除夕夜喝什麼?就喝歲酒「屠蘇酒」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讀到這首詩的時候,你對「屠蘇」是什麼有沒有感到好奇呢?大部分學者都認為,這裡的屠蘇指的是屠蘇酒,也就是一種古代的藥酒。屠蘇酒又被稱為「歲酒」,因為在古代新年和舊歲的交際時,常常要飲一口屠蘇酒,來驅趕一身的寒氣,祈禱來年的健康平安。也就是說,在古代春節,屠蘇酒經常被擺上餐桌作為常飲酒。《紅樓夢》裡就寫過屠蘇酒,在五十三回有這樣的文字:男東女西歸坐,獻屠蘇酒、合歡湯、吉祥果、如意糕。
  • 屠蘇酒,春節的酒,防病治病的酒
    清代曹雪芹寫的《紅樓夢》中,第五十三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榮國府元宵開夜宴》描寫了賈府過年的各種奢華,在除夕夜的合歡宴上,喝的酒就是「屠蘇酒」。關於屠蘇酒的傳說很多。有一種說法是屠蘇酒是屠蘇草釀造的酒。相傳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蘇草泡酒,吊在井裡。宋代詩詞作家毛滂在《元日》中寫道「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沉凍酒」。
  • 殘蠟燭舊桃符,寧辭末後飲屠蘇:國漫《元日》裡的宋代別樣新春
    夜幕降臨,外面燃放起了鞭炮,孩童們也拿著爆竹煙花在盡情玩耍,真的就是如王安石詩句中所寫的那樣,近千年前的宋人除夕景象在這幾個簡單的場景中被展現的淋漓盡致。宋朝統治者對於歲時節令的重視遠超過去的朝代,在統治者的推崇之下,宋代除夕民俗活動便比過去朝代更加隆重。
  • 春節不燃放煙花鞭炮從我做起
    過年過節燃放煙花鞭炮是一種傳統習俗,雖然熱鬧,但也給環境和人身安全帶來巨大影響。近日,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發出倡議,呼籲市民春節期間不放或者少放煙花鞭炮,共同保護大氣環境。法小微通過走訪發現,市內不少社區和小區物業公司都向居民發出了禁止或者限制燃放煙花鞭炮的倡議。在天元區嵩山街道辦事處小湖塘社區,工作人員就通過微信群、張貼告示等方式,呼籲市民過一個低碳環保的春節。
  • 又到春節時,不聞爆竹響: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導讀:爆竹是宋末發明的,中國的「爆竹文化」豐富了起來,燃放更講究,民俗目的更明確。過年,從除夕之夜起,一直到正月十五,不同日子要燃放不同的爆竹,不同日子所放爆竹的意義也各有不同,而不僅僅是熱鬧和喜慶。除夕之夜,燃放的爆竹叫「封門爆竹」。
  • 鞭炮聲中的「是」與「非」 春節要不要燃放煙花鞭炮?
    2014年1月31日凌晨1時,除夕過後,一名環衛工人在雨湖區迎賓路清掃鞭炮屑。 (記者 劉建強 攝)   過年放鞭炮是中國千百年來的傳統。但是,隨著羊年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春節期間不燃放煙花鞭炮」的倡議,在許多人的QQ、微信朋友圈被頻繁轉發。燃放煙花鞭炮的「是」與「非」再次引發市民熱議。   一封倡議書,一份「環保情」   「馬上就要過春節了,建議大家不要購買煙花、鞭炮,今年的空氣狀況是什麼樣大家都很清楚。春節要是再燃放很多煙花的話那就比重度汙染還重度汙染了。
  • 有什麼比較好的除夕詩詞?都是表達喜悅之情的嗎?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夕是辭舊迎新,萬象更新的節日。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它既是舊年的結束也是新年的開始。從古至今,除夕都有著貼春聯、貼年畫、掛燈籠等習俗,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有什麼好的除夕詩詞表達喜悅之情。
  • 今年過年,大連鞭炮燃放規定是這樣的……
    過年的第一掛鞭炮從今天開響 現在大家的腦海裡是不是呈現了 煙花齊放、鞭炮齊鳴的景象? 煙花雖美 可不是隨便就能燃放的 咱大連對過年放鞭炮的規定是怎樣的? 讓掌上君來告訴你!
  • 【春節習俗知多少】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除夕
    【春節習俗知多少】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除夕 2020-01-24 0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王安石《元日》北宋過大年,屠蘇和桃符是什麼?和節日有關的詩詞
    元日宋代 · 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④屠蘇:藥酒名。過年時全家共飲屠蘇酒,是古代驅避瘟疫以求長壽的習俗。⑤曈曈:太陽升起,逐漸明亮的樣子。⑥總把:一作「爭插」。⑦新桃:新的桃符。
  • 春節裡都是初幾燃放鞭炮,網友:以前是初幾都讓放,現在得忍著
    春節放鞭炮是我們老祖宗流傳下來的一個悠久的傳統,只有在噼噼叭叭的鞭炮聲中我們才感覺春節得到來和濃濃的年味。我們春節放鞭炮一般都是集中在哪幾天呢?大部分地區的習俗都是在除夕、初一、初五、元宵節這幾天。除夕是為了迎接新年的到來,我們要放炮慶祝,祈福祭祀;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我們放鞭炮是驅趕邪惡,迎接新年,給新的一年帶來慢慢的祝福和期盼,希望好的夢想會實現;初五一般是年送「年神」,元宵節是春節最後一個放鞭炮的日子,我們慶祝節日鬧元宵,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而過年也是小孩子們過年最期盼的。春節是放鞭炮是有講究的,燃放的鞭炮越長越好,預示著來年好運更長久。
  • 【關注】可勁放鞭炮的大連人長點心吧!今年除夕夜汙...
    【關注】可勁放鞭炮的大連人長點心吧!今年除夕夜汙...今年除夕夜汙染比去年重……》2019年除夕市區空氣品質為良(AQI為71)截至5日(初一)12時市區空氣品質為中度汙染(AQI為179)煙花爆竹集中燃放時段(除夕22:00至初一4:00)輕度汙染以上時長為7小時同比增加4小時市區各監測點位中PM2.5的峰值出現在金州為445微克/立方米
  • 給大家普及一下新年中的「爆竹」「鞭炮」「炮仗」
    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驅趕年獸。爆竹為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宋代詩人王安石、蘇東坡在他們的詩文中,也記有"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爆竹驚鄰鬼,驅儺逐小兒"的詩句。在南宋梁克家撰寫福州地方志(三山記)(也叫長樂記)。也記有"州人除夕以竹著火,燒爆於庭中,兒童當街燒爆相望,戲呼達旦,謂之燒火爆"。在該志中,還記有宋宰相張浚和史學家鄭樵閒談中的趣事,"張丞相浚為帥日,除夕,浦人鄭樵客郡中(指福州)與觀火爆,丞相命賦詩,給竿字為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