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政治?宗教?農業?來看看世界各國曆法蘊含豐富信息

2020-12-19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2月11日報導美國《紐約時報》網站2月5日刊登題為《慶祝農曆新年和世界各國日曆的多樣性》的文章,文章摘編如下:

農曆新年從2月5日開始,這是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最重要的節日之一。通常,它開始於冬至之後的第二個月份。

和包括美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使用的日曆——陽曆——不同,農曆新年的日期每年都在變化,猶太新年、排燈節和齋月等節日的日期也是如此。

來源:視覺中國

人們很容易把日曆看做是科學給定的,或者是宇宙法則的反映。事實上,正如這些節日提醒我們的那樣,追蹤時間的方法非常多,就像豐富多彩的文化和語言。每一部日曆都揭示了創造它們的人們是如何既與周圍的世界聯繫在一起,同時又保存著豐富的文化身份和歷史記憶的。

大多數計時傳統都會追蹤太陽、月亮和恆星的運動,其他考慮的則是季節性事件。

美國皇后學院人類學教授凱文·比爾特說,日曆「總是歸結為文化選擇」,因此,用一種計時系統取代另一種計時系統,最終其實是一種社會契約,無論一種日曆在科學上多麼準確或複雜。

一個太陽年——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時間——大約持續365天,而一個農曆年,即12個完整的月球周期,大約是354天。由於這種差異,純粹的農曆或者伊斯蘭教曆法並不能與季節保持同步。伊斯蘭教神聖的齋月一年可能會在夏季,另一年可能會在冬季。

陽曆對於需要提前為一年中的特定時期制訂計劃的農業、漁業和覓食社會是有用的,但純粹的陽曆並沒有告訴你月球的各個階段。

傳統的伊斯蘭教曆法要求觀測早期新月來開啟新的一月,因而鼓勵關注宇宙。倫敦大學學院從事希伯來和猶太研究的薩夏·斯特恩教授說,無法在天空中對陽曆進行追蹤,這可能是許多西方人對月球和其他自然現象了解較少的原因。

日曆上的重大事件塑造了文化認同。比爾特說,當全世界的猶太人慶祝收穫季住棚節時,他們在觀察以色列獲得豐收的時機,並在整個移民群體中保持一種聯繫。

假期也構建個人和歷史敘事。美國的一些世俗節日以戰爭遺留問題為中心。中國的節日通常強調家庭團聚和孝敬祖先,這與孝道的重要性是一致的。

北美洲印第安人的一支——阿茲特克人,記錄時間的工具——阿茲臺克日曆。(視覺中國)

許多古老的日曆,比如中國和中美洲的日曆,都是建立在佔卜的基礎上,規定什麼時候蓋房子、結婚、舉辦葬禮和其他生活活動。類似的日曆為今天的人們提供了生活的結構性和舒適感。位於費城的佔星家布裡特·哈特說,她認為人們可以被以佔星術為基礎的曆法所吸引,因為他們正在尋找宇宙中更偉大的時間感和秩序。

在歷史背景下,與另一種日曆保持聯繫也可以是一種抵制主流,或者在主流之外保持一種身份的形式。當一部日曆強加於一個社會時,它通常與政治和權力有關。斯特恩教授表示,「說一年將何時開始,或者決定某個宗教節日應該在某個特定的時間慶祝」,這種權力對政治家來說非常有用。

比爾特說,陽曆作為全球標準僅使用了大約一個世紀,「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歐洲的商業和殖民主義。它現在已經被植入計算機架構中,但這並不意味著另一種日曆有朝一日不會佔據主導地位」。

相關焦點

  • 重慶地名形成受到宗教文化的浸染,蘊含了豐富的宗教文化含義
    重慶地名的形成也受到了宗教文化的浸染。歷史上盛行於重慶的宗教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伊斯蘭教和民間宗教。宗教建築名蘊含了豐富的宗教文化含義。佛教自東漢時期傳入巴蜀地區,至隋唐,佛教在巴渝地區已經很興盛,至明清又有發展。
  • 二十四節氣的確定是戰國曆法的最大成就世界各國皆有曆法
    直至今天,有些古代文明學者,面對一些遠古高度科學文明遺蹟,用已有的人類文化理論不能做解釋時,就回到地球曾經有過多次高級生命存在的假說。照此來說,居維葉的「激變」與鄭光祖的「災變」思想並不是完全消極的。鄭光祖對自然界長期細緻的觀察,為他的進化學說提供了相當豐富的例證,只是由於他囿於中國古代科學的傳統。他沒有也不可能將這些材料加工成一篇近代意義上的材料論文。假如能那樣的話,進化論的創立者就不該是達爾文了。為什麼說二十四節氣的確定是戰國曆法的最大成就世界各國皆有曆法。它是在人類對天文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和對天象變化與人們生產生活的關係認識到一定程度之後產生的。
  • 中國與東南亞各國間宗教交流
    (特約通訊員張開德):近日在印尼峇里島舉行的第二屆「中國-東南亞民間高端對話會」上,中國宗教界和平委員會秘書長、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法師受邀在大會上作《宗教對話與海上絲路》主旨演講。2013年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東協國家時提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為深化中國與東協的合作,以及構建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指明了方向。學誠法師指出,中國與東南亞各國各民族亙古相依、患難與共、情同手足,中華民族在悠久的歷史發展中,一直奉行著與世界各國、特別是東南亞國家的友好交往的原則,為人類友好交流史譜寫了輝煌篇章。
  • 專家解讀雅瑪曆法「世界末日說」來源
    地處中美洲的瑪雅文明雖然處於石器時代,但是這個叢林文明在天文學、數學、農業、藝術、文字等方面,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而獨特的印象。要知道,瑪雅文明是在和歐、亞、非古代文明隔絕的情況下獨自發展起來的,因此瑪雅人的經濟生活、社會組織和文化藝術自成一體,和舊大陸迥異。
  • 中國與梵蒂岡:撲朔迷離的政治、宗教關係
    實際上,早在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聖公會教士艾倫就訴諸《新約》而呼籲各國教會獨立,提出「三自」主張。但這牽涉教會的世界性權力,所以一直遭到梵蒂岡的強烈反對。百年來世界範圍的工業化、都市化、交通、信息的發展其實都在促成著世俗化,基督教的很多禮儀法規、組織結構甚至與其他宗教、意識形態關係從60年代初的梵帝岡二次公會議之後也出現了許多根本性的調整,以適應現代生活中的宗教形態。
  • 著名作家王蒙:世界上沒任何其他曆法可以相比
    ——阿諾德說到農曆,作為中國人,一定都不陌生,它是中國古代人在對自然規律進行了長時間的研究之後,為了來幫助自己更加合理的安排農事從而產生的一種智慧的結晶,而大家也都知道,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人民百姓就是靠種莊稼為生,因此在古代人們為了更合理的安排農事,就產生了這樣一種曆法,它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在世界其他國家是根本不存在的。
  • 談中國傳統曆法
    中國傳統曆法還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源頭和基本要素;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蘊含著中華民族優秀的、豐富的、有效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規範內核和內容;中國傳統曆法對世界其他民族和國家的影響力至今沒有停止過。兩套曆法的混合使用,時至今天,證明是相當科學的,完全符合、配合自然規律的,相當符合國情的,是世界範圍內至今相當有實用價值的曆法和曆法使用方法和方式,並能與現代通行的西曆並行使用,而取得西曆不能獲取的效果。因為每個國家處於地球的經緯度不同,根據各國所處的經緯度配合四季時令進行生產和生活,才更是科學合理的,這是中國先祖最智慧的發明。
  • 飲食文化,伊斯蘭宗教,古代農業文明建設
    入侵與雅利安人入侵取代了印度南亞哈拉巴達羅古代文化一樣,阿拉伯人的入侵是繼希臘人、羅馬人的入侵之後,再一次改變了兩河流域埃及的文化面貌,使中東地區逐漸形成了蘊含伊斯蘭教義的阿拉伯飲食文化新類型。公元前2000世紀,歐亞大陸處於一個騷動時期,遊牧民族的入侵消滅了舊的農業文明建立起新的農牧文明秩序,首先改變中東泛埃及文明的主要是印歐族群中的閃米特民族。印歐人與其說是一個種族群體,不如說是一個文化群體,民族成分相當複雜和豐富。
  • 中國佛教代表團出席世界和傳統宗教領袖大會
    並指出,新世紀已經開啟了18年,但和平、安定與富足並未成為人類發展的趨勢,世界仍面臨著互信不足、敵意和衝突等難題。他認為,世界局勢目前進入了不穩定期,國家間和地緣政治集團間正在形成新的「鐵幕」。對抗性制裁、宗教間和教派內衝突、貿易戰、環境汙染等困擾著全球的政治和宗教人士。納扎爾巴耶夫呼籲宗教領袖們關注世界和平,在推動對話和促進和諧共存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 世界宗教文化發展之路:基督教篇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是指以信仰耶穌為救世主、以《聖經》為典籍的一大宗教,其教徒之多,影響之廣,發展之快,堪稱世界第一大宗教。據基督教歷史資料記載,基督教發源於羅馬巴勒斯坦,其創始人為耶穌。公元前一世紀,耶穌以猶太教為基礎,在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地區創立耶穌教,宣揚上帝為世紀主宰,人生而有罪,因而應當人身途中一心向善,遠離惡行來贖罪,耶穌為了消除世人原罪,甘願奉獻自己,他在宣道過程中,招收十二個信使(又稱十二門徒)一同傳教,被羅馬帝國駐猶太的總督所逮捕,受盡屈辱,最後被釘至十字架上而死。
  • 世界末日和瑪雅曆法
    我們都無法到古代去,只好通過考古獲得證據,對證據做出解讀,再結合更多的各方面證據,看看解讀是否配套成立,還要審視是否可以有別樣解讀或證據之間是否牴觸。往往發生這種情況:後續考古發現可能會更改先前做過的解讀,瑪雅研究中這些情況也都存在。非常可喜的是,瑪雅人是有結結實實的文字的,而且大量刻寫在石頭上,埋藏在城邦遺址裡,研究者們多少年來撅著屁股在叢林裡發掘。
  • 中國宗教領袖暢談世界和平
    與會的中國五大宗教領袖認為,「中宗和」成立25年來,中國五大宗教團結一致,為世界和平發展做出貢獻。  第五屆「中宗和」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演覺表示,當前世界充滿希望的同時,面臨的挑戰更加突出,需要各國齊心協力、共同應對。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建而豐富,交流互鑑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法治的重要動力。
  • 世界歷史:世界上通用的曆法,還有這樣的來歷
    現在世界上通用的曆法——公曆,有人曾似是而非地稱之為「西曆」。其實,究其根源,這種曆法並非產生於西方,而是產生於6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古埃及氣候炎熱,雨水稀少,但是農業生產卻很發達。這是為什麼呢?尼羅河全長6648公裡,同亞洲的長江、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並稱為世界最長的河流。尼羅河發源於赤道一帶,主流叫白尼羅河,從烏幹達流入蘇丹,在喀土穆和發源於衣索比亞的青尼羅河匯合,流入埃及。
  • 王蒙:世上沒有任何曆法能夠同時知道太陽和月亮!
    王蒙作為在中國作家富豪榜上名列前茅的一員,他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稱讚中國的古曆法,認為世界上沒有任何的曆法能夠同時涵蓋太陽和月亮,那麼中國農曆到底有多厲害呢? 中國的曆法,卻以合理地安排、研究出了正確的曆法。這是何等驚人的智慧結晶,中國農曆是中國古人對於世界的最大饋贈之一。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
  • 泰國宗教與政治——佚名
    1、佛教與政治泰國是世界聞名的佛教國家,宗教(主要是佛教)和政治的關係十分密切。當今雖是一個政教分離的國家,但佛教在泰國仍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自1932年以來的各部憲法都承認信仰各種宗教的自由,但又規定佛教為國教,國王必須是佛教的最高贊助人,必須是虔誠的佛教徒,全國通行佛曆。泰王國三色國旗中的白色即代表佛教。每個男子出生必須出家一次,才能取得成年人資格,王族也不例外。
  • 純一法師率中國佛教代表團出席世界和傳統宗教領袖大會
    並指出,新世紀已經開啟了18年,但和平、安定與富足並未成為人類發展的趨勢,世界仍面臨著互信不足、敵意和衝突等難題。他認為,世界局勢目前進入了不穩定期,國家間和地緣政治集團間正在形成新的「鐵幕」。對抗性制裁、宗教間和教派內衝突、貿易戰、環境汙染等困擾著全球的政治和宗教人士。納扎爾巴耶夫呼籲宗教領袖們關注世界和平,在推動對話和促進和諧共存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 世界文明古代國家—民族宗教的起源與儒家文化
    大約公元前5000年,蘇美爾人是在這裡建立的世界上最早的神廟,以此為中心發展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最開始的這個很多文明的城市的發源地一定就是和宗教有關的,因為祭司的神廟是當時的政治、文化、經濟、社會的中心,人群的大規模聚集,由此才發展出城市,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前的時候呢,就出現了一批最早期的城市國家。
  • 公曆、農曆閏月之別及與節氣關係|文化傳家·曆法
    平年12個月,閏年13個月,月大30日,月小29日,如此陰陽合曆,將自然歲時日月、物候遷變規律,與春種、夏忙、秋收、冬藏的農業節奏合拍,從此,中國傳統曆法與周而復始的地球四季規律、日月運轉周期和磁場潮汐規律緊密吻合。
  • 盤點世界各國宗教節日
    盤點世界各國宗教節日
  • 2018「世界宗教文化高層論壇」在京召開
    央廣網北京10月29日消息(記者劉天思)2018年10月29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國宗教學會、北京大學全球互聯互通研究中心主辦的「世界宗教文化高層論壇」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來自蒙古國科學院、日本高野山大學密教研究所、韓國漢陽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等國內外高等院校