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正在施工中的廣州地鐵番禺廣場站 張鑫 攝
中新網武漢12月27日電 (程德豔 徐金波)中鐵十一局集團發布消息稱,經過該局數十名工人近48個小時連續奮戰,廣州地鐵18號線與22號線交匯換乘的番禺廣場站最後一組交叉過渡線道岔於25日晚間完成澆築,並同步完成道岔鋪設工作。
圖為,工人正在澆築最後一組交叉過渡線道岔混凝土 張鑫 攝
位於廣州市番禺區城市中心的番禺廣場站,是該市地鐵18號線(在建)、22號線(在建)、3號線(已運營)、17號線(待建)等四條線路的換乘車站。該車站基坑規模龐大,基坑開挖平面尺寸為540米長、標準段寬52.5米,開挖深度為40米,土石方開挖總方量為108萬立方米,是目前廣州地鐵在建項目中規模最大的車站。
其中,廣州地鐵18號線是該市市域快線,設計時速160公裡,是目前國內在建最快地鐵,也是國家級自貿試驗區南沙片區建設的重要通道,對廣州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建設南沙自貿區及粵港澳大灣區,實現珠三角地區綜合交通和公共運輸發展戰略發揮重要作用。廣州地鐵22號線則在番禺廣場站到廣州南站區段與18號線共線運營。
圖為,工人正在精調交叉過渡線道岔 張鑫 攝
中鐵十一局三公司道岔分公司擔負番禺廣場站18號線與22號線交匯換乘線路的交叉過渡線道岔澆築、道岔鋪設等任務。該項目負責人介紹,本次施工位於番禺廣場深達40米的最底層,車站在同一平面設有18號線、22號線和隴枕停車場出入場線共6股軌道,以及通過設備實現軌道間相互轉換的道岔4組,如同在地下建設一座小型火車站,需要澆築雙塊式整體道床1.126公裡,布設預製板減震墊浮置板道床0.7488公裡。
本次施工克服施工場地狹小、下料口狹窄、材料倒運難、交叉作業、澆築方量大、連續性強等不利因素,且現場不具備機械作業條件,完全依賴人工作業。為此,項目部多次組織召開專題會議,不斷優化技術方案和施工工藝,對技術、進度、安全質量、物資供應等進行詳細部署,確保24小時不間斷施工期間每道工序、每個環節都有條不紊、環環相扣。
圖為,廣州地鐵番禺廣場站道岔鋪設完工 張鑫 攝
同時,施工過程中採用CPIII控制網技術,從道岔初期定位、中期鋪裝、到後期精調,始終把道岔鋪設的精度控制在正負1毫米以內,既有效降低後期設備的損耗,又為列車行駛平穩性、乘坐舒適度提供了良好保障。
「番禺廣場站道岔施工地處6股軌道交錯的『咽喉區』,該項目施工能否按期完成,將直接影響後期施工進度。」該負責人稱,廣州地鐵番禺廣場站道岔鋪設完工,將為在建地鐵線路的機電安裝、管線布設等提供了便利條件,進而為線路早日建成通車奠定良好基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