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2月11日報導美國《紐約時報》網站2月5日刊登題為《慶祝農曆新年和世界各國日曆的多樣性》的文章,文章摘編如下:
農曆新年從2月5日開始,這是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最重要的節日之一。通常,它開始於冬至之後的第二個月份。
和包括美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使用的日曆——陽曆——不同,農曆新年的日期每年都在變化,猶太新年、排燈節和齋月等節日的日期也是如此。
來源:視覺中國
人們很容易把日曆看做是科學給定的,或者是宇宙法則的反映。事實上,正如這些節日提醒我們的那樣,追蹤時間的方法非常多,就像豐富多彩的文化和語言。每一部日曆都揭示了創造它們的人們是如何既與周圍的世界聯繫在一起,同時又保存著豐富的文化身份和歷史記憶的。
大多數計時傳統都會追蹤太陽、月亮和恆星的運動,其他考慮的則是季節性事件。
美國皇后學院人類學教授凱文·比爾特說,日曆「總是歸結為文化選擇」,因此,用一種計時系統取代另一種計時系統,最終其實是一種社會契約,無論一種日曆在科學上多麼準確或複雜。
一個太陽年——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時間——大約持續365天,而一個農曆年,即12個完整的月球周期,大約是354天。由於這種差異,純粹的農曆或者伊斯蘭教曆法並不能與季節保持同步。伊斯蘭教神聖的齋月一年可能會在夏季,另一年可能會在冬季。
陽曆對於需要提前為一年中的特定時期制訂計劃的農業、漁業和覓食社會是有用的,但純粹的陽曆並沒有告訴你月球的各個階段。
傳統的伊斯蘭教曆法要求觀測早期新月來開啟新的一月,因而鼓勵關注宇宙。倫敦大學學院從事希伯來和猶太研究的薩夏·斯特恩教授說,無法在天空中對陽曆進行追蹤,這可能是許多西方人對月球和其他自然現象了解較少的原因。
日曆上的重大事件塑造了文化認同。比爾特說,當全世界的猶太人慶祝收穫季住棚節時,他們在觀察以色列獲得豐收的時機,並在整個移民群體中保持一種聯繫。
假期也構建個人和歷史敘事。美國的一些世俗節日以戰爭遺留問題為中心。中國的節日通常強調家庭團聚和孝敬祖先,這與孝道的重要性是一致的。
北美洲印第安人的一支——阿茲特克人,記錄時間的工具——阿茲臺克日曆。(視覺中國)
許多古老的日曆,比如中國和中美洲的日曆,都是建立在佔卜的基礎上,規定什麼時候蓋房子、結婚、舉辦葬禮和其他生活活動。類似的日曆為今天的人們提供了生活的結構性和舒適感。位於費城的佔星家布裡特·哈特說,她認為人們可以被以佔星術為基礎的曆法所吸引,因為他們正在尋找宇宙中更偉大的時間感和秩序。
在歷史背景下,與另一種日曆保持聯繫也可以是一種抵制主流,或者在主流之外保持一種身份的形式。當一部日曆強加於一個社會時,它通常與政治和權力有關。斯特恩教授表示,「說一年將何時開始,或者決定某個宗教節日應該在某個特定的時間慶祝」,這種權力對政治家來說非常有用。
比爾特說,陽曆作為全球標準僅使用了大約一個世紀,「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歐洲的商業和殖民主義。它現在已經被植入計算機架構中,但這並不意味著另一種日曆有朝一日不會佔據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