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藝大師陳明良先生在展覽會上發表講話。
「世界陶瓷之都——德化當代雕塑大師陳明良瓷器作品展」研討會。
人民網北京10月11日電 9月26日—10月11日,「典雅明靜 如脂如玉——瓷藝大師陳明良作品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展,同時還舉行了作品研討會。
此次作品展,從陳明良從藝30多年創作的陶瓷作品中精選了128件(套)進行展出,薈萃了他各個時期創作的宗教人物、百態觀音、歷史神話、器皿藝術等精品佳作,題材十分豐富。尤其是其觀音、關公等優秀傳統題材的瓷雕作品,造型別致,形神兼備,精雕細刻,優美傳神,充分體現出雕塑的深厚功力和對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如脂如玉的「中國白」瓷質潔白溫潤,使人觀之油然而生典雅明靜的美好感受。
陳明良先生作品展覽。
德化窯是我國最重要的民窯之一,在世界陶瓷史上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不斷南遷的中原移民,使窯火綿延千年、薪傳不息。德化縣境內考古已發現有新石器時代的印紋陶,西周出現原始瓷,魏晉南北朝的青瓷成規模生產並於唐代達到興盛。宋代以後,海上絲綢之路刺激了德化瓷產量和品質的快速提高,1998年在西沙發掘的「華光礁一號」和2002年發掘的「南海一號」,都是宋代往來於海上絲綢之路時沉沒的,其中打撈出水的古瓷大多為德化瓷,向今人訴說著德化瓷行銷海外的盛況。明代德化瓷胎體緻密柔膩,釉色潔白純淨,代表了當時白瓷生產的最高水平,「中國白」對東亞、南亞和歐洲的制瓷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湧現出何朝宗、張壽山、林朝景和陳偉等瓷藝大師。德化的階級窯被日本人視為串窯的始祖而廣泛沿用至今,德國梅森瓷廠成立初期,就通過模製技術大量仿製德化瓷器。2006年,德化瓷燒制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陳明良先生作品展覽。
陳明良作為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德化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出生在瓷都德化一個陶瓷世家,自少年起就接觸陶瓷雕塑,師從瓷雕藝人陳其泰,他宗師風範,一脈相傳,深諳明代何朝宗技法,專注瓷雕藝術創作三十幾個春秋,擅長傳統風格結合現代藝術特徵,賦予作品新的文化內涵與藝術生命,在德化傳統的瓷塑領域中不斷探索藝術的表現形式,在工藝上讓德化瓷塑以白瓷為主的風格繼承發展,提升了陶瓷藝術品獨特的藝術價值。
據悉,此次展覽由首都博物館、德化縣陶瓷發展委員會主辦,北京收藏家協會、北京電視臺「這裡是北京」欄目、首都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德化縣收藏家協會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