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研究|畫畫:用筆如揭,則形不痴蒙,用筆爽辣,才能沉著痛快

2020-12-21 美術研究

中國畫總的筆墨風格的發展,在時間上大體可分為三個時期,即工筆時期、小寫意時期、大寫意時期。以往一貫的傳統品評總認為,中國人物畫的發展峰巔在晉唐時期——其風格形態是工筆,以後的人物畫名家,包括宋代李公麟,明代唐寅、仇英和陳老蓮等,無不對晉唐服膺;中國山水畫的發展峰巔在宋元時期——其主要風格形態是小寫意,爾後明代文、沈和董其昌,清代四王和四僧無不崇尚宋元(石濤雖表示睥睨古法,但他對王蒙、倪瓚甚為欽佩,顯然有所師承);#美術學#

中國花鳥畫的發展峰巔在明清時期——其突出的風格形態為大寫意,近代的齊白石、潘天壽等,無不對徐渭、八大、吳昌碩欽佩之至。而歷史上人物、山水、花鳥這三個輝煌的峰巔,也正好顯示出中國畫的工筆、小寫意、大寫意三個發展時期。

就發展的總體而言,不論是人物還是山水或花鳥,中國畫在晉唐時期基本上是工筆形態。雖然山水畫和花鳥畫的產生較人物畫為晚,但唐人的金碧山水和五代黃筌的花鳥無疑也是工筆形態(從時期上劃分,五代可歸為唐)。而不論人物、山水或花鳥,中國畫在宋元時期主要是小寫意形態,這可以蘇東坡的枯木竹石,揚補之、趙孟堅、鄭思肖的梅蘭,李公麟的白描人物和趙孟及「元四家」的山水為典型代表。這一時期的小寫意風格,發展至清代中期便已趨於衰弱。

而第三個時期比較特殊。那就是自晚明徐渭直至近代的中國畫以大寫意為其輝煌,尤其是在清代中期小寫意風格衰弱之後,以揚州八怪、海派為其代表的大寫意花鳥幾乎佔盡了中國畫壇的風光。但是由於大寫意表現手法對於人物、山水的表現仍有所局限,這一時期大寫意的主流風格並未能在人物、山水畫上表現出來,至多只是在任伯年的一些寫意人物畫上有某種程度的發揮。近現代的張大千大概有悟於此,他後期自稱「大千狂塗」及潑墨潑彩的一些山水,或許可視為明清大寫意花鳥畫風在山水畫上的延續發展。

中國畫筆墨這種由工筆而小寫意而大寫意的歷史進程,頗類似於書法由篆、隸、楷而行而草的發展進程。正好像書法由篆、隸、楷書而發展至行書再發展至草書,既有一種歷史性的發展時序上的區分,但在以後的發展時期中,篆、隸、楷書與行書、草書也同時並存,而具共時性,並且彼此在風格上互相滲透融合一樣,中國畫的筆墨發展既有工筆、小寫意、大寫意三個前後時序上的區分,而在以後的時期中,也明顯存在著彼此風格共時並存以及互相滲透融和的狀況。因此大體的前後時序的劃分也不是絕對的,每個時期的風格形態區分就好比是一隻橄欖的形狀——在中間的主體形態之外,其兩頭也會分別向前向後鍥入及伸展。

如第一時期的工筆風格會向第二、第三時期綿延;而第二時期的小寫意風格,其實在第一時期也已露端倪,如在東晉顧愷之的工筆人物畫中,其實已有「工」中帶「寫」的成分。因為如此,元代趙孟才對顧愷之很感興趣,有人考證趙的《謝幼輿丘壑圖》與顧的《洛神賦圖》在風格上就有聯繫。第三時期的大寫意風格,其實在南宋梁楷的潑墨人物和李唐淋漓的斧劈山水中已露出頭角,只不過因為當時文人畫審美趣味的局限而使這種寫意趨勢受挫使之幾乎停滯了發展;而第二時期的小寫意風格,則在第三時期中作為大寫意風格的變調,也體現於「新羅體」一類的花鳥畫中。

從工筆到小寫意再到大寫意,所顯示的是筆墨發展的寫意化進程,從筆墨形態上看是從「收」到「放」,從情緒寄寓來看是由隱而顯,從總的發展趨向看,是寫意化漸趨於明顯,以至愈演愈烈。

筆墨發展的這種寫意化進程,不僅顯示於各歷史時期之間的特徵區分,其實在畫派的演繹發展中亦可見其端倪。以山水畫而論,在董巨畫派中,董源創披麻皴和攢三聚五的鼠足苔點,用筆相對較工;巨然繼承董源,則將鼠足點放大為焦墨破筆、狀如瓜子的大點,用筆明顯要比董源蒼勁老辣而更趨於放。在李成畫派中,李成作畫用筆凝重甚至有點矜謹,其後許道寧學李成,用筆則變其凝重為簡快,再後郭熙創為捲雲皴,下筆有風雲之致,當然不像李成那麼凝重了。

若以書法來比喻,顯然李成用筆較工致近於楷,而郭熙雖師李成,其用筆則在行楷之間已略含「寫」。再來看範寬畫派也是如此,燕文貴學範寬,就把範寬相當整肅化的筆致變為略帶破碎草率的,也顯出寫意化的發展趨向。另外從青綠山水的發展來看,「二李」(李思訓、李昭道父子)的「大青綠」,工匠的意味較濃,而後發展到「二趙」(趙伯駒、趙伯驌兄弟)的「小青綠」,則在其中參用了某些水墨技法,在保持精緻格調的同時,也顧及了筆墨靈性的發揮,其格體由「工」趨「寫」的傾向也顯然是存在的。

從繪畫風格來看,工筆也可以是文人畫。如東晉顧愷之、元代趙孟和明代陳洪綬的工筆畫即可歸人文人畫的範疇。大多數的工筆畫則應屬於工匠畫無疑。而寫意畫也未必都被稱為文人畫。如南宋的李唐和馬、夏,明代的浙派和清代的任頤,他們的繪畫風格不能說不屬於寫意,並且他們的畫風也被後世一些文人畫家所取法,如吳鎮、沈周和吳昌碩,都或多或少受到影響;但李唐、馬、夏、浙派以及任頤等卻又都受到傳統文人畫家的攻訐,被排斥於文人畫家之外。

這一問題,甚至讓有些研究者頗感不平。也由此可見,工筆和寫意,並不能作為工匠畫和文人畫的絕對分界,兩者都可包含有文人畫或非文人畫的因素。也可以說,工筆是對於畫家本性的規範,而寫意則是畫家對於規範本性的相對突破和情感發抒。對於本性的規範過分以至拘板,或者對於本性的放縱過分以至於失控,都為傳統文人畫所不屑。也就是說,太「收」了要求「放」,而太「放」了又要求「收」。正是有鑑於此,中國畫史上兩位大師趙孟和董其昌一先一後,都對中國畫筆墨的寫意化進程進行了復古調控。

元初的趙孟,顯然是痛感南宋畫風的筆墨寫意化趨向過分,他以提倡復古求工來追求筆意的純粹,阻遏了南宋水墨寫意畫風泛濫,從而啟迪了「元四家」,使元明清的山水畫約束變化於幹筆淡墨的小寫意格調之內。明末的董其昌,則顯然是嫌文、沈用筆的枯硬習氣——在董氏眼中這也是寫意化顯得過分的表現,因而他提出要「秉承宋法,稍加蕭散」。他與其追隨者「四王」們時常論及用筆的「老」「嫩」問題,所謂要「老」中求「嫩」,還有所謂要「熟」後求「生」,就是要對用筆的寫意化進程過頭進行適度調控。

董其昌頗欲與趙孟爭勝,應說其藝術賞鑑識見並不亞於趙,但由他所啟迪而產生的「四王」,卻明顯不及由趙所啟迪的「元四家」。箇中原因,在於趙對於寫意化進程的回溯反撥較為徹底。趙以楷書擅勝,本人畫了不少工筆畫,甚為工謹。他是通過以「工」求「寫」、以「收」求「放」來啟迪「元四家」的,而「元四家」則在趙的基礎上,進入了由「工」到「寫」的寫意化進程的新的輪迴。

董其昌嫌趙孟用筆太「工」有「作意」,他自己所欣賞的是「以畫為寄,以畫為樂」的「率意」,是「元四家」的那種剛從工筆向寫意轉化而初露風韻的面貌。若將「工筆」視為寫意化發展的源頭,「元四家」的小寫意顯然是已略略離開源頭的發展區段。較之源頭的「工筆」,這個區段已含有微妙的動態性,這對畫家來說是比較難於把握分寸的,可謂「過與不及皆為病」。而董其昌和「四王」偏偏迷戀於這個含有微妙的動態性的區段,因而他們作畫要不時擔心用筆動態太過而致縱橫習氣;至「四王」的末流,則更是因拘執於用筆求「嫩」,而使用筆的寫意化進程趨於衰竭。八大與石濤最初雖也是學董其昌出來的,不過兩人並未受董其昌的小寫意觀念約束,相反其後期的審美趣味卻與徐渭的大寫意更為投合,因而其風格形態便與「四王」相異。

而董其昌和「四王」偏偏迷戀於這個含有微妙的動態性的區段,因而他們作畫要不時擔心用筆動態太過而致縱橫習氣;至「四王」的末流,則更是因拘執於用筆求「嫩」,而使用筆的寫意化進程趨於衰竭。八大與石濤最初雖也是學董其昌出來的,不過兩人並未受董其昌的小寫意觀念約束,相反其後期的審美趣味卻與徐渭的大寫意更為投合,因而其風格形態便與「四王」相異。

晚明復古求工比董其昌來得徹底的陳洪綬,提出「以唐之韻,運宋之板,行元之格」。由於他也回溯到了寫意化的源頭——工筆,因而他的復古求工、以工求寫,開啟了清代揚州畫派中華喦、羅聘以及海上畫派中「四任」的「以工帶寫」的格調。陳洪綬的用筆線條是高古的,不過他的人物開相造型卻仍帶有習氣,有明顯的時代所賦予的痕跡。在整個中國畫筆墨的寫意化進程中,前期由工筆到小寫意的發展時期是漫長的、緩慢的,其間又有趙孟、董其昌、陳洪綬等人所倡導的復古回溯,使整個小寫意的發展進程更顯緩慢。我們可將這一長時期稱為筆墨的古典風格時期,其風格特徵主要是從謹嚴的工筆到婉約內斂的小寫意。這亦可稱為筆墨的貴族化風格時期。

由於社會時代的進化,城市化和市場化因素的加劇,催化了個人情緒的躁動,使得在以往一直受到壓抑的寫意渲瀉(這最早可能體現於被杜甫所吟唱的「元氣淋漓幛猶溼」的唐代水墨畫中,隨後也在南宋李唐、梁楷以至明代浙派那兒展露過風姿),終於在晚明開始噴薄而出。我們可將由徐渭開創,至八大石濤、揚州八怪、海派而逐波發展的大寫意畫風,稱為筆墨的近代風格期,其風格特徵是奔放豪邁,亦可稱為筆墨的平民化風格時期。(最近看到高居翰的一篇文章,認為徐渭的豪放畫風與明代浙派尤其是張風等人的畫風有聯繫,看來確也是時代風氣使然)

自明清以來的大寫意畫風,雖未出現像趙孟、董其昌這樣對寫意化進程進行復古調控的有力人物,但金石書法在明清之際的興盛,很自然地被有識之士引用於寫意繪畫,因而大寫意畫風通過金石篆隸的用筆向「工筆」意味回溯,從而獲得繼續發展的力度,應說是明清大寫意畫風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

筆墨寫意化發展過頭,必然會導致草率。因此像黃賓虹、吳湖帆這樣的傳統派畫家對於揚州八怪和海派都有過不客氣的批評。其實八怪和海派中早有人悟到這一點,如鄭板橋就說:「必極工而後能寫意,非不工而後能寫意也。」吳昌碩針對潘天壽早年過分迷戀寫意亦告誡道:「只恐荊棘叢中行太速,一跌須防墮深谷。」

可能正是傳統的這種對寫意的制約意識,使得整個明清時期大寫意畫風的發展,用筆相對「寫」與「工」,放與收,快與慢的微妙變化,也顯示出好似波浪形的起伏。如徐渭以草書入畫,其用筆相對來說較放;爾後八大作畫則以行楷筆法,相對徐渭來說較收;揚州八怪中,金農、鄭板橋用筆較收,而李方膺、黃慎用筆較放;爾後到海派,則趙之謙用筆較收,而吳昌碩用筆則較放;再以後到齊白石,則用筆又較吳昌碩為收;吳昌碩作畫用筆行草意味較濃,而齊白石則主張以楷書筆法來作畫,李可染在這方面便深受齊的影響。

從某種意義上看,趙之謙對於揚州八怪粗率畫風的反撥性約束,確立了由「工」到「寫」的新起點,從而開啟了以吳昌碩為發展峰巔的海派。這有些類似於趙孟對於南宋水墨寫意畫風所進行反撥性的約束,開啟了以「元四家」為峰巔的幹筆淡墨小寫意畫風。兩者都是通過確立由「工」到「寫」的新起點來形成新的寫意畫風,只不過寫意的形式和程度有所不同(或許可以說,大寫意是對於小寫意在精神形式上的放大)。

正由於兩者都確立了由「工」到「寫」的一個新起點,因而趙孟之後的「元四家」和趙之謙之後的吳昌碩,都分別成為傳統筆墨寫意化發展的最佳點,使歙然而從者綿綿不絕——「元四家」的畫派和吳昌碩畫派,由此而分別成為中國畫筆墨發展的兩個時期(小寫意和大寫意)中延續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畫派。

以上是從畫史來看筆墨發展的歷程。其實對於中國畫家個人來說,倘若他真正在筆墨功夫上訓練有素,那麼,他個人筆墨發展的軌跡,也必然是合乎筆墨的總體發展規律的。我們看石濤和黃賓虹、陸儼少等大師的畫跡,早年畫得都相對較工,筆墨較為蘊藉,至晚年則皆顯得筆墨放浪,縱橫揮灑的意味趨濃,其筆墨寫意化歷程的體現是很明顯的。筆墨寫意化歷程體現的極致是韻致的老辣。

近現代的中國畫大家,至晚年幾乎沒有一個不達到筆墨老辣的境界,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李可染、陸儼少莫不如是。張大千後期似乎在有意擺脫舊文人畫的習氣,但他的那些「大千狂塗」之作顯然也是辣的。林風眠雖融合西法,而他最成功的一些作品也都是有辣味的。林風眠用筆主張概括、有力,這就是辣味的體現。對於筆墨辣味要有會心的體悟很難,應野平便說:「石濤說『用筆如揭,則形不痴蒙』這句話,我是到了七十歲以後才體會到的。」應野平畫了幾十年的畫,以往他的用筆總是工穩秀雅,到晚年才體味到「用筆要爽辣,才能沉著痛快」,可見要達到這一境界真不容易!可以說,寫意畫達到了「辣」的境界,才能夠真正筆盡其性,筆盡其用,才能夠一下筆便使筆跡「鬚眉畢露」,且極有風情韻致,當然這是要付出極為漫長而艱巨的修煉代價的。

對畫家個人的筆墨寫意化修煉歷程來說,其艱難不僅在於要以漫長的歲月付出為代價,以達到那種類似於「人書俱老」的老辣境界,另外達到老辣境界也有可能「過」,如董其昌和黃賓虹皆批評沈周用筆過硬,這便是筆墨的寫意化進程發展過了頭。其實李可染的用筆老辣也有過頭之嫌,因而他晚年談到惲向的題跋「老中有嫩謂之真老,秀中有老謂之真秀」,想起了黃賓虹以前的告誡,便頗多感慨。

因為用筆老辣有可能過頭,就需要對之進行適當調控。對此,用筆一貫追求激情豪邁爽辣的朱屺瞻頗有體悟,他說:「一氣呵成,要在氣不斷,不在筆不停。」「用筆有急有緩,有飛有頓,不必純用急筆。全用急筆為之,以呈速為務,氣轉失了。」「氣不可斷而可斂,斂者,氣仍潛在,正是為下一筆謀奔放。」就是說,筆墨的寫意化進程發展到高級階段,也應該是虛實收放相兼,工寫結合的。

由上述可見,筆墨的寫意化進程對於真正已進入中國畫筆墨修煉歷程的畫家來說,乃是一個必然性的過程,在這個必然性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微妙變化的東西。由於這種寫意化進程的必然性極其微妙,未能進入這一進程的人顯然是無法體會的。可以說對這些人來說,筆墨的微妙也就「等於零」。對於吳冠中先生來說,他的「等於零」的含義,大約也可指此吧!以此而言,似乎吳先生的說法也未必不對。因為筆墨的修煉實在太難了,如修煉筆墨而不能達到脫化,反為其所累所縛,常常反倒是不如不學不練筆墨的好。明清至近代許多弄筆墨的畫家可以說就是如此。

這就像學了點武術卻不精,「三腳貓」似的去參加打鬥,結果反會為所學武術的一招一式所誤,打鬥必輸無疑,倒不如不學武術的不受成法束縛去打鬥,全無所顧忌,卻未必輸。筆墨所體現的功夫境界,在某種意義上就好像是武術練功(李可染先生就常用這樣的比喻來講筆墨功力的修煉),如要真正能發揮功力的神妙效用,那就非把這種功夫修煉到非常純熟以至脫然無累的境界。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形容那種境界是「手忘筆墨,目忘縑素」,而「手忘筆墨」不就是「筆墨等於零」嗎?當然由於功夫純熟而脫然無累的「筆墨等於零」,與那種根本不懂筆墨,因而也全然不受筆墨規律拘束的「筆墨等於零」,自是不可同日而語。

顯然,我們不能由於武術不精者有時常會發生打不贏未學武術者的情況,因而就否定武術本身的價值。你自己達不到那個層次,就硬說那個層次不行,這種說法豈不可笑!最近聽說有位朋友反對作畫用生宣,提出要「革生宣的命」。這位朋友自己平時作畫幾乎不用生宣,都用的是皮紙。還有位朋友,是用油畫紙來畫水墨畫,他頗有心得,也時常以之參展。他也反對用生宣,認為生宣的功能已開發殆盡。對於他們個人的用紙習慣,當然也是無可厚非的。目前的中國畫創新各種招數都有,又何限於紙的改革?我也不反對做各種嘗試革新。

問題是他們本人長期以來作畫不用生宣,卻單憑自己的用紙習慣說生宣不好,這就顯得偏頗。其實生宣的遭到非議,也和筆墨的遭到非議一樣,原因主要在於它確是非常的難用。也正因為它難用,因而李可染才有一印語曰「廢畫三千」,而黃賓虹直至逝世也還有許多未竟之作。但難用的不一定就該廢用,這對筆墨和生宣來說道理都是一樣的。我們見了一個學過一點武術卻不精的人打輸了,不能因此而斷言武術就一無用處。我們一方面應該看到由層次所造成的障礙,為要擺脫障礙,人們會產生讓它「等於零」的欲望,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另一方面還該看到,要是達到了高層次的中國畫境界,畢竟會有精華性的東西在其中閃光,這精華性的東西的價值是一般東西所無法取代的,因為它是需要化很大代價修煉而成的;而這精華性的東西若一旦在作品構成中發揮了作用,其內在價值當然是決不可能等於零的。這也好像武術一旦修煉到了家,它在競技打鬥中能發揮的作用是會令人吃驚的。而武術也好,中國畫筆墨也好,一旦修煉到了出精華的層次,就遠不是僅為形摹的依樣畫瓢者所能望其項背了。即便是同樣的題材和構圖,中國畫大師和抄襲者的面貌便判然有別。其間的差別主要在筆墨,又何能說它是等於零呢!

對於筆墨的研判,也可以有形和神兩個層次。工筆和寫意,似乎可明顯從形上面去判別它們之間的差異;但從工筆到寫意的寫意化進程,其間還包括寫意化過度的回調等問題,則無疑屬於神的微妙層次。如前所述,以寫意化的發展歷程來看,一旦進入了寫意的高度發展時期,就必然預示著寫意將面臨衰竭的危機,而新的輪迴往往又將從工筆開始。當下的中國畫壇,總的趨向是寫意畫日趨衰竭,工筆畫日趨興盛,這可以說是明清以至近代大寫意畫風輝煌之後的必然,但這是否就預示著新一輪的寫意化進程又將開啟呢?卻似乎很難說。眼下,倒是有寫意畫繼續衰落以至一蹶不振的隱憂。

究其原因,一是在於中國畫已漸漸失去了書法這根拐杖的有力支持。現在許多畫家都不練書法,不懂書法了,而筆墨的寫意化進程究其根本,乃是書畫相通的產物;二是在不斷提倡創新的口號之下,不少畫家皆以創新獵奇為趨,而西畫的影響,又使人們在寫意與構成兩者之間往往取後者而舍前者,因而現在已極少有聚精凝神修煉藝術的中國畫家。過去林風眠、黃胄畫中的線條也未必為純粹的書法線條,但這都是他們通過反覆演練而得,黃胄便是將反覆畫毛驢作為訓練筆墨的「試驗田」,而現在又有幾個畫家肯如此專一地致力?筆墨寫意精神在當下的日趨失落,「等於零」的說法當是一個突出的表現;還有的表現,是有人視寫意畫為不良傳統。

這種見解,固然是看到了寫意化發展過度而造成的弊端,主張向工筆回溯,但卻看不到若真正進入傳統意義的工筆形態,則寫意化歷程的重新開啟將又是必然的。寫意化發展過度會造成弊端,但寫意化本身如控制得當,畫家能於繪畫筆跡中寄寓自身的個性情緒,應說正是傳統筆墨精神的微妙處。而當下中國畫失落傳統精神的危機,並不在於寫意化的發展過度,卻正在於真正的寫意精神的失落。作者/舒士俊

美術研究|中國畫把文化審美、精神追求連同技術全部融入其中!

不同人對一幅畫的樂譜的演繹是不一樣的,由此呈現作品也不同!

美術研究|畫家的性情修煉,作畫筆墨氣局的大小與其壽數長短有關

美術研究|畫意豐富,畫者性靈的抒發、畫論闡釋起了重要的作用!

美術研究|藝術創作要建立自己的世界,顯示澄明之境!

相關焦點

  • 讓孩子愛上畫畫的第一步,選一款好用的彩色筆
    黃小廚色面誘人的家常小菜,多媽孫莉人淡如菊的旅行私照,還有多多姐弟三人可愛天真的日常……這一家子的微博相冊,根本就是真實版的「嚮往的生活」。而其中最最打動我的,還要數孫莉帶著小朋友們用畫筆表達自己對世界的感受與愛。比如你看,多多已經懂得用圖文並茂的方式表露自己的情感。
  • 杭州畫室-水粉筆你最喜歡用哪一種毛?
    在美術藝考中,色彩是必考的科目,藝考階段的色彩學習,我們所說的色彩,大多時候是指水粉色彩,在畫畫和學習的時候,所用的筆也是有很多種類,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筆的種類和調性學習水粉首先要說到的就是畫筆的選擇,色彩畫面中,技法的運用,形館的塑造,質感的表現以及畫面河圍的營造、風格的形成,都是靠筆實現的,所以筆極具重要。水粉畫按照筆鋒的材質一般分為:羊毫筆,狼毫筆、纖毫筆、豬毫筆、尼龍筆幾大類。
  • 美術聯考靜物色彩如何用好水粉筆「清央美術在線課堂」
    美術聯考靜物色彩如何用好水粉筆「美術聯考」作為美術和設計類高等學校招收美術和設計類專業人才而設置的選拔性考試,是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在「美術聯考」實踐中,培訓和評判沒有「標杆」,導致考生、家長和指導教師出現「盲目培訓」現象,而現行的《美術統考大綱》所規定的考試內容和評分原則,僅為原則性的表述,操作性有限,以下清央美術為大家講解:美術聯考靜物色彩如何用好水粉筆。
  • 繪畫線描應該用什麼筆?哪個好用?
    繪畫線描應該用什麼筆?哪個好用?線描也叫白描,即單純的用線畫畫,在線描中線條可以有許多變化,如長短、粗細,曲直、疏密、輕重、剛柔和有韻律等。「輕微課」的網站上非常多的繪畫教程、繪畫素材,也有專業的繪畫課程,學繪畫的小夥伴可以去上面找到很多有用的繪畫學習資源哦!繪畫線描時應該用勾線筆。勾線筆用於繪畫創作,尤其是工筆繪畫、漫畫創作、水粉創作時對作品的勾勒,線條較細,多為狼毫勾線筆。勾線筆是一種用塑料、纖維等高分子材料製成筆頭,可在紙張、木材、金屬、塑料、搪陶瓷等一種或多種材料上作記號或標誌的筆。
  • 山水畫要這樣用筆用墨,才能提高國畫山水的質量!
    王飛飛--山水畫墨和水的用法(上): 用墨法: 墨分五色,濃、淡、幹、溼、焦,在畫面上豈止五色。墨色有序的變化,畫面才能豐富。
  • 小孩子學畫畫,應該買什麼筆?
    一、不建議用鉛筆很多家長習慣於讓孩子用鉛筆畫畫,畫錯了,可以用橡皮擦抹掉。正是因為鉛筆具有這個特性,我到不建議孩子用鉛筆畫畫,因為,這樣會束縛孩子的創作力和想像力,同時也影響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無論是孩子塗鴉還是只是為了培養興趣,畫錯了最好不要擦掉,媽媽可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動動腦筋,給錯的地方添上幾筆,或者剪貼上其他圖案,把它變成新的作品。
  • 寫意蘭葉的用筆與畫法
    免責聲明:圖文信息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平臺發布僅限服務於書畫愛好者,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以便及時刪除、更改! 素材摘錄自《國畫入門訓練新編 蘭花 寫意花鳥篇》,蔡白編著,安微美術出版社出版,節選網絡共享內容僅供參考!
  • 筆功夫文具電教提供出色畫具 協助美術築夢之旅
    筆功夫文具電教提供出色畫具 協助美術築夢之旅時間:2020-12-24 13:54   來源:搜狐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筆功夫文具電教提供出色畫具,協助美術築夢之旅 在高考的道路上,面臨著通往成功彼岸的獨木橋,有人勤勤懇懇,也有人另闢蹊徑,沒錯,他們選擇了藝術通道,為自己的人生增加了新的選項
  • 平價手帳用筆大測評,這8款筆,便宜又好用
    之前做過網紅筆的測評,但普遍價格偏貴,有很多學生和剛入手帳坑的小白們表示有點承受不起,所以我特地準備了一起平價手帳用筆的測評,供更多手帳愛好者們參考。直液走珠筆針管型筆尖,是我比較喜歡的款式。雙頭水性馬克筆這是我最推薦的一種筆的類型,顏色多、用處廣、使用方便、價格便宜!下圖的文字部分用的是細頭,後面波浪線用的是粗頭,可以看到,飽和度、順滑度都是很不錯的。這一套,勾線、手繪、填色、書寫、繪製字體都夠了,可以說是手帳客必備的。我的12色套裝,一共不到30塊,還有6色和24色套裝,大家根據自己的預算來入手就好。
  • 筆功夫文具電教提供出色畫具,協助美術築夢之旅
    而在體育,音樂等一系列項目中,美術成為了更多人的選擇,他們的付出並不比常規考生要少,在繪畫上傾注心力也是比較費神的。而想要在繪畫中脫穎而出,好的美術用品是非常必要的,它就猶如騎士手中的利劍一般,為前程披荊斬棘,破除陰霾。而筆功夫文具電教所出產的美術用品,則能為美術生的前程備好行囊,讓他們更加專注於畫技的提高,不被其他因素所影響。
  • 寶媽用左手畫畫會怎麼樣?附少兒美術優秀課例《漢堡寫生》
    家有孩子喜歡畫畫的朋友們可以關注我一下,也歡迎美術機構和機構教師關注。先逐步分享100個美術實用課題給大家。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兒童美術寫生課題《漢堡寫生》。也就是確定大體的畫面構圖,挑選寫生位置,規劃物體之間的關係,如,物體的大小安排,前後關係,以及色彩搭配等。選擇有利於自己畫面效果的位置表現,然後用鉛筆畫出大體的效果,熟練的同學可以畫出一些細節。第二步,勾線。也稱描邊,主要是根據第一步的鉛筆稿進行。
  • 電容筆怎麼用?如何使用電容筆在平板上提高生產力!
    平板電腦配合電容筆的使用可以實現很多的用途,比如學習、繪畫、上網課、做筆記、刷題、做批註、輕辦公等等,這些都離不開電容筆,所以一支好用的電容筆也成為了影響平板電腦生產力提升的重要因素。比如現在最具有代表性的Apple Pencil電容筆,就是蘋果公司花了很大精力去研發的,其中採用了很多人體仿生原理,就如壓感,模仿人手在紙上寫字的用力程度來改變字跡的原理,使其在屏幕上也能達到這樣的效果,讓書寫體驗更加真實,並且可以寫出筆鋒。
  • 美術研究|寫意畫落筆須簡淨,布局布景務須筆有盡而意無窮!
    用有限的布局和布景傳達無限的精神,筆的縮減使意增加,筆和意是反比關係,因此,畫家在創造時要善於做減法,這是致達無窮之意的途徑。寫意畫用筆簡練、造型概括,加上水墨的使用,產生淋漓氤氳、意境深遠的效果。南宋畫家梁楷的《潑墨仙人圖》不同於院體畫風,為「減筆」之傑作,仙人面目和胸部用細筆勾勒出神態,其他部位用闊筆橫塗豎掃,突出水墨的視覺特徵,超越了形似。
  • 愛畫畫的你只需要一支筆瘋狂地在紙上不停轉圈圈
    丁文堯 手繪板系列《Allen Iverson》兩年前,丁文堯在網上看到一組馬來西亞插畫師——Vince Low 的作品,用黑色針管筆創作的人物肖像,非常喜歡。手繪板系列《Edison Chen》凌亂的線條,給了他很大的觸動。
  • 美術研究|用傳統為現代塑形——讀董紅普工筆重彩人物畫
    當代工筆重彩人物畫是在傳統工筆重彩畫的基礎上不斷繼承、探索和創新面來的,中國傳統的線條造型與民族特有的色彩語言是當代工筆重彩人物畫的重要表現手段,董紅普的工筆重彩人物畫融東晉、唐宋諸家用線特徵於一體,借鑑了敦煌壁畫濃鬱、強烈的民族色彩手法。
  • 工筆畫用筆分為勾線筆和染色筆兩種不同的類型
    1.1 勾線筆勾線筆用於中鋒勾勒細而勻的線條,一般選用狼毫類細而尖的筆。常見的筆有衣紋筆、葉筋筆(常用來勾花鳥畫葉筋所用)、紅毛筆等,讀者可依畫面的需要來選擇。毛筆的使用方法使用毛筆前,先用溫水將毛筆筆頭充分泡開,用後再用清水洗淨,放入筆簾或掛在筆架上,不能在水中長時間的浸泡,容易失去筆的彈性,縮短毛筆的使用壽命。勾線狼毫筆富有韌性,若沒有正確使用和保管,它的特性也會減弱,畫出的作品也會大打折扣。
  • 書法用筆之「方「與」圓」
    至於「瘦」在周秦與兩漢並不以此為尚,如《開母》及《禪國》等,皆以丰儀腴勝,至唐宋乃轉趨於瘦勁,成鐵線一路矣。 有人說這簡單,圓筆用中鋒寫,方筆用側鋒寫;對乎? 翻翻歷代書作,皆以圓筆具多,方筆極少,只有在北魏的一些墓誌刻石中,我們能見到極其純正的方筆,魏碑因此有圓魏和方魏之稱。
  • 美術藝考7個技巧:前有神筆馬良下筆如有神,後有神助攻奪高分
    我是藝考君,專注於藝考研究,分享藝考經驗。神筆馬良美術藝考生每個人都夢想自己成為神筆馬良的本事,下筆如有神活靈活現。美術藝考生外出寫生因此對聯考、校考的重視程度比以往任何時期都顯得更加重要,都希望神筆馬良附體,通過美術考試做到下筆如有神。
  • 高考用筆大盤點:學霸們用的是什麼筆?這3類筆受同學熱捧
    考場如戰場,一場悄無聲息的戰鬥即將拉開帷幕。影響戰爭結果的因素有很多,如人力、裝備、後勤、策略等等。在考場上也是如此,有時候一支好用的筆,不僅會讓同學們用起來很順手,寫出來的字很好看,也會讓閱卷老師覺得這位考生很有品味。
  • 一頁紙工作整理術:教你用一張紙、一支筆,掙脫創意泥潭,輕輕鬆鬆...
    三、內容簡介只要會畫圓圈和直線,你就能打破傳統思考模式,用最輕鬆、最直觀的方式呈現解決問題的訣竅!明明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情,溝通起來卻花了很長時間?每次碰到新問題,下大力氣研究也找不到解決的突破口?手裡的項目從很久前就開始規劃,但總在最後關頭才匆忙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